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斯利康(AZN)
icon
搜索文档
Arcus Biosciences (RCUS)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4 00:17
**公司概况与核心产品** 公司为Arcus Biosciences (RCUS) 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 拥有四款处于后期临床阶段的核心分子药物 包括Casdatafan (HIF-2α抑制剂) Domzim (抗TIGIT/PD-1) Quemly (CD73抑制剂) 和与阿斯利康合作的抗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Volrustomig[4][5][40] 所有药物均针对重大市场且处于三期临床阶段 患者规模从500至1000人以上[13] **Casdatafan (HIF-2α抑制剂) 核心数据与竞争优势** Casdatafan在肾细胞癌(RCC)领域与默克的belzutifan形成"两强竞争"格局[6] * **药理优势**: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表现更优 对HIF-2抑制的生物标志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抑制更深且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Casdatafan维持强劲抑制超过36周 而belzutifan在9-13周后效果减弱)[15][16] * **疗效数据优势**: * 单药治疗原发性进展率(PD率)约为15% 显著低于belzutifan的35%[17] * 单药客观缓解率(ORR)超过30% 比belzutifan报告的20%高出约50%[17] * 与卡博替尼(cabo)联合治疗的ORR达到46%[54] * 无重叠毒性 可与多种药物(如TKI PD-1抑制剂)安全组合 有望成为RCC的骨架药物[59][60] * **市场潜力**: RCC总可寻址市场约100亿美元[7] **三期临床策略设计** * **PEAK-1研究(Casdatafan + cabo vs cabo)**: * 针对既往接受过IO治疗的RCC患者群体 采用2:1随机分组[32] * 使用广泛采用的TKI卡博替尼(cabo) 对比默克使用其自有但应用较少的乐伐替尼(lenvatinib) 方案更简洁且医生更熟悉[22][24] * 对照组为cabo单药 而默克研究对照组为cabo 试验组为belzutifan+lenvatinib 设计更干净[26] * 采用单一主要终点(PFS) 无中期分析 统计计划更简洁[30] * 预计入组时间少于18个月 可能短至10个月[34] * **EVOLVE研究(与阿斯利康合作)**: * 一线治疗设置 探索Casdatafan联合阿斯利康的Volrustomig (抗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 是首个"TKI豁免"前线方案[38][47] * 阿斯利康负责运营并分摊成本[40] * 采用Ib/III期无缝设计 预计明年开启III期部分[41] **近期催化剂与数据更新** * **2025年10月6日投资者会议**: 将公布Casdatafan 120例患者队列的更新数据 包括更新的ORR 首次PFS数据以及安全性数据[8][51][57] * **2025年ESMO大会**: 公布Domzim用于上消化道癌(EDGE-Gastric研究)的首次总生存期(OS)数据 该研究PFS数据已达13个月 与标准护理OS数据(12-14个月)相当[9][68][70] * **Quemly (CD73抑制剂)用于胰腺癌**: 三期研究入组较计划提前超14个月 将于本月完成入组 预计12-18个月内读出数据 OS基准为9-11个月 二期数据曾显示OS约16个月[10][11][96][98] **Domzim (抗TIGIT)的差异化与市场机遇** * **关键差异**: Domzim为Fc沉默型抗体 与默克 基因泰克等公司失败的Fc功能激活型抗TIGIT抗体机制不同 Fc激活型抗体会耗竭调节性T细胞(Treg) 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并影响疗效 而Fc沉默型仅阻断作用 安全性更好[74][75][82] * **临床进展**: * STAR-221 (上消化道癌) 已于2024年6月完成入组 2026年读出OS数据[86] * STAR-121 (非小细胞肺癌) 将于2025年底完成入组(约1000例患者) 因标准护理OS超20个月 读出时间较长[84][90] * **市场定位**: 阿斯利康同样采用Fc沉默策略并推进了10项三期研究 验证了此路径[80] **其他重要信息** * **竞争格局**: 在HIF-2α抑制剂领域 除默克和Arcus外 诺华和南京某公司曾开发但均因临床特性不佳而未进入后期阶段 目前是"两强竞争"[63][64] * **开发策略**: 公司强调其开发策略的优越性 即使在没有更优疗效数据的情况下 其临床设计也更具优势[21] * ** investigator热情**: 多项研究入组迅速(如Quemly 9个月完成 Casdatafan三期预计快速入组) 反映了研究者对公司药物潜力的高度认可[11][34]
美股异动 | 阿斯利康(AZN.US)涨逾2% 高盛看多股价至99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23:28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阿斯利康股价周三上涨逾2%至81.99美元 高盛给予买入评级及99美元目标价 较周二收盘价80.19美元存在23%上涨空间 [1] 临床试验进展与药物价值 - Baxdrostat在BaxHTN II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 展现治疗高血压的强劲效果 预计带来数十亿美元销售机会 [1] - Baxdrostat为高选择性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ASI) 靶向导致血压升高及心血管肾脏风险增加的激素 [1] - 全球临床试验累计入组患者超20,000人 适应症涵盖单药治疗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与达格列净联用治疗慢性肾脏病和高血压 以及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预防 [1] 药物上市规划与行业地位 - Baxdrostat预计2026年上半年在美欧率先获批 将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ASI)降压药 [1]
高盛看高阿斯利康(AZN.US)至99美元:新型降压药Baxdrostat显示积极疗效 销售潜力达数十亿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6:46
核心观点 - 阿斯利康Baxdrostat在BaxHTN II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 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降压药 为公司带来数十亿美元销售机会并支撑2030年800亿美元收入目标 [1][2][3][6] 临床试验结果 - Baxdrostat达到主要和全部次要终点 难控制高血压患者接受2毫克和1毫克剂量治疗12周后 平均坐位收缩压实现统计学和临床意义的显著降低 [2] - 2毫克剂量组展现持久降压效果 两组剂量均使舒张压显著降低 收缩压<130mmHg达标率较安慰剂组提升近三倍 [2] - 经安慰剂校正后实现近10mmHg收缩压降低(p<0.001) 该降幅可显著降低心血管及肾脏疾病风险 [3] - 药物总体耐受性良好 未出现意料之外的安全问题 [2] 竞争格局分析 - 相比Mineralys Therapeutics的Lorundrostat在Launch-HTN试验中11.7mmHg降幅(p<0.0001) Baxdrostat的9.8mmHg降幅稍逊但差距有限 [4] - Baxdrostat凭借24小时血压控制数据 可控副作用及更早上市预期(2026年上半年)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3][4][5] - 跨试验对比存在局限性 需考虑基线特征差异 [4] 商业化前景 - 药物靶向醛固酮合成酶 目前全球累计入组患者超20,000人 覆盖单药治疗及与达格列净联用等多类适应症 [2] - 需通过医生教育和补充临床数据证明疗效持久性 公司具备良好执行力应对该挑战 [5] - 联合用药策略潜力显著 包括与Farxiga及口服GLP-1等管线资产组合 尤其对高BMI患者展现强劲疗效信号 [5][6] - 高盛维持"买入"评级 给予99美元目标价 较当前80.19美元存在23%上涨空间 [1]
AstraZeneca: Buy This Pharma Star Now For Upside Potential
Seeking Alpha· 2025-09-02 19:00
投资理念 - 公司采用护城河研究框架指导投资方法 这些原则对长期投资成功至关重要[1] 分析师背景 - 分析师自2017年9月开始投资 专注于股息增长投资策略以实现财务独立目标[2] - 通过个人博客记录投资历程 并由此进入Seeking Alpha分析师社区[2] 内容属性 - 分析内容涵盖股息增长股票及偶尔的增长型股票研究[2] - 文章为分析师独立完成 未获得除Seeking Alpha外任何形式的补偿[2] 平台说明 - 平台分析师包含专业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 并非全部持有正规机构认证或许可[3] - 平台不提供证券交易中介服务或投资顾问服务 不持有任何投资业务许可资质[3]
减重赛道全球前沿进展跟踪(二):Orforglipron领跑全球小分子GLP-1RA赛道,国内管线价值逐渐凸显
开源证券· 2025-09-02 18: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小分子GLP-1RA具有成本低、使用场景不受限、无需冷链运输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4] - 礼来的Orforglipron领跑全球小分子GLP-1RA赛道,已完成降糖与肥胖的全球III期临床,但减肥疗效不及市场预期[5][26] - 海外第二梯队MNC(如辉瑞、艾伯维、罗氏、AZ等)正加速布局小分子GLP-1RA赛道,利好国内优质产品未来出海[5][26] - 国内多条小分子GLP-1RA管线已进入后期临床阶段,部分管线具备较强出海潜力[5][34] 小分子GLP-1RA发展前景 - 口服GLP-1类药物具有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超过75%的初始治疗患者更倾向使用每日口服疗法[14][16] - 小分子GLP-1RA具有成本低、使用场景不受限、无需冷链运输等诸多优势[4][14] - 礼来的Orforglipron已完成降糖与肥胖的3个全球III期临床,保持全球领先地位[4][14] - AZ的AZD5004、罗氏的CT-996、礼来的NAPERIGLIPRON与Terns的TERN-601已进入II期临床[4][14] - 国内恒瑞医药的HRS-7535、华东医药的HDM1002片与箕星药业/闻泰医药的VCT220均已进入国内III期临床[19][34] - MNC正加速布局小分子GLP-1RA赛道,近年来已发生多起重磅BD交易,包括诚益生物与阿斯利康(1.85亿美元首付款)、翰森制药与默沙东(1.12亿美元首付款)、石药集团与Madrigal(1.20亿美元首付款)、恒瑞医药与Kailera(1.00亿美元首付款)[23] MNC加速布局与国内管线进展 - 礼来的Orforglipron针对多个代谢适应症已开展多项全球III期临床,2025年下半年将完成肥胖适应症的NDA申请及2型糖尿病等适应症III期数据读出[25] - Orforglipron的肥胖III期临床ATTAIN-1显示,72周时36mg组体重降幅12.4%,安慰剂组0.9%,扣除安慰剂后减重11.5%[26][28] - 阿斯利康的AZD5004、罗氏的CT-996与Terns的TERN-601均展现出较好的I期临床数据:AZD5004高剂量50mg组4周减重5.8%,扣除安慰剂后2.3%;CT-996的120mg组4周减重7.3%,扣除安慰剂后6.1%[32][33] - 国内管线早研临床结果优异:歌礼制药的ASC30的40mg组4周减重6.3%,扣除安慰剂后6.2%;闻泰医药/箕星药业的VCT220的160mg快速滴定组16周减重9.7%,扣除安慰剂后8.1%[37][38] - 歌礼制药的ASC30、箕星药业/闻泰医药的VCT220与硕迪生物的Alenigliron已在美国开启II期临床,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达到主要终点[5][34] 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 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是影响小分子GLP-1RA疗效的重要一环,多家企业正积极探索新剂型以提升产品溶解度和改善药代动力学特征[6][39] - 礼来已启动Orforglipron片剂针对肥胖的两个全球III期临床,预计2027年1月达到主要终点[39][40] - 硕迪生物的Alenigliron片剂剂型暴露量整体高于胶囊剂型(AUC0-tau:1500 vs 1370 ng*h/mL),12周疗效略优(扣除安慰剂6.8%-6.9% vs 6.2%)[40][42] - 歌礼制药的ASC30在药物暴露量和受体结合效力上均高于Orforglipron:20mg ASC30暴露量约为24mg Orforglipron的2-3倍(按100kg体重标准化后的AUC0-24:3415 vs 1277 ng*h/mL),体外受体结合效力EC50为0.0088 nM vs 0.018 nM[44][45] 投资建议 - 小分子GLP-1RA有望为减重降糖市场提供新的增量空间,海外第二梯队MNC加速布局利好国内优质产品出海[7][46] - 推荐标的:信达生物、华东医药、一品红、众生药业、海思科等;受益标的:歌礼制药-B、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翰森制药、信立泰、中国生物制药等[7][46]
新星闪耀ESC:心血管重磅管线亮相背后,阿斯利康的八百亿美元雄心
经济观察网· 2025-09-02 12:44
公司战略与业务表现 -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心血管、肾脏及代谢(CVRM)业务全球营收达65.12亿美元,占全球总业绩23% [4] - 公司计划到2030年推出20款突破性创新药物并实现800亿美元营收目标,CVRM领域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5] - 公司CVRM管线覆盖六大疾病领域,包含超过25种疗法及组合,涉及小分子、单克隆抗体、寡核苷酸等前沿技术 [6] 研发管线与科学创新 - 公司在2025年ESC年会上发布32项前沿研究,包含5项最新突破性研究(LBA),覆盖高血压、心衰、血脂异常等领域 [1] - 针对高血压领域研发靶向醛固酮药物,全球13亿患者中约半数血压控制不佳,中国3亿患者中控制不佳比例达62% [3] - 开发口服PCSK9抑制剂以提升患者依从性,传统注射方式影响长期治疗可及性,LDL-C升高导致全球年死亡约430万人 [3] 中国市场布局 - 公司中国研发管线与全球100%同步,共享寡核苷酸、重组蛋白等前沿技术成果 [6] - 2023年引进诚益生物GLP-1受体激动剂ECC5004用于肥胖症和糖尿病治疗,与珂阑医药共同研发降脂药物 [6] - 2024年引进石药集团降脂药YS2302018,提前布局血脂领域新靶点 [6] - 预计到2030年慢病领域将有10余个新产品在中国获批 [6] 疾病领域市场机会 - 心血管疾病为全球疾病负担主因,与肾脏疾病、代谢疾病存在病理机制交织的复杂局面 [2] - 心肾共病管理策略聚焦早期检测、精准诊断和整合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靶器官保护 [5] - 公司通过18种创新机制药物和复方制剂重新定义CVRM竞争格局 [5]
AstraZeneca (AZN)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1 02:02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制药行业 特别是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CVRM)治疗领域[4][9][10] * 涉及的公司为阿斯利康(AstraZeneca) 专注于其研发管线及商业潜力[4][7][33]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重申了其在5月投资者日提出的800亿美元风险调整后总收入目标 并对实现2030年及以后的增长轨迹保持信心[7] * Bexostat(Baxdrostat)的III期BEX-HTN试验在未控制或耐药性高血压患者中取得积极结果 展示了巨大的降血压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4][5][22][30] * 与安慰剂相比 1毫克剂量组坐位收缩压降低8.7毫米汞柱 2毫克剂量组降低9.8毫米汞柱 结果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22] * 在随机停药期 继续用药组血压进一步降低3.7毫米汞柱 而停药组仅回升1.4毫米汞柱 显示了药物的持续效应[24] * 探索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亚组分析显示 1毫克和2毫克剂量组24小时收缩压分别较安慰剂降低14.6和16.9毫米汞柱 夜间收缩压降低11.7毫米汞柱[27] * 安全性良好 两组Bexostat组确认的高钾血症(血钾>6 mmol/L)发生率均为1% 不良事件大多轻微[28][30] * Bexostat是一种潜在的首创(first-in-class)且同类最佳(best-in-class)的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 能阻断醛固酮通路 对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有效 且无脱靶激素效应或临床相关的药物间相互作用[12][31] * 公司认为Bexostat作为单药治疗以及与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等药物联合治疗 代表着50亿美元以上的商业机会[36][67] * 公司已启动针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III期BAX-PA试验 并有三项评估Bexostat与达格列净联合用药的III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针对慢性肾脏病(CKD)和高血压 评估eGFR斜率及结局 以及心衰预防[36][37][92] 其他重要内容 * 试验设计细节:BEX-HTN试验包含多个部分 主要结局基于首个12周双盲期 随机停药期是FDA等监管机构批准药物的监管要求[15][16][17] * 患者基线特征:筛查了约2500名患者 最终794名患者纳入全分析集 其中27%为未控制高血压 73%为耐药性高血压 平均基线血压为149/87 mmHg 中位用药数为3种 99.6%的患者使用了背景利尿剂治疗[20][21] * 市场潜力与商业化:美国估计有超过2000万接受两种或以上降压药治疗的患者血压仍未达标 其中超过85%由初级保健医生和心脏病专家管理[34] 美国以外市场(EU5、中国、日本)有超过7500万患者血压未控制[35] 公司凭借其现有的全球网络(Farxiga和Lokelma已在115多个国家上市)和商业能力 在商业化方面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33][35][69] * 与竞争对手(Mineralys的lorundostat)的对比:专家认为在办公室血压降低和安全性方面两者大体可比 但Bexostat的长期作用持续时间(半衰期约30小时)以及对胃酸度无吸收影响可能是其临床差异化优势[47][49][50][100] * 与现有标准治疗MRA(如螺内酯)的对比:Bexostat通过抑制醛固酮合成而非阻断其受体 避免了MRA常见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如男性乳腺发育、女性月经问题) 且可能通过阻断醛固酮的所有作用途径(包括通过辅助受体)带来额外获益[74][75][103][133] * 申报与上市时间表:公司目标在2025年底前提交上市申请 并希望在2026年在美国市场推出该产品[127] * 公司更广泛的CVRM战略:旨在通过创新机制和组合疗法(如口服PCSK9抑制剂laropodstat、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AZD5004等)改变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的治疗格局[10][11]
AstraZeneca (AZN) 2025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9-01 01:00
业绩总结 - 公司目标到2030年实现总收入800亿美元[7] - 2024年预计收入为541亿美元,受IRA影响及专利到期的影响[8] 用户数据 - 全球有13亿高血压患者,其中约50%接受治疗的患者仍未控制[23] - 预计到2030年,心脏代谢疾病的治疗将覆盖约20亿患者[19] - 参与者中有52%患有肥胖,38%患有糖尿病[46] - 超过75百万名二线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在美国以外地区未得到控制[68] - 约85%的二线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由初级保健医生和专家管理[6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计划推出多种新药,包括baxdrostat、AZD0120等,以推动未来增长[8] - baxdrostat在控制难治性高血压方面具有潜力,能够提供24小时的血压控制[24] - 预计baxdrostat在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中的市场潜力超过50亿美元[69] - 预计到2030年,心脏代谢疾病的治疗市场将需要针对多种风险因素的创新机制和组合疗法[20] - 公司在2025年将进行baxdrostat的I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29] - 预计baxdrostat的Bax24试验将在2025年下半年进行[70] 临床试验数据 - 2591名患者被筛选,796名患者随机分配到12周的双盲治疗期[41] - baxdrostat 2mg组在第12周的坐位收缩压变化为-15.7 mmHg(95% CI: -17.6, -13.7),P<0.0001[48] - 在baxdrostat 2mg组中,18名患者(10.9%)因不良事件中止治疗[41] - baxdrostat 1mg组的血清醛固酮浓度从7.9 ng/dL降至3.2 ng/dL,减少60%[55] - baxdrostat 2mg组的血清醛固酮浓度从7.2 ng/dL降至2.5 ng/dL,减少65%[55] - 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在baxdrostat 2mg组为44.7%[59] - 12周内,baxdrostat 2mg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59] - 在Phase III BaxHTN试验中,baxdrostat在控制高血压方面显示出有效性,1mg和2mg的剂量分别导致安慰剂调整后的坐位收缩压(SBP)降低8.7 mmHg和9.8 mmHg[63] - baxdrostat在治疗期间的有效性持续至少32周,且在所有预设亚组中BP反应一致[63] - 确认的血清钾水平超过6.0 mmol/L的发生率较低,baxdrostat组均为1%[63] - baxdrostat的使用导致血浆醛固酮水平降低60-65%[67] 市场扩张和战略 - 公司在心脏代谢疾病领域的战略包括消除LDL-C作为心血管风险因素和改善肾脏健康[18] - 目前AstraZeneca在心血管、肾脏和代谢(CVRM)领域的覆盖率超过90%[68] - 预计到2040年将导致超过50%的全球死亡的心脏代谢疾病的治疗需求日益增加[15]
补体研究助力罕见病治疗 有望让更多患者获益
中国经济网· 2025-08-28 17:20
补体系统研究进展 - 补体系统作为先天免疫主要成分 其研究飞速发展正深刻变革血液 神经 肾脏等多个领域的临床实践 [1] - 以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罕见病为例 临床认知已有极大提高 突破性治疗方案被纳入医保 相关指南共识陆续发表 治疗领域协作网成立 [1] 补体抑制剂应用与研发 - 补体抑制剂作为临床治疗手段已被应用于众多罕见病治疗领域 [1] - 中国已获批上市多款补体抑制剂 还有多个处于研究阶段的补体抑制剂相关项目 [1] - 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展多项三期临床试验 包括肾科领域针对IgA相关疾病试验 血液病领域推进移植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试验 [1] - 补体抑制剂未来会应用到更多疾病中 让更多罕见病患者获益 [1] 阿斯利康罕见病布局 - 阿斯利康2020年末以390亿美元收购瑞颂制药 进军罕见病领域 [2] - 核心产品依库珠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C5补体抑制剂 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多种罕见病 [2] - 补体药物是公司未来重点方向 未来5年在中国拟推进将近10个罕见病领域新产品或新适应症上市 [2] 罕见病药物可及性 - 关注让每一位有需要的患者都能用上药 [2] - 建议国家设立罕见病专项基金纳入高值创新药 鼓励地方联动慈善基金建立多层次保障减轻患者自付压力 [2] - 可借鉴国际经验拓宽筹资渠道为患者提供长期用药保障 [2]
国际产业新闻早知道:美国拟对印度商品征收50%关税,韩国重视AI投资
产业信息网· 2025-08-26 13:35
中美贸易谈判 -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本周赴华盛顿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及财政部高级官员会面[1][2] - 中美将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 继续就贸易逆差、市场准入和稀土等问题展开谈判[3] 美国对印度关税政策 - 美国国土安全部拟自8月27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4][5] - 叠加8月7日生效的25%关税后 印度输美商品总体税率将增至50%[6][7] - 印方称美方做法"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 将采取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8] 中韩外交关系 - 韩国总统特使团访华期间与王毅外长、商务部长王文涛举行会谈 并获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接见[9][10] - 王毅表示中韩关系处于改善发展重要时期 应恪守建交初心、拓展共同利益[11] - 韩国特使团强调在发展韩美同盟同时推动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11][13] 韩国对美投资 - 韩国企业承诺在美国投资1500亿美元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等企业高层出席相关会议[14][15][16] - 现代汽车集团将对美投资从210亿美元增至260亿美元 并建设年产能3万台的机器人工厂[58]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 韩国政府计划2026年将AI研究支出增至35.3万亿韩元(252.3亿美元)增幅近20%[21] - 设立100万亿韩元(715.6亿美元)基金投资战略领域 目标成为世界前三AI强国[24][25] - 韩国财政部下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至0.9%(原预测1.8%)[27] 生物医学突破 - 中国团队完成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肺移植脑死亡人体案例 移植肺维持功能9天未发生排异反应[17][18][19] 科技企业动态 - Meta与Midjourney签署技术授权协议 将美学技术纳入未来AI产品矩阵[29][30] - OpenAI将在新德里设立首个印度办事处 印度为其第二大用户市场及五大开发者市场之一[43][44] 半导体产业进展 - 美国商务部取消74亿美元半导体制造研究资助计划[45] - 比利时imec与根特大学突破3D DRAM技术瓶颈 在300mm晶圆上成功生长120层Si/SiGe结构[47][48] - 韩国ChipScale公司实现650V氮化镓功率半导体量产 完成国际商标注册[53][54] - 江苏省RISC-V产业联盟在苏州成立 当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50][51] 自动驾驶技术 - Waymo获纽约市首个自动驾驶测试许可 可在曼哈顿部分区域开展测试[59][60] - 特斯拉在奥斯汀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 计划2025年底覆盖美国半数人口区域[63] 汽车制造业 - 上汽奥迪智造基地正式落成 年产能36万台 关键工序100%自动化[64] - 奇瑞汽车将供应商平均支付账期压缩至47天 低于行业60天标准[67][69]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57] 航天领域 -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 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力7吨级)[72][73] - 中国空间站无容器实验柜将钨合金加热至3100℃ 创造世界纪录[75][76] - SpaceX星舰第十次试飞因天气及技术原因连续取消[79] 能源与矿产 - 研究显示太空太阳能发电可降低欧洲电网总成本7%-15% 取代80%风电与地面太阳能[81][82] - 美国地质调查局建议将铅列入关键矿产清单[85] - 托克集团与韩国天然气公司签署十年期LNG供应协议 采用亨利枢纽定价基准[86] 矿产资源开发 - 加拿大Record Ridge镁矿项目获批免环评 年产6.35万吨镁矿(含94%硅镁镍铁)未达7.5万吨环评门槛[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