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争与和平
icon
搜索文档
被美国制裁,两国总统回应!委内瑞拉总统:将竭力阻止战争发生!哥伦比亚总统:绝不向美国屈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5 23:01
美国制裁行动 -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依据反毒品相关法律对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及其妻子、长子以及哥内政部长阿曼多·贝内德蒂实施制裁 将冻结其在美财产和相关金融服务 [4] - 美国防部宣布美军在加勒比海国际水域击沉一艘贩毒船 并将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母打击群部署到拉美周边水域 以提高打击贩毒和削弱跨国犯罪组织的能力 [1] 哥伦比亚政府回应 -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谴责美方制裁是十足的悖论 表示哥伦比亚数十年来一直有效打击毒品贩运并帮助美国社会减少可卡因消费 结果却被制裁 [2] - 佩特罗称制裁原因是他向民众揭露美国中情局支持的在哥伦比亚境内绕过法律实施通信监听的计划 已聘请美国律师辩护并表示绝不后退一步 [2] - 哥伦比亚外交部发表声明对美方行为予以强烈谴责 称制裁毫无根据 [5] 委内瑞拉政府回应 -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指出美国正在制造一场新的战争 并通过在加勒比地区的武力炫耀直接威胁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将竭力阻止战争发生 [5][8] - 马杜罗表示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人民不希望战争 都渴望和平、繁荣与和谐 需要动员起来以实现这一目标 [7] 地区国家立场 - 巴西总统卢拉表示一个国家不能仅以打击毒品走私为名 在不尊重其他国家宪法、人民自决权及主权的情况下实施侵犯行为 认为世界若变成没有尊重的法外之地将难以为继 [9]
积攒在文字间的情感在舞台上爆发|国庆沪京演出推荐
第一财经· 2025-09-30 15:12
演出活动概览 - 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于10月1日、4日、6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是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保留剧目,由彼得·康维奇尼执导的版本首次在国内登台 [1] - 赖声川话剧《镜花水月》于9月29日至10月5日在上剧场演出,由演员陈妍希首次挑战话剧大女主,服装设计融入《山海经》神兽形象 [3] - 音乐剧《风声》于9月26日至10月19日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上演,改编自麦家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由阿云嘎操刀制作 [5][6] - 法语音乐剧《摇滚红与黑》于10月3日至12日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上演,改编自司汤达名著,主创团队曾打造《摇滚莫扎特》等作品 [7] - 弗拉门戈歌剧《卡门》于9月30日至10月3日在东方艺术中心由西班牙马德里弗拉门戈舞团演出,该版本在马德里连续演出23季 [9] - 杨丽萍舞剧《春之祭》于10月6日、7日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舞美由奥斯卡获奖者叶锦添设计,音乐由作曲家何训田定制 [10][11][12] - 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于10月1日至6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对托尔斯泰百万字巨著进行浓缩改编 [14] - 话剧《杂物间里的麦克白》于10月1日至26日在北京回剧场上演,讲述两人在杂物间排练独角戏《麦克白》的故事 [16][17] - 话剧《傲慢与偏见》于10月2日至7日在北京艺术中心戏剧场上演,纪念简·奥斯汀诞辰250周年,剧本将20万字小说浓缩为两小时 [18] - “永恒的施特劳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音乐会于10月2日至3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 [19][20] 艺术特色与改编 - 《漂泊的荷兰人》完成从浪漫传奇到乐剧的飞跃,首次出现救赎主题,音乐与戏剧统一,自然景观与心理象征交织 [1] - 《摇滚红与黑》以红与黑双重隐喻贯穿,红色代表野心与革命,黑色象征压迫与命运,舞美采用极简主义美学 [7] - 杨丽萍版《春之祭》舞美融入藏族文化意象与东方古典色彩,讲述神与人相互转化的故事,舞台贯穿东方美学 [12] - 音乐剧《战争与和平》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手法改编,聚焦年轻主角,舞台设计虚实交融兼具现代感与古典美 [14] - 话剧《傲慢与偏见》通过两个独立旋转转台象征主角生命轨迹,实现17次场景切换,展现爱情与人性的复杂肌理 [18] 主创团队与制作 - 《风声》音乐剧聚集了阿云嘎、陈昊宇、蒋倩如、苗梦初、李炜铃、张泽、徐昊等音乐剧中坚力量 [6] - 《镜花水月》由赖声川携手知名服装设计师黄薇打造神兽形象 [3] - 马德里弗拉门戈舞团被西班牙媒体称为舞蹈界的五大奇迹之一,此次中国巡演带来服装近百套 [9] - 话剧《傲慢与偏见》由方晓申、杨慧编剧,赵岭导演,吴嵩联合导演 [18] -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音乐会将以合唱版本演绎《蓝色多瑙河》等多部施特劳斯经典之作 [20]
大屠杀题材需要回避暴力吗?
虎嗅· 2025-09-30 08:17
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特殊性 - 大屠杀题材不同于一般战争片,其核心价值在于警惕历史灾难重演,这要求作品必须直面创伤,呈现真实的历史血腥与暴力[3] - 此类题材激发对恶行的恨意合乎正常人性,并不构成对其反战主旨的对冲,而一般战争片不应宣扬仇恨[2] - 评判战争片好坏的标准是观众反应:观众献花默哀表明成功,而群情激奋则显示作品存在极大副作用,但此标准在大屠杀题材面前是例外[1] 电影《来自亚塞诺瓦茨的达拉》的历史背景与内容 - 影片再现二战期间乌斯塔沙政权在亚塞诺瓦茨集中营对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和吉卜赛人的种族清洗,该集中营被称为"巴尔干的奥斯维辛"[4][7][8] - 乌斯塔沙是克罗地亚极右翼法西斯组织,在纳粹德国扶持下建立克罗地亚独立国,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屠杀手段残暴,主要使用冷兵器如斧头、铁锤和匕首[6][7][8] - 集中营管理者丁科·沙基奇有收集死者眼球的癖好,乌斯塔沙元首帕韦利奇曾将一整筐眼球作为礼物赠予希特勒[9] - 电影通过小女孩达拉的视角,以"抢椅子"杀人游戏等情节展现集中营的残酷,甚至令纳粹军官感到不适[10][11][12] - 乌斯塔沙意识形态主张维护克罗地亚血统纯正,目标为三分之一的异族改信天主教、三分之一被驱逐、三分之一被消灭[13] - 影片通过细节反讽种族仇恨的荒谬性,如仅因划十字顺序不同区分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15][16] - 关于遇难者数字,克罗地亚官方确认为82,570人,而塞尔维亚方面声称高达70万人,历史证据曾被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销毁[17][18] 电影《沃伦》的历史背景与内容 - 影片聚焦二战期间沃利尼亚地区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对波兰人的屠杀,超过10万波兰人和1万乌克兰人在仇杀中丧生[23] - 沃伦省人口中68%说乌克兰语,17%说波兰语,波兰人虽为少数却垄断政府、商界和警界职位,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利用此渲染排外情绪[23] - 波兰当局在20世纪30年代推行"去乌克兰化运动",拆除190多座东正教堂,迫使乌克兰人改信天主教,加剧民族矛盾[24] - 乌克兰辅助警察在纳粹帮助下建立,协助屠杀约20万犹太人,其成员后来成为乌克兰反抗军骨干,制造"沃伦大屠杀"[26] - 屠杀高潮期为1943年7月,乌克兰反抗军指挥官下令杀害所有16至60岁波兰男性,实际受害者包括大量妇孺[27] - 影片通过逼真还原肢解、剥皮等惨绝人寰的死法,展现战争对平民的摧残,打破人们对战争片英雄叙事的幻想[28][30][31] - 影片中纳粹甚至不是最残忍的一方,女主角为躲避屠杀混入德军队伍,凸显战争环境下生存的极端困境[32] 电影《罗马尼亚黑历史》的历史背景与内容 - 影片揭示罗马尼亚王国在二战期间作为轴心国成员参与敖德萨大屠杀,屠杀了3万名犹太人,整个战争期间共屠杀38万犹太人,数量仅次于纳粹德国[34][35] - 罗马尼亚法西斯元首扬·安东内斯库公然宣称"不在乎在历史上被定位成野蛮人",展现其野蛮与狂妄[35] - 电影通过戏中戏形式,展现官员与女导演就历史记忆的辩论,探讨哪些屠杀被集体记忆选择性地保留或遗忘[36][37] - 辩论中提到1904年德意志帝国对赫雷罗人的大屠杀已被遗忘,而德累斯顿轰炸和广岛事件若在希特勒胜利的平行时空中可能成为主题,凸显历史叙事的偶然性[37] 大屠杀题材的认知价值与创作原则 - 此类电影聚焦二战期间非传统叙事的暴行,如亚塞诺瓦茨、沃伦和敖德萨事件,在国际视野中鲜为人知,具有典型性[37] - 人类认知有限,但需创造有效途径打开相对正确的历史记忆版本,避免屠杀被遗忘[38] - 创作时应无视施暴者的现实反应,重点揭露历史罪证,以钳制法西斯幽灵,维护和平[39]
日本遗孤口述战争记忆:在爱与和平中重生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1 20:14
历史背景与战争影响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战争过去近一个世纪仍对亲历者产生深刻影响 [2] -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导致无数家庭离散和人员死亡 造成深重苦难 [4] - 战争幸存者通过血泪记忆警示后人 强调必须正视历史并防止悲剧重演 [2] 战争亲历者经历 - 84岁清野明在战争中失去父亲 妹妹因痢疾病逝于逃难途中 [4][5] - 若生丰美5岁时母亲被战争夺去生命 父亲应征入伍后与姐姐成为孤儿 [5] - 日本侵华战争遗孤被中国民众收养 在爱与和平环境中重获新生 [4] 中日友好与人文关怀 - 池田澄江担任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理事长 积极为日本遗孤争取权益并组织中日友好交流活动 [7] - 由遗孤二代创办养老机构一笑苑 为日本遗孤提供自由交流与安心养老的场所 [8] - 日本遗孤回国后因语言和生活习惯差异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8] 和平愿景与社会价值 - 所有战争亲历者共同表达"和平第一"的核心理念 期望所有人能像兄弟姐妹般和谐相处 [8] - 日本遗孤经历既反映军国主义苦难 也体现中国人民的善良与宽容 [8] - 幸存者强调必须牢记历史教训 珍爱和平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 [8]
请回答「Knock Knock 世界」NO. 2508017
声动活泼· 2025-08-17 11:50
播客内容与定位 - 播客「Knock Knock 世界」由「声动活泼」和「十分之一」联合出品,目标受众为青少年,内容聚焦全球新鲜事与多元思考 [10] - 更新频率为每周一、三、五早晨6:00,每期时长10分钟,第一季更新周期为2025年3月25日至2026年3月24日 [10][12] - 定价模式为年费制,价格365元,提供三期免费试听节目,覆盖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等主流音频平台 [10][13] 内容选题方向 - 用户提问驱动内容生产,涵盖国际冲突(如巴以战争、俄乌战争)、技术伦理(自动驾驶)、城市发展(首都选址、高铁站规划)等跨领域议题 [5][6][7] - 关注社会现象如性别标签("女司机"称谓)、食品健康(添加剂使用、过敏源标注差异)、环保实践(酒店食物浪费解决方案)等 [6][8] - 计划推出特辑内容,包括全球变暖影响及巴以战争深度解析,结合历史视角(如HelloKitty IP发展)与地域比较(南北方民居差异) [7][9] 运营与分发 - 母公司「声动活泼」通过多平台矩阵运营,包括公众号、微博、小红书及即刻,强调声音内容与品牌联动 [21] - 播客节目采用「假日限定好奇心」模式,结合暑期旅行等场景化主题增强用户互动 [7] - 推广策略包括二维码跳转购买、多平台搜索导流,并建立「Knock Knock世界」独立品牌标识 [10][18]
弱肉强食!美俄私下媾和,乌克兰被端上餐桌,欧洲是下一个?
搜狐财经· 2025-08-14 12:08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 - 欧洲在乌克兰冲突中初期作为美国战略支持者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但被排除在后续谈判之外 [1] - 特朗普政府采取将欧盟排除在外的策略直接与俄罗斯谈判旨在快速结束战争 [3] - 欧洲面临被迫接受美俄主导的协议安排同时需承担乌克兰军备支持和战后重建成本 [8] 乌克兰立场演变 - 泽连斯基最初坚决反对领土让步但近期态度软化准备接受俄罗斯控制占领区的停火协议 [5] - 乌克兰立场转变源于持续战争导致领土损失扩大停战成为保全剩余领土的现实选择 [5] - 基辅可能同意冻结前线战斗并承认俄罗斯对东部和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 [5] 美俄谈判动态 - 特朗普计划通过美俄双边会谈达成停火协议并可能后续扩展为包括乌克兰的三方会谈 [3][7] - 俄罗斯对特朗普提出的停火条件表现出接受倾向但协议执行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7] - 第三方势力试图破坏美俄领导人峰会显示地缘博弈复杂性但欧洲影响力已被边缘化 [7] 冲突结果与责任分配 - 美国停止对乌资金支持并将战后重建与安全保障责任转移至欧洲 [8] - 持续三年的冲突导致乌克兰军事实力耗尽欧洲承担巨大经济代价但未获得利益分配 [8] - 实际结果呈现美国掌控战略利益俄罗斯获得领土控制乌克兰接受失败欧洲承担善后成本 [8]
以爱为炬,照见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0
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 作品《战争与和平》涵盖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天文、地理等多元领域,展现宏大叙事结构 [6] - 小说以俄法战争为背景,包含500多个人物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拿破仑等历史真实人物,呈现百科全书式人类史诗 [7] - 通过四大家族故事线连接前线与后方,揭示战争与和平的关联性 [7] 核心思想与主题 - 根本取向为反对战争并呼唤和平,强调人民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8] - 揭示战争发动者的本质,指出胜利属于人民是托尔斯泰对战争走向和平的根本判断 [8] - 深入探讨爱与理解的主题,主张通过放弃偏见和求同存异化解人类隔阂 [9] 社会影响与现实意义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具有特殊意义 [7][8] - 通过描写莫斯科等城市的毁灭与重建,展现民族形象的重塑过程 [8] - 提出"生活就是持续的变化,对变化的抗拒便是痛苦之源"的哲学观点,回应现实焦虑 [10] 文学艺术特色 - 采用宏观数十万人战场与微观个体肉搏的立体交叉叙事方式 [9] - 结合小说情节与哲学宗教探究,将民族战争升华至人类命运史诗高度 [10] - 在碎片化时代通过宏大叙事实现精神生命的整体超越 [6][10]
书写民族精神的凛然风骨(书里书外)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22
文章核心观点 - 作者作为军旅作家 专注于历史题材非虚构写作 特别关注中国革命战争史 旨在发掘极端战争条件下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量及其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1] - 通过书写革命战争史 强调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主调 认为坚定的信念 坚强意志和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可以创造人间奇迹[2] -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时代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 也是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3] - 书写战争和历史根本上是为当代中国而写 特别是为当代中国青年而写 旨在赓续民族的精神图谱[4] - 社会发展需要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两个轮子同步 在物质极大发展的时代不能丢失信念和信仰 需要青年秉承前辈的品格与风骨[5] 作者作品与写作历程 - 专注于历史题材非虚构写作数十年 主要作品包括《天著春秋》《1901》《1911》等古代近代史作品以及"当代战争系列"4部作品《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1] - 《抗日战争》是"当代战争系列"中篇幅最大 写作最为艰苦的一部 用时15年完成 包括梳理档案 采访当事人和勘察战场[3] 战争历史意义与数据 - 解放战争期间淮海战役我军投入兵力约60万 支前民工达500万之众[2] -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 实现了全民族抗战[3] 精神价值与民族传承 - 中国革命战争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战争之一 展现了人民军队不屈的血性 顽强生命力和乐观精神[2] - 没有英雄情结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革命战争史昭示坚定信念 坚强意志和牺牲精神可以创造人间奇迹[2] - 一个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需要精神图谱 拥有可歌可泣凛然风骨的精神图谱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 - 社会发展需要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两个轮子同步 在物质极大发展时代不能精神上缺钙[5]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贸易、战争与和平问题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展开会谈。
快讯· 2025-07-22 23:45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信息,因此无法提取与投资相关的关键要点
货币怎样来到人世间的?像马克思所说那样它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吗?
搜狐财经· 2025-07-13 17:17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 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的漫长发展过程,经历了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纸币和数字货币五大形态 [3] - 原始社会初期没有货币,部落自给自足且物资匮乏,不存在交换需求 [3] - 物物交换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进步,通过和平方式获取外族物资替代战争掠夺 [5][7] 物物交换阶段 - 物物交换随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而产生,如游牧民族用猎物交换农耕民族谷物 [8] - 早期交换存在需求匹配困难,阻碍文明发展,促使一般等价物诞生 [9] - 交换行为显著减少战争频率,成为和平发展的转折点 [7][8] 一般等价物阶段 - 贝壳、牲畜、布帛等成为早期一般等价物,中国古代曾广泛使用贝壳和丝绸 [9] - 游牧民族因财产可移动性及与其他共同体接触频繁,最先发展货币形式 [9] - 奴隶曾作为原始货币材料,但土地直到资本主义社会才被尝试货币化 [9] 金属货币阶段 - 金银因质地均匀、易分割、耐磨损等特性成为主要货币材料 [10] - 中国秦朝统一圆形方孔铜钱,西方使用金银币,形制规范化促进流通 [12] - 金属货币暴露携带不便等问题,为纸币诞生创造条件 [12] 纸币阶段 - 中国北宋"交子"为世界最早纸币,最初由富商发行后由政府规范 [12] - 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是货币质的飞跃,推动人性复杂化发展 [12] - 货币形态变化反映人性特质,如患得患失心理的强化 [12] 数字货币阶段 - 电子货币、信用卡、移动支付等构成现代货币体系高级形态 [14] - 数字化使交易高效便捷,适应经济全球化需求 [14] - 货币形态演进持续推动社会进步和需求满足 [15] 货币与人性关系 - 货币本身无人性,其激发的人性善恶取决于使用者意志 [15] - 货币促进商品经济的同时可能激发人性恶(如不择手段获利) [15] - 金钱作为工具可被用于善恶双重目的,体现"有钱能使鬼推磨"特性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