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艾灸
icon
搜索文档
理疗养生与女性客群:2025中国按摩足疗行业潜力洞察
艾瑞咨询· 2025-09-12 12:13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6年中国按摩足疗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300亿元 用户规模接近2.5亿 订单量近30亿单[2] - 线上用户渗透率超过45% 线上平台成为行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2] - 理疗养生细分领域成为行业核心增长引擎 受益于"健康刚需+年轻化创新+政策红利"驱动[6] 行业结构与竞争格局 - 理疗养生市场集中度较低 TOP10品牌订单占比从2020年9.8%提升至2025年13.5% 仅增长3.7个百分点[10] - 单店模式占比高达92.5% 同比增速达74.7% 但10家以上连锁门店增速更高达125.4%[13] - 市场呈现碎片化特征 低进入门槛和需求多样化是主要原因[13] 区域发展特征 - 门店分布呈现金字塔结构 一线/新一线城市平均增速约20% 其中郑州增速达37.8%[15] - 二线城市增速26.9% 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速达44.1% 下沉市场依赖低成本和政策红利实现快速扩张[15] - 新一线城市凭借行业积淀和庞大客群支撑门店规模增长[15] 门店类型与区位选择 - 理疗养生店数量保持较高增速 达45.1%[21] - 社区店占比最高 但商圈店增速达72.5%[24] - 理疗养生店优先选择商圈/写字楼区位 瞄准白领客群 其次选择中高端社区 瞄准稳定居民客群[24] 服务项目与盈利模式 - 推拿/按摩作为基础服务项目利润最高 艾灸因设备操作人工成本低利润较好[29] - 推拿+艾灸组合项目利润较高[29] - 客单价呈现两极分化 400元以上项目增速80.8% 50元以下项目增速53.4%[29] 用户结构与消费行为 - 用户呈现女性化、年轻化特征 女性流量同比增速14%高于男性11%[38][58] - 25岁以下女性成为高增速机会客群 25-40岁女性构成核心稳定客群[59] - 3单及以上高频用户贡献行业43.7%的GTV 用户粘性和消费力突出[47] 女性用户深度洞察 - 女性用户因养生调理(66.7%)、缓解疲劳(65.1%)等长期健康管理需求进行理疗[62] - 推拿和足疗是主要体验项目 偏好推拿+艾灸组合 因体质差异更青睐温和祛湿项目[66] - 单次消费集中在100-299元 理疗项目平均消费254元略高于总体[85] - 近五成女性因可灵活调整项目内容选择线下复购 四成因价格优惠选择线上复购[87] 信息获取与决策路径 - 女性用户主要通过亲友推荐(接近60%)和线上本地生活平台(接近40%)获取信息[68] - 90后和00后更依赖本地生活平台、短视频和内容平台等线上渠道[68] - 选择项目时最关注服务手法和功效 反映对技师专业性和口碑的重视[74] - 选择门店时主要考虑地理位置和价格因素 遵循就近原则[78] 平台使用行为 - 美团理疗认知度超过43% 推拿养生模块是主要获知渠道[51] - 超六成认知用户因可随时比价、用户评价帮助筛选而选择美团下单[51] - 70.4%的都市简约青年因平台用户评价可选择优质门店[103] - 75%的青年精英因价格优惠、可多家比价选择平台下单[107] 细分客群特征 - 都市简约青年(26-30岁)偏好深度推拿养生调理 依赖线上团购 理疗充值意愿高[103] - 青年精英(26-35岁)聚焦长期健康管理 理疗消费频率和购卡意愿高[107] - 持家母亲关注推拿/艾灸单项调理 依托线上渠道实现消费转化[111] - 资深中产偏好多种项目组合调理 充值购卡意愿高 偏好大额储值[115] - 银发一族(50岁以上)养生病痛调理需求突出 呈现社区化消费特征[119]
朝“问”健康丨女性气血不足该怎么调理?
央视新闻· 2025-09-07 09:46
饮食调理 - 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包括动物肝脏、瘦肉、红枣、枸杞等具有补血作用的食材[1] - 菠菜和黑木耳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1] - 避免生冷寒凉食物 以免损伤脾胃功能[1] - 可适量饮用当归、黄芪等药膳汤水 但需根据体质选择并避免过量进补[1] 运动调养 - 适度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气血不足症状[3] - 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较为适宜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3] - 避免剧烈运动耗伤气血 经期应减少运动量并注意保暖[4] 中医调理 - 气血不足严重者可考虑中医调理[6] - 针灸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7] - 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有助于温补气血[7] - 推拿按摩可疏通经络 改善气血运行[7]
“中俄双子城”火了!大批俄罗斯游客经常来看中医,小针刀疗法是首选……
证券时报· 2025-09-02 17:23
黑河市文旅与跨境康养产业发展 - 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 被称为"中俄双子城" 通过"政府搭台、国企支撑、民间担当、市场唱戏"机制打造跨境旅游首选地和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 [3][14] - 中俄跨境交通便利 国际客船单程80元/人 航程仅5分钟 2022年公路大桥通车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 [4][14] 俄罗斯游客消费特征 - 黑河口岸淡季单日出入境约1000人 暑期旺季达4000人 游客以"吃喝玩乐购"为目的占多数 [6] - 黑河国际化大夜市和早市成为俄罗斯游客必选打卡地 商家招牌采用中俄双语 摊主普遍能用俄语交流 [5][6] - 俄罗斯游客青睐东北菜系和俄罗斯风味饮食 认为商品种类齐全且价格便宜 [6] 中医康养旅游兴起 - 黑河市中医医院设立中医药推介站 "中医康养游"成为新趋势 俄罗斯患者主要来自马加丹市等地 [7][8][9] - 2024年接待600多位俄罗斯患者 2025年1-7月接待700余位 全年接诊量预计达2000人次 [10] - 俄罗斯患者集中于风湿、骨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青睐艾灸、针灸、火罐、小针刀等传统疗法 [10] - 医院增设国际医疗部 配备中俄双语标识和俄语工作人员 解决语言障碍问题 [10] 文旅活动助推产业发展 - 黑河市举办中俄"两国六城"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紫金之夜"狂舞大赛等文化活动 以及横渡黑龙江、跨境马拉松等体育赛事 [13] - 城市拥有欧式建筑和融合饮食风格 地处北纬49°黄金种植带 是中国北方药材种源基地 便于开展跨境中药材合作 [14]
跨境游客纷至沓来 边城黑河文旅热度攀升
证券时报· 2025-09-02 02:47
证券时报记者孙宪超 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被称 为"中俄双子城"。 证券时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近年黑河市文旅活动日益丰富,与俄罗斯各大城市的交流也越来越 密切。其中,当地中医文化的传播成效尤为显著,吸引了大批俄罗斯游客前来体验"中医康养游",成为 跨境旅游的新趋势。黑河市抓住机遇,通过"政府搭台、国企支撑、民间担当、市场唱戏"的运作机制, 打造中俄跨境旅游首选地和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 外籍人士"组团"看中医 在黑河口岸的出境大厅内,黑河市中医医院在此设立的中医药推介站颇为引人关注。该推介站于一个月 前刚刚设立,主要工作是向俄罗斯游客介绍一些中医药知识和项目。 俄罗斯游客纷至沓来 从黑河前往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国际客船单程船票80元/人、往返船票160元/人,仅需约5分钟左右的航 程,即可由黑河口岸乘船直抵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口岸。 14时20分,家住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维克多一行6人来到了黑河口岸出境大厅,准备乘坐15时的客船返 回家乡。"我们经常来黑河,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座城市,我的大女儿在黑河学院读书。"维克多告诉证券 时报记者,他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去 ...
当“洋中医”拈起那根神奇的银针(上合大家庭 生活新变化⑤)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8 07:00
核心观点 - 中哈传统医学中心通过中医诊疗服务和本土人才培养 在哈萨克斯坦成功推广传统医学 日均接诊量超200人次 累计服务患者4.6万余人次[7][13][19] 运营规模与服务数据 - 中心2023年5月10日开诊至2025年8月中旬累计服务患者4.6万余人次 日均接诊量超过200人次[13] - 患者构成中约80%来自哈萨克斯坦本地或周边国家 同时服务在哈华侨华人及中资企业员工[13] - 新址选址靠近市中心 原场地300多平方米已无法满足患者流量增长需求[20] 诊疗特色与病例成效 - 中心采用针刺、艾灸、推拿、理疗等中医疗法 重点针对脑瘫、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疾病[8][13] - 典型案例包括7岁脑瘫患儿经过90天疗程后实现自主行走 脑外伤偏瘫患者经一个月治疗恢复行走和语言能力[12][13] - 针灸等技术对慢性疼痛、常见病及部分疑难病呈现立竿见影效果[13] 本土化人才培养 - 开展"岐黄丝路"培训项目9期 分初级班(哈萨克斯坦本地)和进阶班(中国西安)培养本土中医师[19] - 培训模式为上午理论学习、下午临床实践 已为哈国立儿童医院等机构培训康复医师[19] - 本土中医师日均接诊30-40人 承担诊疗与中医文化解释工作[10][19] 国际合作与科研拓展 - 与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阿斯塔纳医科大学合作开展中医药培训及科研项目[19] - 推动哈萨克斯坦国立儿童医院正式成立中医科 进入主流医学体系[19] - 计划开展中药制剂研发 针对本地多发病需求配置方剂[20]
晒背OR艾灸 跟风养生先辨体质
北京青年报· 2025-08-25 08:52
网红养生法热度飙升 - 晒背祛寒湿和居家艾灸驱冬病等养生方法近期受到广泛关注 热度显著上升 [1] 不当养生操作导致健康风险 - 67岁高血压患者午饭后暴晒2个多小时 出现心肌缺血和血压升高症状 [2] - 70岁患者连续三天艾灸足三里穴至皮肤发红发烫 导致硬币大水泡和伤口溃烂流脓伴低烧 感染形成0.5厘米深窦道 [2] - 往年暑期接诊多例因正午晒背或时间过长引发的健康问题 包括皮肤晒伤 中暑和心血管不适 [2] 晒背适用人群与操作规范 - 晒背更适合阳虚体质人群 阴虚火旺 湿热内蕴 实热证体质人群晒背会加重内热症状 [3] - 光敏性疾病患者 皮肤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适合晒背 [4] - 适宜时段为早上8-10时或下午16-18时 青年不超过30分钟 老人儿童15-20分钟 以背部温热微微出汗为佳 [4] - 晒背场所需保持通风 避免正午暴晒 防止大量出汗导致脱水 [4] 艾灸正确操作方法 - 艾灸适合阳虚湿盛人群 应以温热舒适为度 单穴灸5-10分钟 非越烫越有效 [5] - 优质艾绒燃烧时烟量少且无刺鼻气味 绒质细腻不易散碎 [5] - 糖尿病患者 感觉神经障碍患者及老年人因皮肤敏感度下降更易烫伤 需专业人员指导 [5] - 居家艾灸应保持环境通风 每周1-2次为宜 过度艾灸可能导致气阴耗伤 [5] - 现代临床不推荐刻意烫伤形成瘢痕 夏季汗液浸渍易致感染 皮肤破损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 [5] 养生方法实施前提 - 任何养生方法操作前都需先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和穴位指导 避免盲目跟风 [1]
潮热天气下,如何有效祛湿
科技日报· 2025-08-19 09:22
湿气成因与健康影响 - 湿气是人体内异常水液代谢产物 由脾胃虚弱导致运化水湿功能失常[1] - 不及时祛湿会出现腹胀 食欲不振 大便黏腻不成形等症状 可能发展为慢性胃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1] 祛湿调理方法 - 湿气较轻人群可选择拔罐及艾灸调理[1] - 湿气较重人群需中医辨证后进行针灸和中药综合调理[1] - 适当食用薏米 赤小豆 绿豆煮粥或荷叶 冬瓜煮水等健脾祛湿食材[2] - 坚持慢跑 八段锦 瑜伽等适度运动 以轻微出汗为宜 时间不超过半小时[2] - 夜间23点前入睡 维持6到8小时睡眠 利用身体排湿修复关键时期[2] 日常生活管理 - 优先选择棉 麻 真丝等天然透气面料衣物 避免化纤类服装[1] - 潮湿天气可穿速干衣或吸湿排汗功能运动服装[1] - 空调房需护住颈部 腹部 脚踝等关键部位防止寒湿入侵[1]
年轻人迷上养生,理疗商家如何接招?
第一财经· 2025-08-08 17:46
行业消费趋势 - 理疗养生行业消费结构年轻化 年轻人在三伏天期间展现出强烈养生需求 [1] - 美团休闲玩乐用户中95后占比超50% 消费人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 - 女性年轻用户作为健康消费高增速潜力客群 对睡眠改善 亚健康缓解 情绪舒缓等功效尤为关注 [4] - 晚七点至凌晨两点夜间订单占比达41% 周末午间时段客流激增37%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3月休闲按摩类门店数量年同比增长近30% 中式推拿养生店数量年同比增长超45% [1] - 2026年中国按摩足疗行业规模将超7300亿元 线上用户渗透率将超过45% [7] - 美团联合传统文化IP推出活动期间 多家品牌业绩增长超100% [2] 商业模式创新 - 行业出现KTV+沐足 吃茶+泡脚+推拿等复合业态 满足休闲与健康双重需求 [4] - 门店选址从传统沿街商铺转向写字楼 商场和居民区 极大方便用户获取服务 [3][6] - 新兴社区养生馆和智能化理疗设备出现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2] - 品牌推出多人体验套餐 闺蜜下午茶按摩套餐等 将理疗养生嵌入社交场景 [7] 线上化转型 - 超4成女性用户首次体验休闲放松项目选择在线上平台团购下单 [6] - 年轻用户习惯通过美团点评的星级 销量和用户评价进行线上决策 [6] - 线上化不仅体现在获客 平台通过AI和数据技术帮助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7] - 华夏良子品牌通过美团合作打通数据 2024年下半年线上销售额提升36% [6] 运营策略变革 - 替代大额储值消费的是购买次卡 按次消费的轻决策产品 [6] - 品牌通过线上预售最具性价比产品吸引首波客户 积累销量和评价 [4] - 美团会员体系 神券 精准投流等工具帮助实现低成本获客 [7] - 线上化反馈机制帮助调整运营及服务 根据消费偏好规划运营动作 [4] 品牌发展与标准化 - 连锁品牌需建立从技师培训到门店运营的全链条规范化标准 [7] - 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决策中起重要作用 小而美垂直领域有机会通过差异化运营突围 [8] - 感智盲人按摩已在上海 深圳开出60多家门店 积累30多万客户好评 [6]
理疗养生与女性客群:2025中国按摩足疗行业潜力洞察
艾瑞咨询· 2025-08-08 08:06
市场规模与趋势 - 2026年中国按摩足疗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300亿,线上用户渗透率超45% [1][2] - 行业用户将接近2.5亿,订单量近30亿单,线上平台成为重要发展引擎 [2] - 行业已进入稳定成熟阶段,理疗养生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1][6]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老龄化加速和亚健康人群需求推动理疗养生模式发展,用户需求从"放松"转向"调养" [6] - "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升用户健康意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6] - 女性客群复合型消费偏好驱动服务升级与业态创新 [1] 市场结构与竞争格局 - 理疗养生市场高度分散,TOP10品牌订单占比从2020年9.8%提升至2025年13.5% [10] - 单店占比高达92.5%,但10家以上连锁门店增速达125.4%,显示头部品牌扩张加速 [13] - 一线/新一线城市门店增速约20%,郑州增速达37.8%;下沉市场增速更快(三线及以下达44.1%) [15] 门店分布与业态特征 - 理疗养生店数量增速达45.1%,偏好选址商圈/写字楼(白领聚集)和中高端社区(稳定客源) [21][24] - 社区店占比最高但商圈店增速达72.5%,反映区位选择差异化 [24] - 推拿/按摩是基础高利润项目,推拿+艾灸为常见高利润组合 [27][30] 用户消费行为 - 客单价呈现两极分化:400元以上项目增速80.8%,50元以下项目增速53.4% [30] - 3单及以上高频用户贡献行业43.7%的GTV,显示高净值客群价值 [47] - 女性用户占比提升(25年3月流量增速14% vs 男性11%),25-40岁为核心客群 [58][59][60] 女性用户深度洞察 - 消费动机:90/00后注重放松社交,80/70/60后更关注养生调理和睡眠改善 [63] - 项目偏好:推拿/足疗为主,组合偏好推拿+艾灸;00/90后体验更丰富,70/60后偏好艾灸/拔罐 [67] - 决策路径:先选项目后选门店,年轻群体更依赖线上平台(超六成因比价和评价选择美团) [65][52] - 消费金额:理疗单次平均254元,休闲项目单次400元以上占比更高 [85] 细分人群特征 - 青年精英(26-35岁白领):高频消费(月均3次+),偏好推拿+艾灸组合,购卡意愿高 [107][110] - 资深中产(31-45岁高收入):品质导向,偏好大额储值(2000-5000元),单次花费383元 [115][118] - 银发一族(50岁+):社区化消费,养生需求突出,理疗单次花费148元 [119][122] - 都市简约青年:依赖线上团购,偏好服务次卡,理疗充值率41.2% [103][106] 线上平台影响 - 美团理疗认知度43%,超六成用户因比价和评价筛选功能选择平台下单 [52] - 70.4%认知用户因平台优质评价选择美团,会员专属权益促进转化 [106][114] - 线上无合适供给或预约满时,用户转向门店直接消费 [52]
当中医药邂逅夜经济 “中医夜市”悄然走红
新华网· 2025-08-05 21:36
中医夜市活动概况 - 甘肃省多个城市在繁华商圈或街头巷尾推出中医夜市活动 结合夜间经济与中医药文化体验[1] - 活动包括艾灸 推拿 拔罐 药膳品尝 中医药文创产品购买等多元化养生服务[1][7] - 中医夜市吸引大量市民参与 包括年轻消费者和家庭群体 形成夜间消费新场景[1][7] 中医药文化推广与消费趋势 - 甘肃省作为中医药文化发祥地和中药材主产区 于今年6月启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 中医夜市是核心组成部分[3] - 活动结合三伏天节气特点 免费提供甘草绿豆汤等时令养生饮品 推广药食同源理念[3][7] - 中医药文创产品如生肌膏 驱蚊香包 DIY香囊和即冲即饮便携茶包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3][7] - 中医夜市设置中药材展示区 陈列道地药材标本 医务人员同步讲解药材特性和季节养生知识[5][7] 健康消费需求变化 - 夜间中医服务满足上班族时间需求 市民反映白天工作繁忙 夜间调理身体成为新选择[1] - 90后消费者体现个性化消费观 偏好便捷化 生活化的中医药产品[7] - 健康理念从治疗向预防转变 中医药从典籍知识转化为可体验的消费场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