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搜索文档
发现纹样之美:丝路南行中的蜀锦浮光
经济观察报· 2025-08-19 11:08
(原标题:发现纹样之美:丝路南行中的蜀锦浮光) 文博时空 作者 雪梨 两千年前,一条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的商道悄然铺展,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驼铃声 未绝,马帮蹄痕深,这条以成都为起点的古道,将蜀地的桑蚕丝缕织成璀璨的文明纽带。蜀锦,正是这 条路上最耀眼的明珠。它汲取了巴山夜雨的灵秀、都江堰水的温润,跨越春秋战国,穿越汉唐风云,在 丝绸之路上绽放出东方文明的华章。 蜀锦与南京云锦、广西壮锦、苏州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距今有近3000年历史,兴于春秋战国,盛于 汉唐宋。早期的蜀锦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宋元时期,发展出纬起花 的纬锦。 锦城机杼 丝路回响 成都因盛产蜀锦被誉为"锦城""锦官城"。锦江古称濯锦江,这一名称的由来可追溯至西汉,濯锦江两岸 分布着许多丝织作坊,用江水濯锦后晾晒,色彩格外鲜明。穿城而过的濯锦江水,见证了蜀锦的生生不 息。 浣花溪旁的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里,清代花楼木织机在吞吐光阴,木质框架随着踏板起落发出低沉的吱 呀,提花师高踞织机顶,挽动上千根提花综线时簌簌如雨,投花师甩动梭子,金线破开丝浪的脆响,恰 似春蚕啮碎桑叶的晨昏。 在繁华喧嚣之外,循着"唧唧复唧唧"的古老韵 ...
探寻“和田玉”的交流传奇(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31
和田玉产业与玉石之路 - 和田玉交易市场从10年前的地摊经济升级为4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专业市场[16] - 玉龙喀什河畔经常出现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际买家,显示和田玉的跨境吸引力[17] - 考古证据表明玉石之路存在6000年,早于2000年历史的丝绸之路,西段与丝绸之路大体重合[14][15] - 西汉时期铸造的和田马钱融合中原计量方式与希腊铸币工艺,体现东西方货币文化交融[17] 玉石雕刻与文化传播 - 雕刻师聂明礼通过武术主题玉雕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其作品在巴基斯坦等国被广泛认可[18] - 创新性将玉石与大漆工艺结合,2018年西班牙展出的新式玉戒指引发国际观众关注[19] - 昆仑古事馆系统展示玉文化发展脉络,吸引数万国内外游客,尤其受中亚学者青睐[19] 艾德莱斯绸产业与丝绸贸易 - 吉亚乡保留古老扎染技术和木制织布机,其艾德莱斯绸生产技术源自中原,染织工艺吸收中亚技法[20] - 乌兹别克斯坦马尔吉兰市存在相似制绸工艺,两地"皇后款"丝绸产品花色几乎一致[21] - 年轻创业者穆拉提创新设计艾德莱斯绸参加中亚商品贸易博览会,计划拓展哈萨克斯坦市场[21] 和田地区文旅发展 - 和田深入挖掘玉文化、佛教文化、昆仑文化三大资源,推进昆仑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22] - 2025年6月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法意奥等国60余位学者探讨丝绸之路主题[23] - 加快推广艾德莱斯绸、地毯等非遗项目,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合作考察[23]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中国新闻网· 2025-07-17 09:01
博物馆概况 -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展出1300余件(套)各类文物 [1] - 博物馆占地面积219亩,东侧紧临汉魏洛阳故城遗址,西侧与白马寺相望 [1] - 以汉魏时期历史文化为核心,系统展示60多年来的重要考古发掘研究成果 [1] 建筑与布局 - 建筑群沿中轴线展开,包括汉阙广场、候车廊、拱桥、核心展馆等 [2] - 主体建筑取法汉魏传统高台规制,宫墙环绕中心大殿,整体宛若微缩都城模型 [2] - 展厅面积约8200平方米,设置"中""合""同"三大主题展厅 [2] 历史意义 - 北魏洛阳城的"中轴线"理念影响后世长安城、东京城、金中都、元大都、北京城等 [2] - 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作为城市延续1600多年,作为都城达600余年 [3] - 城址面积最大时接近100平方千米 [3] 文化价值 - 通过东罗马拜占庭金币、波斯银币、琉璃耳珰等文物展现丝路多元文化交融 [2] - 汉魏洛阳故城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2] - 三大展厅从"中国"概念、民族融合、东西交流三个维度构建理解框架 [2]
“中华文化体验日”公共文化活动在哥伦比亚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4 14:22
文化活动概述 - 主题为"中华文化体验日"的公共文化活动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塔德奥大学卡萨·列拉斯博物馆举办 [1] - 活动聚焦书法、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互动体验与现场展示增进哥伦比亚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1] 活动参与情况 - 众多当地文化爱好者、学生、学者及各界来宾齐聚塔德奥大学的卡萨·列拉斯博物馆,参与沉浸式的文化互动体验 [3] - 观众在哥伦比亚塔德奥孔子学院的专业老师指导下学习用毛笔书写汉字,体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3] 展览相关数据 - "车尘马迹——丝绸之路上的交通与交流"展览自今年5月开幕以来,已累计吸引上千名观众参观 [4] - 观众包括多所高校师生、市政文化代表及普通市民等 [4] - 多家哥伦比亚主流媒体对该展览进行了专题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4] 展览意义 - 展览通过丝绸之路的文物复制品、图像资料及沉浸式视觉呈现,系统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方式、商贸交流与文明互鉴 [4] - 该展览加深了哥方民众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的认知,也打开了一个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新窗口 [4] - 展览及相关系列活动是庆祝中国与哥伦比亚建交45周年的重要文化项目之一,也是哥伦比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标志性文化交流成果 [4]
哥伦比亚观众体验中华文化
新华社· 2025-07-04 13:46
文化活动举办 - "中华文化体验日"活动在哥伦比亚波哥大的塔德奥大学卡萨·列拉斯博物馆举办,聚焦书法、剪纸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 - 活动通过互动体验与现场展示增进哥伦比亚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了解 [1] 主题展览内容 - 展览设"古道""商贸""交融"三个单元,以古代丝绸之路交通工具为线索 [1] - 集中展示70余件(组)丝路文物精美复制品及图片资料,呈现丝绸之路商贸繁荣图景 [1] 文化体验环节 - 汉字书写教学介绍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字体的演变历史,指导观众书写"平安""幸福""如意"等词语 [1] - 剪纸环节指导参与者制作对称精美的"車"字剪纸,参与者表现出新奇和喜悦 [1] 参与者反馈 - 波哥大市民温贝托·巴尔加斯表示剪纸活动感觉非常家庭化、传统,能营造社区感和亲切感 [1] - 塔德奥大学艺术中心主任安赫拉·贝尔特兰认为中华文字是最美好、最有趣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1] 活动背景 - 本次活动是"车尘马迹——丝绸之路上的交通与交流"主题展览的配套活动 [1] - "车尘马迹"主题展览于5月底开幕,将于7月4日闭展 [1]
谁住在中国最热的地方?
虎嗅· 2025-06-30 22:05
火焰山地理特征 - 火焰山夏季温度达52.2℃,阳面地表温度高达82.3℃,赤红山体横亘如燃烧天堑 [6] - 山体在《西游记》中被描述为"火焰连绵八百里",自然环境极端恶劣 [6][138] 高昌故城历史与规模 - 高昌故城面积达200万㎡,约为故宫面积的3倍,城墙原高推测为20-30米 [26][31] - 城内水系引自天山,布局包含四角里坊、纵横道路及胡商驼队 [35][38] - 作为丝绸之路枢纽,高昌融合中原与西域文化,出土文物显示繁盛的面食、织锦和杂技文化 [42][43][46][65] 高昌王国政治经济 - 高昌王国由汉人统治,自西汉屯田延续至唐初,依赖丝绸之路贸易 [57][59][77] - 麹氏王朝通过灵活依附柔然、突厥等周边势力维持生存,但最终因联合西突厥抗唐而覆灭 [91][120][153] - 唐朝接管后设西州,推行中原制度、律法及教育,使其成为西域经营基地 [156][162][166][171] 玄奘与高昌的关联 - 玄奘西行受高昌王麹文泰资助,获相当于20年往返费用的物资 [110][113] - 双方约定取经后返回高昌讲法三年,但因王国覆灭未履约,玄奘以赠《大唐西域记》弥补遗憾 [111][183] 文化融合与考古证据 - 出土文物证实高昌融合佛教、汉俗与西域元素,如伏羲女娲图、仕女弈棋俑及胡汉混居场景 [60][100][163] - 唐代西州文书显示跨民族法律平等,粟特人可通过诉讼追讨债务 [167]
阳关和玉门关:明月几回照汉家丨从长安到敦煌(5)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08:54
阳关与玉门关的历史地位 - 阳关和玉门关是汉代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核心关隘,分别控扼西域交通要道 [2] -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东西20步、南北27步,唐代已毁仅存基址 [3] - 玉门关为汉代西极国门,小方盘城经考古确认为其遗址,规模为边长20多米的正方形城堡 [24] 遗址考古与建筑特征 - 阳关山顶夯土建筑实为汉代"石门烽",高47米、底边长75-8米,充当瞭望哨 [4] - 汉代长城采用红柳/芦苇层与沙土交替夯筑工艺,甘肃段绵延1000余公里,残高3米 [18] - 河仓城(大方盘城)为汉代军需仓库,东西132米、南北17米,残高67米,设通风孔洞 [21] 丝路经济与军事设施 - 阳关周边"古董滩"曾出土汉至唐宋文物,证实其作为商贸枢纽的长期活跃 [3] - 汉代戍卒日均制作130枚土坯砖(规格:长18寸/厚6寸),用于防御工事建设 [20] - 甘露四年(前50年)汉朝在敦煌大规模修建水渠与仓储设施支持西域军事行动 [23] 地理与文化遗产 -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展现典型风蚀地貌,"西海舰队"雅丹群长达数公里 [30] - 罗布泊古湖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其变迁直接影响楼兰古国兴衰 [27] - 阳关景区现代重建汉代关城,并设立王维雕像强化文化符号 [4][5]
文脉华章·营造之法丨雄关,何以定城六百年
央视新闻· 2025-06-14 10:29
文化和自然遗产 - 长城作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1] - 嘉峪关是长城与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的交汇点 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1]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我国正在规划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其中甘肃段将于今年内建成 [5] - 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是现存长城遗址中规模最壮观 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关隘 [5] 嘉峪关建筑特点 -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 由内城 外城 罗城 瓮城 城壕组成完备防御体系 [7] - 北侧延伸至黑山的"悬壁长城"建在约45度山脊上 南侧"长城第一墩"位于60多米高的悬崖 [7][9] - 六百多年从未被攻破 因独特地理位置易守难攻 [11] 建造工艺与质量管理 - "定城砖"传说象征关城建造的精确计算 每块砖刻有工匠姓氏便于责任追溯 [13][15] - 采用射箭检测砖石质量 箭头射入即整段重建 确保建筑结构坚固 [15] 历史功能与文化价值 - 明代西域贡使前往中原的唯一法定路线 设有税务机构管理商队征税 [17][19] - 通关需持官方"关照"文牒 现存体验项目保留这一传统 [21] - 门洞青石板留有古丝绸之路车辙印 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 [23] 现代保护与技术创新 - 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城墙维保 监测风力等环境影响 [31][34][36] - 从军事要塞转型为文明对话样本 展示历久弥新的文化活力 [37]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丝路颂长歌
新华社· 2025-06-10 21:01
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价值 -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含33处遗产点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等 [1] - 汉武帝时期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推动丝绸之路成为综合性商路、官道和文明交往之路 [2] - 汉代从长安到敦煌设有80多个驿站,作为枢纽设施构建跨洲际丝绸之路路网 [3] 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应用 - 国内22个遗产点申遗成功后保护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新兴科技手段使保护达到新高度 [4] -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生动记录张骞出使西域故事,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时强调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的灵感价值 [3] -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麦积山石窟,肯定文化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4] "一带一路"与全球化发展 - 古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交流大时代,现代"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家间互联互通与全球化新进程 [5] - 共建"一带一路"实践延续丝路精神,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融合 [6]
到免签的中亚小国,做一场极繁主义的梦
虎嗅· 2025-06-02 16:08
免签政策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自6月1日起互免签证 单次停留时间从10天延长至30天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说走就走" [1] - 2023年起乌兹别克斯坦已对中国游客推出免签跟团游和电子签证政策 此次免签是进一步开放 [1] 历史文化 - 撒马尔罕拥有2600年历史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汇之地" 曾连接中国 波斯和印度 [3][4] - 撒马尔罕古迹以帖木儿帝国建筑为主 包括比比·哈内姆清真寺 夏伊辛达陵墓群和古尔·艾米尔陵墓 建筑风格极繁奢华 [6][7] - 雷吉斯坦广场三座经学院代表15世纪帖木儿帝国建造巅峰 其中兀鲁伯神学院是中亚最古老学府之一 [8][9][10] 苏联遗产 - 塔什干1966年地震后重建为苏联样板城市 保留人民友谊宫 乌兹别克斯坦酒店等现代主义建筑 [14] - 塔什干地铁1973年建成 是中亚最早的地铁系统 站内设计融合宇航 棉花等主题 2019年解除45年摄影禁令 [16] - 苏联时期的马赛克壁画和集体主义建筑仍存在于塔什干城市肌理中 [15][17] 饮食文化 - 乔苏市场是融合苏联建筑与本土烟火气的标志性场所 现以实用主义扩张为零售空间 [18][19] - 乌兹别克斯坦特色美食包括手抓饭 烤包子和撒马尔罕面包 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和仪式感 [22][23][24] - 夜市文化体现当地生活节奏 以烤肉 干果和奶茶为主要元素 形成独特的市井氛围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