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搜索文档
山东各地推出各类促消费举措,催生假日消费新热点
搜狐财经· 2025-10-05 12:49
■编者按国庆假期,本报联合山东16市党报推出"假日观察·省市党报联动"融媒报道,今日聚焦假日消 费。看齐鲁超赛凭票酒店打折还附赠景点联票,"以旧换新"享国补、尽孝心,中医养生市集上体验药膳 和茶饮……本报记者与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日照日报、滨州日报记者深入一线采访调研,看假日山东 场景再"上新",培育消费新热点,点燃消费新热潮。 图①:齐鲁超赛枣庄站揭幕战。图②:日照市民在凌云家电城选购家电。图③:中医在无棣古城免费问 诊。 一张球票串起城市漫游 10月1日,枣庄文体中心体育场水雾轻笼,细雨浸润的草坪泛着清亮绿意。 下午三点,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枣庄站揭幕战正式打响。一万多名球迷的呐喊声浪里,临沂球迷孙 兰洋举着手机录下精彩瞬间。 "你看这氛围,球迷嗓子都喊哑了,就凭这股子热情,我得留两天感受下。"原本他计划看完球就返程, 赛后临时改了主意,揣着球票根在枣庄漫游起来。 在台儿庄古城,他沿着运河边的石板路逛到暮色四合,灯笼次第亮起。"来之前只知道枣庄有球赛,没 想到秋天的古城这么美。" "妈,新买的电视送过去了吗?"10月1日上午11点半,日照经开区金海湾社区居民许伟伟接到女儿刘云 的电话。她赶紧告诉女儿:" ...
上新又上心 消费焕活力!山东各地推出各类促消费举措,催生假日消费新热点
搜狐财经· 2025-10-05 09:35
■编者按国庆假期,本报联合山东16市党报推出"假日观察·省市党报联动"融媒报道,今日聚焦假日消 费。看齐鲁超赛凭票酒店打折还附赠景点联票,"以旧换新"享国补、尽孝心,中医养生市集上体验药膳 和茶饮……本报记者与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日照日报、滨州日报记者深入一线采访调研,看假日山东 场景再"上新",培育消费新热点,点燃消费新热潮。 图①:齐鲁超赛枣庄站揭幕战。图②:日照市民在凌云家电城选购家电。图③:中医在无棣古城免费问 诊。 一张球票串起城市漫游 10月1日,枣庄文体中心体育场水雾轻笼,细雨浸润的草坪泛着清亮绿意。 下午三点,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枣庄站揭幕战正式打响。一万多名球迷的呐喊声浪里,临沂球迷孙 兰洋举着手机录下精彩瞬间。 "你看这氛围,球迷嗓子都喊哑了,就凭这股子热情,我得留两天感受下。"原本他计划看完球就返程, 赛后临时改了主意,揣着球票根在枣庄漫游起来。 "光吃玩不够,得看看这座城市的'根'。"孙兰洋还去了趟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能把热爱与旅行结合在一 起的假期,是难得的体验。" "老伙计"换成新家电 "妈,新买的电视送过去了吗?"10月1日上午11点半,日照经开区金海湾社区居民许伟伟接到女儿刘 ...
同仁堂医养通过港交所聆讯 中医医疗服务营收占比约八成
智通财经· 2025-10-01 14:22
上市进展 -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1] 业务定位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同仁堂旗下战略性聚焦于中医医疗服务的附属公司,结合“医”与“养”,提供现代化、定制化的中医医疗服务 [5]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为1.7% [5] - 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公司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2%,其市场规模占同年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总规模的46.5% [5] - 公司已建立分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一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5] 收入构成与增长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中医医疗服务、管理服务及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 [6] - 中医医疗服务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8.15亿元增加22.1%至2023年的人民币9.95亿元 [6] - 管理服务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190万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960万元 [6] - 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8770万元增加57.0%至2023年的人民币1.38亿元 [6] 财务业绩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9.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11.53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11.75亿元 [7] - 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4.77亿元 [7] - 公司期内利润从2022年亏损人民币923.3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人民币4263.4万元,2024年盈利增至人民币4619.7万元 [7] - 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期内利润为人民币1306.2万元 [7] - 公司毛利从2022年的人民币1.4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2.17亿元,2024年达人民币2.22亿元 [8]
牵手西苑医院,三山五园同庆街开起“养生局”!(内附12天义诊时间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7 20:15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中医养生玩出新花样!三山五园同庆街邀您赴一场持续至10月8日的养生局! 9月27日,由海淀文旅集团联合西苑医院、青龙桥街道共同打造的"国粹千年·御苑新绎"三山五园文化市 集开集。传统御医文化×国潮新风尚,让养生局以一种时尚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市集少不了集章活动,三山五园文化市集的集章活动,还能兑换养生福利,把健康和快乐一起带回家。 双节期间,海淀文旅集团还将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为核心,在同庆街、颐和园、圆明园、香山(静宜 园)联合打造"三园同庆·盛世华章"三山五园文化市集,集合中医养生+非遗文创+皇家园林+自然景观 +深度研学,实现历史文脉与现代消费场景的深度交融。 除了同庆街的"国粹千年·御苑新绎"文化市集外,颐和园将以"颐和风华录"为主题,围绕"颐和雅集"精心 规划"八方拾粹""松堂园记",让游客在欣赏东方美学手作的同时,能深度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实 药食同源小食摊,养生糕点、药膳小吃、创新健康食品齐聚,把古老内调智慧做成舌尖上的养生美味, 好吃又养生。同庆街变身多元创意中医文创集结地,中草药主题饰品、经络穴位潮玩、古方香氛、养生 智慧生活用品全都有。 舞台区,八段锦上演,跟着老 ...
药膳月饼走俏,要不要尝鲜?
人民日报· 2025-09-26 09:51
(责任编辑:王晨曦) "药食同源"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念,强调"寓医于食"。从茯苓饼到枸杞茶,以食材调养身心的理念早已 融入人们的日常。如今,多地中医院纷纷推出特色药膳月饼:浙江省中医院推出"五行月饼",按中医五 行理论配伍,水行款益肾填精,金行款养心安神;扬州市中医院推出12款产品,由资深中医把关配方, 实现美味与食养融合。这些月饼多采用低油、低糖工艺,既延续传统,又注入健康新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王美华 小小月饼,承载着团圆的情谊,也映照出百姓健康观念的提升。药膳月饼的流行,正是健康理念日益深 入人心的生动体现,也反映群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在不断升级。我们乐见传统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活 力,也期待市场在规范中健康发展,让消费者在品味中秋韵味的同时,获得真切的健康馈赠。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 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 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 有一定调理效果。但从本质看,药膳月饼仍是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也不宜因"养生"标签而过量食 用。况且,中药材讲究辨证 ...
预防秋季高发病 中医专家来支招
新华社· 2025-09-21 09:22
中医秋季养生核心观点 - 秋季主气为燥 不宜大肆进补 应先调理脾胃为冬季打好基础 [1] - 科学贴秋膘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肠胃 [1] - 应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选择养生方法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理 [2] 秋季饮食起居调理 - 饮食上切忌辛辣刺激及冰冷食物 避免伤及脾胃 [1] - 起居应保持早睡早起 避免熬夜 [1] - 清晨和傍晚可适当散步或打八段锦 但需减少剧烈活动 [1] 特定人群进补注意事项 - 肥胖及代谢异常人群如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患者不宜盲目进补 [1] - 脾胃虚弱者 胃火旺盛者 老年人和儿童不宜盲目进补 [1] - 若遇秋雨湿盛导致脾胃功能受困 则不宜贴秋膘 [1] 秋季脱发防治方法 - 脱发与肾精亏虚 脾胃虚弱 气血收敛及发根失养密切相关 [1] - 防治强调内外调养综合施策 生活作息调节尤为重要 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1] - 外养可每日以指腹轻柔按摩头皮 并用木梳或牛角梳从前向后梳头以疏通经络刺激血液循环 [1]
脱发怎么改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会权威支招
人民网· 2025-09-16 21:42
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汤军。人民网记者 蒋波摄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蒋波)你有脱发的烦恼么?尤其是秋季,有些人会出现脱发问题。它不仅影响外在形象,还可能引发焦虑、自卑等情绪困 扰。9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秋季中医药养生"主题发布会,介绍秋季常见健康问题的中医保健方法。会上,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汤军介绍说, 中医认为秋季脱发多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发根失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强调内外调养、里应外合综合施策。" ■ ■ se Medicin lines and 谈到如何预防脱发时,汤军介绍说,首先洗发时,水温不易过烫,以接近体温为宜。何首乌有非常好的生发作用,选择洗发水可以选择含有何首乌、侧 柏叶等成分温和的滋养型洗发产品。其次,洗发后尽量避免高温电吹风,以减少对发质的损伤。值得推荐的是,梳头宜选用木梳或牛角梳,自发根向发梢方 向梳理,每日坚持百余下,以此刺激头部的经络。 最后,汤军建议,如果按照上述方法调理后,脱发情况仍较为严重,则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辨证论治后,给予内服知柏地黄丸、七宝美髯丹 等中成药,或者服用汤剂。 内调方面,汤军推荐了两款简便易行的药膳,桑椹黑豆黄精汤和核桃芝麻 ...
白露时节如何养生更健康?
每日商报· 2025-09-08 10:45
饮食养生 - 白露节气后需重点遵循润燥养阴原则 通过食用银耳 百合 梨 蜂蜜 莲子 麦冬等食物应对秋燥 [1] - 中医认为肺主秋 秋燥易伤肺 建议通过山药 莲藕 白萝卜 杏仁 白果等食物进行调理 [1] - 秋季宜补充酸味食物如山楂 葡萄 柚子 橙子 乌梅等 同时需避免辛辣刺激物(辣椒 生姜 花椒 白酒)及生冷食物(冷饮 生鱼片 凉拌菜 西瓜)以防止加重干燥或导致腹泻 [1] 生活作息与运动 - 建议适当提前入睡并早起以规避秋困现象 同时需加强腹部保暖(如夜间盖薄被)防止脾胃虚寒引发腹泻或消化不良 [2] - 运动方面需避免剧烈活动(如快跑) 推荐温和锻炼方式包括散步 慢跑 太极拳 八段锦 且运动时段应避开清晨夜晚 优选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 [2] - 运动后需及时擦汗并更换干衣 避免吹风受凉 建议饮用温水替代冰饮以维持体温平衡 [2]
年轻人的一杯中药奶茶,带火中医经济
吴晓波频道· 2025-09-03 08:30
中医养生消费趋势 - 中医馆数量从2015年3000余个增至2024年4.2万个 九年增长约13倍 [12][13] - 三伏贴销量在入伏前夕环比增长176% 上海广州深圳宁波杭州武汉为销量前列城市 [4] - 90后95后用户占比超50% 成为三伏贴养生主力人群 [7] - 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2023年创3天售20多万帖纪录 2024年新版24小时售115万帖 20-35岁年轻人消费占比超80% [8] - 小红书"中医养生"话题浏览量突破69亿 讨论量近2000万 [10] 中医服务与产业发展 - 连锁品牌固生堂2025年上半年总门诊人次274.7万同比增长15.3% 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41.6% [13] - 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从2017年54243个增至2023年92531个 接近翻倍 [13] - 2024年全国中医类总诊疗量超16亿人次 继2023年67.4%高增长后再度上涨 [13] - 超90%受访青年尝试过中医诊疗法 美团平台18-30岁中医养生消费人群占比达52% [14] 创新产品与市场扩张 - 中式养生饮市场规模2024-2028年复合增速超88% 预计2028年破百亿元 [16] - 元气森林"元气自在水"系列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16] - 盒马上半年推出近20款养生饮 通过自研或与同仁堂联名方式布局 [16] -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万亩较十年前翻番 2022年交易额1900亿元 [23] - 2023年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近5500亿元 中药行业整体规模预计2029年超2万亿元 [23] 中医文旅与科技融合 - 中医馆衍生文旅体验 方回春堂设文创店与义诊区 胡庆余堂推"三师合一"药膳馆 [18][20] - "十三五"期间各地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2.8万余场 参与辐射人数超1800万 [20] - 北京中医药文旅活动3天吸引游客2.7万人 磐安县2023年中医药旅游人次超100万 [20] - 中医AI供应商达1.26万家 头部企业售出超10万台中医AI一体机 [25] - AI中医服务商问止科技2024年7月二次递表港股 有望成"AI中医第一股" [25] 产业前景与驱动因素 - 中医大健康产业规模2025年有望超1.8万亿元 2030年预计达4.8-6.4万亿元 [28] - 84.4%人群存在健康困扰 超重肥胖心理压力睡眠问题为主要需求 [32] - 美国1970-2023年人均健康支出年均增7.4% 占GDP比重从6.74%升至17.7% [32] - 城镇富裕消费者2025年预计增加2.6%日常支出 重点流向健康与医疗服务 [36] - 国家政策推动中医馆社区覆盖率截至2025年2月达99.6% [38]
擦亮双眼,看穿“神医”骗局
人民日报· 2025-08-08 14:48
行业现象分析 - 存在集体违背祖训并公布祖传秘方的统一脚本骗局 卖药牟利是核心目的 [1] - 几十个专家组成神医宇宙为神药秘方打广告 例如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原名誉院长张文荣使用治一个好一个的话术 [1] - 自称清代御医第七代传人或中药提速第一人的黄亚军虚构专家资质 以化毒化栓的夸张宣传售卖药酒 [1] 目标群体与手段 - 骗局主要锁定老年群体 利用其对慢性病的焦虑心理和对正规医疗的信息差 [1] - 采用不用手术或在家轻松治病等话术编织虚幻健康希望 [1] 社会危害 - 导致患者放弃正规治疗延误病情 服用过量药酒引发并发症 严重危害使用者健康 [1] - 祖传秘方和中医世家标签沦为骗术工具 构成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1] - 正规中医在公众眼中形象受损 行业发展空间被挤占 [1] 应对措施 - 公众可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辟谣平台举报和检索健康谣言 [2] - 子女需关注父母消费动态 帮助更新健康认知并科普慢性病需规范治疗的常识 [2] - 短视频和电商平台需通过敏感词筛查自动拦截根治等话术 强制公示药品批准文号并下架夸大功效的内容 [2] - 监管部门需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 依法严惩虚假宣传并全方位打击背后产业链 [2] - 需完善中医药信息传播规范 防止传统文化成为商业欺诈的包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