同星科技(301252)

搜索文档
同星科技:2025一季报净利润0.36亿 同比下降7.69%
同花顺财报· 2025-04-28 17:01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2025年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31元 同比下滑36.73% 2024年同期为0.49元 [1] - 每股净资产10.88元 同比下降26.83% 2024年同期为14.87元 [1] - 每股公积金5.31元 同比减少34.12% 2024年同期为8.06元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4.06元 同比下降24.11% 2024年同期为5.35元 [1] - 营业收入2.96亿元 同比增长6.47% 2024年同期为2.78亿元 [1] - 净利润0.36亿元 同比下滑7.69% 2024年同期为0.39亿元 [1] - 净资产收益率2.89% 同比下降14.24个百分点 2024年同期为3.37% [1]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485.56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4.89% 较上期增加17.24万股 [1] - 王光明持股290万股(占比8.89%) 刘志钢持股72.5万股(占比2.22%) 均为不变 [2] - 谭飞(新进22.85万股) UBS AG(新进18.5万股) 李国强(新进16万股) 等7名新进股东 [2] - 摩根士丹利国际(退出25.84万股) 张智(退出15.26万股) 等8名股东退出前十大 [2][3] 分红送配方案情况 - 本报告期未制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转增方案 [4]
同星科技(301252)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8 16: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整体财务状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96,152,841.9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0%[4]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895,002.9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89%[4]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4,876,897.9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0.19%[4]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748,032,939.35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00%[4]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261,494,712.69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31%[4]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2,804[1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442,007,432.76元,期初余额为388,163,657.14元[13] - 公司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1,748,032,939.35元,期初余额为1,697,183,738.17元[14] - 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477,142,380.16元,期初余额为467,148,287.38元[14] - 非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8,956,259.16元,期初余额为8,512,264.61元[15] - 本期营业总收入为296,152,841.96元,上期为278,074,035.41元[17] - 本期营业总成本为273,251,973.64元,上期为235,190,024.25元[17] - 公司净利润从39397276.95元降至35895002.95元,降幅约为8.9%[18] - 基本每股收益从0.49元降至0.31元,降幅约为36.7%[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项目 - 本期末应收款项融资较年初上升49.81%,因持有未到期承兑汇票增加[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03,846,678.51元,期初余额为134,195,678.51元[13]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为147,595,745.82元,期初余额为168,209,349.94元[13]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59,246,572.75元,期初余额为366,169,080.51元[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负债与权益项目 - 本期应付职工薪酬较年初下降32.61%,因支付2024年度年终奖[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费用项目 - 本期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37.07%,因仓储费及业务经营费增加[7] - 本期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69.84%,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量项目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从244634958.47元降至209189716.40元,降幅约为14.5%[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从258900023.87元降至218484365.71元,降幅约为15.6%[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从221884308.92元增至233361263.62元,增幅约为5.2%[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37015714.95元降至 - 14876897.91元,降幅约为140.2%[2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从6000.00元增至160834352.45元,增幅巨大[2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 - 4800675.36元增至25585336.89元,扭亏为盈[2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从15493150.97元增至35000000.00元,增幅约为126.0%[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从18226057.45元增至44558797.33元,增幅约为144.5%[22] 股东持股情况 - 股东谭飞实际合计持有公司228,490股,股东孙卫召实际合计持有公司139,500股[11]
同星科技(301252) -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跟踪报告
2025-04-22 16:12
保荐人工作情况 - 保荐人查询公司募集资金专户2次[3] - 保荐人列席公司股东会4次[3] - 保荐人列席公司董事会5次[4] - 保荐人现场检查1次[4] - 保荐人发表专项意见6次[4] - 保荐人于2024年12月24日对上市公司培训1次[4] 监管处罚情况 - 2024年1月4日,国信证券因辽宁垠艺生物保荐问题收深交所监管函[8] - 2024年4月18日,因奥普特科技督导问题收广东证监局警示函[8] - 2024年5月7日,因利尔达项目收浙江证监局警示函,8月23日收北交所警示函[8] - 2024年10月12日,因埃夫特发行注册问题收深圳证监局责令改正监管措施[8]
制冷与汽车业务齐发力 同星科技2024年营收利润稳健增长
全景网· 2025-04-22 13:54
文章核心观点 - 同星科技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业绩增长得益于制冷零部件订单增加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 公司未来将拓展多领域应用并加快全球化步伐 [1][5]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353.33万元 同比增长15.66% 营业利润14,956.12万元 同比增长8.0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80.11万元 同比增长6.19% [1] - 2024年公司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营收达1.93亿元 同比增长27.35% [3] 业绩增长原因 - 制冷零部件产品原有客户订单增加 前期开发产品批量生产 [1] -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发力带动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增量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制冷设备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制冷零部件及产品、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等 应用于轻商制冷、家用制冷等多领域 [2] - 已有翅片式换热器产品逾2,000种 具备年产超800万个的生产能力 [2] - 围绕换热器产品发展制冷系统管组件等相关业务 冷链物流系统环保换热器及智能模块产业化项目预计2025年5月完工达产能 [2] 公司合作情况 - 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下游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 2024年助力长安汽车集团多款车型上市 [3]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消费升级、冷链物流兴起和国家“两重两新”概念提出 制冷设备向商用市场转移 行业边际扩展 市场规模增长 [2] - 全球汽车行业迎来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 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推进 新能源汽车未来向轻量化等方向发展 中长期市场将高增长 [3] 公司回报投资者计划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0元(含税) 合计派发现金股利0.29亿元(含税) 合计转增股本52,200,000股 转增后总股本为168,200,000股 [4] 公司愿景与政策 - 奉行致力于绿色节能制冷设备研发的愿景 利用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与省级企业研究院平台 出台人才政策 [4] 公司未来规划 - 依托核心技术发展低碳等翅片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拓展数据中心等领域应用 开拓海外市场 布局海外生产基地 [5] - 2025年经营方针为降本增效、高效服务、苦练内功 [5] - 制冷零部件板块关注“双碳”机遇 寻找新业务增长点 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5] - 汽车零部件板块加速构建配套体系 丰富产品种类 打造供应链竞争力 加大产能和人才队伍建设 [5]
同星科技2024年财报:营收11.34亿,净利润增长6.19%,新能源汽车市场成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4-22 09:5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1.34亿元 同比增长15.66% [1] - 归属净利润1.27亿元 同比增长6.19% [1] - 扣非净利润1.16亿元 同比增长15.78% [1]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制冷零部件原有客户订单增加及前期开发产品批量生产推动营收增长 [4] - 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劲需求带动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增量 [1][4] - 拥有翅片式换热器产品逾2000种 年产能力超800万个 [4] 客户与合作伙伴 - 与下游知名企业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美的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 成本与供应链管理 - 主要原材料铜管、铝管、铝带价格波动带来成本控制挑战 [4] - 通过采购框架合同、以销定购和适度备货规避价格风险 [4] - 与客户建立产品售价与原材料市场价格联动机制 [4] 研发与创新 - 利用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及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平台优势 [6] - 与客户同步对接并先期介入新产品研发 [6] - 与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技术壁垒 [6] 市场地位与挑战 - 制冷设备业务市场份额相对较小需进一步拓展 [4] - 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6]
同星科技(301252) - 审计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2024年度履职情况评估及履行监督职责情况的报告
2025-04-21 20:37
业绩数据 - 2023年业务收入总额34.83亿元,审计业务收入30.99亿元,证券业务收入18.40亿元[1] - 上市公司客户数量707家,审计收费7.20亿元[1] 人员数据 - 上年末合伙人数量241人,执业注册会计师2356人,签署过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904人[1] 风险保障 - 截至2024年末,累计已计提职业风险基金和购买的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合计超2亿元[2] 合规情况 - 近三年因执业行为受行政处罚4次等[3] - 67名从业人员近三年因执业行为受行政处罚12人次等[3] 公司决策 - 2024年续聘天健为审计机构[4] - 2025年审计委员会沟通审计初步预审情况[7] - 2025年审计委员会审议多项议案并同意提交董事会[8]
同星科技(301252) - 关于拟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
2025-04-21 20:37
审计机构聘任 - 公司拟续聘天健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聘期一年[1][2][11]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同意提议,董事会审议通过续聘议案[10][11] - 聘任事项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12] 审计机构情况 - 天健上年末合伙人241人,注册会计师2356人[4] - 2023年业务收入34.83亿元,审计收入30.99亿元[4] - 2024年同行业上市审计客户544家[4] 审计机构风险 - 天健近三年受行政处罚4次等,67名从业人员受罚[6] - 2024年涉华仪电气案,需承担5%连带责任[8]
同星科技(301252) - 关于调整公司2025年度向金融机构申请授信及预计担保额度授权期限的公告
2025-04-21 20:37
授信及担保额度 - 2025年度公司申请综合授信额度不超10亿元[2] - 为两家子公司2025年度授信担保额度总计不超1500万元[2] 授权期限调整 - 原截止期限为2025年12月31日,现调至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日前[4] 其他 - 调整不涉及授信品种、用途及总额度调整[5] - 经股东大会通过后授权签署协议文件[6]
同星科技(301252) - 2024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025-04-21 20:37
内部控制评价 - 公司对2024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1] - 评价基准日不存在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3]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和营收占合并报表对应总额100%[5] 制度建设 - 公司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员工职业晋升通道[6] - 公司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有效控制风险[8] - 公司完善销售与收款业务制度和流程,建客户信用评估体系[9] - 公司规范采购与付款业务,对采购人员廉政培训[10] - 公司规范关联交易内控,关联交易无损害利益情形[10] - 公司严格控制担保行为,除对子公司担保外无其他担保[11] 信息披露与监督 - 公司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无应披露未披露和内幕信息泄密[12] - 公司建立全面ERP和协同办公(OA)系统保障信息传递[13]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控监督[14] 缺陷标准 - 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错报≥税前利润10%[15] - 财务报告内控重要缺陷定量标准为税前利润5%≤错报<税前利润10%[16] - 财务报告内控一般缺陷定量标准为错报<税前利润5%[16] - 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直接损失金额≥税前利润10%[17] - 非财务报告内控重要缺陷定量标准为税前利润5%≤直接损失金额<税前利润10%[17] - 非财务报告内控一般缺陷定量标准为直接损失金额<税前利润5%[17] 缺陷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控重大、重要缺陷[19] - 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重要缺陷[20]
同星科技(301252) - 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2025-04-21 20:37
会计政策执行 - 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2][3] - 公司自2024年12月6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3] 财务影响 - 执行第17号准则对财务报表无影响[5] - 执行第18号准则追溯调整可比期间信息,不改变已披露年度财报盈亏性质[5] - 2023年度合并利润表营业成本影响金额为1302454.04元[5] - 2023年度合并利润表销售费用影响金额为 - 1302454.04元[5] 其他 -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无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2] -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符合规定,不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等,不损害股东利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