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食品添加剂
icon
搜索文档
陕西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
陕西日报· 2025-07-02 06:36
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 核心观点 - 陕西省六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全面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添加剂监管 [1] - 方案聚焦重点任务,包括加强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进口食品添加剂检验、化工产品生产行业管理等 [1] - 强化社会共治,推动行业自律、消费者教育和内部举报机制 [2] 监管重点任务 - 加强食用农产品"三前"环节(种植养殖至进入批发、零售或生产加工企业前)使用防腐、保鲜功能农药的监管,开展风险监测 [1] - 加强进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强化化工产品及工业原料生产行业管理 [1] - 持续排查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风险,要求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 [1] 生产与销售环节整治 - 开展食品添加剂销售环节风险排查,重点整治食品生产环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问题 [1] - 加强餐饮服务环节添加剂使用监管,督促餐饮企业落实进货查验制度 [1] 社会共治机制 - 推动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企业承诺规范使用添加剂,倡导"非必要不添加"原则 [2] - 发布政策宣传、标准解读及典型案例,引导消费者理性认知添加剂 [2] - 鼓励企业内部举报及消费者投诉违法违规线索 [2] 执行与执法 - 各地区需聚焦重点品种、环节和区域,强化协调联动与风险研判 [2] - 加大重大案件查办力度,曝光典型案例以遏制滥用行为 [2]
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专项抽检结果发布 滥用问题仍突出
快讯· 2025-06-27 20:06
此外,调味品、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中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仍然突出,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漂白剂二氧 化硫、甜味剂甜蜜素、防腐剂脱氢乙酸。其中:①检出21批次散装白芷、山柰、八角等香辛料的漂白剂 二氧化硫不合格;②检出食用农产品不合格20批次,主要是去皮菠萝中检出不得使用的甜味剂,桑葚中 检出不得使用的甜味剂、防腐剂。 对发现的不合格样品,市场监管总局已督促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核查处置,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压实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下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大食品添加剂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力度,依法严肃 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专项抽检结果发布 滥用问题仍突出 智通财经6月27日电,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市场监管总局近期组织开展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专项抽 检,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超、批发市场、餐馆等场所,以及拼多多、抖音、淘宝等 9个网络销售平台,重点抽检糕点、罐头、粮食加工品等21个食品大类共780批次。抽检结果显示:①肉 制品、水产制品、饮料、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乳制品、糖果制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7个大类食 品未检出不合格样品;②食糖、淀粉及淀粉制品、茶叶及其制品、水果制品、酒类、豆制品 ...
数据看五年食品安全形势,全链条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贝壳财经· 2025-06-26 18:06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根据市场监督部门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样品合格 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2024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2%,消费者投诉举报增速实现五年来首次大幅下降。 新京报记者梳理近5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年度以及全年分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发现,居民消费量大的粮、油、肉、蛋、奶合格率稳步上升,2023年 均超99%;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等12类食品连续三年合格率超99%;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 从近五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看,当前主要风险点为农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及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2021-2023年,农药 残留超标问题占比逐年上升,微生物污染呈下降趋势;2024年抽检显示,食品添加剂滥用(含防腐剂)成为不合格首要因素,治理刻不容缓。随着2025年 2月食品添加剂新国标实施,也将对食品添加剂滥用起到有效遏制。 记者注意到,市场监管部门近年来逐步加大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餐饮外卖等新业态食品安全抽检,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2期食品安全监督抽 ...
专家谈食品添加剂行业趋势:监管趋严,技术升级,消费者更理性
贝壳财经· 2025-06-26 17:59
食品添加剂行业现状与重要性 -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涉及面包、糕点、饮料、乳品、速冻食品等多个环节的质地、色泽、保鲜和营养强化 [1] - 行业面临公众认知分歧,如"海天味业双标事件"等舆情反映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担忧,但专家指出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安全性有保障 [2] "十四五"期间行业变化 - 法律法规监管趋严:近3年批准100项添加剂相关调整,涉及营养强化剂21项、加工助剂9项、酶制剂32项、功能型添加剂38项,聚焦应用范围、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革新 [4] - 技术升级:加工方法从粗放转向精细化,如新萃取和生物合成技术提升效率与环保性,人工智能加速产业智能化进程 [4] - 标志性政策:2024版GB 2760标准禁止脱氢乙酸钠用于烘焙食品,罐头防腐剂清零,2025版GB 7718禁止"零添加"等标签用语 [4] 消费者认知演变 - 从"妖魔化"转向理性:70%消费者已认知合规添加剂的安全性,但舆情事件(如"海克斯科技")仍引发短期恐慌 [5][6] - 科普效果显现: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关注,但需持续教育以澄清量效关系误区(如阿斯巴甜争议) [10] 添加剂功能与安全机制 - 核心作用:延长保质期(防腐剂)、改善感官品质(如冰淇淋乳化剂)、营养强化及辅助加工 [8] - 安全评估体系:GB 2760-2024严格规定种类、用量及标签要求,参考FDA/EFSA国际标准,动态调整(如脱氢乙酸钠禁令基于消费量变化) [9] 未来趋势 - 健康化:天然添加剂(罗汉果糖苷、甜叶菊)需求增长,昆虫蛋白等新型原料或纳入安全评估 [11] - 智能化:AI技术用于风险预警数据库建设,提升监管效率 [12] - 可持续化:细胞农业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减少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与污染 [12]
研判2025!中国食品着色剂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77.6亿元,其中天然着色剂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4 09:26
行业概述 - 食品着色剂是一种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分为天然着色剂(如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合成着色剂(如苋菜红、柠檬黄)两大类 [2] - 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8.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7.6亿元,主要受食品工业发展和消费者对食品外观品质需求提升驱动 [1][15] - 辣椒红色素是重要品类,2024年中国辣椒产量超1700万吨,为上游原料提供充足供应 [11] 政策监管 - 《GB 2760-2024》严格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最大用量,2025年《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要求规范复配着色剂标签标识 [4][5] - 商务部等9部门2024年推动餐饮环节"非必要不添加"政策,市场监管总局强化预制菜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 [5] - 工信部2024年将食品添加剂列为西南地区精细化工重点发展领域 [5]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辣椒、胡萝卜等植物及化工原料,中游生产环节受原料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 [9] - 下游应用集中于食品加工和饮料制造领域,2024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9.07亿元 [13] - 晨光生物辣椒红色素2024年销量超9000吨,叶黄素销售4.80亿克,相关产品收入31.29亿元(同比+8.25%) [18] 竞争格局 - 国际大型企业主导市场,本土企业如晨光生物、河南中大恒源凭借特色产品快速发展 [17] - 晨光生物在全球建有30多家子公司,辣椒红色素、叶黄素产销量居世界前列 [18][20] - 河南中大恒源形成全产业链布局,产品涵盖栀子黄、姜黄等全色系天然色素 [20] 发展趋势 - 天然色素需求增长显著,消费者偏好清洁标签和无添加产品驱动市场扩容 [22] - 合成色素向安全环保转型,需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有害物质含量 [23][24] - 个性化定制需求上升,企业需开发多样化色彩解决方案满足食品制造商需求 [25] 相关企业 - 上市公司包括晨光生物(300138)、海天味业(603288)等10家企业 [1] - 非上市企业涵盖上海爱普、云南宏绿辣素等9家原料及生产商 [1][18][20]
浙江省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2025年第3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8 15:40
食品抽检结果 - 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9类食品256批次样品,合格255批次,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为0.39% [3] - 不合格产品为绍兴市安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的花椒干,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0.206g/kg,标准为不得使用) [3] 不合格产品处置 - 相关部门已责成上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不合格产品采取下架措施,并要求3个月内上报核查处置情况 [3] 合格产品信息 - 抽检合格产品包括黄酒、绿豆糕、粽子、咸鸭蛋等,涉及劲牌有限公司、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越绍兴酒有限公司等企业 [3][4][5][6][7][8][9][10][11] - 部分合格产品规格:东鹏特饮维生素功能饮料(500ml/瓶)、中国劲酒(125ml/瓶,35%vol)、蛋黄猪肉粽(280克/袋) [3][4][5] 行业分布 - 抽检涉及食品类别广泛,包括酒类(黄酒、白酒)、糕点(绿豆糕、桃酥)、速冻食品(粽子)、调味品(干辣椒)等 [3][4][5][6][7][8][9][10][11] - 黄酒企业占比显著,如绍兴市古煌酿酒有限公司、绍兴师爷酒业有限公司、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等 [4][5][6][7][8][9][10][11]
商家偷往猪肉上抹硼砂?几个辨别方法要掌握→
央视新闻· 2025-06-06 14:51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 去市场买菜时 看到商家偷偷往猪肉上 涂抹疑似硼砂的粉末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并登上热搜 当事人称已上报市场监管局 等待抽检 硼砂并不是食品添加剂 而是被我国明令禁止 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物质 而将其掺入食品后 肉类制品会变得异常Q弹 米粉、腐竹等也能延长保质期 于是一些商家铤而走险 the first 7 16 675 ter fri 3 长期过量食用添加了硼砂的食物 会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严重时还会引发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 硼元素摄入过多严重威胁生命 成人致死剂量是15克 婴儿仅2—3克就会致死 辨别是否添加了硼砂 加了硼砂的猪肉:摸时手感十分滑腻,色泽上比正常新鲜猪肉颜色显得深一些。如果是刚涂抹,仔细看还可能看到白色粉末附着,闻起来有微弱的碱味。 加了硼砂的腐竹:韧度高,久煮不烂。浸泡时如果水浑浊、有沉淀,腐竹变大、粗糙,就有可能添加了硼砂。 加了硼砂的粽子:比正常的粽子吃起来会更有嚼劲,米粒颗粒度比较大,不粘粽叶,剥的时候觉得很滑溜。 加了硼砂的凉皮:口感筋道,表面色泽过于黄亮,而且运输过程不易碎。 加了硼砂的米面制品:加了硼砂的米面制品辨别起来并不容易,主要靠看 ...
新股消息 | 新琪安通过港交所聆讯 对大客户存在较高的依赖度
智通财经网· 2025-05-29 07:26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5月28日披露,新琪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民银资本为其 独家保荐人。 据招股书,新琪安是一家食品级甘氨酸及三氯蔗糖生产商。公司主要从事食品级甘氨酸、工业级甘氨酸及三氯 蔗糖的生产及销售。 同时公司亦已在全球建立销售网络,向遍布6大洲约40个国家的客户销售产品。于往绩记录期间各年度,向公 司五大客户作出的销售额分别占公司总收益约56.2%、53.9%及55.6%,而向公司最大客户作出的销售额则分别 占公司总收益约22.9%、16.5%及17.3%。 财务方面,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新琪安收益分别约为7.61亿元、4.47亿元、5.69亿元人民币;同期,年 内溢利分别约为1.22亿元、4466.2万元、4340.6万元人民币。 食品级甘氨酸通常用于宠物食品、日用消费品、鱼酱、花生酱、乳制品、酱油及其他调味品。工业级甘氨酸可 用作食品级甘氨酸原材料及草甘膦原材料,而草甘膦可用作除草剂及作物干燥剂。三氯蔗糖作为一种高倍甜味 剂,广泛应用于软饮料、糖果零食、烘焙食品、糖浆及营养补充剂等各种食品及饮料。 于往绩记录期间,三氯蔗糖销售额分别占公司总收益约49. ...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第二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8 15:10
一、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强,为苯甲酸钠的2~10倍,在高剂量使用时能抑制细菌。脱氢乙酸毒性较 低,按标准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量使用是安全的。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并能抑制人体内多种氧化酶,长期过量摄入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会危害 健康。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的规定生湿面制品不得使用脱氢乙酸。脱氢乙酸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生产经营 企业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超量使用了该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该添加剂含量较高;也可能是在添加过程中未计量或计量不准。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第二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规定,现将由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的全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布如下,本 次公示88批次,其中合格86批次、不合格2批次。 二、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本要求最常见于防腐剂混合使用。在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 准》表 A.1 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 ...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经济日报· 2025-05-26 06:08
近日,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印 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行动,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有了新的指引。 滥用食品添加剂往往发生在"隐秘的角落"。知情者愿意举报、敢于举报,更有利于获取问题线索。这需 要有关部门畅通举报渠道,制定科学合理的举报办法和奖励机制,用奖励推动社会监督。还应依法保护 举报人信息,防止其隐私泄露。此外,如果检测不足,滥用食品添加剂就难以被发现,相关部门需加大 抽检覆盖面和频次,也可以提供合规的"第三方检测"途径,激活社会各界监督意识,堵住添加剂滥用的 路径。 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是每年315晚会的话题,已经成为老百姓餐桌上挥之不去的隐忧。食品添加剂是为 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因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 质,在保证食品安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某些食品要想更好吃、储存时间更久,确实需要使用一些添 加剂作为辅助。比如增稠剂可使酸奶质地浓稠,口感更好;防腐剂可延缓食品腐败变质,减少微生物滋 生;膨松剂能使面包松软多孔,便于制作和食用。 但要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