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曼恩斯特(301325)
icon
搜索文档
曼恩斯特(301325) - 可持续发展管理制度
2025-04-28 22:51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与原则 第六条 公司应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 新发展理念融入经营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通过在安全生产、创新发展、环境 保护、公司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和实践,推动公司产业高质量发展,在 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环境友好建设。 可持续发展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管理,积极履行可持续发展职责,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企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7 号——可持 续发展报告(试行)》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深圳市曼恩斯特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 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可持续发展职责,是指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 行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 ...
曼恩斯特(301325) - 董事会对独董独立性评估的专项意见
2025-04-28 22:51
董事会对独董独立性评估的专项意见 2025 年 4 月 28 日 根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 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要求,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就公司在任独立董事陈燕燕女 士、韩文君女士、杨浩军先生的独立性情况进行评估并出具如下专项意见: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经核查独立董事陈燕燕女士、韩文君女士、杨浩军先生及前述独立董事 的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人员的任职经历以及独立董事签署的相关自查文 件,独立董事陈燕燕女士、韩文君女士、杨浩军先生不存在《上市公司独立 董事管理办法》第六条不得担任独立董事的情形,在担任公司独立董事期间, 独立董事已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确保有足够 的时间和精力勤勉尽责地履行职责,作出独立判断,不受公司主要股东、实 际控制人或其他与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公司独立董事陈 燕燕女士、韩文君 女士、杨浩军先生 符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 ...
曼恩斯特(301325)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22: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69.92万元,同比下降91.01%[8]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6.99亿元,同比增长113.70%[3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23.29万元,同比下降102.31%[3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亿元,同比下降39.08%[3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5%,同比下降16.51个百分点[32]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46.16亿元,同比增长23.63%[32]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94亿元,同比下降3.41%[32] - 2024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2亿元,较前三季度大幅改善[34]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3793.21万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1489.41万元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373.20万元[39][4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69,896.25万元,同比增长113.70%[8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9.92万元,同比下降91.01%[83] - 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1,698,962,514.26元,同比增长113.70%[92] - 能源系统类营业收入1,216,777,278.77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1.62%,同比增长80,962.02%[92] - 涂布应用类营业收入471,270,251.98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7.74%,同比减少40.08%[94] - 境内营业收入1,674,032,384.04元,占营业收入比重98.53%,同比增长110.91%[94] - 涂布应用类产品营业收入为7.87亿元,同比增长61.63%,毛利率为68.40%[98] - 其他产品营业收入为699.75万元,同比增长276.50%,毛利率为67.12%[98] - 境内营业收入为7.94亿元,同比增长64.87%,毛利率为68.03%[98] - 销售量同比增长55.42%至128,822件,生产量同比增长57.44%至139,530件[100] - 库存量同比增长141.53%至18,274件[100] - 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18.38%至13.20亿元[107] - 能源系统类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8,484.28%,达到1,090,234,274.65元,占营业成本比82.59%[108] - 涂布应用类营业成本同比下降8.58%,为227,197,145.21元,占营业成本比17.21%[108]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91.82%至102,232,036.14元,主要因销售规模扩大[116]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08.27%至92,225,055.73元,主要因经营规模增长[11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1.22%至120,093,307.02元,主要因研发项目增加[1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从2023年的460,761,776.17元增加到2024年的1,801,025,179.23元,同比增长290.88%[1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从2023年的539,789,425.61元增加到2024年的1,910,934,142.76元,同比增长254.01%[1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908,963.53元,同比下降39.08%[13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5,457,489.76元,同比改善86.08%[13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381,794.69元,同比下降95.81%[13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02,033,742.08元,同比下降129.97%[130]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442人增加到2024年的501人,同比增长13.35%[125]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70,138,673.39元增加到2024年的120,093,307.02元,同比增长71.23%[12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3年的8.82%下降到2024年的7.07%[126] - 报告期投资额为182,396,642.87元,上年同期为81,660,800.00元,同比增长123.36%[15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锂电核心部件及智能装备业务受供需结构错配影响收入明显承压,储能业务实现技术突破并初步打开市场[6] - 泛半导体业务订单持续增加,储能系统业务收入快速放量[8] - 公司正处于由锂电向泛半导体、氢能、储能等多领域实施平台化战略转型的关键期[6] - 新业务尚处培育阶段,毛利率较低,品牌影响力与规模效应尚未形成[6] - 公司以涂布平台型技术为核心,深耕新能源领域,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8]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精密狭缝式涂布模头,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涂布等领域[23] - 公司涉及锂电行业,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24] - 能源系统类收入占比71.62%,涂布应用类收入占比27.74%[84] - 储能业务中标项目包括中核阿拉尔250MW/1000Mwh项目(合同金额67,600万元含税)和察北管理区300MW/1.2GWh项目(合同金额41,400万元含税)[84] - 公司涂布模头产品已实现进口替代并持续迭代多款新产品,应用于锂电池正负极片涂布工序[58] - 公司氢能系统解决方案已开发20Nm³/h至300Nm³/h的PEM电解槽和制氢系统[58] - 公司储能电池PACK产线重点工序自动化率可达100%[73] - 公司储能系统产品覆盖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全应用场景,并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58][70] - 公司干法制膜系统适用于固态电池和高能量密度电池(如4680电池)的规模化生产[58] - 公司智能装备系列包含平板涂布系统,可实现涂布程序多段式可调节和自动化清洗[58] - 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为7.95亿元,营业成本为2.55亿元,毛利率为67.97%[98] - 能源系统类产品营业收入为150.10万元,营业成本为381.41万元,毛利率为-154.10%[98]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69,896.25万元,其中能源系统类收入121,677.73万元,占比71.62%[111] - 储能业务新增订单超20亿元,包括中核阿拉尔项目(6.76亿元)、察北管理区项目(4.14亿元和4.05亿元)[111] - 锂电池领域合作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81] - 泛半导体领域合作客户包括京东方、康佳光电、天合光能等[81] - 储能系统领域合作客户包括中核汇能、中国电建、葛洲坝集团等[81] - 储能电站项目储能成套设备合同金额为40,500万元(含税),报告期内公司累计获得超20亿元的新增订单[85] - 泛半导体板块报告期内累计获得超1亿元的新增订单[86] - 公司业务涵盖新能源、泛半导体、储能、氢能、机器人等领域[186][187] - 公司在锂电领域重点投入固态电池干/湿法制备工艺技术、新一代智能化涂层工艺装备等[187] - 公司在泛半导体领域深化微米级和纳米级精细化涂层工艺关键装备开发[187] - 2024年公司锂电业务规模降低,储能业务规模快速壮大[190] - 公司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拓展泛半导体、储能、氢能等非锂电板块商业化应用[192] - 公司储能业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管理和培育[196] 研发与技术进展 - 公司研发模式坚持工艺引领装备,通过工程中心和实验室深度研究产品制程工艺[62][69] - 公司拥有412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329项(含德国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82项[78] - 公司储能电池PACK产线重点工序自动化率达100%[79] - 涂布模头等核心部件产品市场份额连续多年排名国内第一[80] - 公司研发投入12,009.33万元,同比增长71.22%,研发人员501人,占总人数比例超30%[87] - 公司共拥有412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329项(德国专利7项)[88] - 已完成初代高性能制浆设备开发并持续迭代,实现去金属化的规模连续制浆,提升制浆及涂布效率与品质[119] - 氢能涂布实验设备开发进行中,旨在确保催化剂涂层厚度的高精度可控,支撑氢能源PEM/AEM电解水膜电极及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发展[119] - 真空镀膜设备已完成初代开发并持续迭代,实现纳米量级的精细化涂层技术布局,适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领域[119] - 锂电前段新技术工艺设备研发已完成初代开发并持续迭代,开发适配固态电池生产的前段工艺装备,完善"湿法+干法"双线布局[121] - 自动化生产线开发已完成初代开发(智慧工厂试验线)并持续迭代,采用高效一体化配料、浆料智能调度等技术,提升电芯制程智能化水平[121] - 新型陶瓷材料已完成初代开发并持续迭代,具有高强、高耐磨、耐腐蚀特性,解决金属碎屑混入浆料的痛点[121] - 柔性钙钛矿涂布技术成膜均匀性≤3%[123] 市场与行业趋势 - 锂电行业短期内面临供需结构性失衡、产能扩张节奏放缓、市场竞争白热化等多重挑战[8] - 2024年锂电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预计降至750亿元左右,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可能低于60%[45] - 2024年中国钙钛矿电池新增产能预计达2GW,2030年将达到161GW,渗透率有望达到30%[48] - 2030年全球钙钛矿组件市场空间预计达1816亿元,2024-2030年CAGR约108%[48] - 2030年全球钙钛矿设备新增市场空间预计达830.6亿元,2024-2030年CAGR约80%[48] - 国内面板龙头投资630亿元建设8.6代AMOLED生产线,另一面板大厂投资550亿元建设第8.6代AMOLED生产线[49]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预计达10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025年有望达1280亿美元[50] - 2023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达34%[50] - 2023年全球先进封装营收为378亿美元,占半导体封装市场的44%,2029年有望增长到695亿美元,CAGR达10.7%[50] - 2024年中国氢气总产能突破4000万吨/年,计划2025年绿氢产能占比提升至10%以上[52] - 2024年中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356.5GW,同比增长21.8%[53]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109.8GWh,同比增长136%[53] - 储能行业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受原材料价格、客户订单价格及设备验收周期影响[194] - 公司锂电设备业务受下游锂电池产业政策、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影响较大[19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2]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9]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模式组织生产,结合MES系统提升生产管理水平[66][73] - 公司营销模式采用"增量扩张+存量替换"双轮驱动,定制化服务解决客户工艺痛点[63][70] - 公司采购模式严格管理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量及按需交付[65][72] - 公司合计派发现金8,980.63万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2,389.266万股[90] - 公司计划2025年根据海外市场需求加大出海投资,推进全球化体系建设[189] - 公司2024年启动两期股份回购方案(首期已完成,二期实施中),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191] - 公司计划完善长效激励机制,统筹考虑发展、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191] - 公司募投项目投产后产能快速扩大,但存在市场需求变化导致销售未达预期风险[200]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股票简称为曼恩斯特,股票代码为301325[27]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竹坑社区第三工业区C区3号厂房101~201[27]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唐雪姣[27] - 公司外文名称为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缩写为Manst[27] - 公司网址为www.manst.com,电子信箱为manst-ir@manst.cn[27] - 董事会秘书为彭亚林,证券事务代表为陈诚、徐必玖[28] - 公司联系电话为0755-89369620,传真为0755-89369869[29]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2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1,276,874,430.6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5.16%[112][11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1,029,300,358.31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6.58%[113] - 合并范围新增24家子公司,其中6家为三级以上子公司[109][110] - 公司锂电核心业务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188] - 公司在德国、日本、中国香港设有全资子公司,德国子公司具备核心部件生产及交付能力[188] - 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68,375.5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4.81%[199] - 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高,主要客户为行业龙头企业,信用风险较低[198]
曼恩斯特(301325)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8 22:5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38亿元,同比增长139.20%[5]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9.2%,从183,150,164.10元增至438,099,607.17元[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0万元,同比下降90.2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3.7万元,同比下降101.71%[5] -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5%,从59,537,057.20元降至32,759,751.40元[27] - 净利润同比下降45.8%,从50,438,042.26元降至27,330,625.28元[2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0.2%,从57,352,557.45元降至5,600,000.57元[2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股,同比下降90.00%[5]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90%,从0.40元降至0.04元[2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19%,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5.5%,从19,398,537.31元增至26,276,321.83元[2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2%,从18,077,067.09元增至27,877,464.37元[2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0亿元,同比下降41.76%[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扩大41.8%,从-98,481,772.91元增至-139,609,745.79元[31]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960,901,972.59元,同比增长57.5%[32]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为4,187,349.30元,同比增长61.5%[3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965,089,321.89元,同比增长57.5%[32]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为37,744,382.35元,同比下降77.4%[32] - 投资支付的现金为1,081,829,426.66元,同比增长129.8%[3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174,349,434.01元,同比增长77.8%[3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9,260,112.12元,同比扩大338.7%[32]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312,000,000.00元,同比增长60%[3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0,348,567.82元,同比增长31.5%[3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17,682,271.67元,同比下降45.5%[33]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48.4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9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8.77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57%[5]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423,874,736.32元,较期初下降117,870,800.18元[1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284,283,841.27元,较期初增加124,843,241.12元[19]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749,402,042.57元,较期初增加124,462,687.98元[19]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722,249,269.54元,较期初增加234,464,849.37元[21] - 长期借款增长33.7%,从48,499,017.61元增至64,857,742.00元[22] - 负债合计同比增长12.8%,从1,732,867,904.57元增至1,955,085,415.69元[22]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第一大股东深圳市信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8.85%,持股数量为5589.8万股[12] - 公司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青岛汉曼网络科技合伙企业持股最多,为3,420,000股[1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1,622,815股,位列第二[13] -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碧鸿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621,681股,排名第三[13]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1,236,600股,占总股本的0.86%[13] - 深圳市信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55,897,896股限售股,限售期至2026年5月12日[16] - 长兴曼恩斯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有11,401,537股限售股,限售期至2026年5月12日[1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处置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处置损益为810.3万元[7]
曼恩斯特: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60万元,同比下降90.24%
快讯· 2025-04-28 22:4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139.20% [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60万元,同比下降90.24% [1]
曼恩斯特真空镀膜设备矩阵发布
起点锂电· 2025-04-19 14:22
行业背景 - 真空镀膜技术是泛半导体制造的核心工艺 直接影响光伏电池 显示屏 新能源器件等产品的性能和量产效率 [3] - 全球对钙钛矿光伏 柔性显示等高端技术的需求激增 市场对镀膜设备的精度 稳定性和多材料兼容性提出更高要求 [3] 公司技术突破 - 曼恩斯特推出三大真空镀膜设备 包括单体磁控真空镀膜设备 磁控溅射连续线真空镀膜设备及卧式点源蒸镀设备 [3] - 三大设备以差异化技术矩阵精准覆盖新能源 光伏 显示等核心产业需求 加速国产高端镀膜装备自主化进程 [3] 单体磁控真空镀膜设备 - 适用于硬质涂层 氢能源双极板 装饰等领域 可实现硬质膜 介质膜 导电膜的沉积 [6] - 设备配置公自转转架 实现产品全方位镀膜 通过配置不同靶材实现反应溅射或单质溅射 [6] - 产品特点包括紧凑型设计 高度集成化外观 转架转速可调节 多元镀层沉积技术等 [8] 磁控溅射连续线真空镀膜设备 - 适用于光伏 触控显示 光学 装饰 电磁屏蔽等领域 可实现介质膜 导电膜的沉积 [10] - 针对钙钛矿光伏领域配置低损伤阴极 有效保护钙钛矿功能涂层 降低高能电子损伤 [10] - 产品特点包括定制单/双面镀膜靶位 模块化腔体设计 连续性产品输出 低电子损伤等 [12] 卧式点源蒸镀设备 - 适用于光伏 OLED QLED等领域 可实现有机材料 金属或无机材料的沉积 [14] - 设备配置分布式点源 高精度晶控系统精确控制镀层厚度 采用PID与晶控联动模式控制点源蒸发温度及材料蒸发速率 [14] - 产品特点包括模块化腔体设计 高精度蒸发源结构 定制化机型选择等 [16] 行业影响 - 三大设备发布填补国产高端真空镀膜装备在精度控制与工艺适配性上的空白 [17] - 为泛半导体产业核心技术突破注入新动能 未来将持续深化精密涂布技术与真空镀膜工艺的融合创新 [17]
中国锂电企业加速布局欧洲 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高工锂电· 2025-04-09 17:49
亿纬锂能欧洲工厂进展 - 亿纬锂能全资孙公司亿纬匈牙利获得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政府颁发的建筑许可 标志着欧洲首个电池工厂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3] - 工厂将生产大圆柱动力电池 直接供应宝马汽车德布勒森工厂 体现中国电池企业与欧洲车企深度绑定趋势 [3] - 公司推进技术共享与产业生态构建 与武汉大学 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计划2027年Q3前在匈中两地建立实践基地 [3] 锂电产业链欧洲布局动态 - 万华化学与德国IBU-tec签署联合开发协议 推进LFP材料工业化试验 预计2024年Q3获初步结果 可能在欧洲建联合实验室 [3] - 曼恩斯特德国子公司MANST EG与欧洲电池企业ACC签署战略销售合同 提供涂布模头等核心设备 ACC由Stellantis 奔驰 道达尔能源联合组建 [4][5] - 比亚迪考虑在德国设立欧洲第三工厂 此前匈牙利和土耳其工厂预计2024年10月及2025年3月投产 年总产能达50万辆 [6] 中欧新能源合作背景 - 中欧同意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谈判 为产业合作创造稳定环境 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7] - 中国电池企业凭借LFP工艺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价格低于韩系40%)保持竞争力 分散化建厂与技术授权成为拓展海外市场主要路径 [7] - 中国锂电产业链在欧洲的布局正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 [8]
曼恩斯特业绩预告大幅下修:投入加大库存积压 锂电涂布核心业务超预期承压
新浪财经· 2025-04-07 15:01
文章核心观点 曼恩斯特业绩预告再次“变脸”,暴露业务转型、存货管理及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短板,未来战略调整成效与行业周期回暖节奏是业绩复苏关键变量 [1][3] 业绩预告情况 - 4月3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期从5000万至7000万元下调至3000万至38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500万至1000万元 [1] 业绩下调原因 - 对存货进行全面跌价测试及研发成本费用化处理,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部分新产品需求不明朗致存货减值压力陡增,基于谨慎性原则对研发项目成本直接费用化并计提质量保证相关预计负债 [1] 核心业务情况 - 公司加速向平台型技术企业转型,锂电池装备等能源系统类业务占比提升,但全球锂电池市场增速放缓,叠加国内电池厂商产能过剩,核心业务锂电板块收入增速显著低于前期,整体盈利能力承压,锂电涂布设备面临订单减少与价格竞争双重挤压 [2] 应收账款情况 - 2024年下游客户资金周转困难使公司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加大,锂电板块客户回款周期延长,应收账款坏账计提金额同比大幅增加,虽采取催收措施但坏账计提仍同比激增侵蚀利润,以2023年营收7.95亿元为基数,若2024年营收达15亿至18亿元,应收账款规模可能同步扩张,周转率或显著下滑 [2] 存货情况 - 今年以来公司存货周转率或进一步下降,反映市场需求疲软及库存积压问题,2021 - 2023年存货周转率随营收增长保持相对稳定,2024年转型期新品滞销与行业需求波动打破平衡 [2] 资产负债率情况 - 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升至37.21%,若应收账款回款持续滞后,或需依赖外部融资维持运营,增加财务风险 [2] 新业务情况 - 公司布局的钙钛矿太阳能、氢能等新业务尚处投入期,短期内难以贡献利润,研发费用高企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形成“投入 - 回报”剪刀差 [3] 二级市场情况 - 公司股价已大幅跌破发行价,市值缩水至70亿元,若未能有效应对当前挑战,市场信心恢复将面临更大阻力 [3]
曼恩斯特(301325) - 关于第二期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4-02 17:42
回购股份资金 - 公司第二期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上限2亿元,下限1亿元[1] 回购股份价格 - 公司将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由不超56.38元/股调为不超76元/股[2] 回购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回购448,900股,占总股本0.312%[2] - 回购最高成交价64.212元/股,最低49.93元/股[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成交总金额24,933,164.01元[3]
欧洲电池名企ACC签约中国设备制造商
起点锂电· 2025-03-31 18:26
中国锂电设备企业海外市场拓展 - 曼恩斯特与欧洲动力电池制造商ACC签署销售合同 为其提供涂布模头本体 配件及维修服务等核心产品与技术方案 [2][3] - ACC由Stellantis集团 梅赛德斯-奔驰及道达尔能源联合注资成立 专注于高能量密度电动汽车电池研发与制造 在欧洲规划三个电池工厂 总投资额达70亿欧元 [3] - ACC法国北部首个工厂分为三个厂区 第一个厂区已投产15GWh 第二个厂区在建产能13GWh 第三个厂区规划产能将达40GWh 德国和意大利工厂规划产能均为40GWh 但因电池路线转变 建设暂时搁置 [3] - 曼恩斯特为国内锂电涂布龙头企业 通过"海外技术响应+中国制造协同"模式加速全球化布局 已在德国 日本及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 业务覆盖日韩 欧洲新能源产业高地 [3] 锂电设备出口加速趋势 - 誉辰智能自主研发的非标定制大型锂电热压设备交付至某客户海外项目现场 该设备具备视觉系统 自适应控制算法 模块化集成技术三大核心优势 实现热压机多层恒温恒压精准控制 [3] - 2024年以来锂电设备出口加速落地 先导智能获欧洲某顶尖锂电客户后道设备订单 利元亨斩获捷克某储能企业模组PACK线项目 赢合科技海外订单金额及占比较2023年大幅提升 [3] - 三星SDI表示中国设备商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价格优于韩国本土竞争者 交货周期更短 决定增加中国生产设备采购比例 先导智能 杭可科技等企业与韩国三大电池企业保持合作 [4]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中国锂电设备产业链已解决海外企业"卡脖子"问题 实现从"进口"到"出口"的阶段跃升 以中国企业主导的设备端订单潮持续 2025年有望成为锂电设备出海元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