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德诺半导体(ADI)

搜索文档
国产模拟芯片,崛起前夜
36氪· 2025-07-01 18:20
模拟芯片行业发展历程 - 1958年德州仪器(TI)工程师发明全球首块集成电路,奠定其模拟芯片巨头地位 [1] - 2011年TI以65亿美元收购国家半导体,新增5000名员工,全球市场份额达15.4%超越意法半导体 [1] - 模拟芯片行业依赖工程师经验积累,顶尖人才需20-30年经验,形成高技术壁垒 [1] - 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型,模拟芯片成为体现"工程师红利"的重点领域 [1] 模拟芯片技术分类 - 按信号处理方式分为数字IC(处理0/1离散信号)和模拟IC(处理连续函数信号) [2] - 模拟芯片按定制程度分为专用型(ASSP,占50%市场)和通用型,专用型毛利率更高但设计壁垒高 [3] - 按应用层面分为信号链路(ADC/DAC等)和电源管理(AC/DC、DC/DC等),后者市场规模更大 [4] - ADC模数转换器技术难度最高,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全球模拟IC市场规模预计794.33亿美元(约6000亿人民币),中国占近半约3000亿 [5] - 国际巨头TI、ADI等垄断市场,国内厂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6] - 行业面临产品碎片化(TI拥有数万种型号)、研发周期长(新产品开发约2年)、人才壁垒高等挑战 [6][7] - 国产替代需突破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差异化竞争和人才管理四大核心能力 [7] 国产技术突破 - 国产ADC取得显著进展:迅芯微电子推出30GSPS高速ADC,海思AC9610精度达24bit/2MSPS [8] - 成都华微HWD12B16GA4实现12位16GSPS,代表商业ADC最高性能水平 [8] - 国内企业如芯海、思瑞浦、圣邦微等已推出对标国际水平的产品并实现量产 [9] - 华大九天与成都芯片中试平台共建国内首个模拟电路后仿真云服务实验室 [9] 行业并购整合趋势 - 2024年雅创电子2.98亿收购类比半导体37.03%股权,评估增值率467.34% [10] - 思瑞浦10.6亿全资收购创芯微,完善"信号链+电源管理+MCU"业务布局 [11] - 纳芯微6.83亿收购麦歌恩68.28%股份,晶丰明源2.5亿收购凌鸥创芯38.87%股权 [11][12] - 并购整合可产生多重协同效应,是行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 [13]
瑞银:半导体经销商追踪-更多积极指标
瑞银· 2025-06-27 10: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英飞凌科技、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的12个月评级均为“买入” [26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定价环境可控,平均同比价格上涨3%(不包括罗姆),微控制器定价环比和同比持平,其他类别环比持平至上涨3% [8] - 库存水平总体稳定,微控制器持续去库存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UBS SEMIS分销商跟踪器概述 - 报告发布基于UBS Evidence Lab数据集的UBS Semis分销商跟踪器最新版本,跟踪118家全球分销商多个产品类别的多项指标 [35] - 跟踪指标包括归一化单位库存、归一化美元库存和同类价格指数 [36][37] - 跟踪的产品类别有微控制器、晶体管、电容器、二极管、放大器、数据转换器、存储器、电源管理电路、传感器、无线与射频 [38][39][40][41] 关键产品领域更新 - 微控制器:归一化单位库存减少,环比下降5%,定价环比和同比持平,各子类别定价持平至略有上涨 [4] - 晶体管:库存本月下降3%,定价环比上涨2%,同比上涨17%,主要由双极晶体管推动 [4] - 电容器、二极管、无线与射频和传感器:定价上涨2 - 3%,其他类别持平至上涨1%,库存均下降个位数,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库存持平 [4] - 多层陶瓷电容器:5月底分销商库存数量开始下降,环比下降5%,截至6月14日持平,较2023年春季峰值下降21%,库存价值趋势与数量几乎相同 [4] 公司热力图结论 - 定价:6月定价上涨3%(5月同比上涨1%),英飞凌定价下降4%(5月下降6%),意法半导体上涨4%(5月上涨3%) [5] - 库存:总体稳定,除微控制器大幅去库存外,此前由微芯科技推动,现在意法半导体也有贡献 [5] 按产品领域的趋势 微控制器 - 定价:环比和同比持平(上月环比上涨2%,同比持平) [54] - 库存:较2023年1月水平上涨252%,环比下降5%,主要由微芯科技和意法半导体去库存推动 [54] 晶体管 - 定价: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2%(上月环比上涨5%),双极晶体管定价自年初大幅上涨后企稳 [72] - 库存:较2023年1月水平上涨29%,环比下降3%(上月下降1%) [72] 电容器 - 定价:同比上涨34%,环比上涨2%(上月环比上涨5%) [91] - 库存:较2023年1月水平下降17%,环比下降3%(上月上涨2%) [91] 二极管 - 定价:同比上涨22%,环比上涨2%(上月环比上涨6%) [109] - 库存:较2023年1月水平上涨20%,环比下降4%(上月持平) [109] 放大器 - 定价:同比上涨4%,环比持平(上月环比上涨2%),比较器定价略有上涨,音频和运算放大器定价下降 [128] - 库存:较2023年1月水平上涨49%,环比下降2%(上月下降3%) [128] 数据转换器 - 定价:同比上涨2%,环比持平(上月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2%),其他数据转换器定价略有上涨,其他细分市场持平至略有下降 [147] - 库存:较2023年1月水平上涨181%,环比下降1%(上月上涨4%) [147] 存储器 - 定价:同比上涨12%,环比持平(上月环比上涨1%) [165] - 库存:较2023年1月水平上涨98%,环比下降1%(上月环比持平) [165] 电源管理电路 - 定价:同比上涨9%,环比上涨1%(上月上涨3%) [183] - 库存:较2023年1月水平上涨74%,环比持平(上月环比上涨2%) [183] 传感器 - 定价: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3%(上月上涨3%) [203] - 库存:较2023年1月水平上涨24%,环比下降5%(上月环比下降1%),近期库存波动 [203] 无线与射频 - 定价:同比上涨14%,环比上涨2%(上月上涨3%) [222] - 库存:较2023年1月水平上涨53%,环比下降3%,近期库存波动(上月环比下降5%) [222] 估值 报告展示了汽车/工业半导体的12个月远期市盈率和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 [241] 库存热力图 - 以意法半导体为例,2024年8月微控制器归一化单位库存比同行平均水平高60%,公司层面单位库存按收入敞口加权后比平均水平高49% [244] - 展示了各公司不同产品类别的库存与集团平均水平的对比及环比变化 [245][246] 公司特定要点 - 展示了各公司对分销渠道的依赖程度及主要终端市场敞口 [43][44][47] - 给出了各公司的股价及相关估值和风险信息 [248][249][250][251][252]
Semis to See Macro, Geopolitical Headwinds in 2025: 2 Stocks
ZACKS· 2025-06-17 03:01
行业增长前景 - 模拟/混合信号半导体市场在2024年强劲增长后,2025年预计继续增长,但受中国依赖和地缘政治影响需保持谨慎 [1] - WSTS预测2025年半导体整体增长11.2%,其中逻辑芯片增长23.9%,存储器增长11.7%,模拟芯片增长2.6%,微控制器下降1% [2] - 美洲地区增速最快达18%,亚太9.8%,欧洲3.4%,日本0.6%,主要驱动力为AI、云基础设施和高端消费电子 [3] 终端市场动态 - 工业领域因AI-ML、智能城市、IoT等技术应用,未来5-10年增长前景强劲 [4] - 汽车市场受电气化和电子元件增加驱动,但中国为主要增长来源带来不确定性 [5] - 2025年汽车芯片需求预计增长12%,2024-2028年CAGR达11.8% [11] - PC市场增长受设备端AI推动,2025年AI PC占比将从2024年17%升至43% [9] - 智能手机全球增长2.3%,美国增长3.3%,受中国补贴和新兴市场抵消美国关税影响 [10] 技术与产能趋势 - AI芯片2025年预计增长33%,47%收入来自PC市场,2026年所有企业PC采购将为AI PC [12] - 2024年内存芯片整体增长71.8%,DRAM增长75.4%,NAND增长75.7% [8] - 半导体产能扩张受AI驱动,但新增产能可能对短期定价产生压力 [15][16] - 供应链效率改善但仍面临需求激增,AI、数据中心、IoT和EV推动芯片需求远超产能增速 [17] 公司投资机会 - Semtech Corp (SMTC) 专注于高增长市场如计算机、通信和汽车,2026年收入预计增长14.2%,盈利增长88.6% [28][30] - Analog Devices (ADI) 产品覆盖模拟和混合信号芯片,2025年收入预计增长12.5%,盈利增长15.8% [33][35] 行业估值与表现 - 半导体-模拟及混合行业过去一年下跌15.1%,同期科技板块上涨6.4%,S&P 500上涨9.3% [23] - 行业当前远期市盈率28.21倍,高于S&P 500的21.86倍和科技板块的26.06倍 [26] - Zacks行业排名第149位,处于底部39%,2025年盈利预期过去一年下调32.3% [20][22]
8份料单更新!求购TI、ADI、Holtek芯片
芯世相· 2025-06-13 16:58
公司业务规模 - 拥有1600平米芯片智能仓储基地,现货库存型号1000+,品牌100种,库存芯片5000万颗,总重量10吨,库存价值1亿+ [1] - 在深圳设有独立实验室,每颗物料均安排QC质检 [1] - 累计服务1.8万用户,最快半天完成交易 [5] 采购需求 - 求购TI品牌BQ7694003DBTR型号4000颗 [2] - 求购ADI品牌LTC2174IUKG-14PBF型号200颗 [2] - 求购Holtek/合泰品牌HT66FB560型号20000颗,48LQFP封装 [2] 销售信息 - 特价出售Littelfuse品牌CG21000MS型号3500颗,年份24+ [3] - 特价出售AWINIC品牌AW83118TSR型号2500颗,年份22+ [3] - 提供打折清库存服务 [5] 平台服务 - 提供【工厂呆料】小程序解决找不到、卖不掉、价格优化问题 [6] - 电脑可登录网页版dl.icsuperman.com [7] 行业资讯 - 推荐阅读内容包括芯片分销商变化、芯片行业动态、芯片涨价信息等 [9]
Why Analog Devices Stock Topped the Market Today
The Motley Fool· 2025-06-07 07:22
公司表现 - Analog Devices股价在周五交易中上涨近2%,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当日1%的涨幅 [1] - 公司被花旗银行列为半导体行业首选股票之一,预计今年将有出色表现 [1][2] 行业数据 - 4月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为550亿美元,环比下降11%,但同比上升24% [4] - 4月半导体平均售价环比下降3.2%,优于预期的5.3%降幅 [5] - 花旗维持对2024年半导体行业8%增长的预测 [6] 投资逻辑 - Analog Devices和德州仪器被推荐为行业首选,因其在艰难环境中的防御性特征 [6] - Analog Devices凭借广泛的产品线具备天然的业务对冲优势 [6]
Analog Devices' Cyclical Recovery Story Has Just Begun
MarketBeat· 2025-06-04 23:24
公司业绩与增长 - 公司第二季度业绩强劲 营收同比增长222% 超出市场共识470个基点 [5] - 调整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32%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为275亿美元 每股收益182美元 均高于分析师预期 [6] - 毛利率和运营利润率均实现三位数百分比的增长(GAAP和调整后口径) [5] 现金流与资本回报 - 资本回报计划包括股息和股票回购 股息年化收益率约185% [3] - 现金流充足 足以维持稳健的资本回报计划 [1] - 公司有望在本十年结束前被纳入股息贵族指数 [4] 资产负债表与财务健康 - 资产负债表稳健 长期债务低于权益的02倍 现金头寸充裕 [8] - 资产略有减少 但负债同步降低 权益水平保持稳定 [8] 市场表现与机构持仓 - 机构投资者持有超过85%的股份 但在财报发布前呈现净卖出状态 [9] - 股价目前处于关键支撑位上方 技术指标显示上涨概率较大 目标阻力位在230美元和240美元 [11] - 12个月平均目标价为24863美元 较当前股价有1382%上行空间 [6][7] 行业与市场前景 - 半导体行业处于周期性复苏早期阶段 所有终端市场均表现强劲 [1][3] - 人工智能(AI)推动终端市场正常化 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 [3] - 分析师整体维持"适度买入"评级 目标价接近历史高点 [7]
11份料单更新!TI、NXP、博通等芯片
芯世相· 2025-06-03 12:35
芯片超人仓储与质检能力 - 公司拥有1600平米芯片智能仓储基地,现货库存型号超过1000种,覆盖100个品牌 [1] - 当前库存总量达5000万颗芯片,物理重量10吨,库存总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 [1] - 在深圳设立独立实验室,对所有物料实施QC质检流程 [1] 芯片采购需求 - 当前求购BEL FUSE品牌0685T3000-01型号50K数量 [2] - 采购ADI品牌ADXRS453BEYZ-RL型号500个,AD9254BCPZ-150型号500个 [2] - 需要英飞凌IPLU300N04S41R1型号4K数量,要求生产日期在2年内 [2] 特价库存芯片 - TI品牌TPS78230DRVR型号15k数量(24+年份),TLV70218DBVR型号12000pcs(24+年份) [3] - 博通BCM5338MKQMG型号165pcs库存(12+/11+年份) [3] - NXP多型号库存:FS32K144HAT0MLHT(500个/21+)、TJA1101AHN/0Z(8000个/22+)、TJA1145T/FDJ(7500个/22+)等 [3] - 润石RS2299XTQC16型号100K数量(24+年份)特价供应 [3] 行业动态关注方向 - 行业关注焦点包括芯片分销商格局变化、原产地判定政策影响 [6] - ST/ADI/瑞芯微等品牌芯片价格波动情况 [6] - TI/ADI涨价背景下国产模拟芯片的市场机会 [6]
芯片复苏,冷热不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30 09:55
半导体行业周期变化 - 传统半导体周期通常持续16个季度(约4年),表现为需求暴涨到产能出清的完整循环[1] - 2021年疫情引发的本轮下行周期打破常规,截至2024Q4多数企业仍处低位,复苏进程异常缓慢[1] - 行业出现结构性分化,Wolfspeed等龙头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显示当前周期并非简单重演[1][17] 模拟芯片行业现状 - 模拟芯片公司被视为行业"周期晴雨表",覆盖工业、汽车、消费等多终端市场[3] - 2025Q1表现冷热不均:TI、ADI等工业/通信领域企业率先复苏,Microchip五大市场全部承压[4][8] - 12家模拟芯片公司中有9家上调业绩预期,TI预计Q2营收41.7-45.3亿美元(超华尔街预期41.2亿)[14] 终端市场复苏差异 - 工业与通信成为增长主力,多个厂商实现环比转正[9] - 汽车电子短期分化:TI/ADI受益亚洲市场,ST/英飞凌仍观望,部分订单或为规避关税[9][14] - 消费与计算领域整体处于谷底,仅英飞凌等个别公司观察到早期增长迹象[9] 企业战略与产业变化 - TI推进德州晶圆厂集群建设,计划2030年前完成六座300mm晶圆厂布局,反映供应链本土化趋势[20] - 产业投资逻辑改变:政策引导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超过市场需求[16] - SiC衬底市场格局剧变:中国厂商份额从2021年10%升至2025年40%,山东天岳等快速崛起[17] 行业新常态特征 - 复苏呈现"表面反弹、底下疲软"特征,仅AI相关企业(如英伟达)表现突出[16] - 地缘政治、关税等非市场因素成为重要变量,英飞凌等企业表达"双重审慎"态度[15] - 产品结构和客户质量决定企业周期表现,市场不再提供均等机会[16]
Analog Devices, Inc. (ADI) Bernstein 41st Annual Strategic Decisions Conference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05-30 04:02
公司概况 - 公司在模拟信号转换和处理领域享有极高声誉 被视为行业中最受尊敬的高质量企业之一 [1] - 过去15年公司经历了重大转型 包括产品组合优化和制造战略调整 [1] 战略发展 - 公司专注于高价值应用市场 通过产品组合合理化提升竞争力 [1] - 执行混合制造战略 在行业低迷期保持利润弹性 [1] - 积极寻求并购机会以增强业务增长潜力 [1] - 近期实施比前几年更激进的资本回报政策 [1] 管理层动态 - 公司CFO Rich Puccio于2024年首次以该身份公开亮相 目前任职约一年时间 [3]
Analog Devices(ADI)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30 0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毛利率接近70%,最低降至67%多 [13][14] - 2023 - 2024年设计赢单连续两年实现强劲两位数增长,是未来3 - 5年增长潜力的良好指标 [9] - 2023年工业业务占整体业务的53%,上一季度降至44% [23] - 除一个季度外,公司在低谷期保持了超过40%的运营利润率 [23] - 公司消费者业务连续三个季度增长30% [42] - 2025年公司预计有5亿美元的增量收入,特殊因素和市场顺风因素带来额外10亿美元收入 [4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测试业务因AI繁荣而快速增长,数据中心业务在电源和连接方面有新的赢单,汽车市场的GMSL技术表现出色,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有多个设计赢单,消费者业务在手机、可听设备、可穿戴设备和游戏等领域有新的设计赢单并实现增长 [38][39][41] - 工业业务在经历多年下滑后,在第二季度开始出现广泛市场增长,是公司利润率最高的业务 [53][5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是公司最早进入衰退和最早复苏的市场,连续三个季度取得强劲业绩,第二季度所有终端市场均出现增长,除汽车外其他市场仍低于历史高点,但订单出货比高于1 [78][79][81] - 公司在中国的收入占比按总部计算为20%,按发货计算为30% [7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采用混合制造策略,到今年年底预计70%的产品和收入可在内部或外部制造,目前内部和外部制造比例约为50:50 [17][18][19] - 公司设定了三年7% - 10%的增长目标,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定价动态变化、Maxim的协同效应、行业顺风因素以及特殊业务的设计赢单 [31][35][37] - 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比约为17%,高于同行,未来资本支出预计将降至收入的4% - 6% [100][102] - 公司在AI领域的投资包括企业层面、工程层面和产品层面,目前主要受益于测试业务和数据中心的热点电源产品,未来将在边缘设备中应用AI技术 [104][106] - 公司认为中国竞争对手在低性能领域竞争力较强,但公司凭借技术性能优势和服务优势保持领先,需持续投资以保持领先地位 [90][91][92] - 公司认为美国竞争对手建设产能对其威胁不大,公司专注于解决复杂问题和提供高价值产品 [95][96][9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业务模式在面对挑战时表现出韧性,销售团队和现场团队在困难时期仍能获得新的设计赢单 [7][8] - 管理层对2025年的增长目标更有信心,预计随着业务的发展,运营利润率将逐步提高 [47][51][54] - 汽车市场的增长可能存在提前拉动的情况,公司正在密切关注后续季度的订单情况,同时担心关税对宏观经济和需求的影响 [59][60][6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有可变薪酬计划,与运营利润率、收入和收入增长挂钩,在低谷期可变薪酬较低,随着业务回升,可变薪酬将增加 [24][25][26] - 公司在全球多地拥有制造工厂,包括美国、爱尔兰和亚洲等地,后端组装和测试主要在海外进行 [72][73] - 公司在中国有设计、销售团队和制造能力,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 [75][7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担任CFO一年有何意外和遗憾 - 没有遗憾,意外的是产品的粘性和生命周期很长,公司业务模式在面对挑战时表现出韧性 [6][7] 问题: 公司毛利率情况及混合制造策略如何运作 - 公司毛利率接近70%,最低降至67%多,混合制造策略使公司能够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产能,在高峰期利用外部产能,低谷期将部分产品带回内部生产,以维持工厂利用率和利润率 [13][14][17] 问题: 公司增长目标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定价动态变化、Maxim的协同效应、行业顺风因素以及特殊业务的设计赢单 [35][37][43] 问题: 为何认为汽车市场增长是提前拉动,工业市场增长是否也是提前拉动 - 公司通过跟踪销售数据发现,在汽车关税引入时,汽车订单出现异常增长,随后恢复正常,因此认为可能存在提前拉动的情况;目前没有看到其他终端市场出现类似异常情况,但公司会密切关注后续季度的订单情况 [59][60][61] 问题: 公司的制造和需求地理分布情况如何 - 公司在全球多地拥有制造工厂,包括美国、爱尔兰和亚洲等地,后端组装和测试主要在海外进行;公司在中国的收入占比按总部计算为20%,按发货计算为30%,在中国有设计、销售团队和制造能力,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 [72][73][75] 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竞争情况 -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凭借技术性能优势、服务优势和对高端市场的专注来应对竞争,同时关注中国竞争对手的发展,持续投资以保持领先地位 [83][90][91] 问题: 美国竞争对手建设大量产能对公司有何威胁 - 公司认为美国竞争对手建设产能对其威胁不大,公司专注于解决复杂问题和提供高价值产品,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来保持竞争力 [95][96][97] 问题: 公司在AI领域的投资情况如何 - 公司在AI领域的投资包括企业层面、工程层面和产品层面,目前主要受益于测试业务和数据中心的热点电源产品,未来将在边缘设备中应用AI技术 [104][106][108] 问题: 公司对哪些领域的发展最感兴趣 - 公司对能源转型、机器人、自动化等领域的发展感兴趣,认为这些领域有巨大的机会,公司将通过研发投入来捕捉这些机会 [111][113][114] 问题: 公司在数字和软件方面有何发展 - 公司正在继续开发数字和软件产品,以增强现有芯片的功能,同时也在开展一些计算类型的产品研发 [118] 问题: 公司为何决定进行并购以及现在为何不再需要并购 - 公司进行并购是为了提升业务增长潜力和实现协同效应,目前没有决定停止并购,未来将根据情况进行决策,同时公司计划长期将一定比例的自由现金流返还给股东 [12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