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伏天
icon
搜索文档
“高温全勤”?今夏末伏气温如何变化?气象专家提醒
央视网· 2025-08-09 20:21
高温天气概况 - 8月9日末伏首日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受高温高湿天气笼罩 多地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高温日数打破历史纪录 尤其四川 重庆一带 [1] - 三伏天为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时段 分初伏 中伏 末伏 入伏后全国多地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3] 中伏期间气温异常 - 7月30日至8月8日中伏期间全国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四川东部 重庆西部 陕西中南部 山西西南部平均气温偏高4℃以上 [3] - 截至8月7日四川 重庆 陕西 湖北 河南 山东等地94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8月最高气温纪录 重庆巫溪8月4日最高达44 2℃ [3] - 四川东部 重庆 河南等地10天中高温打卡5天以上 部分地区高温全勤 [3] 气象干旱与末伏趋势 - 高温少雨导致陕西 河南 四川 重庆等地出现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 [5] - 末伏期间副热带高压南移 北方冷空气和降雨频繁 高温显著减少 但南方仍有大范围高温 四川盆地 江南为核心区域 [5] - 江南部分地区将出现5至8天持续高温 局地高温全勤 [5]
错过再等一年!三伏天“晒背”有讲究,国家卫健委支招
齐鲁晚报· 2025-07-26 11:31
三伏天晒背的养生原理 - 晒背是一种传统中医养生方法 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补阳气 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2] - 背部是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之地 督脉被称为"蓄水池"和"发电厂" 三伏天晒背相当于给督脉"充电" [2] - 特别适合湿气重 手脚冰凉 脾胃虚弱的人群 [2] 三伏天晒背的具体好处 - 祛湿减肥 通过鼓舞脾胃阳气加强水湿运化功能 帮助减轻体重 [4] - 增强代谢 加快流汗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4] - 调理气血 改善脾功能后能提升精气神 [5] - 祛寒补阳 对寒湿内阻 手脚冰凉 关节疼痛 宫寒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6] 不适合晒背的人群 - 体质弱 高龄 皮肤易过敏者 [9] - 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者 可能出现上火症状如咽喉肿痛 [9] - 有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 冠心病 高脂血症患者 [10] 科学晒背的注意事项 - 避免炎热时段直晒 选择合适天气和时间 [13] - 初始晒5-10分钟 适应后增至15-30分钟 每周2-3次 [13] - 晒后避免立即洗冷水澡 吹空调 需静息15-30分钟恢复体温 [15] - 及时补充温开水或淡盐水 忌冷饮 [15] 上班族晒背解决方案 - 利用午休或下午时间在室内隔着玻璃晒背 [17] - 可晒腰部或大椎穴部位 保持一定保健效果 [17]
科普|“免费天灸”错过等一年!中医教你如何科学打通“任督二脉”
第一财经· 2025-07-22 14:49
中医养生行业 - "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鼎盛时期 背部属"阳" 督脉与膀胱经均行于背 被认为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 [1] - 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 持续30天至8月18日 多地高温天数创同期纪录 [1] - "三伏天"被视为祛湿黄金期 夏季人体代谢快出汗多 但吹空调吃冷饮易受风寒 需格外注意祛湿 [1] 晒背疗法 - 晒背作为"天然艾灸"方式兴起 借助自然阳光力量 被称为"免费的天灸" [1]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指出 三伏天晒背补阳祛寒效果最佳 可直接温补阳气 化解内寒 促进气血循环 驱散湿冷停滞 [3] - 晒背更适合寒湿体质人群 包括怕冷畏寒者 关节炎患者 亚健康人群 哮喘鼻炎患者等 [3] - 阳盛体质者 阴虚内热者 紫外线过敏者 皮肤病患者 14岁以下人群 孕妇等不建议晒背 [3] -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患者需谨慎尝试 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 晒背注意事项 - 建议选择早上八九点阳光充沛但紫外线较弱时段 每次时长不超过30分钟 从10-20分钟开始尝试 [4] - 需赤裸背部与阳光充分接触 隔着衣物或玻璃无效 以微微出汗为宜 出汗过多需补水 [4] - 晒背后避免立即吹空调 30分钟后再洗澡 且不要用冷水 防止血管痉挛 [4]
本周杭州多阵雨雷雨天气
每日商报· 2025-07-21 11:20
天气趋势 - 我国正式进入30天短版三伏天,打破近十年40天超长三伏的惯例 [1] - 三伏天长短与气温高低无直接关联,短版三伏仍可能出现高温天气 [1] - 南方城市三伏期间高温日数占比高,重庆、杭州超半数日子处于高温中 [2] 台风影响 - 第6号台风"韦帕"已增强为台风级,预计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风速38~42米/秒 [4] - "韦帕"外围环流为杭州带来充沛水汽,引发局部雷阵雨并出现彩虹现象 [4] - 第7号台风"范斯高"可能紧随其后,杭州本周多阵雨雷雨天气,局部伴有短时暴雨和雷雨大风 [5] 区域天气特征 - 杭州受副高边缘偏东气流影响,本周对流天气频繁,台风外围云团分布不均导致预报难度大 [5] - 台风活跃期叠加三伏高温,需重点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实时预警信息 [4][5]
“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把自然讲给你听)
人民日报· 2025-07-21 06:12
气象现象分析 - 入伏后地表每天吸收热量多于散发热量 导致近地层温度显著上升 [1] - 夏季暖空气含水能力强 配合高气温高湿度形成"桑拿天"体感 [1] - 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后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水分蒸发传递热量 日平均温度取决于热量净积累 [1] 气候变化趋势 - 1991-2020年间我国中东部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较1961-1990年普遍提前 [2] - 近60年数据显示多个城市高温日数显著增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增幅明显 [2] -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指出中国年暖昼日数每10年增加6.7天 [2] 高温天气成因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直接控制中东部地区 导致近期持续性高温及"桑拿天"现象 [2] - 三伏天集中全年高温日 但我国高温天气主要与副热带高压系统相关而非单纯节气因素 [2] 高温影响 - 极端高温危害人体健康 国家疾控局与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2] - 建议公众减少高温时段户外活动 保持充足休息以应对健康风险 [2]
今日,入伏!
证券时报· 2025-07-20 08:31
三伏天时间与特点 - 今年三伏天时长为30天 比往年缩短 7月20日至8月18日分为初伏(10天) 中伏(10天) 末伏(10天) [3][4] - 今年出现"秋包伏"现象 末伏全部在立秋之后 根据农谚预示高温将持续 [4] - 三伏天计算方式为:初伏始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今年7月20日) 中伏始于第四个庚日 末伏始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3] 高温影响与应对措施 - 6月起全国已进入"闷蒸模式" 高温预警频发 [1] - 建议空调温度设定26-27℃ 配合风扇低速扫风 午休使用草席与荞麦枕 [4][5] - 清晨6-7点树荫下快走20分钟 回家拉伸脖颈腋窝 有助于汗腺排泄 [4] 饮食与作息建议 - 早餐推荐热粥或汤面 配菜选择蒸冬瓜与丝瓜 适量食用醋拌菜 [4] - 忌冷藏西瓜直接食用 需室温放置10分钟 避免冷水冲手腕脚腕 [5] - 午睡不超过40分钟 晚上睡眠不晚于23点 洗澡后需等头发干透再入睡 [5] 健康注意事项 - 避免室外进入室内时直吹空调 防止头痛与面瘫 [5] - 出汗后不立即洗澡 待心率平稳后用温水淋浴 不用厚重防晒霜跑步 [5] - 出汗后使用汗巾按压吸汗 保护皮肤屏障 [5]
今日,入伏!
证券时报· 2025-07-20 07:54
三伏天时长与特点 - 今年三伏天全程30天 比往年缩短 其中初伏7月20日至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至18日(10天)[7] - 三伏天划分依据夏至后庚日计算 今年初伏始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7月20日)[5] - 今年呈现"秋包伏"格局 即末伏全部在立秋之后 农谚预示此天气将异常炎热[9] 三伏天消暑方法 三宜 - 饮食宜温软 推荐早餐热粥汤面 配蒸冬瓜丝瓜等补水菜品 适量醋拌菜醒脾开胃[12][13] - 运动宜清晨6-7点树荫下快走20分钟 配合拉伸促进汗腺排泄[15] - 环境宜设26-27℃空调配合低速风扇 午休使用草席荞麦枕吸湿散热[17] 三忌 - 忌冷热急剧交替 如直吹冷风或立即食用冷藏食品 建议冷藏西瓜室温放置10分钟再食用[19] - 忌湿发入睡与作息紊乱 头发需干透再睡 午睡不超过40分钟 晚睡不超23点[21] - 忌强行抑汗 如厚涂防晒跑步 出汗后应汗巾按压吸汗 心率平稳后再温水淋浴[23] 气候背景 - 6月起全国已持续高温 进入"闷蒸模式" 高温预警频发[1] - "三伏"名称源于阴气受残阳压制不得升 故称伏日[3]
迎接近10年来“最短”三伏天 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央视网· 2025-07-20 00:55
三伏天的定义与划分 -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采用古代干支纪日法推算,初伏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中伏为第四个庚日,末伏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1] - 2024年三伏从7月20日至8月18日共30天,其中初伏7月20-29日,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8月9-18日 [3] - 1951-2050年百年间40天三伏出现71次,30天出现29次,2015-2024年连续10年为40天 [6] 三伏天数的计算逻辑 - 庚日循环周期为10天,初伏和末伏固定10天,中伏天数取决于夏至与立秋间庚日数量:4个庚日则中伏10天(三伏共30天),5个庚日则中伏20天(三伏共40天) [4] - 三伏天数变化与庚日周期及夏至、立秋对应关系相关,与高温时长无必然联系 [6] 三伏天的气候特征 - 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民间称为"溽热",表现为闷热潮湿 [7] - 从气象数据看,三伏天包含小暑、大暑、立秋等节气,其中大暑为二十四节气中平均气温最高,其次为小暑和立秋 [9]
今年三伏,会更热吗?
新华网· 2025-07-16 10:05
今年三伏天气预测 - 预计今年三伏时段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 旱涝并重 东部降水呈南北多中间少分布格局 [2] - 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以及高温热浪将很明显 [2] - 三伏天是全国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 但高温具体时间、范围和强度与三伏本身无直接联系 [2] - 今年三伏可能较热 因高温天越来越延后 夏末至9月初出现高温较常见 [2] 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 今年高温出现早 主要由于西太副高北跳异常偏早 出梅明显偏早 [3] - 目前雨带位于北方地区 江淮流域在副高控制下形成晴热少雨天气 [3] - 高温热浪主要与天气系统空间分布型直接关联 江淮地区三伏是最热时段 [3] - 近期高温减弱与台风有关 台风影响结束后江淮地区高温将再度反弹 [3] 高温天气长期趋势 - 近十年我国高温呈现新特征 高温日数变长变多 开始时间提早 结束时间延迟 [4] - 高温范围明显扩大 40度以上极端高温范围不断扩大 [4] - 201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夏季强高温屡破记录 高温日数显著增加 [4] - 以北京为例 2021年高温日子达常年夏季一半左右 高温将越来越常见 [4] 高温防范措施 - 需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 特别注意对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人的影响 [5] - 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 补充水分电解质并及时就医 [5] - 高温影响各行业安全生产 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避开高温时段作业 [5] - 各行业需采取有效防暑降温措施 [5]
北京为何突降暴雨?怎么下得比预报大?疾控提示:发现自来水异常请停止饮用并上报
北京青年报· 2025-07-11 09:07
天气状况 - 截至7月10日上午9时,北京平均降雨量达到大雨量级,城区暴雨,预计白天仍有阵雨或雷阵雨 [1] - 9日傍晚至夜间,北京出现中到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兴、房山、丰台单点出现大暴雨,降雨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电 [1] - 10日上午6时至8时,全市平均降水量8.7毫米,城区平均23.5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朝阳酒仙桥达到70.3毫米 [1] - 从9日16时至10日10时,全市平均降水量41.8毫米,城区平均64.4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房山阎村179.4毫米 [1] 降雨原因 - 京津冀地区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影响下,平原地区水汽含量高,加上弱冷空气影响形成降雨 [2] - 此次降雨以对流性降雨为主,对流从太行山一带触发往东北方向移动,过程中不断有类似降雨回波影响北京 [2] -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城区和西部、南部,通州东部、平谷东部等地降雨非常小,天津地区完全没有降雨 [2] - 实际降雨比预报中大,受副高外围影响,降雨位置和强度难预测,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2] 汛期健康提示 - 北京市正值汛期,强降雨频繁、气温高、湿度大,饮水、食品易受细菌或霉菌污染,肠道疾病风险增高 [3] - 市民应优先饮用烧开后的市政供水或瓶装水,避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3] - 如发现自来水浑浊、异味、异色等异常,立即停止饮用并向相关部门反映 [3] - 切勿用雨水或被雨水污染的水清洗蔬果及餐具,不食用浸泡后的粮食、肉禽、果蔬等食品 [3] 未来天气趋势 - 从本周五起,受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影响,气温继续升高,空气湿度增大,"桑拿天"感受愈发明显 [5] - 今年7月20日入伏,共30天,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 [5] - 预计本周双休日气温将升至34℃至35℃,湿度较大,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中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