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科技(08295)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5 16:5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前身为中植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总部位于香港,2024/2025财年报告期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份代号08295 [12][15][24] - 公司执行董事有邱晓健等7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曾良等4人 [17][18]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李桂英,成员有杨洪军和曾良 [17][18] - 提名委员会主席为邱晓健,成员有杨洪军和李桂英 [17][18] - 薪酬委员会主席为曾良,成员有邱晓健和杨洪军 [17][18] - 公司秘书为董思浩,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 [19][20] - 公司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九龙旺角 [19][20] - 公司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20] 重大收购信息 - 2020年10月15日公司收购KingNine集团,该收购属非常重大收购及关连交易 [13][15] - KingNine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在中国提供后台、全面营销及代理、数据中心服务 [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收入约12.40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万元[27][30][37][38] - 2025年后台服务收入约11.905亿元,占整体收入的96.0%[27][30] - 2025年提供客户服务解决方案收入为11.88765亿元,2024年为11.85861亿元[40] - 2025年建立联络服务系统及中心收入为169万元,2024年为9.1万元[40] - 2025年全面营销及代理服务收入为2285.9万元,2024年为3258.5万元[40] - 2025年数据中心服务收入为2642.3万元,2024年为2236.7万元[40] - 2025年公司服务成本约11.999亿元,2024年约11.13亿元[40][41] - 2025年公司确认金九集团现金产生单元商誉非现金减值损失约5670万元,2024年约2.248亿元[44] - 本年度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约为人民币1960万元,2024年约为人民币7450万元,减少原因是上一财年出售股权确认收益约人民币5230万元[46] - 集团确认KingNine集团现金产生单位的商誉非现金减值亏损约人民币5670万元,2024年约为人民币22480万元,2025年3月31日商誉已全数减值[46] - KingNine集团收入增长率2025年为2.5% - 6.4%,2024年为3% - 11.4%;永续增长率2025年为2%,2024年为2.5%;贴现率2025年为19.2%,2024年为21.6%[49] - 本年度集团金融资产净减值损失约为人民币2330万元,2024年约为人民币1900万元[53] - 本年度集团营销及研发开支合共约人民币6790万元,2024年约为人民币5200万元;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9580万元,2024年约为人民币7960万元[58] - 本年度集团财务成本约为人民币1950万元,2024年约为人民币2430万元[59] - 本年度集团所得税抵免约为人民币370万元,2024年所得税开支约为人民币500万元[60]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20770万元,上一财年约为人民币19740万元[61] - 本年度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4.35分,2024年约为人民币4.13分;每股摊薄亏损与基本亏损相同[6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人民币102910万元,较2024年下降约人民币24920万元;总负债约为人民币41140万元,较2024年下降约人民币4620万元;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61760万元[6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受限制现金以及质押银行存款合共约为人民币11090万元,2024年约为人民币8640万元[68][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人民币23460万元,2024年约为人民币19800万元;其中约人民币2600万元须于一年内偿还,其余借款则须于一年后偿还[69][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4.8,2024年为2.2;负债比率为38.0%,2024年为24.1%[70][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权益约为人民币61760万元,2024年约为人民币82070万元[70][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14377名雇员,2024年为13446名;本年度雇员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85280万元[79][85] - 公司2025年3月31日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约为人民币1380万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人民币9630万元[185][190] 业务发展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公司新取得2件发明专利,累计获5件发明专利和350件软件著作权[33][35] - 52个自营联络服务中心建成工位总数达19013个[34][36] - 公司在后台服务领域拓展新业务,在运营商服务、传统金融领域及新的互联网头部公司取得新订单,并开始数据标注及审核等数字服务领域新业务落地工作[96][98] - 公司在互联网营销方面持续拓展数字化营销服务领域,与已有能力经验融合,取得多家服务客户[97][9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来将围绕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优质企业客户,丰富服务类型,适时收购或投资相关资产[82][83][87] - 公司主要客户预计随经济复苏快速修复,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困难和挑战,同时AI等新技术带来发展空间[90][93] - 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和新兴技术对客户业务的影响,采取多样化措施应对,积极寻找新业务机会[90][93][95] 人员信息 - 邱晓健39岁,2023年2月任公司执行董事,还担任董事会等多个职务,在多家公司任职[105][106][107][108] - 邱晓健2008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06][108] - 胡仕龙43岁,2023年11月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在公司附属公司任职[110][113] - 胡仕龙为NINEGO Corporation唯一董事,该公司持有公司约4.45%股权[111][113] - 胡仕龙持有大连金慧融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约32.91%股权[111][113] - 胡仕龙2014年1月加入大连金慧,2015年10月起任法定代表[111][113] - 胡仕龙2019 - 2022年获多项荣誉称号[112][113] - 胡仕龙2004年取得辽宁师范大学日语专业学士学位[112][113] - 周芳女士透过FUNGHWA Ltd.持有113,560,919股本公司股份权益,持有大连金慧约9.47%股权[119][121] - 李响先生于2023年2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16][120] - 周芳女士于2023年11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18][121] - 刘小琛女士于2024年2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23][128] - 徐刚先生于2024年2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25][128] - 王睿先生于2024年2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27][129] - 曾良先生于2021年4月加入集团,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132][136] - 王力先生于2022年10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34][137] - 曾良先生于2003 - 2010年担任金蝶国际高级副总裁[133][136] - 曾良先生于2010 - 2013年担任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133][136] - 杨洪军42岁,2024年8月加入集团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138][142] - 李桂英53岁,2024年8月加入集团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140][143] - 本年度及报告刊印日期的执行董事有邱晓健、胡仕龙等7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曾良、王力等,其中杨洪军和李桂英于2024年8月23日获委任,Stephen MARKSCHEID和张卫东于2024年8月23日辞任[191][195] 风险与合规 - 集团旗下大连金慧融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合规风险,需对客户个人信息保密[149][153] - 公司与客户合同含保密条款,员工入职需签保密协议[156][161] - 公司获信息安全体系认证,本财年未发现客户机密资料泄露[158][161] - 员工需打卡,公司获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63] - 合同安排存在一定风险,详情见报告40 - 41页[164] - 集团运营需遵守香港、开曼群岛等地相关法律法规[166] 其他重要内容 - 本年度,公司无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的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88][9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2024年也为无[81][86]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从事投资控股等多项业务[147][151] - 集团实施环保政策,推行绿色办公和资源回收利用[165] - 董事会不建议就本年度(2025年)派付股息,2024年也无派息[181][186] - 公司成员登记册将于2025年8月12日至15日关闭,用于确定出席和投票资格,过户文件需在2025年8月11日下午4:30前提交[182][187] - 公司已制定并实施薪酬架构吸引和保留人才,迄今无重大运营中断和劳资纠纷[173][178] - 公司于2019年6月采纳股息政策,无预定派息比率,派息需考虑多项因素[176][179] - 公司物业及设备变动详情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4[183][188] - 公司股本详情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2[184][189] - 公司采纳举报政策,政策载于合规手册并定期更新[172][177] - 公司取得《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68] - 公司无董事与集团订立集团不可于一年内不给予赔偿(法定赔偿除外)而终止的服务合约[196] - 本年度须披露的董事资料无变动[197] - 公司章程细则规定董事可从公司资产获得法律诉讼抗辩损失或责任的弥偿[198] - 本年度公司续购责任保险为集团董事提供保障[19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需按相关规定通知公司和联交所的董事及行政总裁权益和淡仓情况如下[200]
叶氏化工集团(0040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5 16:53
股份回购情况 - 公司于2024年在联交所回购1002.4万股股份[2] - 股份回购总代价(未计支出前)为1483.35万港元[2] - 全部回購股份以库存股份形式保存[2] - 公司将根据市场状况及资本管理需要处理库存股份[2] 公告相关信息 - 公告为2024年年报的补充,应与年报一并阅读[2] - 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7月15日[3] 董事会成员构成 - 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包括叶志成、何百川等[3] - 董事会执行董事包括叶子轩[3] - 叶子轩担任副主席、行政总裁和财务总裁[3] - 何百川、古以道等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
雄岸科技(01647)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5 16:4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收益约1.098亿新加坡元,2024年约0.845亿新加坡元[8][12] - 公司2025年毛利约0.174亿新加坡元,2024年约0.177亿新加坡元[8][12] - 公司2025年毛利率约15.9%,2024年约20.9%[8][12] - 公司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00万新加坡元,2024年溢利约220万新加坡元[8] - 公司2025年其他收入约60万新加坡元,2024年约200万新加坡元[9] - 公司2025年数字资产交易收益约340万新加坡元,2024年约670万新加坡元[13] - 集团收益约1.098亿新加坡元,较去年增加约0.253亿新加坡元或约29.9%[16] - 毛利约0.174亿新加坡元,较去年减少约0.003亿新加坡元或约1.7%[18] - 毛利率由去年约20.9%减少至约15.9%[19] - 公司拥有人应占由去年溢利约0.022亿新加坡元转为亏损约0.01亿新加坡元[2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行政开支约0.181亿新加坡元,2024年约0.157亿新加坡元[9] - 销售及服务成本约0.923亿新加坡元,较去年增加约0.254亿新加坡元或约38.0%[17] - 行政开支约0.181亿新加坡元,较去年增加约0.024亿新加坡元或约15.3%[2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综合楼宇服务业务收益约0.701亿新加坡元,较去年增加约0.14亿新加坡元或约25.0%[16] - 楼宇建造工程业务收益约0.357亿新加坡元,较去年增加约0.149亿新加坡元或约71.6%[1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有意投资新商机,扩充至全面互联网技术相关业务[14] - 2025年新加坡总建筑需求预计在470亿至530亿新加坡元[12] - 2026 - 2029年新加坡每年总建筑需求预计在390亿至460亿新加坡元[12] 管理层团队信息 - 执行董事姚勇杰54岁,2018年5月30日获委任,拥有建筑学学士学位[45] - 非执行董事蔡成海64岁,1979年8月获相关国家三级证书,在新加坡楼宇服务及建筑行业有超26年经验[46] - 非执行董事姚泽乾24岁,2024年7月5日获委任,持有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经济学学士学位[47] - 非执行董事俞卓辰32岁,2021年3月1日获委任,持有汕头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士学位及南洋理工大学知识管理硕士学位[48]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朱宗宇76岁,1974年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持有商业学士学位[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侃霖35岁,2022年5月20日获委任,持有浙江大学金融学学士以及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文凭[50]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有七名成员,包括一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9] - 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三年[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报告日期,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以上[65] 公司治理相关 - 集团每年常规董事会会议计划至少四次,董事可获至少14日事先书面通知及议程,文件一般会前至少三日寄发[73] - 回顾年度举行7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如姚勇杰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股东大会出席率100%[74] - 回顾年度举行2次审核委员会会议,朱宗宇先生和李侃霖先生出席率100%[78] - 回顾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李侃霖先生和姚勇杰先生出席率100%[83] - 回顾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姚勇杰先生、朱宗宇先生和李侃霖先生出席率100%[85]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监管集团事务[75] - 审核委员会由朱宗宇先生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朱宗宇先生为主席[77] - 薪酬委员会由姚勇杰先生等组成,李侃霖先生为主席,负责董事及高管薪酬相关事宜[79] - 提名委员会由姚勇杰先生等组成,姚勇杰先生为主席,负责董事会架构等相关事宜[84] - 提名委员会需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成员、提名政策、独立董事独立性、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等[88] - 提名委员会物色董事候选人时会考虑声誉、诚信、经验等多方面因素[88] - 连续9年担任独立董事的膺选连任董事,提名委员会需考虑其独立性[88] - 董事会就董事候选人参选事宜拥有最终决定权,采用“总额投票”方法决定当选董事[90] - 公司向股东寄发通函提供获提名候选人资料及询问股东提名,载列股东提名递交期限[90]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资本十分之一的股东可书面请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会议须在请求提交后两个月内举行,若董事会21日内未召开,请求人可自行召开[100] - 提名参选董事的书面通知发出期间不早于股东大会通告翌日,不迟于大会日期前七日结束,通知期最少为七日[101] - 董事会对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负责,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已审阅并信纳其有效性和效率[96] - 公司制定内幕消息政策,执行多项程序确保内幕消息公平及时发布[97] 财务相关其他内容 - 2025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约0.119亿新加坡元,流动比率约3.7倍[30] - 2025年3月31日贷款及借款以及租赁负债约62.1万新加坡元,负债比率约1.1%[30] - 截至回顾年度完结时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市值占经审核总资产5%以上的重大投资[38] - 2022年5月30日,公司完成1亿股新普通股认购,每股认购价0.1438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54万新加坡元(约1430万港元),于2025年3月31日已悉数动用[40] - 认购所得款项用于扩张资讯科技开发及应用业务106.4万新加坡元、开发新金融服务业务40.9万新加坡元、营运资金106.4万新加坡元,均已全數動用[41] - 公司于回顾年度末无根据开曼群岛公司法计算的可分派储备,因累计亏损[111]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回顾年度宣派末期股息[112] 股东及股权相关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姚勇杰持有公司366,175,000股普通股,持股约30.64%;姚泽乾持有365,175,000股普通股,持股约30.56%[13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Morgan Hill、Great Scenery、Emperor Grand、朱广平均持有公司365,175,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30.56%;梁锡光持有66,665,000股,占比5.58%[132] 购股计划相关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17年1月5日采纳,有效期至2027年1月4日,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及报告日期可授出购股数目为103,054,000份[135][136] - 根据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授出购股行使后可配股份总数不超已发行股份总数30%;12个月内各参与者最高限额不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136] - 接纳购股要约需支付1新加坡元代价,承授人应在21个营业日内接纳或拒绝要约[137] - 2024年3月31日及2025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回顾年度无购股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139] 客户与供应商相关 - 回顾年度,公司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23.24%,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58.13%[142] - 回顾年度,公司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22.87%,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60.27%[142] 关联交易相关 - 回顾年度,日常业务重大关联方交易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9,无构成须披露关连交易[143] - 回顾年度,公司无关联交易需遵守上市规则第14A章申报、年度审阅、公告及独立股东批准规定[144] 核数师相关 - 2024年1月5日,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辞任集团核数师,同日董事会委任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新任核数师[151] - 回顾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由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其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合资格且愿意膺选连任[151] - 回顾年度,公司就审核服务已付/应付核数师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费用总额为173,533新加坡元[94] 退休福利计划相关 - 集团参加新加坡中央公积金、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及中国国家管理的退休福利计划,回顾年度无没收供款(2024年:零新加坡元)[147]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相关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维修及安装机械和电气系统服务、楼宇建造工程、资讯科技开发及应用业务[15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联交所相关指引编制,遵守重要性、量化、平衡及一致性原则[158] 利益相关者沟通相关 - 集团与股东通过公司网站、股东大会、企业报告及公告沟通投资回报、可持续业务发展、透明财务资料等事宜[160] - 集团与雇员通过电子邮件及建议箱、雇员会议等沟通良好工作环境、业务可持续性及工作保障等事宜[160] - 集团与客户通过客户意见及投诉、客户到访沟通优质产品及服务、准时交付等事宜[160] - 集团与供应商/分包商通过供应商资格及表现评估、持续直接参与等沟通商业机会、公平公开竞争等事宜[160] 环境相关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汽车52辆,2024年3月31日为49辆[167] - 2025年氮氧化物排放1949.23千克,2024年为1772.11千克;2025年硫氧化物排放3.20千克,2024年为3.12千克;2025年悬浮粒子排放181.18千克,2024年为164.68千克[167] - 2025年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550.78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536.63吨;2025年范围二排放117.22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97.43吨;2025年范围三排放12.14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13.51吨[168] - 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680.14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647.57吨;2025年排放密度1.37吨二氧化碳当量/员工,2024年为1.40吨二氧化碳当量/员工[168] - 2025年用纸2529千克,2024年为2814.5千克;2025年用纸密度5.08千克/员工,2024年为6.11千克/员工[173] - 2025年燃料消耗2,128,351.37千瓦時,2024年为2,074,359.50千瓦時;2025年耗电272,496.80千瓦時,2024年为229,620.35千瓦時;2025年耗能2,400,848.17千瓦時,2024年为2,303,979.85千瓦時;2025年耗能密度4,820.98千瓦時/员工,2024年为4,997.79千瓦時/员工[182] - 2025年水资源消耗5,909.30立方米,2024年为6,493.80立方米;2025年水资源消耗密度11.87立方米/员工,2024年为14.09立方米/员工[185] - 公司在2025年和2024年营运过程中未产生有害废弃物[170] 环境目标及措施 - 公司已根据ISO 14001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运营中遵守新加坡适用环保法律法规[166] - 公司预计未来几年扩大业务和员工规模,目标是将汽车燃料燃烧及电力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密度维持在不超2022年3月31日基准线水平[175] - 公司对汽车进行定期保养、指示司机停车熄匙、指导司机减少燃料使用、密切检测汽车燃料消耗以减少废气和温室气体排放[176] - 公司在不使用时关闭照明等设备、于开关附近设警示牌提醒雇员关闭电器以减少耗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176] - 公司目标是未来几年将耗纸密度维持在不超过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基准线水平[178] - 公司目标是未来几年将耗能密度维持在不超过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基准线水平[186] - 公司目标是未来几年将水资源消耗密度维持在不超过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基准线水平[187] - 公司采取指派工人收工后关闭设备、设定空调温度为25.5摄氏度等节能措施[179] - 公司采取使用合适字体大小、重复使用单面纸、放置回收箱等减少用纸措施[180] - 公司采取定期检查用水情况、设置警示牌等节水措施[188] - 公司采取控制噪音来源、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设置噪音监控系统等降噪措施[189] - 公司采用符合ISO 14001标准的环境管理系统及政策,响应“绿色及优雅”计划[188] - 公司考虑潜在气候相关风险,包括极端天气等实体风险和监管变化等过渡风险[191] 人力资源相关 - 公司遵守相关就业法律法规,回顾年度未发现违反行为[192] - 员工薪酬与工作性质、资历和经验相称,薪金和工资水平通常年度审查[193] - 公司确保全体雇员受新加坡雇佣保护法或同等国家法规保护[194] - 招聘时部门主管向HR提交批准招聘申报表,HR筛选申请者[196] - 公司按用人唯贤原则吸引新加坡当地人士,招聘广告符合公平就业指南[196][198] - 成功应试者获订立委任函,享有医疗福利、保险保障和开支津贴等[196] - 因违反雇佣法令(S14)解雇员工可不发通知和工资,需妥善查询识别不当行为[197] - 新加坡正常合约工作时数为每周44小时,公司员工一般工作时数≤44小时[199] - 员工享有
万华媒体(00426)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5 16: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来自业务之营业额下跌18%,金额为3231.4万港元,上一财政年度为3950.6万港元[13] - 集团除税后亏损增加23%,总额为2583.1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2101.1万港元上升[13] - 娱乐及生活时尚分部营业额为2085.4万港元,上一财政年度为2859.4万港元[14] - 娱乐及生活时尚分部亏损1976.9万港元,较上一财政年度的1675.2万港元增加18%[14] - 手表及汽车业务营业额为1146万港元,较去年增长5%,但录得亏损125.1万港元,去年为溢利43.1万港元[16] - 2025年营业额为32,314千港元,2024年为39,506千港元[157] - 2025年毛利为486千港元,2024年为5,081千港元[157] - 2025年经营亏损为21,725千港元,2024年为17,733千港元[157] - 2025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5,817千港元,2024年为20,989千港元[157] - 2025年年内亏损为25,831千港元,2024年为21,011千港元[157]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6.4港仙,2024年为5.2港仙[157] - 2025年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6,172千港元,2024年为26,429千港元[158] - 2025年货币汇兑差额为4千港元亏损,2024年为13千港元亏损[158] - 2025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变动为120千港元亏损,2024年为5,460千港元亏损[158] - 2025年长服务金承担之精算亏损为217千港元,2024年为55千港元收益[158] - 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为37,857千港元,较2024年的40,091千港元下降5.57%[160] - 2025年3月31日总负债为113,189千港元,较2024年的89,251千港元增长26.82%[161] - 2025年3月31日总亏损为75,332千港元,较2024年的49,160千港元增长53.24%[160] - 2025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0,745千港元,较2024年的19,654千港元增长5.55%[165] - 2025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87千港元,而2024年为所用161千港元[165] - 2025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931千港元,较2024年的12,935千港元增长54.09%[165] - 202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627千港元,较2024年的6,880千港元下降90.89%[165] - 2025年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为4,237千港元,较2024年的5,335千港元下降20.58%[160] - 2025年来自一间同系附属公司之贷款为98,000千港元,较2024年的78,000千港元增长25.64%[161] - 2025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为4,380千港元,较2024年的4,500千港元下降2.67%[16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娱乐及生活时尚分部营业额为2085.4万港元,上一财政年度为2859.4万港元[14] - 娱乐及生活时尚分部亏损1976.9万港元,较上一财政年度的1675.2万港元增加18%[14] - 手表及汽车业务营业额为1146万港元,较去年增长5%,但录得亏损125.1万港元,去年为溢利43.1万港元[16]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香港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2.5%,整体零售销售及网上零售销售的价值及数量均较2023年下跌[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旗舰刊物《Ming Pao Weekly明报周刊》进行全面改版,将两本杂志合二为一,并以印刷版为主[7] - 集团加强数码策略,在社交媒体平台提供更多即时内容,并扩大影片制作[7] - 《Ming's》及《Ming Watch明錶》扩大内容范围,纳入男性产品主题[7] - 《Ming's》品牌延伸推出针对男性的新刊《Ming's Bro》,《Ming Watch明錶》推出补充小册子《Ming Watch+》[7] - 明周及《Ming's》获委任为2025年4月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媒体合作伙伴,负责制作及管理传讯材料[1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持有1200万股毛记葵涌普通股,占股4.4%,公平值为438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约11.6% [1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2042.9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绌总额为7533.2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94.8万港元,来自同系附属公司贷款为9800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299.0% [2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约有91名雇员,2024年为88名 [2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较2024年的2560.7万港元减少 [21]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绌总额较2024年的4916万港元增加 [21] - 202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2024年的2958万港元减少 [21] - 2025年来自同系附属公司贷款较2024年的7800万港元增加 [21] - 2025年资本负债比率较2024年的222.6%增加 [21] - 公司将在2025年8月11日至8月14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 [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不建议派付股息[4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包括可供分派之股份溢价)为零(2024年:零)[42] - 公司于本年度并无发行任何股份,年内亦无赎回、购买或出售本公司任何股份[41][45] - 各董事与公司订立委任函,任期自2023年4月1日起至2026年3月31日止,惟黄洪琬贻女士任期自2025年4月1日起至2028年3月31日止,为期均三年[48] - 张聪女士及黄洪琬贻女士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值告退,且符合资格并愿意重选连任[46] - 张聪55岁,2017年12月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18年4月1日获委任为主席[50] - 张裘昌65岁,2005年3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担任公司副主席[52] - 林栢昌56岁,2011年4月获委任为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53] - 俞汉度77岁,自2005年6月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54]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或开曼群岛法例项下无有关优先购买权条文[43] - 2025年3月31日,张聪女士持有公司26,000股股份,占已发行普通股0.01%;林栢昌先生通过公司持有3,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普通股0.75%[59] - 2025年3月31日,张聪女士持有世界华文媒体3,307,913股股份,占已发行普通股0.20%;张裘昌先生持有5,228,039股股份,占已发行普通股0.32%[61] - 2025年3月31日,丹斯里拿督张晓卿爵士、拿督斯里张翼卿医生、Comwell Investment Limited分别持有公司292,7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普通股73.01%[63] - 张晓卿爵士拥有世界华文媒体合共66.12%权益,张翼卿医生拥有世界华文媒体合共17.47%权益[63] - 年内集团向五大供应商购买少于30%货品及服务,向五大客户销售少于30%货品及服务[65] - 刘志华于2014年9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30年企业融资及会计领域经验[55] - 黄洪琬贻于2022年4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约30年财务及管理经验[56] - 杨形发于1997年2月加入世界华文媒体集团,为集团财务总监[58] - 年内并无签订或现存有关公司整体业务或重要业务的管理或行政工作合约[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正常业务中的关连方交易未构成须遵守披露规定的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68] - 公司拥有不少于已发行股份25%的公众持股量[69] - 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银行贷款[73] - 年内集团无对适用法律法规的严重违反或不合规情况[74] - 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所载守则条文作为企业管治常规守则,且全年遵守[79]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守则,全体董事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规定标准[80] - 目前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1名非执行董事、3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1] - 公司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度独立性确认书,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84] - 董事会责任包括检讨及批准集团策略方向、目标等多项事务[86] - 高级管理层及行政委员会责任包括制定策略及业务发展计划等多项事务[86] - 综合财务报表由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其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符合续聘资格[77]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若董事数目并非三或三的倍数,则为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数目)的现任董事须轮值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87] - 行政委员会由张裘昌先生及林栢昌先生组成,张裘昌先生为主席[89] - 薪酬委员会由四名成员组成,刘志华先生为主席,回顾年度召开一次会议,已审阅公司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等并向董事会建议[91][92] - 提名委员会由四名成员组成,黄洪琬贻女士为主席,回顾年度召开一次会议,建议重选张聪女士及黄洪琬贻女士为公司董事,认为董事会规模等充足,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独立性准则[93][96]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俞汉度先生为主席[99] - 各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并符合资格于各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连任[99] - 提名委员会将审核退任董事整体表现及贡献、专业知识和资格[99] - 董事会将根据提名委员会检讨,就股东周年大会接受重选或重新委任人选向股东作推荐建议并提供履历资料[99] - 公司已购买适当的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以弥偿董事因公司业务产生的责任[88] - 公司每月向董事提供有关集团业绩的最新资料[87] - 审核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以及2024年各季度的季度财务报告[102] - 公司持续向董事提供上市规则和其他适用监管规定的最新发展概况变更及培训,董事培训类型包括出席座谈会等和阅读刊物资讯[103][104] - 回顾财政年度内,股东大会举行1次,董事会会议举行4次,各董事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出席率多为100%[106] - 公司核心宗旨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使命是引领行业发展,企业文化核心为坚守高道德标准及实现可持续发展[107] - 主席和行政总裁职责分隔,主席领导董事会,行政总裁负责集团业务运营及执行政策[108] - 公司秘书杨形发先生为全职雇员,回顾财政年度遵守专业培训规定[109]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报告日期董事会女性董事百分比维持在33%(2024年:33%),目标来年维持现有架构及组成[110] - 公司推行披露常规,按规定向市场发布内幕消息披露资料[111] - 公司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决定股息时考虑集团财务表现、状况、投资计划等因素[111] - 集团雇员酬金根据经营业绩、个人表现和可比市场统计数字厘定,还有公积金、医保等福利[113] - 罗兵咸永道获委任为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外聘核数师,审计服务费用46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5万港元[1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股本在港股市维持足够公众持股量[116] - 董事会负责建立及维持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并检讨成效,制度仅提供合理保证[117] - 集团设有合适监控架构和系统程序识别、评估、监控及管理重大风险,程序由董事会定期审阅[118] - 风险管理流程在集团逐级实行,至少每年强制执行一次并定期后续检讨[121] - 集团内部监控框架涵盖制定管理架构和设立财务资料汇报机制,董事和高管负责监管业务表现并提交报告[122] - 集团采纳举报政策,审核委员会负责定期审阅及监察政策运作有效性并提建议[123][124] - 集团制定反贿赂和贪污政策,对贿赂和贪污零容忍,发现不当行为可举报[125] - 董事会检讨集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监控活动充足性及成效,总结已采纳有效制度,将至少每年检讨评估[128] - 公司认为与股东及投资者有效沟通和保持持续关系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129] - 董事会制定股东沟通政策,沟通方式包括股东大会、季度、中期及年度报告等[130]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赋予在股东大会投票权利)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32][134] - 股东提名人士推选为董事,须在特定时间内发出通知,且通知最短期限至少为七天[133] - 独立核数师认为公司综合财务报表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真实而中肯地反映了集团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136] - 核数师根据《国际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所获审计
利记(00637)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5 16: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公司收益为20.49亿港元,较2024年的16.99亿港元增加20.6%[24][26] - 2025年公司销售总吨数约85100吨,较2024年的约76800吨增加10.8%[26] - 2025年公司毛利8130万港元,毛利率4.0%,与2024年持平[26] - 2025年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约3610万港元,2024年亏损4970万港元[26] - 2025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增至约2500万港元,2024年为2330万港元[27] - 2025年公司行政开支约为9210万港元,高于2024年的8640万港元[27] - 2025年公司其他收入为1340万港元,2024年为1210万港元[28] - 2025年公司融资成本合共为140万港元,2024年为40万港元[2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限制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2亿港元,2024年为2.65亿港元[46] - 2025年3月31日,银行借贷约771万港元,2024年为548万港元[46] - 2025年3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1.88%,2024年为1.70%[4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984%,2024年为2144%[4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约190名,2024年为180名[48] - 财政年度内,员工成本约6650万港元,2024年为6460万港元[48] - 2025年收益为2049385千港元,2024年为1699491千港元[140] - 2025年销售成本为1968126千港元,2024年为1631819千港元[140] - 2025年毛利为81259千港元,2024年为67672千港元[140] - 2025年经营亏损为35081千港元,2024年为48063千港元[140]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34168千港元,2024年为45806千港元[140] - 2025年年内亏损为36223千港元,2024年为49850千港元[140] - 2025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4.36港仙,2024年为6.00港仙[140] - 2025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重估(扣除税项零元)为2556千港元,2024年为1634千港元[142] - 2025年换算香港以外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之汇兑差额(扣除税项零元)为2223千港元,2024年为10935千港元[142] - 2025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41002千港元,2024年为60826千港元[142]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165,241千港元,较2024年的181,605千港元有所下降[144] - 2025年流动资产为658,075千港元,较2024年的682,557千港元有所下降[144] - 2025年流动负债为33,167千港元,较2024年的31,841千港元有所上升[144] - 2025年资产净值为771,596千港元,较2024年的812,598千港元有所下降[145] - 2025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总权益为772,012千港元,较2024年的812,912千港元有所下降[145] - 2025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6,066千港元,而2024年为所得现金净额52,832千港元[149] - 2025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575千港元,较2024年的6,058千港元有所增加[149] - 2025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50千港元,而2024年为所得现金净额61千港元[149] - 2025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9,662千港元,较年初的264,579千港元有所减少[14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业务包括买卖金属等产品及提供相关服务[93]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业务包括买卖金属及相关产品、提供金属检测及顾问服务以及合金生产[151] - 本财政年度,集团出售约16.6%的货品予五大客户[121] - 本财政年度,最大供应商占采购额比例为17.5% [121] - 本财政年度,五大供应商合计占采购额比例为42.6% [12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大陆持有的存货账面总值为2.28亿港元,包括拨备600万港元[1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在财政年度受宏观不明朗因素、全球经济活动低迷等因素不利影响[17] - 公司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利用分析和数字工具促进数据驱动决策[17] - 公司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进行研发以提高客户满意度[17] - 公司将加强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努力,采取灵活战略[19] - 公司将进一步投资研发,开发更多优质金属产品[19] - 公司将加强在中国内地及东南亚的布局,把握新兴行业趋势机遇[19] - 公司对前景保持谨慎乐观态度,致力于提供价值驱动的解决方案[2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持有LKG (Malaysia) Sdn Bhd 75%股权[10][11] - 公司利用工业4.0解决方案使香港生产线产能增加29.8%[18] - 公司收集整个供应链的碳足迹数据,配合中国内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18] - 公司在EcoVadis计划评估中位列前35%,获铜奖[38] - 与2018/19年相比,2024年排放量减少66%,低碳关怀标签认证达第四级[39]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财政年度派發末期股息[44] - 2025年8月25日至28日暂停办理股东名册登记[45] - 陈稼晋52岁,2006年加入集团,在不锈钢行业及金属压铸有19年经验[51] - 陈佩珊50岁,2001年加入集团任营运总监,有逾20年行业经验[52] - 何贵清63岁,2014年6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53] - 戴麟58岁,2020年4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0年企业发展经验[53] - 黄锦辉64岁,2022年10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54] - 卓华鹏60岁,2002年12月加入集团任财务总监,有逾30年财务等经验[55] - 甄焯钦77岁,2006年9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07年3月起任中国部主管,有逾35年钢铁业务及金属贸易经验[55] - 公司在业务等方面引进良好企业管治元素,实施措施符合企业管治守则[57] - 公司采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之标准守则,财政年度无董事违反情况[60] - 公司将核心价值等融会贯通孕育企业文化,强化金属解决方案[58] - 董事会于2006年12月20日成立执行委员会,除重大事宜及保留事宜批准权外,执行委员会可行使董事会授予权力[61] - 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两年委任函件,分别于2026年3月31日、2026年6月15日及2026年10月3日届满[64] - 薪酬委员会于2006年9月15日成立,由陈伯中、何贵清及戴麟三位成员组成,其中两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5] - 提名委员会于2006年9月15日成立,由陈伯中、陈婉珊、何贵清、戴麟及黄锦辉五位成员组成,其中三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6] - 集团多年来男女员工比例约为50:50,财政年度内未设定具体性别多元化目标[68] - 女性及男性董事会成员分别占董事总数的25%及75%左右[70] - 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总数的三分之一[70] - 企业管治委员会于2012年3月23日成立,由陈伯中、陈婉珊、卓华鹏及李景安四位成员组成[71] - 钟维国先生自2024年10月4日起辞任董事[62] - 公司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由陈伯中先生和陈婉珊女士分别担任[63] - 本年度审核服务年度审核费用为212万港元,非审核服务费用为59.9万港元,总费用约为271.9万港元[74] - 陈伯中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委员会未参与,薪酬委员会出席率3/3,提名委员会出席率3/3[75] - 陈婉珊女士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均未参与[75] - 陈稼晋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均未参与[75] - 陈佩珊女士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均未参与[75] - 钟维国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均未参与,自2024年10月4日起辞任董事[75][77] - 何贵清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委员会出席率2/2,薪酬委员会出席率3/3,自2025年3月27日起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75][77] - 戴麟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委员会出席率2/2,薪酬委员会出席率3/3,提名委员会出席率3/3[75] - 黄锦辉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委员会出席率2/2,薪酬委员会未参与,提名委员会出席率3/3[75] - 公司目前面临的重大及急切风险为商品价格、货币、成交量、信贷、流动资金、网络及气候风险[80] - 本财政年度慈善及其他捐款约为89,000港元[98]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可供分派储备约为688,721,000港元[101] - 公司不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95] - 公司将自2025年8月25日至2025年8月28日暂停办理股东名册登记[97] - 公司秘书每年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90] - 本财政年度公司采纳第二次经修订及重列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89] - 本集团按ISO系统进行营运风险的识别、分析、评分、行动、监察及检讨[86] - 集团通过对冲锁定有利利率,指派团队处理货币、信贷及流动资金风险[83] - 集团投入精力应对网络风险,高级管理层参与管理气候风险[83]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及购股计划已失效,过往年度授出的购股权均已失效,自2006年9月15日至计划失效日,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权[105] - 截至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陈伯中先生、陈婉珊女士、陈稼晋先生、陈佩珊女士;非执行董事钟维国先生于2024年10月4日辞任[106]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何贵清先生、戴麟先生、黄锦辉先生;陈婉珊女士、黄锦辉先生须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但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107] - 2025年3月31日,陈伯中先生、陈婉珊女士、陈稼晋先生、陈佩珊女士于公司股份好仓拥有权益的股份数目为6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概约百分比为72.40%;何贵清先生拥有权益的股份数目为5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概约百分比为0.006%[111] - 2025年3月31日,马笑桃女士、Gold Alliance Global Services Limited、Gold Allianc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Limited、HSBC International Trustee Limited于公司股份好仓拥有权益的股份数目为6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概约百分比为72.40%[115] - 除已披露者外,2025年3月31日,无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包括其配偶及未满十八岁子女)、其他人士于公司或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中拥有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12][115][11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上市规则附录27的指引编制,范围包括大中华及东南亚运营,概述公司政策及方针,呈列可持续发展举措及表现,公司获多个奖项及证书[117] - 集团自2015年起参与环境保护署的「碳足跡資料庫」计划[119] - 集团已实施ISO 45001:2018安全管理体系[119] - 集团已采纳国际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及IATF 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20] - 本财政年度公司未就整体业务或重要业务部分签订管理合约[122] - 以董事为受益人的获准许弥偿条文本财政年度一直生效,公司已投购董事及高级职员保险[123] - 重新委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核数师的决议案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提呈[124]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准则编制,按历史成本基准,部分除外[154] - 准则变化对集团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未应用未生效准则[15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部分准则修订首次生效,与集团财务报表有关[158] - 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部分准则修订,2025 - 2027年生效,集团评估影响不大[160] - 附属公司自控制权转移日综合入账,至控制权终止日[161] - 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按合并日最终控制方账面价值计量[162] - 非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应用收购法入账,收购成本列开支[163][164] - 不导致控制权变动的附属公司权益变动,作为权益交易入账[165] - 出售附属公司,产生的损益在损益中确认,保留权益按公平值或成本入账[166] - 集团各实体以功能货币计量,综合报表以港元呈列[168] - 外币交易按交易日期通行汇率换算,外币货币资产及负债按报告期末通行汇率换算,汇兑损益在损益内确认,部分除外[169] - 集团实体业绩及财务状况按收
标准发展集团(01867)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5 16:3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总收益约301.0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89.8百万港元减少188.8百万港元或38.5%[9]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50.9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20.1百万港元增加30.8百万港元或153%[9] - 公司收益从2024年约48980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30100万港元,减少约18880万港元或约38.5%[27] - 毛利从2024年约380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80万港元,减少约80.0%[29] - 年内亏损从2024年约201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5090万港元[3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直接成本从2024年约48600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30030万港元,减少约18570万港元或约38.2%[28] - 减值亏损从2024年510万港元降至2025年410万港元[30] - 销售开支从2024年约29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300万港元,增加约10万港元[31]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从2024年约2250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3130万港元,增加约880万港元[32] - 融资成本从2024年约130万港元增至2025年640万港元,增加约510万港元[3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聘用102名雇员,较2024年77名增加;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约2480万港元,较2024年约2160万港元增加[6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投入建设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致石油业务资金减少,收入大幅下降[9] - 公司建筑及工程业务因行业周期下行,收入大幅下降[9] - 公司生物能源业务于第四季度左右开始营运,对收益贡献甚微[9] - 公司亏损主要原因是石油业务以及建筑及工程相关业务收入大幅下降[9] - 公司投入资源发展有机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减少对建筑及工程业务依赖[9] - 公司生物能源项目被列为山东省重点项目,于本年度第四季度左右开始贡献利润[1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优化资源投放,多元化发展新业务,减少高风险业务投入[11] - 公司将审慎对待建筑及工程业务的进一步投资或资源分配[11] - 公司将集中资源发展核心预期业务,探索其他行业业务机会[1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录得净亏损约5090万港元,主要因石油及建筑工程业务收益减少、行政及财务开支增加、生物能源项目未带来收益[1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重大违反或未遵守适用法律法规[19] - 集团合约为非经常性,未来业务表现取决于项目投标持续成功[20] - 集团面临纠纷、申索或诉讼风险,可能影响营运及财务状况[20] - 投标后次承判及物料成本不利变动,集团溢利可能大幅减少[20] - 集团所处行业需稳定劳工供应,且与宏观经济及能源价格密切相关[20] - 集团面临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农作物疾病等自然状况影响[20] - 集团可能受农业消耗品及食材采购价波动影响收益和成本[20] - 集团实施策略可能产生额外资本、折旧及营运开支[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盈信建筑就渗水损坏装修工程向邦伟发展有限公司支付115万港元达成和解[52] - 伍秉坚就6张远期支票向盈信建筑索赔约628.3万港元,盈信建筑反诉600万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收到裁决[52] - 盈信建筑就工程缺陷及未履行向工作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索赔约155.2万港元,诉讼正进行中[52] - 2024年3月29日,标发生态(鄄城)以1063万元人民币收购70808平方米土地使用权[53] - 2023年9月13日,标发生态(巨野)与万生环保签订厌氧设施建设协议,合约金额2510.585万元人民币[54] - 2023年9月9日,标发生态(巨野)与山东腾德签订建设协议,合约金额3179.546753万元人民币[5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承接建筑合约客户要求盈信建筑以约1148.5万港元银行担保书作担保,较2024年约2636.2万港元下降[6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就发出银行担保书向保险公司支付现金抵押约345.6万港元,较2024年约921.6万港元下降[60]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62]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及工程相关、石油、农业及生物能源业务,本年度主要经营活动性质无重大变动[76]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28日采纳股息政策,宣派及派付股息由董事会酌情厘定,须遵守相关规定[78][79] - 董事会建议股息派付时需考虑集团财务表现、股东权益、保留盈利等多方面因素[80] - 股息可按每股股份派付,除现金外可按股份形式分派,中期股息由董事会决定,其他股息需经股东大会批准[82][83] - 公司将持续审阅股息政策,保留更新、修订及修改的权利,该政策无法律约束力[83]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业绩、资产及负债概要载于第146页,不构成本集团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的一部分[85] - 苏黎新博士、梁荣进先生、严兵博士于2021年6月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8][70][71] - 朱沛祺先生于2022年9月30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负责公司秘书及财务事宜[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根据购股计划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1.12亿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7.5%,购股计划剩余时间约为1.48年[95][10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慈善捐款、无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无关联交易或持续关联交易须遵守上市规则第14A章规定[88][102][10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分派予拥有人的储备达约5630万港元[10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来自集团最大客户的总营业额为5440万港元,占比约18.1%;来自五大客户的总营业额为1.531亿港元,占比约50.8%[1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向最大供应商的购买金额为5670万港元,占直接总成本约18.9%;向五大供应商的购买金额总额为1.432亿港元,占直接总成本约47.7%[112] - 购股计划规定,根据计划及公司其他购股计划授出之所有购股获行使可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不得超上市当日已发行股份10%;获股东批准后,未行使购股获行使时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公司不时已发行股份30%[95] - 购股计划规定,任何一名参与者在12个月内获授购股获行使时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出公司已发行股份1%[96] - 购股计划规定,购股可在董事厘定期限(不超授出日期起十年)行使,接纳购股需在7天内缴付1港元名义代价,行使价由董事会厘定且不得低于规定最高者[97][99][100] - 公司组织章程及开曼群岛法例无优先购买权规定,董事不知悉股东享有税务减免[105][106] - 秦鸣悦于2024年9月9日退任执行董事,张民于2025年1月9日获委任为副主席及执行董事、4月25日辞任[1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酬金零至100万港元的高级管理层有1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的有2人[1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刘展程先生持有股份11.1846亿股,股权百分比74.86%;徐先生持有股份1万股,股权百分比0.00% [12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Fujincheng持有股份11.1846亿股,股权百分比74.86%;秦辉女士持有股份11.1846亿股,股权百分比74.86% [129] - 薪酬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讨论薪酬事宜并检讨公司薪酬政策,由其就个别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向董事会提建议[1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除与董事的服务协议和委任函外,无订立或存在有关管理及执行公司业务的合约[1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无进行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产生利益冲突的业务[13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直至年报日期,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136] - 公司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独立性[137]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经久安(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将续聘其为核数师[138] - 公司已应用上市规则附录C1第2部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5年3月31日,除3条守则条文外,已遵守所有守则条文[140]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准则,全体董事全年全面遵守规定标准,无不合规事件[141] - 公司为可能掌握内幕消息的相关雇员确立证券交易书面指引,未发现雇员不遵守情况[14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为董事安排法律诉讼保险,认为董事承担责任风险甚微[144] - 董事确认负责编制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144]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28日采纳提名政策,明确提名委员会甄选、委任及重新委任董事的指导方法[148] - 提名委员会每年在企业管治报告中评核及汇报董事会成员组合,监察提名政策落实情况[153] - 提名委员会定期检讨提名政策,将修改建议提交董事会考虑及批准[154] - 提名政策概要每年在企业管治报告内披露[15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员工男女比例为73:27,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其中一名为女性[158] - 执行董事刘先生2021年5月26日、徐先生2022年12月19日与公司订立服务合约,期满自动重续;各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6月9日与公司签署委任函,期满自动重续,期限均为三年[163] - 目前三分之一的董事应在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每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并膺选连任一次[163] - 刘先生及梁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膺选连任[164] - 有关建议重选刘先生及梁先生的独立普通决议案将提呈股东批准[165] - 张民先生2025年1月9日收到上市规则第3.09D条所述法律意见并确认了解董事责任[165] - 刘先生自2021年6月8日起兼任主席及行政总裁,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但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利,长远目标是由不同人士担任两职[166] - 提名委员会负责监察“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执行,董事会每年检讨政策实施及成效[157] - 公司认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符合上市规则第3.13条独立性准则[16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均已出席有关上市规则中涉及良好企业管治常规最新资料的培训课程[167] - 执行董事刘展程、徐景,独立非执行董事苏黎新博士、梁荣进先生、严兵博士培训类型为A和B;秦鸣悦女士、张民先生无培训记录[168] - 董事会成立薪酬、提名、审核三个董事委员会,职权范围刊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70] - 薪酬委员会2016年12月23日成立,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两次会议,该年度无建议授出的购股权[173] - 提名委员会2016年12月23日成立,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两次会议,以审阅及建议聘任及重选董事[174][175] - 审核委员会2016年12月23日成立,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举行两次会议,认为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合规且披露充足[176] - 年内,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秘书朱先生进行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80] - 本年度法定审计服务已付/应付酬金720千港元,初步中期业绩公告及中期报告协定程序酬金150千港元,税务合规服务酬金20千港元,总计890千港元[181] - 董事会有三名以上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以上[182] - 股东特别大会可由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呈请召开[184] - 董事至少每年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进行审阅[185] - 公司风险管理程序包括识别、评估、舒缓风险,风险识别及评估每年进行或更新[186][187] - 独立顾问公司员工对公司内部监控系统进行审阅[186]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有效且充分[188] - 公司发放内幕消息时会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载[191] - 集团为员工及业务往来人士制定举报政策,相关人员可向公司秘书提出不当行为疑虑[192] - 公司界定定期财务及经营申报规定,确保内幕消息适时披露与保密[193] - 公司制定反贪污政策,确保董事及雇员遵守相关法律[195] - 公司采纳股东沟通政策,确保股东及投资者获取无偏见资料[196] - 公司设立多个途径与股东沟通,促进投资者关系[19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认为股东通讯政策有效且已妥善实施[19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宪章文件无变更[198] -
香港信贷(0127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5 16: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本年度利息收入为1.563亿港元,较2024年的1.589亿港元下降1.6% [12,16] - 公司本年度股东应占溢利达4620万港元,较2024年的4270万港元增长8.2% [12,14] - 公司本年度贷款及应收利息和收回资产减值拨备为1250万港元,2024年为1800万港元 [12,14] - 公司本年度利息支出为1570万港元,2024年为1890万港元,当前资产负债率降至0.14 [18] - 公司本年度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40万港元,2024年为160万港元,主要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 [19] - 集团放债业务利息收入从去年的1.589亿港元减少260万港元或1.6%,至今年的1.563亿港元[21] - 本年度利息开支为1570万港元(2024年:1890万港元),资产负债率降至0.14[22] - 本年度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40万港元(2024年:160万港元),主要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23] - 本年度重估投资物业亏损490万港元(2024年:460万港元),因投资物业市值下跌[24][26] - 本年度应收贷款及利息以及收回资产减值亏损1250万港元(2024年:1800万港元),减少30.6%[25][27][30][35] - 本年度其他经营开支为6760万港元(2024年:6650万港元)[32][36] - 本年度放债业务净息差维持在16.1%(2024年:16.0%)[33][37]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增至4620万港元,较上年度增长8.2%[34][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净资产为8.52亿港元(2024年:8.166亿港元)[40][4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负债比率为0.14,2024年为0.34;净息差比率为16.1%,2024年为16.0%;股本回报率为5.4%,2024年为5.2%;利息覆盖率为4.9倍,2024年为4.0倍[4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55名,较2024年的49名增加;本年度员工成本总额为3160万港元,高于2024年的3120万港元[71][77] - 2025年集团向外聘核数师支付审核服务费用640,000港元(2024年:740,000港元),非审核服务费用360,000港元(2023年9月30日:350,000港元),总计1,000,000港元(2024年:1,090,000港元)[160][16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有抵押物業按揭貸款是公司主要收益来源,占本年度总收益约67.3% [15,20] - 有抵押物業按揭貸款利息收入增加0.8%至1.052亿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应收总额为6.061亿港元 [15,17,20] - 无抵押業主貸款业务利息收入减少6.2%至5110万港元,占本年度收益约32.7%,截至2025年3月31日,应收总额为1.985亿港元 [15,17,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应收有抵押物業按揭貸款的貸款及利息總額佔公司全部應收貸款及利息總額约75.3%,2024年为78.1%;利率介乎11%至34%,2024年为11%至31%[57][6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应收无抵押業主貸款的貸款及利息總額佔公司全部應收貸款及利息總額约24.7%,2024年为21.9%;利率介乎12%至44%,与2024年相同[58][6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有抵押物業按揭貸款客户419个,2024年为376个;无抵押業主貸款客户363个,2024年为360个[60] - 本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户(按利息收入计算)占总收入约8.0%,与2024年相同;单一最大客户占总收入约2.5%,2024年为1.9%[61] - 公司提供有抵押物業按揭貸款和无抵押業主貸款两类贷款,客户为香港个人和企业,均为独立第三方[56][57][58][5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782名活跃账户,较2024年的736名增加[64] - 2025年个人客户744名,企业客户38名;有抵押物業按揭貸款客戶419名,无抵押業主貸款客戶363名[64] - 2025年五大客户占总收益约8.0%,与2024年持平;单一最大客户占总收益约2.5%,高于2024年的1.9%[64] 各地区表现 - 香港房地产市场停滞,价格和交易量处于低位,全球利率虽下半年下降但仍较高,市场不稳定 [10,13] - 2025年3月31日土地及樓宇价值1.15亿港元、投资物业价值4320万港元、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3.877亿港元用作银行借款抵押,较2024年有不同程度减少[72][78] - 2025年初起宏观经济及地缘政治风险影响香港放债业务,特别是物业抵押的贷款业务[82][85] - 香港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减少、价格波动加剧,传统银行收紧放贷标准[83][8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本年度坚持审慎经营策略,严格执行信贷政策,控制贷款价值比 [11] - 放债行业预计整合和专业化,公司将采取多种策略应对挑战并把握机遇[84] - 公司致力于保持警惕,遵循风险管理条款及信贷评估程序,调整战略、多样化贷款组合等保障贷款组合质量并把握增长机遇[8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本年度,公司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事项[48][53] - 自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结束至报告日期,公司无影响自身及附属公司的重要事件[49][54] - 公司严格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放债人条例和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对放债业务构成重大影响,本年度续领牌照无异议[50][51][5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2024年也无[74][8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2024年为19.3万港元[75][8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已采纳及遵守守则条文,董事会已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88][93] - 董事会制定集团的使命、信念及策略,并确保与集团文化一致[90][94] - 集团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营造相互尊重、包容及友善的工作氛围,行为守则订明员工行为指引[96][101] - 集团的责任承担文化以董事会有力领导为基础,将权力下放至各级,员工为集团长期成功目标负责[97][102] - 董事会持续全面检讨集团业务战略及政策的制定[98][103] - 集团建立举报政策及管理办法,确保员工可保密举报并获适当处理,定期检讨机制有效性[99][100][104][105] - 集团采取反贪污及贿赂政策,员工有义务举报违规行为,定期进行反贪腐评估[106][107][111] - 集团建立确保董事会获独立意见的机制,每年检讨其实施及有效性[108]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实施业务战略,制定书面指引,定期检讨授权及指引[109] - 董事会目前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118][122] - 朱逸鹏先生及张国昌先生已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过9年[121][123]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3.10(1)及(2)条以及第3.10A条[118][122]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已书面确认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为独立人士[120][122] - 年内主席在执行董事无列席情况下与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会面,符合守则条文[117][122] - 董事会主席为陈光贤先生,行政总裁为谢培道先生,职责区分由不同人士承担[114][115] - 朱逸鹏先生被视为具备上市规则规定的适当专业资格、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119][122] - 董事会主要职务为监督及指导集团管理层根据良好企业管治运作[124][126] - 董事会举行会议监察集团表现、讨论重大事宜及评估投资机会[125][126]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常规会议,提前14日通知董事,会议文件提前3日传阅[130][133] - 执行董事陈光南、陈光贤、谢培道、陈小菁出席董事会常规会议次数分别为3/4、4/4、4/4、3/4,出席股东周年大会次数均为1/1;独立非执行董事朱逸鹏、张国昌、Wong Kai Man出席董事会常规会议及股东周年大会次数均为4/4、1/1[131] - 董事会主席陈光贤与陈光南为兄弟,均为执行董事兼主要股东,陈小菁为陈光南女儿,除披露外董事间无重大关系[134][139] - 执行董事与公司签订初始为期三年的服务协议,独立非执行董事初始任期为两年,均可继续任职,终止需提前3个月书面通知[136] - 公司章程规定每年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轮流退任,至少每三年全体董事退任一次,陈小菁、朱逸鹏、张国昌将在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参选[137]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提供研讨会、网络研讨会、简报和阅读材料助力董事持续专业发展[138] -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价值观、战略方向、监督业绩、管理风险等职责[127] - 董事会将部分企业管治事务授予集团管理层处理,如编制业绩、明确管理权力等[128][129] - 董事可随时获取集团所有信息,可向董事会申请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132][133] - 董事名单、角色及职能按上市规则公布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135][139] - 执行董事服务协议初步为期三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初步任期两年,均可续任,退任后符合资格重选[14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42] - 董事会采纳标准守则规范董事证券交易行为,董事确认回顾年度内遵守规定准则[144][146]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监督集团事务,获充裕资源履行职责[147][149] - 审核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符合上市规则[148][1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按职权范围履行职责,包括确保董事会回应外聘核数师函件等[153][154] - 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朱逸鹏、张国昌和Wong Kai Man,朱逸鹏具备相关专业资格和经验[15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全部成员及外聘核数师均出席,各成员出席率为100%(2/2)[156][15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年报内容,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讨论内部监控、风险管理及财务申报事宜[157] - 审核委员会认为非审核服务对核数师独立性无不利影响,董事会与审核委员会在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上无意见分歧[160][162] - 公司薪酬委员会已成立,书面职权范围符合上市规则[161][163] - 薪酬委员会负责就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政策等向董事会提建议,审核并批准管理层薪酬建议等[1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已确定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组合及花红,评估其表现,检讨集团薪酬政策及其他独立非执行董事酬金[166][170] - 公司在确定独立非执行董事酬金时不涉及业绩相关股权薪酬,避免影响其客观性和独立性[168][171]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朱逸鹏先生(主席)、张国昌先生及执行董事陈光南先生[169][17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全体成员出席[173] - 薪酬委员会成员朱逸鹏、张国昌、陈光南出席会议次数均为1/1[1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全体成员出席[178][181]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陈光贤、独立非执行董事朱逸鹏和张国昌[176][179]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3.27A条,提名委员会由董事会主席担任主席且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77][179] - 董事会已采纳“提名政策”,规管董事提名准则、程序及流程[183][184] - 提名合适董事人选时,会考虑候选人道德、背景、经验、时间投入意愿等[185]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需每年审查董事会结构等[18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1名女性和6名男性董事组成[18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员工性别比为男性49(2024年:48):女性51(2024年:52)[190] - 对初步符合标准的潜在候选人,提名委员会会查询并面谈,视结果推荐给董事会选举[187][19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1名女性董事和6名男性董事组成[1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员工队伍(含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性别比率为男性49(2024年:48):女性51(2024年:52)[192] - 董事会及提名委员会将考虑实行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的其他可计量目标,作为董事候选人遴选准则[194][200] - 公司将定期检讨达成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可计量目标的进展[194][200] - 提名委员会已检讨并将继续检讨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提出修订建议供董事会考虑及批准[195][200] - 集团财务结果按法定要求及时公布,遵循上市规则相关时间规定[196] - 所有董事承认有责任按持续经营基础编制集团财务报表,反映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财务状况[197
中国有色矿业(0125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4 22:42
管理层薪酬情况 - 公司补充披露总裁杨大勇个人薪酬,2024年薪金及其他津贴7.7万美元、酌情表现花红3.6万美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1.7万美元,总额13万美元[3] - 杨大勇2023年薪金及其他津贴0.1万美元,总额0.1万美元[3] 薪酬政策说明 - 酌情表现花红根据集团除税后利润百分比厘定[3] 补充资料影响说明 - 补充资料不影响年报其他披露资料,年报其他资料维持不变[4]
翠华控股(01314)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4 19: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益由去年的9.541亿港元下跌至本年度的9.06亿港元,跌幅达5%[7] - 本年度公司收益约9.06亿港元,较去年下跌约5%,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230万港元[18] - 本年度公司收益约为9.06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9.541亿港元减少约5%[25] - 本年度已售存货成本约为2.342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2.461亿港元减少约4.8%,占收益约25.8%,与2024年持平[26] - 本年度毛利约为6.719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7.08亿港元减少5.1%[2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2053名雇员,本年度员工成本约为3.113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3.148亿港元减少约1.1%[28] - 本年度折旧及摊销总额约为1.195亿港元,占收益13.2%(2024年:约1.347亿港元,占收益14.1%)[29] - 本年度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约为5990万港元,较2024年度约5410万港元增加10.7%[30] - 本年度其他营运开支约为1.215亿港元,较2024年度约1.513亿港元减少约19.7%,占收益约13.4%(2024年:约15.9%)[31] - 本年度融资成本约为1040万港元,较2024年度减少约10万港元[34] - 本年度应占合营企业溢利约为2840万港元,较2024年度减少约960万港元[35] - 本年度公司溢利约为1140万港元(2024年:3300万港元)[3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旗下副线品牌门店数达25家,贡献全年营业额34%[8]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在新加坡开设第五间翠华分店,坚信号上海生煎皇开设第一间分店[8] - 公司在中国内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及上海复旦大学开设两间新分店[8] - 公司翠华餐厅重返中环,即将在尖沙咀开设新店[10] - 公司接手经营50年的鸿運冰厅饼店[10] - 公司将澳门星际酒店分店从三楼迁至一楼[10] - 公司位于银河酒店的餐厅正在进行翻新[10] - 本年度公司在香港关闭2间餐厅,开设4间餐厅[19] - 本年度公司在内地关闭4间餐厅,后开设2间餐厅[21] - 新加坡餐厅总数增至6间,新分店于2025年3月开业[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澳门、中国内地及新加坡经营共72间餐厅[1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实施多元化拓展业务范围及收入来源的措施,包括开拓平台、开发新品牌、探索新型业务模式[41] - 公司将加快进军海外市场及大湾区的速度,并加强营销力度以扩展客源[41] - 公司期望巩固品牌地位,增加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41] - 公司将善用与新加坡珍宝的战略伙伴关系,审慎寻求在新加坡及其他东南亚地区发展的机会[41] - 公司将积极推广外卖服务,加强送餐业务,并推出营销推广宣传吸引顾客[41] - 公司通过控制成本(如租金及劳工成本)以及检视及重整经常性开支,以保持利润率[4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全年业绩发布[6]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餐饮业总收益临时估计为280亿港元,较上年同期下跌0.6%[17] - 李远康先生70岁,自2012年5月29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主席,在餐饮行业累积逾50年经验[43] - 李堃纶先生40岁,自2016年11月1日起担任执行董事,2019年6月1日起担任集团行政总裁[44] - 李易舫女士41岁,自2019年6月1日起担任集团执行董事及供应链总经理[46] - 郑仲勋先生44岁,自2016年11月1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在商业、投资及资本市场方面拥有逾20年经验[49] - 邓文慈自2016年11月1日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国际投资及企业银行服务方面累积逾20年经验[54] - 严国文自2012年11月5日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企业融资等方面累积逾20年经验[56] - 苏智文自2024年8月23日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财务及会计事务方面累积逾33年经验[57] - 公司自2022年1月起采纳及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60] - 本年度及直至报告日期止,公司一直遵守企管守则全部适用守则条文[61] - 董事局负责领导及控制公司,承担公司所有重要事项的决策责任[63] - 邓文慈于2018年7月9日至2019年3月22日出任神舟航天的独立非执行董事[55] - 严国文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担任永恒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自2016年3月4日起担任星星地产集团(开曼群岛)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于2018年2月15日获委任为光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苏智文曾于1992 - 2000年在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办事处工作,2000 - 2004年担任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04 - 2011年担任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2011 - 2017年为雅仕维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58] - 公司深知董事局独立性对良好企业管治及董事局效能至关重要,已设立机制确保董事独立观点及意见能传达给董事局[65] - 本年度董事会举行五次会议,各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和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的出席率大多为100%[67] - 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0] - 公司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符合上市规则至少占董事会成员人数三分之一的要求[70] - 公司主席为李先生,集团行政总裁为李堃纶先生,符合企管守则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区分的规定[69] - 董事会已审阅公司所有政策、董事培训主题及公司遵守企管守则和上市规则情况,认为公司全面遵守规定[68] - 提名委员会每年评估新提名和现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资历、时间投入并进行绩效评估[66] - 全体董事透过书面决议案方式同意及/或批准公司若干事项[67] - 公司为董事安排全面介绍,确保其了解公司运营、业务及责任[75] - 公司就董事责任安排适当保险,所涵盖范围每年检讨及重续,无保单索偿[73] - 全体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并合资格重选连任[7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2,053名雇员,男性918名占约44.7%,女性1,135名占约55.3%[83]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1名为女性[82] - 2025年6月28日委任额外独立非执行董事后,董事会目标为至少保持目前女性代表水平[82] - 2025年6月27日董事会采纳集团员工多元化政策[83]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举行两次会议,全体当时成员均出席一次会议,李先生、邓先生及苏先生出席另一次会议[88] - 为自2025年7月1日起遵守上市规则对提名委员会性别的要求,公司将自2025年6月28日起委任Nora Kayu Liebl女士为额外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担任提名委员会委员[81]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规管董事买卖本公司上市证券的行为守则[78] - 全体董事确认本年度内遵守标准守则所载交易标准[79] - 董事会已成立提名、薪酬及审核委员会,各委员会已制订书面职权范围[80] - 公司预期在2026年第一季度对工作团队的多元化进行进一步审查[83] - 本年度薪酬委員會已舉行三次會議,審核委員會舉行兩次會議[92][95] - 2025年6月27日,薪酬委員會和審核委員會均舉行一次會議[94][100] - 本年度已付或應付獨立核數師的審核服務費用為1960千港元,內部控制審閱費用為168千港元,合計2128千港元[107] - 董事局負責確定公司的企業管治常規及程序,本年度曾進行相關工作並審閱本報告[101] - 舉報制度適用於僱員、股東、客戶及供應商,可保密向審核委員會提出關注事項[102] - 本年度董事薪酬詳情載於綜合財務報表附註8,薪酬政策於本年報第42頁披露[105] - 董事承認刊發年度及中期報告、編製綜合財務報表等責任[106] - 集团风险管理框架以“三道防线”模式为基础,明确各层次角色和责任[109] - 关键风险管理流程包括至少每年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缓解计划、监控系统有效性等[113] - 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对本年度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成效进行年度审查,认为系统有效充分[114] - 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包括指定人士交流、及时汇报、平等有效披露和严格保密等内容[117][118] - 郭兆文先生于2021年10月1日再获委任为公司秘书,SK2自该日起提供部分服务[120][121] - 郭先生本年度出席超过15小时相关持续专业培训[121] - 集团制定政策维持高透明度,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接收资讯[122] - 股东周年大会和特别大会按股数投票,结果按规定公布[122] - 公司定期与机构投资者等会面,即时发布重大进度资料[122] - 公司参照相关指引制定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加强资料管理[116]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定于8月13日举行[123] - 持有公司实缴股本不少于1/10的股东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大会须在申请后2个月内举行[124] - 提名非现任董事参选董事,通知期限自股东大会通告发出后开始,至大会举行前7天结束,最短通知期为7天[126] - 董事会拟在股东周年大会建议将各财政年度不低于30%纯利用作股息分派[129] - 公司于2023年8月25日采纳经修订及重列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本年度无变动[131] - 公司股份于2012年11月26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36]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餐厅运营及销售食品[135] - 公司设有合规及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本年度无重大违反法律及规例情况[137] - 2024年度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2.5港仙,约3528万港元,于2024年7月31日派发现金;本年度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约1411.2万港元,于2024年12月31日派发现金;本年度不宣派第二次中期股息及末期股息[142] - 2025年8月8日至8月1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未登记股东需在8月7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过户表格及股票以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资格[14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3.37538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3.8656亿港元[146]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每股行使价2.27港元,2017年11月25日未行使购股期权失效,942.1万港元购股期权储备转拨至保留盈利,2025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期权[150][151][152] - 购股计划于2022年11月25日届满,自采纳以来未授出购股期权,2025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期权[153] - 李易舫女士、邓先生、严先生及苏先生将在2025年8月13日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李易舫女士、邓先生、苏先生愿意重选连任[156] - 本年度公司与供应商、客户及其他持份者无重大或严重争议[138] - 本年度公司业绩、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储备变动、物业厂房设备变动、股本详情分别载于年报第52 - 53页、第54 - 55页、第57 - 58页、第56页、财务报表附注13、财务报表附注25 [139][141][147][148][149] - 过去五个财政年度业绩、资产及负债概要载于年报第120页[145] - 董事履历详情载于年报第12 - 15页[157] - 2025年3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为1,411,226,450股[161][166] - 李先生在翠发普通股中拥有499,000股,占比49.90%[160] - 李先生拥有受控法团权益的股份数为770,092,000股,占比54.57%[161] - 李堃纶先生拥有实益权益的股份数为136,000股,占比0.01%[161] - 黄先生、吴先生、邓先生、严先生拥有实益权益的股份数均为2,500,000股,占比均为0.18%[161] - 陈彩凤女士拥有配偶权益的股份数为770,092,000股,占比54.57%[163] - 何先生拥有与其他人士共同持有的权益及受控法团权益的股份数为878,956,000股,占比62.28%[163] - 张汝桃先生、张汝彪先生、张伟强先生拥有与其他人士共同持有的权益及受控法团权益的股份数均为878,956,000股,占比均为62.28%[163] - 胡珍妮女士、戴银霞女士、林晓敏女士、吕宁女士拥有配偶权益的股份数均为878,956,000股,占比均为62.28%[163] - Boost Treasure Limited作为受托人拥有股份数为79,048,000股,占比5.60%[163] - 执行董事李先生、李堃綸先生、李易舫女士服务协议均重续三年,分别自2024年11月1日、2025年6月1日起[169] - 非执行董事郑先生及黄先生委任自2022年11月1日起重续三年,独立
香港兴业国际(0048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4 19: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财年营收为17.534亿港元,较去年的39.407亿港元下降56%,主要因物业发展项目预定在2025财年后完成,去年中国嘉兴星光1号项目确认收入21亿港元[57] - 公司2025财年基础利润为7000万港元,上一年为1.726亿港元[57] - 公司2025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86亿港元,较去年的4.68亿港元增加3.18亿港元[57] - 2025财年集团收入为17.534亿港元,较去年39.407亿港元减少56%[59] - 2025财年集团基础溢利为7000万港元,去年为1.726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86亿港元,较去年4.68亿港元增加3.18亿港元[59] - 集团及其合营公司持有之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之未变现亏损净额由2.639亿港元增加至6.708亿港元,物业发展项目以及其他资产之资产减值拨备由3.767亿港元减少至1.852亿港元[60][67] - 2025财年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收入为2,174百万港元,较上年度的4,339百万港元减少,其中按比例分佔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收入为1,345百万港元(2024年:1,233百万港元)[97][100] - 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的收益达379百万港元(2024年:376百万港元),其中按比例分佔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收益为151百万港元(2024年:163百万港元)[102][10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香港IL PICCO项目单位总数196个,已售195个,2025财年售出2个,销售收益3600万港元[117] - 香港VILLA LUCCA项目单位总数21幢花园洋房,已售10幢,2025财年售出1幢,销售收益6000万港元[119] - 香港某项目(占40%权益)单位总数262个,已售112个,2025财年售出56个,销售收益13.88亿港元[121] - 内地嘉兴御璟湾总楼面面积141.5万平方呎,2025年初开始推广,第三季开展销厅,第四季推第一期[129] - 内地杭州耦贤里有295个住宅单位,2024年4月开始入伙,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销售收入约2亿元人民币[129] - 内地上海兴云间有262个单位,地积比率1.1,2024年4月上盖工程平顶,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售超90%,8月正式交付[129] - 香港愉景湾投资物业(占50%权益)平均出租率约80%[134][136] - 香港荃湾中染大厦平均出租率约89%,8咪半商场平均出租率93%[139][141] - 上海HTH的HKRI Centres One and Two写字楼(占50%权益)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近96%[145] - 杭州HKR国际中心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83%,天津The Exchange(占15%权益)平均出租率约90%[147] - 上海兴业太古汇两幢办公楼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合计接近96%,商场平均出租率约80%,人流下跌1.6%[148] - 杭州HKR国际中心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83%,天津The Exchange(占15%权益)平均出租率约90%[148] - The Sukhothai Spa水疗收入按年增加近一倍,大幅改善利润[183][187] - 愉景湾高尔夫球会会籍转让数目于年底录得增长[192][195] - 愉景湾溜冰场自2025年1月起与香港冰球训练学校合作为小学生提供训练[194][195] - 香港大屿山游艇会业务拓展至婚礼和活动领域获公众认可[191][195] - Caffè Napoli于2024年参与“咪嘥嘢食店”计划及签署《惜食约章》[191][195] 各地区表现 - 大埔豪宅项目林海山城继续吸引本地买家,中国内地及海外买家兴趣上升[112][114] - 香港愉景湾投资物业(占50%权益)平均出租率约80%[134][136] - 香港荃湾中染大厦平均出租率约89%,8咪半商场平均出租率93%[139][141] - 上海HTH的HKRI Centres One and Two写字楼(占50%权益)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近96%[145] - 杭州HKR国际中心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83%,天津The Exchange(占15%权益)平均出租率约90%[147] - 上海兴业太古汇两幢办公楼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合计接近96%,商场平均出租率约80%,人流下跌1.6%[148] - 杭州HKR国际中心2025财年平均出租率83%,天津The Exchange(占15%权益)平均出租率约90%[148] - 内地嘉兴御璟湾总楼面面积141.5万平方呎,2025年初开始推广,第三季开展销厅,第四季推第一期[129] - 内地杭州耦贤里有295个住宅单位,2024年4月开始入伙,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销售收入约2亿元人民币[129] - 内地上海兴云间有262个单位,地积比率1.1,2024年4月上盖工程平顶,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售超90%,8月正式交付[12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董事会认为2025财年不派股息为审慎之举[61][68] - 公司将继续进行严谨成本管控,优化营运架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效率及质量[8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4月上海兴云间上盖工程进入平顶阶段,荷李活道住宅项目地基工程竣工[17] - 2024年6月愉景湾溜冰场举办滑冰邀请赛,500位亚洲选手参加超900项赛事[19] - 2024年10月获批总纲图则第7.0号第19期建筑费用项目贷款及补地价再融资贷款[20] - 2024年11月总纲图则第7.0号销售展厅获发占用许可证[21] - 2024年12月愉景湾举行世界匹克球冠军赛中国香港站[25] - 2025年1月城市规划委员会核准愉景湾分区计划大纲草图[26] - 2025年3月香港首个城市绿洲“DBee Oasis”落户愉景湾中央公园[26] - 公司获15年PLUS「商界展关怀」标志[27] - 公司获香港ESG报告大奖2024最佳ESG报告奖(小市值)大奖[27] - 愉景广场及愉景北商场活动入选全港20大我最喜爱商场活动[31] - 公司获得2024年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大奖气候披露贡献先锋大奖 [36] - 公司获得2024年中电创新节能企业大奖齐心节能大奖 [34] - 公司获得2024年度香港房屋经理学会精英大奖最佳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团队卓越奖 [34] - 公司获得2024年度「有心•救心」颁典礼「有心机构」杰出表现奖 [35] - 公司获得2024桃花回收计划感谢状 [35] - 公司获得2024年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标准四星评级 [43] - 公司获得2025年福布斯旅游指南四星奖 [45][46][49] - “愉景湾2.0蓝图”2025财年取得显著进展,愉景北新住宅项目将提供逾130万平方呎楼面面积,逾1400个单位[73][74] - 嘉兴“御璟湾”拟今年稍后推出,上海“兴云间”已售出逾九成单位[76][79] - 上海兴业太古汇北广场首阶段翻新完工,路易威登全新概念店落户[77][79] - 香港兴业国际企业展厅于上海开幕[78][79] - 集团强化环境、社会及管治管理架构,更新环保目标并设立新指标[84][86] - 集团推出“DBee Oasis”城市绿洲计划,改善授粉昆虫栖息环境[84][8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应佔土地储备面积合计8,609,000平方呎[96][99] - 愉景湾北部新住宅发展项目将增加超過130万平方呎总樓面面積,提供超過1,400个住宅单位,首批约320个单位正施工,暂定2025年底或2026年初开售[105][107] - 愉景湾高尔夫球会设施升级工程、海澄湖畔会所设施翻新工程正在进行,全新多元康体中心地基及地盘平整工程已完成,主要工程预计2025年第四季展开[109][113] - 城市规划委员会已批准愉景湾6f区及10b区的住宅发展项目,6f区可饱览全海景,10b区设有350米长的海滨长廊[110][113] - 荷里活道及摩羅上街项目将发展为高级服务式住宅,总樓面面積约26,500平方呎,提供54个中小型单位,预计2026年中竣工[112][114] - 公司为多元化综合企业,主要经营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核心策略是发展愉景湾及兴业太古汇等旗舰项目提升资产价值[95][98] - 愉景湾渡轮服务牌照成功续期五年,于2025年4月1日生效[153][155] - 一辆单层电动巴士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投入服务,另外三辆中型电动巴士将在2026年交付[154][155] - 集团获环保促进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奖—目标17:全球伙伴项目奖项”和“香港环境卓越大奖”金奖[160][163] - 集团获香港房屋经理学会“最佳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团队”奖[161][163] - 2024年香港访港旅客人次按年增长30.9%,但旅游业仍疲弱[162][164] - 政府自2025年1月1日起重新征收3%酒店房租税,增加香港酒店房价成本压力[171] - 2024年中国内地旅游及酒店业表现强劲,一线城市高级酒店入住率高[175][179] - 上海素凱泰酒店2024年业绩领先,镛舍表现稳步上扬[176][179] - 香港大屿山游艇会荣获“亚洲最佳新建码头”奖项[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