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旱涝急转
icon
搜索文档
风雨无定,必须应之有方
河南日报· 2025-08-08 07:51
气象灾害防御 - 河南近期将进入多雨模式 大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雨 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 降雨有利于缓解高温和旱情 但需防范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 [1] - 当前处于防汛关键期 强对流天气频发 在旱情未全面缓解背景下 需警惕旱涝急转现象 即由极旱转为极涝 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 - 旱涝急转多发生于汛期 长期干旱导致土壤松散 突降暴雨易形成洪涝 需重视气象预警 做好紧急避险 发挥气象防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1] 防汛抗旱措施 - 必须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 统筹水旱灾害防御 城市需多措并举防内涝 同时防范公共电力设施漏电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2] - 各地需结合自然条件和风险点 针对性完善预案 检查水库预留容量 加固堤坝 疏浚河道 检修窨井盖 备齐社区防汛设施 [2] - 应对极端天气考验公共管理能力 需统一部署落实细节 通过充分准备和科学调度实现平稳度汛 [2] 应急管理理念 - 需强化责任意识 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将万无一失期望贯彻到百密无疏的细节中 备足提前量打好主动仗 [3]
刘宁到省应急指挥部调度防汛工作
河南日报· 2025-08-07 18:17
刘宁要求,要精准高效研判,突出抓好局地短临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做好强降水递进式预报,提高精准度、扩大覆盖面,完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 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要突出重点防范,做好城区低洼易涝点和主次干道应急排涝,强化病险水库、尾矿库、淤地坝等薄弱环节防范,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隧道涵洞、地铁等重点部位排查巡查,做到险情早发现、人员早转移、应对早安排。要严格值班值守,及时上传下达、协同配合,确保信息快捷畅 通、措施落实到位。要全面备勤救援,坚持以防为主、防避救结合,把防御措施细化到各基层单位,预置到位抢险力量,第一时间应急处突。目前我省部分 地区旱情仍在持续,本轮降水过程有利于缓解旱情。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高度重视旱涝急转风险,加强水工程调度和雨洪资源利用,科学蓄水、统筹 用水、精准供水,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省气象局、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及郑州市、新乡市、南阳市汇报情况。 孙守刚、安伟、陈星、刘玉江、吕国范出席。(记者 刘婵 张笑闻) 8月7日,我省郑州市、新乡市、南阳市等地出现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下午2时,省委书记刘宁到省应急指 ...
从陕西到河南,农民忙着抗旱
经济观察报· 2025-08-06 21:47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气候变暖导致中国农业耕种格局改变,适宜种植小麦的地区逐渐北移,冬小麦播种时间需要调整,东北地区需推广更耐涝水稻品种[1][3][30] - 2025年夏季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经历长时间高温少雨天气,旱情严峻,而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降水偏多引发洪涝[2][29] -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将2020年定为"气候危机纪元时代"元年,近五年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未来可能出现"旱的更旱,涝的更涝"趋势[3][30] 具体地区农业受影响情况 - 河南驻马店农民张全因干旱需连续浇水,二三十亩地一季浇水成本达七八千元,油费每天100多元[2] - 陕西眉县猕猴桃因倒春寒、干热风及高温影响,坐果率下降,农户周博浇水次数从去年6次增至今年预计13次,产量预计下降30%[9][11][12][13] - 河南周口农户小张家玉米因高温叶片干尖发黄,需增加浇水次数至4次,电费成本达2520元,全年种植利润仅约1000元/亩[15][18][19] 农户应对措施 - 陕西眉县农户自费铺设灌溉管道,初期投入3000多元,但长期可提高效率并降低伤害[22] - 河南周口农户计划明年缩减种植规模至10亩以下,全部改种小麦玉米以降低人工成本[27] - 部分农户采用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调节pH值至6.5,采用免耕方式增强抗灾能力[23] 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气象局拟组织新一轮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农业农村部准备启动农业资源区划工作[4] - 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覆盖全国56%耕地(10.75亿亩),华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和灌溉设施[32] - 河南部分地区实施抗旱期间电价优惠,从0.8元/度降至0.48元/度,可节省近半电力成本[19] 经济影响数据 - 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0%以上[8] - 陕西眉县农户周博8亩猕猴桃往年利润8-10万元(占收入70%),今年预计仅6万元[13] - 河南周口农户小张家21亩地全年总成本23562元,收入约2万元,利润仅约1000元/亩[19]
抗旱保秋,河南积极行动——“六问”回应公众关切
河南日报· 2025-08-05 07:41
河南旱情现状 - 河南当前旱情主要分布在豫南和豫东地区,驻马店、周口、南阳等地最为严峻,其中驻马店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762万亩 [2] - 全省已累计浇灌124亿亩次,受旱地块普遍浇灌2-4遍,有效遏制旱情蔓延 [2] - 7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创64年新高,41%气象监测站点出现重度以上干旱 [1] 旱情成因与特点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北抬导致持续性高温湿热天气 [3] - 极端高温:7月15日全省111个县区最高气温超40℃,局部超40℃ [3] - 降水异常:7月全省平均降水量81毫米,较常年少五成以上,驻马店7月降水仅6毫米 [3] - 持续时间长:部分站点35℃以上日数达15-32天,驻马店等地连续超30天无有效降雨 [3] - 水位下降:平原区平均地下水位1215米,较上年同期下降381米,部分机井出水量减少 [3] 对秋粮生产影响 - 玉米抽雄吐丝至灌浆期、花生开花下针至果实膨大期对水分敏感,干旱易导致玉米授粉不良(缺粒、秃尖)和花生果实膨大受阻 [4] 抗旱保秋措施 - 财政投入:省财政紧急下拨2000万元抗旱资金,预拨中央1亿元"一喷多促"资金,下达6330万元抗旱资金 [5] - 地方行动:周口、驻马店分别安排2000万元、900万元抗旱资金用于打井、调水 [5] - 水利调度:6月下旬以来组织大中型水库引水11亿立方米,调引黄河水支援周口等地 [5] - 技术支持:派出18个省级专家组和9个指导组,累计下乡指导491万人次,培训农户8068万人次 [5] 未来天气与旱情展望 - 8月6日起全省多对流性降水,高温有望逐步缓解,但局部墒情不足地区旱情将持续 [7] - 8月5-9日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但降水呈现"面弱点强"特点 [6][7] 旱涝急转防范机制 - 沟渠整治:投入5112亿元完成1176万公里沟渠连通,实现重点农田"有沟渠、能连通" [8] - 应急储备:推进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储备应急排涝机械 [8] - 预警机制:与气象部门建立会商机制,适时发布农田渍涝风险预警 [8]
本轮华北强降雨为何如此极端?专家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7-29 22:49
华北强降雨天气分析 - 此次华北强降雨呈现持续时间长、单点雨量大的显著特征 以北京为例 降雨已持续四五天 且夜雨较强 [1] - 极端降雨主要由于副热带高压北抬后水汽输送至北方 叠加地形等因素 导致单点雨势格外强劲 [1] - 北京密云局地雨量突破500毫米甚至接近600毫米 相当于3到4天下了常年同期一年的雨量 [1] 降雨对农业影响 - 目前春播、夏播玉米已进入最关键产量形成时间段 需注意农田防涝 [1] - 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现象 给农业生产带来挑战 [1] - 需警惕连续强降雨后可能引发的病虫害问题 [1] 未来天气趋势 - 从今天开始华北地区强降雨过程逐渐减弱 核心降雨趋于结束 [2] - 未来两天可能仍有短时雷雨和阵雨 公众需持续做好防范 [2]
刘宁到鹤壁市调研检查防汛工作
河南日报· 2025-07-29 18:47
防汛工作部署 - 省委书记刘宁在防汛关键期调研鹤壁市水利工程和防洪设施 强调落实防汛措施并保持战时状态 [1] - 气象部门预测鹤壁市29日至30日将出现对流性降水过程 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1] - 推进左岸水库除险加固和防洪能力提升 加快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建设 持续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1] 流域协同与应急管理 - 视频调度检查城市防汛排涝工作 强调强化海河流域上下游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能力 [2] - 在豫北省级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检查队伍建设和物资装配 要求重点区域预置专业救援队伍 [2] - 落实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 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和处置 [2] 蓄滞洪区准备与群众转移 - 淇县良相坡蓄滞洪区承担调节豫北地区洪水功能 需做好滩区和蓄滞洪区运用准备 [2] - 抓紧完善进退洪闸 围村堤和撤离道路等设施 开展迁安救护演练并落实转移安置措施 [2] - 确保洪水来临时群众能够顺利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 [2] 责任体系与旱涝统筹 -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和责任链条 严格执行防汛指令和调度运用计划 [3] - 针对全省面上旱点上汛的气候特点 严防旱涝急转并完善抗旱应急预案 [3] - 加强水工程调度和雨洪资源利用 确保饮水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 [3]
新闻1+1丨“七下八上”关键期,气象预警如何更精准?
央视网· 2025-07-24 01:15
气象预警与防汛关键期 - 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2%,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当前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1] - 今年汛期特点为"早高风":雨季进城时间偏早13天,气温显著偏高,强对流天气频发 [1][3] - 北方暴雨可能频繁发生,但防洪基础设施较弱,防汛压力大;南方降水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伏旱风险 [3] 汛期降雨分布与强度 - 8月全国降水呈"中间少、两边多"分布:华北、东北南部及广东/海南/福建南部偏多20%-50%,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偏少20%-50% [6] - 需重点防范华北及东北南部暴雨洪涝灾害,参考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2023年京津冀及2024年辽宁葫芦岛案例 [6] - 降雨"点强面弱"特征增加预报难度,影响防灾减灾精准性 [3] 气象康养地图与评价标准 - 康养地图基于30年2400个县域气象数据分析,旨在量化气候与健康关联性(如温湿度调节、空气质量影响呼吸系统等) [9][12] - 评价标准综合气温、湿度、风速、紫外线及空气质量,以气候舒适度持续天数和极端天气频率为核心指标 [12] - 避暑资源需满足适宜温度范围(非单纯低温),同时避免极热或闷热天气 [12]
南方新一轮强降雨即将开启 核心影响区域有哪些?
央视新闻· 2025-06-17 19:36
强降雨核心影响区域 - 强降雨过程核心影响区域覆盖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贵州、广西9省区市 [3] - 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可达100毫米以上,局地可达200至300毫米 [3] - 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江南西部、江汉、江淮、黄淮及广西西部将迎来强降雨 [1] 强降雨进程与强度 - 18日至21日强降雨向东扩展,湖北西部、湖南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3] - 22日后降雨减弱,但长江中下游地区仍有雨带维持 [3] - 降雨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累计降雨量偏多 [6] 强降雨成因 - 副热带高压偏强导致冷暖气流对峙,形成持续强降雨 [4] - 暖湿气流加强后四川盆地低涡发展并东移,副热带高压北抬引导暖湿气流北上 [4] - 冷涡生成引导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形成切变线,强降雨向东扩展 [4] 次生灾害风险区域 - 广西东部、湖北北部和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贵州南部、云南西北部和南部、四川南部等地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 [7] - 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南南部、贵州南部、云南西北部中小河流可能超警戒水位 [7] - 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南南部、湖北中部、贵州南部、云南西北部城市暴雨积涝风险高 [7] 气象干旱缓解 - 四川盆地、陕西关中、河南中北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等地高温干旱将缓解 [7] - 需警惕旱涝急转情况 [7] 未来降雨趋势 - 未来十天西南地区东部到江淮地区及长江中下游沿线降雨显著偏多 [7] - 6月25日前后西南地区、江南西部和北部、江汉、江淮等地将再迎明显降水 [7]
“三夏”大忙已至,这份夏收指南请查收!
新华社· 2025-05-31 21:44
夏收气象与干旱缓解 - 北方主产区冬小麦将在6月上中旬进入集中机收阶段 [1] - 5月31日至6月2日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干旱区将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雨,有利于旱情缓和 [1] - 未来10天陕西中北部、河南西北部、山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区无显著降水,晴好天气利于加快麦收进度 [1] 农作物主要威胁与防范措施 - 干热风和烂场雨是"三夏"期间农作物的两大主要威胁 [3] - 防范干热风措施包括科学灌溉、叶面喷肥和选育抗性品种 [3] - 烂场雨应对方案包括及时抢收与晾晒烘干、穗发芽防控技术 [6] 病虫害防治重点 - 冬小麦灌浆成熟期多雨易引发条锈病流行,高温少雨易导致蚜虫、麦蜘蛛大量繁殖 [8] - 大豆产区需防治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及大豆蚜虫、食心虫等 [8] - 玉米产区需防范根腐病、地下害虫及黏虫、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 [8] - 长江流域一季稻需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 [8] 水利保障措施 - 推广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9] - 加强雨情、水情、墒情、农情和存量水资源滚动监测预报 [11] - 精准调度水库下泄流量,科学开展河道引水,精细做好灌溉保障 [11] - 水资源调配需全盘考虑避免"上游调水下游干"的连锁反应 [12]
进入“三夏”农忙时节 须防这些天气来搅局
新华网· 2025-05-26 10:50
夏收夏种天气总体情况 -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天气条件总体较好 利于开展夏收夏种 [3] - 5月下旬夏粮产区以晴或晴雨相间天气为主 连阴雨风险较低 利于冬小麦和油菜成熟收晒 [4] - 6月上中旬夏粮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利于麦收 但需防范局地强对流天气 [5] - 华北东南部、黄淮大部气温略偏高 叠加土壤缺墒可能影响夏种 [5] - 陕西、甘肃、山西南部和河南西北部降水偏多1-2成 麦收期连阴雨风险高但利于后期夏种 [5] "烂场雨"影响及应对 - "烂场雨"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 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 [9][11] - 持续阴雨导致农机无法下地 已成熟小麦霉变、穗发芽 产量和品质下降 [13] - 应对措施包括:做好农机调度抢晴收割 加快排水降渍 科学摊晾通风储存 及时烘干 [15] 干热风危害与防范 - 干热风主要影响华北、黄淮小麦产区 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为高发区 [18] - 导致小麦籽粒不饱满甚至空粒 1961-2024年强度总体减弱但仍需防范 [17][19] - 防范建议:科学灌溉调节田间小气候 喷施叶面肥增强抗逆能力 选择抗旱性强的品种 [21][23] 强对流天气影响 - 夏季强对流天气频发 包括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 [24] - 雷暴大风致农作物倒伏 暴雨致被淹 冰雹可致绝收 [25] - 5月13日北京西城区出现冰雹天气 [27] 高温干旱影响及应对 - 黄淮海、华北、江淮、西南部分地区易发高温干旱 对夏玉米、水稻、大豆出苗造成挑战 [28][30] - 设施农业面临超40℃高温胁迫 易出现落花落果、日灼等问题 [32] - 应对措施:适时灌溉 加强水肥管理 设施安装遮阳网等降温设备 [32][33] 旱涝急转风险 - 旱涝急转指前期干旱后短期高强度降水 农作物难以适应 [38] - 导致农作物缺氧、根黄叶、病虫害滋生 土壤肥力下降 玉米拔节孕穗期最敏感 [39] - 防范措施:疏通沟渠防渍涝 雨后追肥促生长 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 [41] 夏收粮油生产保障 - 需密切监测干旱、干热风、烂场雨等灾害 做好物资技术准备和应急抢收抢烘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