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怡邦行控股(00599)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6:5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收益为4.578亿港元,较2024年的4.598亿港元略有下降[6][7] - 公司2025年税前亏损为1187.6万港元,而2024年税前利润为1086.2万港元[6][7] - 公司2025年股东应占亏损为1344万港元,2024年股东应占利润为854.3万港元[7] - 公司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87港仙,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19港仙[7][9] - 公司2025年经营亏损为881万港元,2024年经营利润为1447.7万港元[7] - 集团2025年总收入为4.578亿港元,同比下降0.4%[84][85] - 集团整体毛利下降10.7%至1.600亿港元,毛利率从39.0%降至35.0%[91][96] - 集团经营亏损880万港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450万港元),同比下降160.9%[92][9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销售成本上升6.0%,毛利率下降11.0%,主因进口成本增加及港元兑欧元贬值[37] - 由于欧元升值导致销售成本增加6.0%,毛利同比下降11.0%至1.60亿港元[63][66] - 公司2025年财务业绩中,销售成本增加6.0%,导致毛利下降11.0%(同比减少1920万港元)[76][80] - 进口及物流成本上升对毛利率构成压力[118][121] 业务线表现 - 建筑五金及卫浴设备分部收入下降1.8%至3.437亿港元,厨房设备及家具分部收入增长3.7%至1.140亿港元[86][89] - 消费者转向中端产品,高端产品需求减弱[118][121] - 公司计划在公营及资助房屋市场寻找商机[118][121] 香港宏观经济环境 - 香港2024-25财年政府总收入下降至5,596亿港元,同比减少11.6%,主要因印花税及土地收入低于预期[29] - 2025-26财年香港预计财政赤字达1,629亿港元(收入6,594亿港元 vs 支出8,223亿港元)[29] - 香港财政储备预计从2025年3月的6,473亿港元降至2026年3月的5,803亿港元[29] - 2025年香港GDP预计增长2.0%-3.0%,受出口及投资驱动,但本地消费疲弱[30][33] - 美联储目标利率维持4.25%-4.50%区间,推高全球融资成本并影响香港资本流动[30][33] - 2025年4月香港HIBOR骤降至0.5%,刺激私人住宅销售环比激增,但属短期流动性驱动[31][34] - 香港住宅价格指数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跌7.7%,连续13个季度下滑,累计跌幅超30%[37] - 香港私宅市场未来几年年均供应2万套,远超一级市场需求(14,400-16,990套/年)[35] - 2024年私人住宅交易量共53,099个单位,一手市场销售占32.0%[38] - 2025年1月至4月售出17,887个单位,其中31.0%来自一手市场[38] - 预计未来几年每年将有20,000个新私人单位推出市场,而一手市场年度需求预计介于14,400至16,990个单位[38]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住宅物业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下跌7.7%,连续第十三个季度下跌[39] - 香港私人住宅市场供过于求,预计2025年新建供应20,860套超出一手需求4,000-6,000套[69][73] - 2024年香港私人住宅交易量53,099套,其中32.0%为一手销售[67][73] - 香港长期高利率环境抑制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影响按揭负担能力[64][66] - 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推动住宅租赁需求,对购房市场影响有限[72] - 香港私人住宅物业价格指数4月同比下降7.7%,连续第13个季度下跌,自2023年中以来累计跌幅超过30.0%[75][80] - 2025年私人住宅完工量预计达20,860套,2026年达20,100套,超过年均吸收量14,400至16,990套[112] - 香港私人住宅价格较2021年峰值下降30.0%[117] - 预计2025年私人住宅年落成量达20,860个单位,超过一手市场年均吸收率14,400至16,990个单位[115] - 2026年公营房屋落成量预计从20,200个单位增至2029/30年度的逾43,000个单位[115] - 2025年私人住宅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滑[117][121] - 高利率、通胀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施压房价[116][121] 资产和负债 - 公司2025年3月31日股东权益为4.659亿港元,较2024年的4.955亿港元有所下降[6][7] - 公司2025年资产净值为4.659亿港元,较2024年的4.955亿港元减少[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5亿港元(上年同期为8770万港元)[93] - 集团存货下降至1.132亿港元(上年同期为1.697亿港元),贸易应收款下降至8020万港元(上年同期为1.151亿港元)[94] - 集团有息借款下降至2690万港元(上年同期为5860万港元),资产负债率为净现金状态(上年同期为2.0%)[94] - 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提升至2.8(2024年:2.2)和1.8(2024年:1.2)[9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增至129.5百万港元(2024年:87.7百万港元)[97] - 存货减少至113.2百万港元(2024年:169.7百万港元)[97] - 应收账款减少至80.2百万港元(2024年:115.1百万港元)[97] - 应付账款减少至20.9百万港元(2024年:31.0百万港元)[97] - 公司有息借款减少至26.9百万港元(2024年:58.6百万港元)[97]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净现金状况(2024年:2.0%)[97] - 公司履约保证减少至2.7百万港元(2024年:7.9百万港元)[99][10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宣布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及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30] - 公司未提供具体业务预测,采取谨慎灵活策略[124][12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及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均未宣派中期股息和末期股息,与2023年和2024年同期相同[135]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可派发储备为60,828,000港元,较2024年的60,811,000港元略有增加[139][143]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年度内未赎回、购买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138][142] - 公司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9月5日举行,股份过户登记将于9月2日至5日暂停[136][137][141] - 公司2025年慈善捐款为零港元,较2024年的28,160港元有所减少[148][152] 董事及管理层信息 - 公司董事谢新法先生拥有40年以上建筑材料贸易经验,负责集团整体策略规划[155][158] - 公司董事谢新伟先生为集团创始成员,在品牌建设和新产品开发方面经验丰富[156][158] - 公司董事谢新宝先生负责集团零售业务,拥有40年以上建筑材料贸易经验[159][158] - 公司董事刘绍新先生自1994年加入集团,负责项目销售[160][158] - 公司董事谢汉杰先生负责集团内部信息技术开发和家具业务[161][158] - 公司董事总经理谢新宝先生拥有40年建筑材料贸易经验,负责零售业务及26家附属公司[163] - 副董事总经理谢汉杰先生负责集团内部IT发展、家具业务开拓及产品市场推广,管理21家附属公司[16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华先生曾任香港小轮董事及总经理,现经营制衣与信息技术业务[16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温思聪先生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担任珩湾科技独立董事及企业咨询公司董事[165][167]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陆宏广博士为特许工程师及仲裁员,曾任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166][168] - 高级管理人员欧励全先生拥有40年建筑材料行业经验,负责项目销售及营销活动[170] - 高级管理人员李家铭先生拥有30年建筑材料行业经验,负责项目销售[171] - 所有董事(含独立非执行董事)签署12个月任期聘书,需按公司章程每3年轮换重选[177] - 谢新法先生通过Fast Way Management Limited持有公司46,496,61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6.47%[198][199] - 谢新伟先生和谢汉傑先生通过Universal Star Group Limited各自持有公司135,378,110股普通股,各占已发行股本的18.83%[198][199] - 谢新寶先生通过New Happy Times Limited持有公司54,574,42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7.59%[198][199]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未实施任何购股权计划,且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89][193] - 公司已为董事安排责任保险,以保障因集团被索偿产生的潜在成本及责任[188][1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及其关联人士未持有公司或其关联公司的任何股份、相关股份及债券权益或空头头寸[200]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因资产重估导致市值减少4,440万港元,其中1,330万港元计入综合亏损表[37] - 物业资产重估导致市值减少44.4百万港元,包括重估亏损13.3百万港元和其他全面收益中入账的19.4百万港元[39] - 公司因物业估值录得非现金亏损4440万港元,其中1330万港元确认为减值,1940万港元计入其他全面收益[77][80] 国际经济和市场影响 - 美联储目标利率维持4.25%-4.50%区间,推高全球融资成本并影响香港资本流动[30][33] - 美元指数自2025年初以来下跌约7.5%[57] - 美元指数自2025年初以来下跌7.5%,反映投资者信心下降[59] - 美联储预计维持政策利率在4.25%-4.50%区间,3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4.88%[60] - 欧元和英镑贬值导致香港从欧盟和英国的进口成本显著上升[61][65] - 中美关税冲突导致香港转口量下降,进口成本因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62][65] - 美国联邦储备政策利率预计维持在4.25%至4.50%之间[58] -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88%,显示中期内不太可能降息[58] - 香港处理全球79.3%的人民币交易[105][107]
思博系统(08319)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6:51
财务业绩:收益与利润 - 报告年度收益减少9.1%至900.7百万港元[10]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减少9.2%至14.0百万港元[10] - 每股基本盈利减少8.9%至1.74港仙[10] - 2024年财政年度收益为991.0百万港元[11] - 2024年财政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1.91港仙[11] - 公司收益由991.0百万港元减少9.1%至900.7百万港元[3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9.2%至14.0百万港元[37] - 2025财年收益为900.695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990.956百万港元下降9.1%[178] - 2025财年除税前溢利为19.692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22.9百万港元下降14%[178] - 2025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3.956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15.37百万港元下降9.2%[178] - 2025财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74港仙,低于2024财年的1.91港仙[178] 财务业绩:成本与费用 - 报告年度毛利减少1.3%至150.7百万港元[10] - 总经营开支约132.2百万港元[10] - 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及NOC/SOC建设投入8.3百万港元[10] - 公司毛利率从15.4%上升1.3个百分点至16.7%[31] - 公司科技与创新投入增加18.5%至8.3百万港元[33]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增加24.1%至7.7百万港元[32] - 公司经营开支增加2.1%至132.2百万港元[33] - 公司融资成本增加4.5%至6.7百万港元[34] - 公司所得税开支减少16.2%至4.8百万港元[36] - 2025财年毛利为150.738百万港元,毛利率为16.7%,低于2024财年的15.4%[178] 财务业绩:毛利率 - 毛利率提升1.3个百分点至16.7%[10] - 公司毛利率从15.4%上升1.3个百分点至16.7%[31] - 2025财年毛利为150.738百万港元,毛利率为16.7%,低于2024财年的15.4%[178] 股息与分派 - 公司建议派付2025财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75港仙,总额为6,025,000港元[12] - 2025财年末期股息总额较2024财年的6,587,000港元有所减少[12] - 公司建议派付2025财年末期股息每股0.75港仙[106] - 公司年度派息率为43%与2024财年持平[106] - 公司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75港仙(2024年:0.82港仙)[119] - 公司可分派储备约为38.5百万港元[127] - 公司末期股息派付日期为2025年10月9日[119] 业务表现与战略重点 - 公司专注于将人工智能整合到服务中,开发了专有的AI应用程序[13] - 公司成功建立了网络运维中心和安全运维中心以提供企业级网络安全服务[14] - 公司业务在香港、大湾区及东南亚市场取得强劲发展[15] - 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成本管理推动毛利率稳步提升[23] - 公司战略资源优先配置于三大高增长产品线:网络安全、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管理服务[23] - 公司已成功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以满足业务自动化需求[25] - 网络安全与自动化(包括人工智能)已成为公司两大战略增长引擎[25] - 公司主要业务为亚太地区企业提供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及人工智能产品[115] 运营挑战与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中美地缘政治紧张、经济放缓及高利率环境带来的挑战[22] - 公司已全面执行内部监控顾问建议的所有加强措施[98] - 公司风险管理系统包含即时缓解行动和应急计划[99] - 公司通过禁售期通知等措施保证内幕消息合规处理[100] 财务状况:资产与负债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5.1百万港元[39]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0.46[39]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额为573.391百万港元,较2024年增长13.3%[178] - 2025年3月31日负债总额为375.591百万港元,负债权益比为1.9倍[178] 人力资源与薪酬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3月31日的1,033名减少至2025年3月31日的1,006名,减少27名或2.6%[47] - 报告年度总员工成本为240.0百万港元,较2024年的236.2百万港元增加3.8百万港元或1.6%[47] - 公司男性员工占比70.2%女性员工占比29.8%[103] - 高级管理层(不包括执行董事)薪酬在0至1,000,000港元等级有2人[81] - 高级管理层(不包括执行董事)薪酬在1,500,001至2,000,000港元等级有1人[81] 董事会组成与经验 - 主席黄主琦拥有39年信息技术行业经验,毕业于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49] - 行政总裁刘伟国拥有信息技术和电信行业丰富经验,毕业于香港大学理学士学位[51] - 执行董事陈健美拥有34年会计、财务及人力资源经验,通过英国博尔顿大学获得会计学学士学位[52] - 执行董事刘紫茵拥有27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销售推广经验,毕业于澳洲莫纳什大学[53] - 执行董事苏卓华拥有25年信息技术行业经验,毕业于香港科技学院电子工程高级文凭[53] - 非执行董事朱兆深拥有39年信息技术行业经验,毕业于英国新堡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5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区裕钊拥有39年会计及财务经验,持有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MBA学位[56] - 区裕钊为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并担任香港上市公司永胜医疗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公司委任高文富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策略及投资等事务,并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57] - 高文富拥有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及法学专业证书,1989年获认可为香港高等法院律师[57] - 高文富在香港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超过35年,现于侯刘李杨律师行担任顾问[58] - 麦伟成被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提名委员会主席,拥有贸易业务约26年经验[58] - 甄子贤为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拥有资讯科技解决方案及服务销售营销约26年经验[59] - 翁碧雯担任集团财务总监,负责监督财务策略和运营,拥有约20年高级财务领导经验[59] - 黄钰霖担任集团财务总经理,拥有会计及财务领域约27年经验[59][60]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共8名成员[67] - 所有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均在信息技术行业拥有丰富经验[67] - 公司董事会由8名男性董事和1名女性董事组成[102] - 公司高级管理层包含1名男性和2名女性成员[103]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运作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不少于三分之一,符合GEM上市规则要求[67]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及非执行董事委任函自2025年3月15日起生效,任期三年[69] - 董事会成员须每三年至少重选一次,三分之一(或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董事需轮值退任[69] - 审核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主席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区裕钊先生[77][79] - 薪酬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主席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高文富先生[80]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9月16日举行,重选3名董事[69][70] - 董事会已设立4个董事委员会(审核、薪酬、提名、企业管治)[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财务报告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GEM上市规则[79] - 董事可寻求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68][76] - 公司秘书刘绍基先生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94] - 董事会会议年度召开4次,所有董事出席率100%[90] - 审核委员会会议召开3次,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100%[90] - 股东周年大会召开1次,所有董事出席率100%[90] - 提名委员会会议召开1次,成员出席率100%[90] - 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召开1次,成员出席率100%[90] - 薪酬委员会会议召开1次,成员出席率100%[90] - 董事会包含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GEM上市规则要求[86]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预定于2025年9月16日举行[120] - 公司董事服务合约自2025年3月15日起为期三年[133] - 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财务报告过程[196] 审计与核数师 - 独立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费用为109万港元[95] - 其他非审计服务支付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费用为6万港元[96] - 核数师确保持续关连交易按正常商业条款进行且条款公平合理[168] 股权结构与主要股东 - 董事朱兆深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26,890,000股(占比28.2%)并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控制450,000,000股相关股份(占比56.0%)[142][145] - 董事黄主琦持有公司股份53,300,000股,占比6.6%[142] - 董事刘伟国持有公司股份100,000,000股,占比12.4%[142] - 董事陈健美持有公司股份6,720,000股,占比0.8%[142] - 主要股东莫柱良持有公司股份91,800,000股(占比11.4%),其配偶Yan Yihong被视同持有同等权益[147] - 主要股东张立基持有公司股份89,760,000股(占比11.2%),其配偶Tuen Chi Keung被视同持有同等权益[147] - ServiceOne Global通过可换股债券持有450,000,000股相关股份权益(占比56.0%)[144][147] - 董事朱兆深通过ServiceOne Global持有的可换股债券金额为75,600,000港元[144] - 其他人士Lee Kit Ling Monita通过配偶权益被视同持有黄主琦的53,300,000股股份(占比6.6%)[148]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803,280,000股,作为所有股权百分比计算基准[142][145][147] - 2025年3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8.0328亿股[153] 购股权计划 - 购股权计划授权上限为8000万股,占2016年上市时已发行股份总数10%[1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尚未行使购股权1182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5%[155] - 2025年3月31日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授权限额为6400万份[156] - 2019年授予购股权1600万股,行使价每股0.111港元[155] - 任何12个月期间行使购股权发行股份不得超过授出日已发行股份1.0%[149]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至2026年3月14日,无最短持有期限限制[150] - 购股权行使价不得低于收市价、前五日平均收市价及面值中最高者[159] 关联方交易 - 向关联方S1IHL支付信息技术支持服务费539.8万港元,接近年度上限540万港元[163] - S1IHL由公司持股70%,剩余30%由控股70.6%股本的主要股东集团控制[164] - 2025财年向S1IHL集团销售信息技术产品总额为750,000港元[166] - 信息技术产品框架协议年度销售上限为4,000,000港元[166] 商誉与减值评估 - 商誉金额为100,078,000港元[188] - 商誉减值评估涉及收入增长率、毛利率、EBITDA比率、折现率和终端增长率等关键假设[18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未确认商誉减值损失[188] - 商誉减值评估被视为关键审计事项[188] - 审计认为管理层在商誉减值评估中使用的判断和估计得到可得证据支持[189] - 审计程序包括对收入增长率、毛利率、EBITDA比率和折现率进行敏感性分析[190] - 审计评估了管理层和独立专业估值师使用的折现率方法的适当性[190] - 审计将本年度实际业绩与上年度预测进行比较以评估管理层估计过程的有效性[190] - 审计抽样测试了预算编制和现金流量预测输入数据的准确性[190] 财务报告附注与披露 - 公司物業廠房及設備變動詳情載於財務報表附註14[123] - 公司按客戶所在地區劃分的經營收益分析載於財務報表附註6[118]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46.3%,其中最大供应商占比约17.1%[128] - 公司五大客户总销售额占比不足30.0%[128] 股东权利与会议 - 公司股东可请求召开特别大会需持股不少于10%[107]
安保工程控股(01627)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6:4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财年收入为79.69亿港元,较2024财年55.12亿港元增长44.6%[12] - 2025财年净利润为2.29亿港元,较2024财年2.05亿港元增长11.6%[1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79.688亿港元,同比增长44.6%[27][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净利润为2.2856亿港元,同比增长11.6%[27][31] - 剔除减值影响后调整净利润为4.27605亿港元,同比增长108.7%[31] - 公司收入为79.688亿港元,同比增长44.6%[59] - 公司净利润为2.286亿港元,同比增长11.6%[59] - 剔除1.99亿港元土地使用权减值损失影响后,调整后净利润为4.276亿港元,同比增长108.7%[59] - 公司收入为79.688亿港元,同比增长44.6%[62][67] - 公司净利润为2.286亿港元,同比增长11.6%[62] - 剔除租赁土地减值亏损1.99亿港元后,调整后净利润为4.276亿港元,同比增长108.7%[62] - 母公司持有者应占溢利增加11.6%至228,562,000港元[89][9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财年毛利为5.82亿港元,较2024财年3.24亿港元增长79.9%[12]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5.9%提升至7.3%[68][71] - 公司财务费用减少16.4%至2905万港元,主要受惠于偿还定期贷款[79][85] - 公司所得税费用增长95.4%至8938万港元,主要由于1.99亿港元减值亏损不可抵扣[82] - 所得税开支增加95.4%至89,375,000港元[88] 资产和负债 - 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为52.79亿港元,较2024年49.06亿港元增长7.6%[15] - 2025年3月31日净资产为17.35亿港元,较2024年16.18亿港元增长7.3%[15] - 母公司持有者应占净资产达17.35065亿港元,同比增长7.3%[3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351亿港元,同比增长7.3%[60] - 总权益增至1,735,065,000港元[90][95] - 物业、厂房及设备增至1,788,769,000港元[101][104] - 合约资产中应收保证金增至586,886,000港元[107][111] - 未开发票收入增至661,135,000港元[107][111] - 其他应付款及应计费用流动部分余额为14.62571亿港元,较去年17.16194亿港元减少14.8%[113] - 合約工程成本撥備減少4.23024億港元,主要因已完工項目帶來經濟利益而撥回[113] 现金流和融资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6.2%至1,741,032,000港元[92][95] - 银行信贷额度为2,124,200,000港元[93][96] - 未动用银行信贷额度为1,554,825,000港元[93][96] - 銀行貸款抵押品中未開發票收入為2007.8萬港元,較去年1.6421億港元下降87.8%[115][121] - 應收保證金抵押品為158.3萬港元,較去年5067.9萬港元下降96.9%[115][121] - 物業廠房設備抵押品賬面值為13.4億港元,較去年12.35822億港元增長8.4%[117][121] - 銀行貸款擔保總額為600.8萬港元,較去年270萬港元增長122.5%[115][116][121] 每股数据 - 2025财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1.43港仙,较2024财年10.24港仙增长11.6%[17] - 2025财年每股股息为6.0港仙,较2024财年5.0港仙增长20.0%[17] - 每股基本盈利11.43港仙,较去年10.24港仙增长11.6%[27][31]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0港仙,总额1.2亿港元[35][36] - 每股基本盈利为11.43港仙[59] - 每股净资产约为0.87港元[60]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11.43港仙,上年为10.24港仙[62]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0港仙,上年为5.0港仙[65][69] 减值损失 - 2025财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1.99亿港元[12] - 因香港物业市场下调计提租赁土地减值损失1.99043亿港元[31] - 公司录得租赁土地减值亏损1.99亿港元,原因为香港物业市场下调[62][78][84] 业务合约和资质 - 子公司重大在手合约总值196.27亿港元,未完成价值158.90亿港元[49] - 合营业务重大合约总值166.56亿港元,未完成价值120.01亿港元[49] - 授予附属公司的重大建筑合约总值达15.287亿港元[50] - 授予合营业务的重大建筑合约总值达16.656亿港元[52] - 合营业务中公司权益占比从30%至85%不等[52] - 公司持有发展局工务科建筑丙组(确认)及房屋委员会建筑新工程NW2(确认)等关键资质[54] 战略合作与框架协议 - 與亮雅發展的框架協議有效期至2025年3月31日[125][129] - 與榮康順企業新簽框架協議有效期至2027年3月31日[133][136] - 公司積極拓展模塊化集成建築(MiC)領域業務合作[135] - 公司于2024年11月29日获独立股东批准与荣康顺企业的持续关连交易框架协议[137] - 公司通过合作扩展组装合成业务领域,以提升作为土木工程承包商提供预制组件服务的能力[137] 资本支出计划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無重大資本資產投資計劃[120][124] 人力资源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全职员工人数为630名,较2024年同期的468名增长34.6%[138][140] - 公司员工福利包括退休金计划供款、医疗保险、奖励旅游及教育培训补贴等[138][140] - 公司自2018年8月31日采纳购股权计划以来,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授予任何购股权[139][140] - 公司采用绩效与市场条件结合的薪酬体系,并向高级管理层提供酌情花红[138][140] 管理层和董事会变动 - 公司行政总裁于2024年4月1日变更为李恒頴先生(James LEE)[147][150] - 公司主席游国辉先生曾于2023年8月29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兼任行政总裁职务[141][144] - 公司高管团队均拥有超过30年行业经验,包括建筑工程及项目管理领域[142][144][148][150] - 张浩源先生拥有超过25年建筑行业经验,曾于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担任行政总裁[193][194] - 刘志辉先生拥有超过30年建筑行业经验,将任职执行董事至2025年3月[195][196] - 任鉅鸿先生拥有超过40年建筑行业经验,曾于2016年9月至2020年2月担任执行董事[187][192] - 魏振雄先生拥有超过25年建筑行业经验,于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90] - 魏振雄先生自2000年7月起担任盈信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191] - 张浩源先生负责集团项目估算、分包及采购管理工作[193] - 刘志辉先生负责集团项目管理及合约行政工作[195] - 任鉅鸿先生主要负责集团质量评估、项目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186] 独立非执行董事背景 - 高赞明教授自2021年2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现年82岁[154] - 高赞明教授拥有超过50年结构工程及工业合作经验[155] - 李文彪医生自2021年2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现年64岁[160] - 李文彪医生于2022年获澳纽皇家牙科医学院颁授终身院士[161] - 李耀常博士自2017年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现年72岁[165] - 李耀常博士拥有超过30年土木工程及教育经验[166] - 李耀常博士于1997年9月成为香港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167] - 高赞明教授曾于2000年7月至2020年10月担任盈信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59] - 李文彪医生曾于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担任盈信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165] - 高赞明教授于2011年获香港工程师学会颁发金质奖章[15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毓湘博士(72岁)自2017年1月起任职,负责监督董事会并提供独立意见,现任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69]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麦淑卿女士(72岁)自2017年1月起任职,拥有超过30年教育及管理经验,现任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71][175]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蒙灿先生(76岁)自2021年2月起任职,拥有超过40年财务及成本管理经验,现任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成员[174][177] - 蒙灿先生为澳洲执业会计师(1991年起)、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1984年起)及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会员(1977年起)[177] - 蒙灿先生曾担任香港科技大学财务副主管(1992-1997年)及理工大学财务总监(1997-2007年)[179] - 蒙灿先生曾担任香港教育学院副校长(行政)及校董会秘书(2007-2014年)[179] - 蒙灿先生曾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担任Vantage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83] 企业管治 - 公司已完全遵守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的《企业管治守则》所有规定[199] - 董事会建立了严谨的监察及制衡制度以实现战略方针[198] 市场展望 - 未来五年香港公营房屋供应量将达19万单位,较前期增长80%[37] - 公司注册地香港的建造业在中长期展望正面,预制组件需求因组装合成技术推广而增加[137]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流动比率为0.96,较2024年0.97略有下降[17]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为0.87港元,较2024年0.81港元增长7.4%[17] -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1,593,000港元[87]
快意智能(0804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6:38
财务表现 - 公司收益由2024年约3.456亿港元减少10.7%至2025年约3.085亿港元[32] - 公司2025年收益为3.085亿港元,同比下降10.7%[48] - 毛利由2024年约1200万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约140万港元[32] - 整体毛利136.5万港元,同比下降88.6%[5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扩大至约2640万港元(2024年:1450万港元)[32] 业务线收入表现 - 装修工程收益2.398亿港元,同比下降6.3%[49] - 翻新工程收益6118万港元,同比下降28.7%[49] - Nano-AM工程收益465万港元,同比增长14.4%[48] 业务线毛利率表现 - 装修工程毛利率1.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51] - 翻新工程毛利率-6.1%,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51] - Nano-AM工程毛利率20.2%,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51] 大型项目表现 - 大型装修项目数量由2024年11项锐减至2025年4项[44] - 大型项目合约总额由2024年约4.804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约2.463亿港元[44] - 大型项目贡献收入由2024年约1.483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约3770万港元[44] 产品技术特性 - 公司产品纳米光催化海洋防污防腐涂料获得中国船级社产品试验证书,其铜离子渗出率(90天)为27.5µg/cm²-d[15] - 公司产品挥发性有机混合物(VOC)含量为347.71g/L[15] - 公司产品密度为1.765g/mL[15] - 公司产品粘度为139.7KU[15] - 公司产品闪点为30.5℃[15] - 公司产品不挥发份体积分数为72.27%[15] - 公司产品干燥时间为表干1小时,实干24小时[15] - 公司产品有机锡和滴滴涕均未检出[15] - 公司产品附着力为4(3.5-5.2)100%B MPa[15] 研发与创新进展 - 公司拥有专利"一种奈米光催化海洋防污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期间自2025年2月21日至2042年2月17日[13] - 纳米防污DIY喷漆施工效率提升50%,漆油成本降低30%[34] - 智慧型空调系统项目预计能耗降低40%,2026年度投产[36] - 公司于2025年3月取得中国船级社CCS科研认证(证书编号:SZ24C7004)[36] 市场与客户结构 - 纳米产品境外订单占比达65%[34]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5%,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额占比27.5%[108] - 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18.6%,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63.6%[108] - 业务依赖多个无长期承诺的主要客户[99] 财务资源与流动性 - 银行结余及现金1120万港元,同比下降51.9%[61] - 资本负债比率68.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61]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1064.4万港元,每股配售价0.540港元[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动用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97.1万港元,占总额18.5%[64] - 初始预期2024年3月31日前动用款项,延长至2024年9月30日前[64] - 集团持有370万港元人寿保险保单作为银行融资抵押[68] - 未偿还银行履约保证金额增至2220.4万港元,较2024年1038万港元增长114%[70] 人力资源成本 - 集团雇员总数减少至76名,较2024年80名下降5%[74] - 年度劳工成本增至4500万港元,较2024年3930万港元增长14.5%[74] - 面临技术工人短缺及劳工成本增加的压力[99] 公司治理与董事信息 - 公司执行董事李治纬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行业拥有逾21年经验[79] - 公司非执行董事梁耀彰教授拥有32年以上工程经验[8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许志强在环保可再生能源产品等行业拥有逾22年经验[8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赵维汉在香港银行及金融领域拥有逾19年经验[83] - 公司高级管理层郑曾显自2010年5月加入集团担任财务总监[84] - 公司高级管理层李敬贤拥有逾20年工料测量及项目管理经验[84] - 公司高级管理层欧学文拥有逾20年会计及审计经验[85] - 廖莉莉、许志强及赵维汉将于2025年9月10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重选资格[111] - 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符合GEM上市规则第5.09条独立性要求[111] - 公司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为37.5%(3/8),符合GEM上市规则不低于三分之一的要求[152] 董事会运作 - 本年度共举行7次董事会会议[156] - 执行董事郑曾富出席董事会会议5/7次,股东会1/1次[157] - 执行董事廖莉莉出席董事会会议7/7次,薪酬委员会1/1次,股东会1/1次[157] - 独立非执行董事赵维汉出席董事会会议7/7次,审核委员会3/3次,股东会1/1次[15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江红出席董事会会议6/7次,审核委员会3/3次,股东会1/1次[157] - 独立非执行董事许志强出席董事会会议6/7次,审核委员会2/3次,股东会0/1次[157] - 执行董事李治纬出席董事会会议3/7次,股东会0/1次[157] - 公司存在主席与行政总裁职责由郑曾富先生同一人担任的情况,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154] 委员会运作 - 审核委员会本年度举行三次会议审阅中期及年度业绩、财务报告、合规程序及内部监控报告[168]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内部监控系统在重组后能充分保障利益[167] - 审核委员会成员赵维汉具备专业会计资格并任主席[167] - 薪酬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1次会议以审阅和批准董事薪酬待遇[170] - 提名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2次会议评估董事会结构和董事重选事宜[17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周国基于2025年2月1日辞任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职务[170][172] - 薪酬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70]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担任主席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72] 股权结构与变动 - 郑曾富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及配偶权益持有公司147,900,000股普通股,占比43.50%[128] - 廖莉莉女士通过受控制法团及配偶权益持有公司147,900,000股普通股,占比43.50%[128] - 徐启泰先生实益持有公司12,800,000股普通股,占比3.76%[128] - 梁耀彰教授实益持有公司2,700,000股普通股,占比0.79%[128] - 张江红女士实益持有公司385,000股普通股,占比0.11%[128] - Advance Goal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147,900,000股普通股,占比43.50%[132] - 陈逸松先生实益持有公司53,030,000股普通股,占比15.60%[132] - 梁显庭先生实益持有公司17,775,000股普通股,占比5.22%[132] - 2025年4月11日Advance Goal向潘志鸿先生出售5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14.71%[128] - Advance Goal向潘志鸿先生出售5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4.71%[136]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至少25%由公众持有,符合GEM上市规则要求[137] 股息与分配 - 公司未派发任何股息(2024年同样无股息)[101] - 可供分派储备为零[107] 审计与合规 - 核数师中正天恒会计师事务所因审核费用未达成共识辞任,自2025年4月7日起生效[143] - 委任先机会计师行有限公司为新核数师,自2025年4月7日起生效[143] - 外聘核數師核數服務費用2025年為40萬港元,較2024年53萬港元下降24.5%[191] - 公司確認無重大不明朗因素影響持續經營能力[189] - 董事會承擔編製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綜合財務報表的法定責任[188] 风险因素 - 项目存在因成本超支无法收回的风险[99] - 依赖分包商完成项目并存在履约风险[99] - 收益进度款及保证金收取存在不确定性[99] - 外币计值金融资产余额微不足道,无重大外汇风险[67] 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 - 风险管理系统涵盖财务经营合规监控并被评估为有效充分[198] - 内部监控政策涵盖风险评估财务申报成本管理等多项经营环节[196] - 公司设立明确风险管理架构包括权责划分风险文化及政策框架[197] - 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进行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审阅[198] - 披露政策确保内幕消息按联交所规则及证券及期货条例及时发布[199] - 管理层负责执行风险评估及设计实施维护内部控制[193] 其他重大事项 - 无重大资本承担、投资计划及收购出售事项[71][72][73] - 报告期后无重大业务或财务事项发生[75]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6] - 控股股东已订立不竞争契据并于本年度确认遵守条款[135]
华音国际控股(00989)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6:3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收益为人民币1.863亿元,同比增长60.5%[10]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整体收入为1.8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5%[26][29]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的1.161亿元增长60.5%至2025年的1.863亿元,主要由于物业销售额增长86.9%或6080万元[54][56] - 物业销售收入从2024年的6993.6万元增长至2025年的1.307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60.3%提升至70.2%[54]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从2024年的3289.7万元下降至2025年的2852万元,减少440万元[55][5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毛利为人民币880万元,同比下降11.1%[10] - 公司2025年毛利润880万元人民币,较上年990万元下降11.1%[26][29]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4年的8.5%下降至2025年的4.7%,毛利从987.6万元降至877.8万元[59][60] - 物业开发业务毛损从2024年的656.6万元扩大至2025年的2613.4万元,毛利率从-9.4%恶化至-20%[59] - 其他开支从2024年的8690万元激增至2025年的6.921亿元,主要由于发展中物业撇减6.379亿元[64][68] - 融资成本从2024年的2312.1万元增至2025年的5144万元,主要由于资本化利息减少[71][73] 净亏损和负债 - 2025年净亏损为人民币8.529亿元,同比扩大341.2%[10] - 公司年净亏损达8.52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亏损1.933亿元扩大341%[26][29] - 2025年权益总额为负人民币6.233亿元,2024年为人民币2.289亿元[10] - 2025年资本负债率为196.6%,同比上升145.4个百分点[10]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的资本负债比率达到197%,较2024年的80%显著上升,主要由于累计亏损增加导致权益减少[122][124] - 公司2025年3月31日净债务为人民币1,169,998千元,较2024年的1,491,926千元有所下降[122] 物业销售表现 - 公司物业销售额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699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1.307亿元人民币,增长6080万元人民币或87.0%[41]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总销售额(不包括停车位)合计约1.173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为26,792平方米[42]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销售(不包括停车位)合计约5280万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为9,921平方米[45]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停车位销售额约为1340万元人民币(销售79个停车位),2024年同期为1440万元人民币(销售96个停车位)[46] 投资物业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的平均出租率为73%,与2024年同期持平[48] - 公司物业投资包括广泽国际购物中心,自持和租赁投资物业的可租用建筑面积分别为35,160平方米和15,972平方米[48]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进一步减少1.709亿元,主要由于白山市购物中心租金持续恶化[7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人民币170,900,000元,主要由于白山市购物中心市场租金恶化[74]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估值从人民币486,200,000元降至人民币315,200,000元,因市场租金下降[83][86] 业务战略转型 - 吉林省推出多项政策促进人参产业发展,公司计划拓展人参和矿泉水业务[18] - 公司战略转型进入人参和矿泉水业务以应对房地产行业风险[20] - 公司持续投资数字化技术提升快消品业务运营效率[21][24] - 公司正在探索退出广泽国际购物中心的策略,因该购物中心持续亏损且估值下降[49] 资产和债务管理 - 2025年总资产为人民币12.524亿元,同比下降44.8%[10] - 公司剥离抚松物业项目以缓解4.08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压力[28][30] - 公司2024年10月以1元人民币名义代价出售吉林旅游开发公司股权[28][30] - 公司2024年贷款资本化协议因未能获批准而终止[27][29] - 发展中物业及持作出售已落成物业从人民币1,606,800,000元降至人民币335,300,000元,主要因抚松物业项目重新分类及广泽兰亭二A期交付[88][90] - 抚松物业项目进一步撇减人民币637,900,000元,账面值调整为人民币541,200,000元后转至持作出售资产[89][91]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现金及银行存款从2024年的53,600千元人民币骤降至2025年的5,100千元人民币,降幅高达90.5%[105][106] - 银行及其他借贷从2024年的651,630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的243,090千元人民币,降幅为62.7%[108][109] - 即期银行借款从2024年的420,640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的243,090千元人民币,降幅为42.2%[109] - 公司2025年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40.6百万元,较2024年的81.9百万元流出减少[125]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总现金及银行存款中港元占比2.9%,美元占比0%,而2024年分别为10.7%和74.2%[135]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总借款100%以人民币计价,与2024年一致[135] 管理层和董事会变动 - 徐映川先生于2021年3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并于2025年5月30日获委任为董事会代理主席[156] - 李俊傑先生于2020年9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拥有36年政府管理经验[157][161] - 丛佩峰先生于2021年3月调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拥有23年旅游及酒店管理经验[159][162] - 崔民東先生自2010年起担任广泽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并于2021年11月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163][167] - 赵善能先生于2025年5月30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拥有35年会计经验[165][166] - 趙善能先生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自2025年5月30日起生效[168] - 王雪光先生于2021年11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5年5月30日辞任[176][179]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年內主要从事物业发展及管理业务(包括规划、设计、预算、领牌、合约招标及合约管理及物业投资)[186][192] - 公司业务回顾包括集团业务的中肯审视、主要风险及不确定性的概述、自财政年结日以来的重要事件、日後发展及主要财务表现指标的分析[188][194] - 公司环境政策及表现载于年报第70至第98页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88][194] - 公司视雇员为最重要及最具价值的资产,人力资源管理目的为提供具适当奖励的优厚薪酬待遇[190][195] - 公司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致力于提供卓越客户服务同时保持长期盈利能力、业务及资产增长[196] - 公司与关键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以确保供应链、应对业务挑战及监管要求[197]
同景新能源(08326)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6:3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集团收益约10.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约7.661亿港元增加约34.4%[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集团拥有人应占溢利约717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溢利约3280万港元增加约118.3%[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公司收益约10.29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约7.661亿港元增加约34.4%[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7165.2万港元,2024年约为3282.2万港元[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未计股息前)约71,652,000港元转拨至储备,2024年为32,822,000港元[6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达78,701,000港元,2024年为54,890,000港元[6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销售成本约为8.755亿港元,2024年约为6.696亿港元[21]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总额由2024年同期约3987.4万港元增加约19.4%至2025年约4761.8万港元[2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调整为为光伏电站提供一站式增值解决方案及销售具有专利技术的光伏跟踪固定支架系统两大板块[16] - 公司利用为光伏电站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积累的优势,结合多种技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光伏跟踪控制平台[16] - 公司研发的高密度同频段无线通讯抗干扰技术,实现5公里区域范围内3台主机使用相同频段互不干扰,每台主机可带200台无线通讯跟踪控制器[17] - 公司针对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应用进行深度调研,将其应用于海上漂浮支架[17] - 公司针对已有钢索柔性支架,成立博士后工作站课题研究小组,数字化分析研究其抗风稳定系统[17] - 光伏多点电气联动跟踪支架通过地形适配算法可提升发电量12%以上[19]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本年度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可再生能源业务[53][54] - 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于2015年第四季度开展,报告期内继续开拓该业务板块[153] - 公司再生能源业务范围包括太阳能光伏产品销售、工程设计及安装等[17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于2024年5月完成自愿有条件现金要约,8月完成按每两股现有股份获发一股供股股份基准的供股[10]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4年:无)[57] - 公司按每两股获发一股的基准发行4.09亿股供股股份,筹集约3980万港元(扣除开支后)[94] - 公司拟将约1400万港元用于偿还关联方贷款,2190万港元用于EPC业务及光伏固定跟踪系统业务和公司一般营运资金[94] - 2025年3月31日,1400万港元用于偿还关联方贷款,2190万港元用于EPC业务及光伏固定跟踪系统业务,220万港元用于公司一般营运资金[94] - 吴建农先生及沈福鑫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愿膺选连任[70] - 建议于股东周年大会重选的董事无不可于一年内毋须支付赔偿(法定赔偿除外)而终止的服务合约[72] - 本年度董事或其紧密联系人无于与集团业务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77] - 本年度无订立或存在涉及公司全部或重要业务管理及行政工作的合约[79] - 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将退任,续聘决议案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提呈[9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C1守则的所有适用条文,除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外[101] - 2025年3月31日后,公司更新了董事会多元化政策[122] - 股东持有不少于公司有权于股东大会上投票之实缴股本十分之一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于要求提出后2个月内举行,若董事会21日内未召开,要求者可自行召开[145] - 股东提名人士参选董事,通知递交期间不早于股东大会通告寄发期翌日,不迟于大会日期前7日,且最短期限至少7日[15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530GW,同比增长35.9%[16] - 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8.3%,占全球总量的40%[16] - 对集团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本年度总销售额约78%,最大客户占比约25%;对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本年度总采购额约25%,最大供应商占比约7%[69] - 2025年3月31日,吴建农先生于股份的好仓普通股数目为749,986,515,股权概约百分比为61.12%[82] - 徐水升先生被视为持有22,181,265股本公司股份,占比1.81%;沈孟红女士被视为持有7,393,755股本公司股份,占比0.60%[8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振捷有限公司持有739,375,515股股份,占股权约60.26%,吴建农先生实益拥有振捷有限公司96%已发行股本[84] - 要约人由吴建农先生、徐水升先生及沈孟红女士分别实益拥有96.0%、3.0%及1.0%[88] - 2024年要约于5月21日截止,要约人接获268,537,010股股份有效接纳,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及投票权的32.8%[88] - 要约截止后,要约人及一致行动人士合共持有、控制499,991,010股股份,约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的61.12%[88] - 2024年9月24日公司采纳股份奖励计划,可予奖励的股份最高数目不得超公司采纳日期已发行股本的10%,即122,700,000股[89] - 可授予服务提供者的奖励股份最高数目不得超公司采纳日期已发行股本的5%,即61,350,000股[89] - 任何12个月期间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或其他股份计划可授予一名参与者的奖励股份最高数目不得超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90] - 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为2024年9月24日起10年[91] - 自股份奖励计划采纳至2025年3月31日,受托人购买62,075,000股已发行股份[9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报告日期,无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奖励股份情况[91] - 本年度及直至年报日期,公司维持GEM上市规则规定的充足公众持股量[9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具名公司秘书王子敬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高级管理层有3人,薪酬均在100万港元或以下[132][13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就法定核数服务应付外聘核数师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费用为75万港元[135] - 公司董事有责任按香港公认会计原则编制集团综合财务报表,采用持续经营方式编制[134] - 董事会负责监督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通过审核委员会持续检讨其有效性[136] - 公司制定一系列内部监控政策及程序,涵盖主要营运范畴,持续优化内部组织架构[138] - 公司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董事会确保公司有充足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139] - 公司目前未设内部审核职能,认为委任外聘独立专业人员执行更具成本效益[140] - 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内部审核职能的必要性[140] - 年内,董事会委任哲慧企管专才有限公司进行内部监控检讨,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充足有效[140] - 公司于2025年6月24日批准ESG报告[155] - 公司ESG报告涵盖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对ESG的管理方针、策略等内容[153] -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柴油消耗量增长,废气排放量小幅上扬,但达成废气排放目标,承诺下个报告年度将各项废气排放物总量及密度控制在2025年基准水平的90%至120%之间[176] - 2025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739.10千克,2024年为668.45千克;硫氧化物排放总量1.28千克,2024年为1.13千克;颗粒物排放总量70.82千克,2024年为63.98千克[177] - 2025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密度0.135千克/平方米,2024年为0.122千克/平方米;硫氧化物排放总量密度0.0002千克/平方米,与2024年持平;颗粒物排放总量密度0.013千克/平方米,2024年为0.012千克/平方米[177] - 报告期内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加82.97%,排放密度增加80.00%,未达成排放目标,承诺下个报告年度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密度控制在2025年基准水平的90%至120%之间[178] - 2025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车用柴油排放114.95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63.60公吨;车用汽油排放109.84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131.71公吨[181] - 2025年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外购电力排放715.41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315.10公吨[181] - 2025年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弃置废纸排放11.60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8.24公吨;商务差旅排放51.47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23.66公吨[181] - 2025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1,003.27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548.31公吨;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密度0.18公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2024年为0.10公吨/平方米[181] - 报告期内公司废纸弃置量较上一年度增加40.70%,无害废弃物总量及密度分别下降44.79%和50.00%,达成目标,承诺下个报告年度将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控制在2025年基准水平的90%至120%之间[184] - 2025年无害废弃物总量112.46公吨,2024年为203.69公吨;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0.02公吨/平方米,2024年为0.04公吨/平方米[185] - 2025年能源消耗总量为1,998,757.10千瓦时,2024年为1,300,023.28千瓦时;能源消耗总量密度为364.55千瓦时/平方米,2024年为237.11千瓦时/平方米;公司计划下个报告年度将总能源消耗密度减至或维持在2025年基准水平的90% - 120%[190] - 2025年水源消耗总量为14,782.64立方米,2024年为2,267.14立方米;水源消耗总密度为2.70立方米/平方米,2024年为0.41立方米/平方米;公司计划下个报告年度将水源消耗总量和密度减至或维持在2025年基准水平的90% - 120%[194] - 2025年包装材料使用总量为20.47公吨,2024年为1.46公吨;包装材料使用总量密度为0.0037公吨/平方米,2024年为0.0003公吨/平方米;公司计划下个报告年度将包装材料使用总量和密度减至或维持在2025年基准水平的90% - 120%[196] - 2025年车用柴油消耗399,080.14千瓦时,2024年为247,157.71千瓦时;2025年车用汽油消耗446,717.92千瓦时,2024年为500,355.70千瓦时;2025年外购电力消耗1,152,959.04千瓦时,2024年为552,509.87千瓦时[190] - 2025年木托盘使用量为15.39公吨,纸箱为2.34公吨,木档为1.84公吨,缠绕膜为0.90公吨,2024年缠绕膜使用量为1.46公吨,木托盘、纸箱、木档2024年数据不适用[196] - 公司引入先进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使缠绕膜使用量同比锐减38.36%[195] - 公司业务特性决定运营中未产生重大有害废弃物,未设立相关环境目标[188] - 公司为减少电力消耗,生产中采用节能电机,关闭不必要照明和电器设备,加强加工过程监察提高产品合格率[190] - 公司鼓励员工节约用水,如用水后关好水龙头[194] - 公司将气候相关风险纳入ESG议题,按TCFD建议进行披露[199] - 报告根据GEM上市规则附录C2编制,遵守强制披露规定及“不遵守就解释”条文[162] - 董事会对ESG策略及汇报承担整体责任,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企业风险评估[163] - 公司成立ESG工作小组协助董事会监督及推动ESG策略实施[163] - 公司采用系统方法进行年度重要性评估,沿用上个报告年度的重要性矩阵图[167] - 重要性矩阵图涵盖产品责任、供应链管理、劳工准则等16项ESG议题[168][170] - 公司管治架构包括董事会、ESG工作小组和职能部门,各有职责[165] 公司人员信息 - 吴建农63岁,2015年10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业务及营运策略发展及管理[43] - 沈孟红49岁,2015年8月3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6年10月18日获委任为监察主任[44] - 徐水升60岁,2015年10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业务及营运策略发展及管理[45] - 王肖雄65岁,2016年2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核数、财务
华油能源(01251)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16.941亿元,较2023年的19.472亿元下降13.0%[9][16] - 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1,694.1百万元,同比减少253.1百万元或13.0%[36][37]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6.941亿元,同比下降13.0%[64] - 公司2024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562亿元,而2023年为盈利人民币0.167亿元[9][16] - 公司2024年经营亏损为人民币2.180亿元,而2023年为经营溢利人民币0.540亿元[9] - 公司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人民币2.466亿元,而2023年为溢利人民币0.216亿元[9] - 集团年度亏损人民币263.6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溢利8.8百万元[36] - 公司年度亏损为人民币263.6百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8.8百万元[80] - 权益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56.2百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6.7百万元[81] 成本和费用(同比) - 材料成本为人民币5.02亿元,同比下降8.6%[66] - 雇员福利开支为人民币6.415亿元,同比增加2.3%[67] - 短期及低价值租赁开支为人民币1.337亿元,同比增加7.8%[68] - 运输成本为人民币2940万元,同比下降13.0%[69] - 折旧及摊销为人民币5520万元,同比下降22.5%[70] - 技术服务费为人民币2.532亿元,同比下降4.5%[71] - 公司融资成本净额2024年为人民币0.312亿元,与2023年的人民币0.311亿元基本持平[9] - 公司其他收益净额2024年为人民币0.017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0.123亿元下降86.4%[9] - 公司其他收益净额为人民币170万元[65] - 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人民币30.1百万元或58.3%至81.7百万元[72] 各业务线表现 - 油藏板块收入人民币816.8百万元,同比增长32.7百万元或4.2%,占总收入48.2%[37][41] - 钻井板块收入人民币462.5百万元,同比减少50.9百万元或9.9%,占总收入27.3%[37][43] - 完井板块收入人民币280.8百万元,同比减少197.0百万元或41.2%,占总收入16.6%[37][45] - 其他板块收入人民币133.9百万元,同比减少37.9百万元或22.1%,占总收入7.9%[37][49] - 中国油藏板块收入人民币543.9百万元,同比增长60.9百万元或12.6%[38][41] - 海外完井板块收入人民币105.6百万元,同比减少135.5百万元或56.2%[44][45] - 中国其他板块收入人民币133.9百万元,同比增长24.0百万元或21.8%[46][49] - 海外其他板块收入降幅100%,主要因加纳附属公司转为合营企业[46][49]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18] - 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印尼、中东等新兴市场寻找合作机会[19] - 公司重点发展海外市场并加强布局深度[30] - 公司2025年2月在印尼南苏门答腊地区启动油气田钻机服务项目[30] - 公司2025年初在中东市场获得伊拉克油田修井技术和试油服务两项重要订单[30] - 哈萨克斯坦大区推进油田增产综合一体化项目[52] - 中东北区在伊拉克中标油田录井服务合同[52] - 印度尼西亚中标自主钻机第三方钻井服务合同[52]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运营通过中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新加坡、加拿大及印尼的附属公司进行[12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大力拓展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业务领域[20] - 公司对印尼贾邦登加油田勘探开发项目完成储量评估[20] - 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益增长[22] - 公司推行预算管理和精细化成本控制以强化现金流[22] - 公司整合内部资源推动传统油服与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23] - 公司制定明确节能减排目标并深化ESG风险管理体系[24] - 公司优化人才结构并升级国际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24] - 公司计划继续实施一主两辅升级策略并强化油服主业产业链优势地位[101] - 公司将持续加大项目与技术领域投入以推动技术创新[101] - 公司将在各业务线条全面推行成本控制以实现降本增效[101] - 公司致力于打造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以支持多元化业务布局[103] - 公司将持续建立长效ESG管理机制并推进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研究[103]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总资产由2023年的人民币29.112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25.087亿元,下降13.8%[12] - 公司总权益由2023年的人民币12.852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0.025亿元,下降22.0%[12] - 公司非流动负债由2023年的人民币1.168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0.876亿元,下降25.0%[12] - 公司流动负债由2023年的人民币15.092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4.186亿元,下降6.0%[12]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少人民币47.1百万元或11.6%至359.9百万元[82] - 存货减少人民币127.5百万元或19.4%至529.1百万元[87] - 合约资产及应收款项减少人民币351.8百万元或33.9%至686.6百万元[88] - 现金及银行存款增加人民币99.8百万元或30.7%至425.4百万元[89] - 资本负债比率从40.3%上升至63.8%,增加23.5个百分点[89]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减少人民币277.8百万元或21.4%至1,022.3百万元[90] - 公司资本性支出承担为人民币54.7百万元[100] 市场与行业环境 - 世界银行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维持在2.7%左右[27] - 2024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5538亿美元同比减少2.5%[35] - 中国2025年石油需求预计进入稳中有降阶段[28] -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为四年来首次下降[35] - 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预计进一步提升[28] - 欧佩克+将持续减产因供需失衡[27] - 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2%[50] - 中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约15亿吨[54] - 中国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近1.6万亿立方米[54] - 全国油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4.12亿吨[54] - 油气行业CCUS年封存能力突破1500万吨[54] 技术与合作 - 公司参与中国国内百万吨级CCUS勘探选址及探井建设项目钻井工程已于2024年底通过验收[29] - 公司与哈里伯顿公司战略合作进入第二十年[52] - 新加坡全球研发中心获得第四版API认证及最高设计验证等级[52] 运营与人力资源 - 公司全年整体工作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19] - 公司在册员工总数3805人,同比减少394人[61] - 公司完成培训716场次,培训13982人次,累计100917课时[62]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公司来自中石油集团及其联营公司收入占比为75.7%[134] - 公司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58.6%[141] - 公司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39.3%[141] - 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量占采购总量25.7%[141] - 公司最大供应商采购量占比10.4%[141] - 公司2023年来自中石油集团及其联营公司收入占比69.9%[134] - 公司2023年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54.4%[141] - 公司2023年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27.6%[141] - 公司2023年五大供应商采购量占比22.5%[141] 公司治理与董事信息 - 公司执行董事吴东方拥有33年石油行业经验并于2024年3月获任董事会主席[105] - 公司执行董事李强拥有27年企业管理经验并负责资本运作及信息披露[106] - 公司执行董事丁克臣拥有16年石油行业经验专注于石油勘探开发领域[106] - 公司非执行董事王国强拥有40年石油行业经验曾长期担任董事会主席[109] - 武吉伟自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担任宝石花家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110] - 武吉伟于2023年10月晋升为宝石花家园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财务官[110] - 陈春花于2020年7月20日至2022年8月29日担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1] - 陈春花于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担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11] - 胡国强于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担任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2] - 胡国强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任职逾32年并于2010年1月退任[112] - 张渝涓于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担任成都市天鑫洋金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113] - 刘东勤拥有近30年石油行业经验并曾获局级一等奖5项和省部级二等奖2项[116] - 陈剑自2022年9月起担任集团副总裁并负责投融资及新能源业务[116] - 陈剑拥有逾二十年财务管理及金融相关工作经验并主导过集团IPO财务工作[116] - 公司确认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截至2024年12月31日均符合独立性要求[153]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人员安排董事及高级人员责任保险[152] 股权与购股权计划 - 吴东方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651,484,000股,占公司总权益的33.34%[166] - 王國強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651,484,000股,占公司总权益的33.34%[166] - 丁克臣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股份92,550,000股,占公司总权益的4.74%[166] - 李强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股份10,500,000股,占公司总权益的0.54%[166] - 武吉伟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股份15,500,000股,占公司总权益的0.79%[166] - 陈春花女士、胡国强先生、张渝涓女士各持有公司股份2,000,000股,各占公司总权益的0.10%[166] - 马小虎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股份500,000股,占公司总权益的0.03%[166] - Widescope Holding Limited实益持有公司股份235,372,000股,占公司权益12.05%[171] - 吴东方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256,972,000股,占公司权益13.15%[171] - Truepath Limited实益持有公司股份394,512,000股,占公司权益20.19%[171] - 王国强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394,512,000股,占公司权益20.19%[171] - Greenwoods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作为投资经理持有公司股份119,000,000股,占公司权益6.09%[171] - Invest Partner Group Limited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119,000,000股,占公司权益6.09%[171] - 公司已采纳购股权计划作为对合资格雇员的奖励[160] - 2011年购股权计划项下尚有193,967,666份购股权未行使但可予行使[181] - 经修订购股权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总数为195,377,599份[182] - 2024年1月1日公司所有购股权计划可供授出购股权数目为77,599份[极长文档ID,此处保留关键点] - 2024年12月31日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下可供授出购股权数目为19,537,759份[极长文档ID,此处保留关键点] - 购股权计划总授权限额为195,377,599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0%[189] - 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为19,537,759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189] - 单个参与者在12个月内获授购股权对应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1%[190] - 购股权行使期限为授予日起10年内有效极长文档ID,此处保留关键点] - 购股权最短归属期为12个月[192] - 行使价不低于授予日收盘价或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之高者[195] - 修订后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至2034年6月26日(剩余约9年11个月)[196] - 董事吴东方持有200万股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0.49/0.25港元)[199] - 董事李强持有1,050万股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0.49/极长文档ID,此处保留关键点] - 董事丁克臣持有2,130万股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0.49/0.74/0.25港元)[1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维持379,267,666股[200] - 2016年8月31日授予的购股权数量为80,867,666股,行使价每股0.490港元,有效期至2026年8月30日[200] - 2018年9月26日授予的购股权数量为37,300,000股,行使价每股0.740港元,有效期至2028年9月25日[200] - 2018年12月6日授予极长文档ID,此处保留关键点] - 2023年3月31日授予的购股权数量为172,300,000股,行使价每股0.250港元,有效期至2033年3月30日[200] - 2024年度所有授予的购股权均未发生行使、注销或失效情况[200] - 2016年授予的购股权剩余有效期不足三年[200] - 最新授予(2023年)的购股权数量占比达45.4%(172,300,000/379,267,666)[200] - 所有购股权行使价格区间为0.250-0.740港元[200] - 四年期授予的购股权总量保持零变动(年初与年末均为379,267,666股)[200]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国内附属公司北京华油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华油先锋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等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26] - 公司国外附属公司CNEC LLP、M-Tech service LLP等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26]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环境事故"零"目标,未发生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故[123] - 公司通过签订《2024年QHSSE考核责任状》明确环境考核指标[124] - 公司对危险废弃物实施统一收集,并委托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129] - 公司对施工地实行半封闭管理以降低扬尘风险[129] - 公司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指定区域或管道[129] - 公司推行无纸化办公及数字化转型以减少资源浪费[125]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12.443亿元[146] - 公司提供综合油田服务及油田服务相关产品的制造与销售[121]
本间高尔夫(06858)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收益为216.72亿日圆,同比下降17.4%(2024年为262.23亿日圆)[7] - 2025年经营溢利大幅下降至1.85亿日圆(2024年为27.06亿日圆)[7] - 2025年净亏损2.64亿日圆(2024年净利润48.28亿日圆)[7]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度的262.229亿日元下降17.4%至2025年度的216.721亿日元[40][41] - 按固定汇率计算,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18.9%[42] - 公司2025年度毛利为117.841亿日元,毛利率为54.4%,较上年度的51.2%提升3.2个百分点[40] - 2025年度公司录得净亏损2.642亿日元,较上年度的净盈利48.281亿日元下降105.5%[40] - 公司经营溢利从2024年度的27.062亿日元大幅下降93.2%至2025年度的1.853亿日元[40] - 全年收益为21,672.1百万日圆(相当于142.91百万美元),较上年减少17.4%[112] - 全年营运溢利降至185.3百万日圆(相当于1.2百万美元),较上年的2,706.2百万日圆大幅下降[112] - 公司总营收从2024年的26,222.9百万日元下降17.4%至2025年的21,672.1百万日元(相当于142.91百万美元)[113] - 全年营运利润降至185.3百万日元(相当于1.2百万美元),较2024年的2,706.2百万日元大幅下降[11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毛利率提升至54.4%(2024年为51.2%)[7] - 销售及经销开支占收益比例从2024年度的35.0%上升至2025年度的44.5%[40]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4年度的26.740亿日元骤降96.0%至2025年度的1.074亿日元[40]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2024年度的拨回2330万日元转为2025年度的计提2.131亿日元[40]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22.7%至9,888.1百万日元,原材料成本占比46.0%[52] - 毛利率从51.2%提升至54.4%,毛利同比下降12.3%至11,784.1百万日元[53][54] - 销售及经销开支同比增长至9,650.9百万日元,占收益比例从35.0%增至44.5%[58]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10.3%至1,533.0百万日元[59] - 其他开支由227.9百万日元增至1,230.6百万日元,主要由于汇兑损失[61] - 融资成本由190.4百万日元增至224.4百万日元,主要由于日元借款成本上升[62] - 融资收入由11.1百万日元增至22.6百万日元,主要由于平均银行存款结余增加[6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中国服装销售收益同比增长6.4%[10] - 韩国配件收益同比增长32.0%[10] - 中国配件收益同比增长14.7%[10] - 自营店收益同比增长2.8%,毛利率增长7.9个百分点[11] - 韩国和日本自营店毛利率分别增加26.2和18.6个百分点[11] - 电商平台收益较去年同期增长6.3%[12] - 来自日本BERES高尔夫球杆的收益上升3.0%[17] - 高尔夫球杆业务占总收益的69.5%[18] - 服装业务包括专业和时尚运动副线,聚焦2024秋/冬及2025春/夏系列[18] - 产品家族BERES和TOUR WORLD分别针对超高端和超性能细分市场[23] - 高尔夫球杆收益从2024年的18,256.6百万日元下降17.5%至2025年的15,066.9百万日元,主要由于韩国和中国销售分别下跌60.4%和24.8%,但日本销售增长20.7%[45] - 高尔夫球收益从2024年的2,936.3百万日元大幅下降31.2%至2025年的2,021.3百万日元,主要因日本销量减少37.2%[45] - 服装收益从2024年的3,157.5百万日元微降0.7%至2025年的3,136.3百万日元,中国服装销售增长6.4%[46] - 配件及其他相关产品收益从2024年的1,872.4百万日元下降22.7%至2025年的1,447.6百万日元,日本下跌50.2%,但韩国和中国分别增长32.0%和14.7%[46] - 高尔夫球杆收益下跌17.5%,其中日本、欧洲及台湾球杆销售分别增长20.7%、12.3%及10.7%[113] - 高尔夫球收益同比下跌31.2%,主要因日本销售同比下跌37.2%[113] - 服装收益同比下降0.7%,但中国服装销售上升6.4%[113] 各地区表现 - 日本地区收益从2024年的9,363.1百万日元下降3.4%至2025年的9,045.4百万日元,批发和零售收益分别下跌2.5%和4.2%[48] - 韩国地区收益从2024年的5,988.6百万日元大幅下降55.5%至2025年的2,666.8百万日元,下半年销售有所复苏[48] - 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地区收益从2024年的7,508.5百万日元下降11.9%至2025年的6,618.6百万日元,经济放缓影响销售[48] - 欧洲地区收益从2024年的361.8百万日元增长16.4%至2025年的421.0百万日元,分销模式调整推动增长[49] - 北美地区收益从2024年的633.0百万日元微降1.2%至2025年的625.3百万日元,经销网络调整持续影响[49] - 公司本土市场(日本、韩国及中国)收益占总收入的84.6%[49] - 自营店收益同比增长2.8%至11,263.4百万日元,占总收益52.0%[50][51] - 第三方零售商及批发商收益同比下降31.8%至10,408.8百万日元,占总收益48.0%[50][51] - 中国及台湾零售销售表现强劲,分别增长11.0%和8.9%[51] - 日本市场收益微降3.4%,中国(含港澳)下滑11.9%,韩国销售下跌55.5%[113] - 自营店销售同比增长2.8%,中国及台湾零售销售分别增长11.0%及8.9%[113] - 第三方零售商及批发商收益减少31.8%,日本、韩国及中国批发收益分别减少2.5%、57.1%及51.8%[1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持续优化欧洲及北美批发渠道[11] - 新注册会员的消费转化率及现有会员的复购率均有所提高[11] -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团队[12] - 公司简化产品策略,专注于超高端和超性能消费者细分市场[16] - 公司持续提升全球网站及社交媒体平台以吸引年轻高尔夫球手[17] - 公司计划通过品牌体验店和线上平台提升客户忠诚度及品牌知名度[36] - 公司将继续巩固超高端细分市场领导地位并拓展超性能细分市场[36] - 公司强调在日本、韩国及中国等本土市场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性[36] - 公司持续优化制造工序并扩大酒田园区的制造产能[30] - 公司通过升级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一致的品牌形象[29] - 北美及欧洲市场占全球高尔夫市场逾50%,公司将专注于这两个市场中规模较小但优质的客户群[38] - 公司产品在全球约50个国家销售,主要集中在亚洲,同时覆盖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111] - 公司主要业务为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高尔夫球杆,同时提供高尔夫球、包袋、服装及其他配件[110] - 公司保持在高尔夫球杆第2市场分部的领先地位,并推动第5及第6市场分部的快速增长[126] - 公司每两年升级一次产品,采用最新技术及高质量材料以吸引新老消费者[127] - 公司拓展非球杆业务,包括高尔夫球、包袋、手套及服装等,并与伊藤忠商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开发时装及配饰[128]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总资产下降至4010.89亿日圆(2024年为4254.52亿日圆)[7] - 非流动资产从2024年的889.47亿日圆增至2025年的1031.96亿日圆[7] - 流动负债从2024年的1168.27亿日圆降至2025年的1065.41亿日圆[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为937.9百万日元[64] - 公司2024年度所得税开支为324.2百万日元,2025年度录得税收抵免673.8百万日元[6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净亏损为264.2百万日元[66] - 经营溢利从2024年度的2,706,208千日元降至2025年度的185,256千日元[68] - 存货周转天数从321天降至315天,主要由于严格的存货控制流程[70]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350.0百万日元,主要以人民币、日元及美元持有[75] - 公司计息银行借款为6,518.8百万日元,实际利率介于0.17%至3.08%[76] - 公司债务权益比率从2024年3月31日的34.1%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31.9%[77]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资本开支为15.609亿日元,主要用于购买厂房机器及设备[78] - 质押存款从2024年3月31日的2200万日元减少72.9%至2025年3月31日的600万日元[8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67.98亿日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动用余额为49.722亿日元[84][87]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中29.4%(49.39亿日元)拟用于潜在战略性收购,但尚未确定具体目标[85][90] - 北美及欧洲的销售及营销活动已动用15.1%(25.36亿日元)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85] - 日本、韩国及中国市场的本土销售及营销活动已动用15.1%(25.36亿日元)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85] - 资本开支已动用13.0%(21.84亿日元)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85] - 偿还计息银行借款已动用17.1%(29.06亿日元),剩余0.2%计划用于一般公司用途[85][90] - 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及报告期后事项[80][88]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正5,496.6百万日圆(相当于36.2百万美元),略高于上年的5,416.1百万日圆(相当于37.7百万美元)[112] - 2025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5,496.6百万日元(相当于36.2百万美元),略高于2024年的5,416.1百万日元(相当于37.7百万美元)[117]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可分派储备为7,890.5百万日元(约78.9亿日元),较上年同期的9,050.2百万日元下降12.8%[133]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主要考虑经营业绩、现金流及未来业务计划等因素[132] - 质押存款从2024年3月31日的2200万日元减少72.9%至2025年3月31日的600万日元[138] - 公司捐赠现金产品价值107,574,799百万日元[139]
华科智能投资(0114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6:30
投资策略与体系 - 公司2024/25财年投资策略全面优化升级,确立以未上市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基金投资和上市股权投资为核心的四大投资体系[18] - 投资策略四大支柱:非上市权益投资、债权投资、基金投资和上市股权投资[25][28][32] - 重点关注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高增长潜力行业的初创企业[30] - 在上市股权投资中聚焦消费品和医疗等防御性板块[30] - 持续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Web 3.0和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方向[30] 宏观经济环境 - 全球经济扩张持续放缓,面临产业链重组、地缘政治冲突及货币政策分化等不确定性因素[17] - 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政策干预及科技创新加速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17] - 2024年中国内地经济总量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26]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GDP同比增长5.4%[26]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GDP同比增长3.1%,创五季度新高[27][29] - 香港IPO市场2025年上半年大型IPO项目数量显著回升[27][29]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董事会成员发生多项变动:柳志伟博士(执行董事)于2024年10月9日辞任,孙青女士(非执行董事)于2024年11月29日获委任[7] - 授权代表变更为汪钦博士(2024年10月9日委任)和严欣女士(2024年10月17日委任)[11] - 执行董事刘志伟博士于2024年10月4日辞职[200] - 陈玉明先生于2024年9月4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0] - 孙清女士于2024年11月29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0] - 杨松斌先生于2024年9月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0] - 汪钦博士拥有逾30年财务、投资及基金管理经验[160] - 傅蔚冈博士自2018年6月29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161] - 王世斌博士拥有近20年国际金融和投资银行工作经验[162][164] - 孙青女士在金融业拥有逾20年工作经验[163][165] - 孙青女士曾于光大证券任职接近20年[163][165] - 闫晓田先生于2022年4月22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66][168] - 赵凯先生于2022年4月22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67] - 闫晓田先生现任ISP Global Limited独立非执行董事(股份代号:8487)[166][168] - 闫晓田先生现任达钢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股份代号:300103.SZ)[166][168] - 赵凯先生曾于西南证券担任广州及北京业务部门总经理[167] 投资活动与表现 - 公司新投资总额达12.339亿港元[31] - 公司撤资总额达17.417亿港元[31] - 公司新增投资为港币12.3394亿元,退出投资为港币17.4173亿元[33] - 公司年度新增投资总额12.3394亿港元,处置投资总额17.4173亿港元,净减持5.0779亿港元[135] - 非上市权益投资占比51.60%,为最大投资类别[39] - 基金投资占比28.68%,债权投资占比16.00%[39] - 上市股权投资占比0.94%,艺术品投资占比2.77%[39] - 投资组合中持有期大于5年的占比18.09%,3-5年占比12.71%[40] - 持有期2-3年的投资占比34.14%[41] - 1-2年期投资占比23.93%,少于1年期投资占比11.13%[40] - 非上市权益投资持仓额达港币52.8094亿元[44] - 长期核心持股(包括iCarbonX等三家公司)持仓额达港币8.3880亿元[45] - 对iCarbonX投资成本港币10.8892亿元,账面值港币6.9040亿元,持股比例7.73%[47] - 华科智能投资其他非上市权益投资持仓额达港币44.4214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70][73] - 年度新增非上市权益投资港币2.7000亿元,退出投资港币577万元[70][73] - 对借貸寶有限公司投资成本港币9.0039亿元,账面值港币9.8301亿元,持股比例2.49%[71][74] - 借貸寶2020年初始投资港币7亿元获1.97%股份,2021年增资港币2.0039亿元[71][74] - 对恒嘉美聯投资成本港币4.5000亿元,账面值港币4.4276亿元,持股比例14.9%[77][80] - 子公司Metaqi Capital承诺出资港币6.0000亿元收购恒嘉美聯19.9%股权[77][80] - 对鸿鵠教育经济投资成本港币17.0486亿元,账面值港币15.8700亿元,享有29.99%经济权益[84] - 对四川鸿鹄志远教育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港币17.0486亿元,账面值为港币15.8700亿元[8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于鸿鹄教育的持股市值为港币15.8700亿元[86][89] - 债权投资持股市值达港币29.3472亿元,年度新增投资港币6.2110亿元,退出投资港币13.9895亿元[88][90] - 债务投资年利率范围为5%至10%,去年为7.00%至10.00%[92][96] - 债务投资利息收入总额为港币2.6440亿元,去年同期为港币3.0766亿元[92][96] - 基金投资持股市值达港币16.3750亿元,年度退出投资港币9,659万元[94][97] - 青岛万峰时代领航股权投资中心基金规模为人民币15.39亿元,持股市值港币7.5462亿元[95][98] - 出售投资实现收益净额569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192万港元[111][119][120] - 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盈利539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910万港元[124] - 公司应占联营及合营企业净盈利为5398万港元,相比2024年净亏损991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27] 核心投资企业详情 - Wealthink AI對iCarbonX的持股為長期核心投資,看重其在生命科學和AI的專業優勢[53][56] - 碳雲智能於2025年5月宣佈新一代矽基多組學晶片及人工智能建模技術突破[52] - Wealthink AI持有CSOP 22.5%股權,賬面值為1.218億港元,較2024年3月的1.1187億港元增加993萬港元[54][57] - CSOP管理的Albilad CSOP MSCI Hong Kong China Equity ETF初始規模超過12億美元,成為中東最大ETF[59][62] - CSOP在中國內地-香港ETF互掛市佔率達99%,在ETF互聯互通的市佔率為76%[60][63] - CSOP在2024年獲《亞洲資產管理》「Best of the Best Awards」五項大獎,2023年获HKCAMA-Bloomberg離岸中資基金九項大獎[60][63] - Wealthink AI持有OPIM 30%普通股及100%優先股,賬面值為2660萬港元[64][67] - OPIM截至2024年底管理超過36隻基金,管理及顧問服務規模超過16億美元[64][67] - OPIM為亞洲領先對沖基金平台,服務全球及亞洲基金經理,並在新加坡、歐洲和中國內地建立戰略合作[65][67] - 中國金融市場加速開放,預期為OPIM帶來增長機會,Wealthink AI將其視為長期核心持股[66] - 借貸寶持有互联网支付、商业银行及互联网小贷牌照,构建金融科技生态系统[76][79] - 恒嘉美聯持有长安基金管理公司及营口沿海银行等十余家公司股权[78][80] - 鸿鵠教育在四川达州、资阳和成都运营三个校区,采用人工智能反馈训练系统[84]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年度总收益2.7307亿港元,同比下降11.44%[111][114] - 年度盈利641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365万港元增长19.6%[111][114]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公司营运及行政开支减少至3770万港元,相比2024年的6194万港元下降39.1%[127] - 公司员工人数减少至20人,相比2024年的32人下降37.5%,员工成本降至1186万港元[136][140]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集团净资产值为港币99.476亿元,每股净值港币0.95元[102] - 资产负债率为0.07,去年为0.15[102] - 公司资产净值为99.476亿港元,每股0.95港元,较去年同期99.126亿港元增长0.35%[105] - 资产负债比例降至0.07,较去年同期的0.15显著改善53.3%[105] - 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投资资产价值6.0973亿港元,同比减少7.12%[107][112] - 按公平值计损益投资64.0541亿港元,同比下降2.66%[108][112] - 债务投资29.34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7.4949亿港元减少21.73%[109][112] - 银行及现金结存584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501万港元增长29.9%[110][113] - 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为5847万港元,相比2024年的4501万港元增长29.9%[129][131] - 公司总贷款减少至6.4326亿港元,相比2024年的14.1741亿港元下降54.6%[129][131] - 公司债务股本比率降至6.47%,相比2024年的14.30%改善7.83个百分点[129][131] - 公司流动比率提升至7.48倍,相比2024年的4.35倍显著改善[129][131] - 公司股东权益增至99.476亿港元,相比2024年的99.1262亿港元略有增长[130][132]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可分派储备为港币86.498亿港元[188] 风险敞口与风险管理 - 公司人民币汇率风险敞口为19.7155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的26.3218亿元减少25.1%[13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外汇风险敞口最高金额为人民币19.7155亿元(等值港币21.0985亿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26.3218亿元(等值港币28.3735亿元)下降25.1%[142] - 集团持有美元计值金融资产但美元汇率风险轻微(港币与美元挂钩)[144][149] - 部分联营公司权益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投资被质押用于银行借款[145][150] 重大交易与资本活动 - 2024年12月31日签订协议出售CSOP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2.5%股权(6000万股)对价为港币11.1亿元[148][153] - 该出售事项构成非常重大出售及关连交易(适用百分比超75%)[154][157] - 交易对价以发行1,405,063,292股GoFintech股份支付(发行价每股港币0.79元)[148][153] - GoFintech持有公司29.13%股权为主要股东及关连人士[154][157] - 交易最终完成需于2025年7月31日前获独立股东批准[155][157] 公司基本信息与合规 - 公司注册地位于开曼群岛(P.O. Box 309 Ugland House, Grand Cayman KY1-1104)[14] - 香港联合交易所股份代码为1140[14] - 投资经理为荣耀资本(香港)有限公司(前称蓝碳泰岳资本(香港)有限公司)[11] - 核数师为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香港九龙湾企业广场第五期2座23楼)[12] - 主要往来银行包括浦发银行香港分行、广发银行香港分行、华美银行、交通银行香港分行及浙商银行香港分行[14] - 公司于2002年7月26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获豁免投资有限公司[176] - 集团业务表现为中期至长期资本增值的全球多元化投资组合[176] - 集团分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第8节[177] - 集团本年度业绩详情载于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178]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业绩及资产负债概要载于财务摘要[190]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因企业活动产生的法律诉讼安排了适当的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199][200] - 获准许弥偿条文根据香港法例第622章公司条例第470条生效[199][200] 股息与资本管理 - 公司董事不建议支付股息[179] - 公司无优先认股权条款要求按比例向现有股东提呈新股[189] - 公司未获知股东因持股可享受任何税务减免[187] 投资与资产处置政策 - 报告期内集团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证券[147][152]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本年度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91] - 截至报告期末无重大资本支出计划但持续评估潜在投资机会[146][151]
METASPACEX(01796)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5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5财年收益总额约为2.639亿港元,较2024财年大幅减少约42.7%[8] - 公司收益为2.639亿港元,同比下降1.964亿港元或42.7%[14][17] - 公司毛利为550万港元,同比下降1470万港元[18] - 公司净亏损为3220万港元,同比增加2780万港元[23] - 其他收益为6000港元,同比下降23.4万港元[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公司2025财年毛利率约为2.1%,较2024财年有所下降[8] - 公司毛利率为2.1%,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14][18]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增加1360万港元或71.2%至3270万港元[20]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加1110万港元至1360万港元[20] - 财务成本减少70万港元至510万港元[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和资产负债 - 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4310万港元,同比下降950万港元[24] - 资产负债比率由55.0%上升至82.8%[24]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72.5百万港元[151] 业务运营表现 - 公司主要运营附属公司海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于1995年成立[8] - 公司供应商总数从2024年的63家减少至2025年的51家,同比下降19.0%[134] - 香港地区供应商数量从61家减少至50家,中国地区供应商数量从2家减少至1家[134] - 公司缺陷责任期为12至18个月[135] - 公司装修合约中客户可保留部分付款(例如付款总额的50%)作为保留金[139] - 公司通过承接更多其他客户工程项目以降低客户集中风险[162] - 公司项目由管理团队监督并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及分包商会议[163] 地区经济环境 - 香港2024年建造工程名义总值达2905亿港元,较去年增加7.2%[7] - 香港2024年非地盤建造工程名义总值下跌6.0%至约873亿港元[7] - 香港经济2024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GDP)上升2.5%[7] 行业趋势与展望 - 行业调查显示仅41.3%受访公司预期未来项目数量及利润率足以确保可持续营运[9] 管理层及董事会变动 - 邓厚华先生于2025年6月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整体管理及策略,任期三年[47] - 郑柏林先生于2023年11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担任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主席[49] - 牙莉女士于2024年12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担任审核委员会成员[50][51] - 陈艳女士于2025年6月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担任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51][52] - 卢卓锋先生于2024年12月9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拥有7年审计及财务管理经验[53] - 钟卓敏先生于2025年5月16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持有企业管治硕士学位[53] - 所有新任董事及高管均声明无证券权益且与公司主要股东无关联关系[47][48][49][50][51][52] - 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7] - 主席职位自2024年11月6日起空缺公司仍在物色人选[55][61] - 梁文志先生于2024年11月6日辞任主席职务[55][60][61] - 韩东广先生和何建宇先生于2025年6月6日辞任[60] - 郑晨辉先生和陈怡冬先生于2024年8月23日退任[60] - 周丹青先生于2024年8月23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60] - 公司董事变动频繁,2024-2025年间多名董事退任/辞任/获委任[166][168]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因主席职位空缺[55] - 董事会每年举行4次会议,回顧年度实际举行7次会议[75][77] - 回顧年度举行2次股东大会[77] - 三分之一董事将轮值告退,若人数非三的倍数则退任人数取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67] - 康睿鹏、邓厚华、郑柏林、牙莉及陈艳女士将作为轮值退任董事[67] - 董事会承诺至少包含一名不同性别董事[89] - 提名委员会承诺至少包含一名不同性别董事[89] - 股东需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投票权股本方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99]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5年8月25日召开,提前至少21天发送通告[103]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8月25日举行[164] - 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8月20日至25日暂停[165] 董事会及委员会运作 - 董事韩东广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7/7次,出席率100%[77] - 董事康睿鹏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7/7次,出席率100%[77] - 董事郑柏林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5/7次,出席率71.4%[77] - 审核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成员郑柏林先生和何建宇先生均出席2/2次,出席率100%[81] - 薪酬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86] - 薪酬委员会主席郑柏林出席3/3会议[86] - 提名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89] - 提名委员会主席郑柏林出席4/4会议[89] 董事及高管背景 - 郑柏林先生为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及澳洲会计师公会会员[49] - 邓厚华先生持有中南大学测绘工程学士学位,拥有10年建筑工程测绘经验[47] - 牙莉女士持有广西医科大学妇幼保健医学学士学位,拥有10年客户服务管理经验[50] 董事培训与发展 - 董事培训类型包括A类(研讨会/会议/论坛)、B类(阅读报刊资料)和C类(法律顾问培训)[76] - 邓厚华、牙莉、陈艳女士参与B类和C类培训,康睿鹏和郑柏林先生仅参与B类培训[74] 员工情况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3月31日的69名全职雇员减少至2025年3月31日的55名全职雇员[41] - 公司回顾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3.6百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25.3百万港元有所下降[41] - 全职雇员总数同比下降20.3%至55人,其中管理层人数减少40%至12人[124] - 男性雇员流失率升至44%(2024年:41%),女性雇员流失率大幅上升至25%(2024年:13%)[124] - 61岁及以上年龄组流失率异常升至200%(2024年:33%),30岁以下组流失率保持60%[124] - 香港地区雇员流失率从35%升至38%,与总流失率持平[124] - 男性雇员培训参与率降至21%(2024年:57%),女性参与率升至44%(2024年:43%)[128] - 行政人员培训覆盖率最高达92%,但平均培训时长由0.75小时降至0.5小时[128] - 监督与保洁人员培训参与率为0%,两年均无培训记录[128] 薪酬与激励 - 高级管理层薪酬范围在0至100万港元有1人[85] - 强制公积金计划为集团唯一参与的退休计划[198] - 购股权计划可授出股份上限为48,000,000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10%[183] - 任何合资格参与者获授购股权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1%[183] - 向核心关联方授出购股权需经独立非执行董事批准,且12个月内累计发行股份不得超过0.1%或价值500万港元[185] - 购股权行使价需不低于要约日期收市价、前5日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89] - 自2018年采纳购股权计划以来,尚未授出任何购股权,截至2024年3月31日未行使购股权为零[190]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表现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2024财年数据[104] - 环境数据主要来自办公室运营及汽车使用的能源资源消耗[104] - 董事会承担环境社会及管治最终责任并监督政策实施[106] - 可持续发展团队直接向董事会报告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务[106] - 公司重点关注施工期间的物料使用及噪音排放环境影响[109] - 公司在回顾年度严格遵守所有环境法规以最小化业务影响[109] - 公司致力于为员工创造合规安全的工作环境[109]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6,66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为每百万元收益63.16千克[118] -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为4,97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5,713千克下降13%[118] - 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为11,698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与去年11,684千克基本持平[118] - 氮氧化物排放量242克,较去年78克激增210%[118] - 硫氧化物排放量27克,较去年32克下降16%[118] - 颗粒物排放量18克,较去年6克增长200%[118] - 公司收益减少导致所有排放密度指标上升,温室气体总排放密度从37.76升至63.16千克/百万元收益[118] - 公司严格遵守香港环保法规,包括第499章《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和第354章《废物处置条例》[114] - 办公室运营仅产生无害固体废物,不产生任何有害废弃物[119] - 运营资源消耗限于无铅汽油、办公室用电和纸张,未使用包装材料[120] - 总能源耗量同比下降5.6%至40,107千瓦时,但能源使用密度因收益下降从92.18升至151.98千瓦时/每百万元收益[121] - 从中华电力购买电力量同比微增1.6%至21,994千瓦时,使用密度从47.00升至83.34千瓦时/每百万元收益[121] - 无铅汽油消耗量同比下降13.0%至1,869公升,使用密度从4.66升至7.08公升/每百万元收益[121] - 公司连续三年(2023-2025)职业意外工伤数目、死亡数目及损失工作天数均为零[130] - 回顾年度内公司无任何贿赂、欺诈、洗钱或其他贪污行为个案[143] - 公司未以名义直接向慈善机构捐款,但鼓励员工参与慈善活动[144] - 慈善捐款金额23,000港元较2024财年14,000港元增长64.3%[200] - 公司无严重违反环保法例及规例的情况[158] - 公司无严重违反适用法律及法规的情况[159] 审计与合规 - 公司核数师为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6] - 审计服务费用为60万港元[94] - 非审计服务费用为15万港元[94] - 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继续担任年度核数师[199] - 关联方交易已按上市规则第14A章要求完成披露[195] - 公司确认整个财年保持符合上市规则的公众持股量要求[197] 风险因素 - 公司无重大外汇风险,所有业务均以港元结算[34]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无任何资产抵押[33]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无重大或然负债[35] - 公司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关联公司[36] - 公司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39] - 公司未能完成原计划的配售事项(最多24,000,000股配售股份)[40]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安排责任保险[172] - 公司无董事在重大交易中拥有权益[173] - 公司无控股股东在重大合约中拥有权益[174] 股东结构及关联方 - 公司股份代号为1796[6] - 中国体育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益持有公司股份360,000,000股,占股权75%[180] - 黄后女士通过受控法团权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360,000,000股,占股权75%[180] - 谢氏财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抵押权益360,000,000股,占股权75%[180]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未持有公司或其相联法团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权益[179] - 除已披露股东外,无其他人士持有公司须披露的股份权益或淡仓[181] -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与公司董事及主要股东无关联关系[194]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99.8%较2024财年96.7%上升310个基点[193]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99.9%与2024财年持平[193] - 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29.2%较2024财年27.7%上升150个基点[194]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83.0%较2024财年64.4%大幅上升1860个基点[194] 资本开支与股息政策 - 公司已订约但未产生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开支为92千港元(2025年和2024年相同)[35] - 公司回顾年度未宣派任何股息(2024财年同样无股息)[43] - 回顾年度内公司未宣派末期股息(2024财年:无)[152] - 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证券[15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总部位于香港新界荃湾海盛路9号有线电视大楼32楼3室[6] - 董事会性别多元化比例为女性2名男性3名[63] - 公司支付杰博咨询进行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体系审查[95] - 公司委任两名联席公司秘书,各自在回顾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