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
搜索文档
音乐为媒,让世界听见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4 07:05
乐团定位与历史成就 - 乐团成立于世纪之交,已成立25周年,承载着“中国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的使命 [3] - 办公空间虽显局促,但满墙照片记录了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爱乐大厅、纽约林肯中心等世界顶级音乐殿堂演出的辉煌历史 [3] - 25年发展历程被视为国家文化发展的必然与一代代音乐人事业心的坚守 [3] 艺术理念与文化自信 - 乐团通过用自身理解和能力将世界经典交响乐演绎出最高水平,来展现高度的文化自信 [4] - 艺术实践植根于中国“和合包容”的文化,在演绎西方经典时注入独特理解,常能碰撞出火花 [4] - 国际指挥大师如古斯塔夫·库恩曾由衷赞叹乐团对瓦格纳歌剧名曲的精彩诠释 [4] 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 - 自建团以来,足迹遍布世界主流音乐厅,通过音乐才华赢得外国观众和同行的敬重,传递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的胸怀 [5] - 在“走出去”同时致力于“请进来”,邀约国际名家参演音乐季,并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等活动中担纲开闭幕式演出 [5][6] - 在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奏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勃拉姆斯及当代中国青年作曲家作品,展现文化包容魅力 [6] 中国特色曲目与故事讲述 - 艺术总监余隆和驻团作曲家邹野将《红旗颂》《茉莉花》《北京喜讯到边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中国经典演绎得鲜活可感,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 [6] - 用交响乐讲述中国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6] 重大活动与外交角色 - 在国家重大外交文化活动中担纲演奏,是乐团“内功外化”的重要场景,如在西安第二届上合组织国家电视节上为9国代表演奏各自国家乐曲并融合成完整作品 [7] - 音乐会视频通过网络平台播出,海内外浏览量过亿,如中国侨联“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 [7] - 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演奏国际名曲《爱的礼赞》和中国名曲《情深谊长》,营造友好祥和氛围 [8] 数字化发展与未来规划 - 乐团正在积极探索“数字音乐厅”建设,旨在将精彩演出通过数字化手段保存、传播,成为可与世界分享的文化资产 [9] - 计划借鉴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世界名团经验,未来借助8K等新视听技术拓展交响乐普及的时空范围 [9] - 不久将迁入由马岩松设计的新音乐厅,实现“厅团一体”,有望成为世界顶级乐团和艺术家来华交流的打卡地和首都文化新地标 [9]
播种好“民相亲”的种子(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50
人道主义精神与民心相通 - 韩国海警李宰硕在救援中国老人时让出救生衣不幸殉职 中国游客杨波在日本跳海救助被困日本女子 两起事件展现了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勇气和对生命至上的共同信念 [1] - 具体的民间互助行为如杨波获日本消防员鞠躬感谢 李宰硕获中国网友献上电子鲜花 为国与国友好往来打下民心基础 成为友好交流的润滑剂 [2] - 第138届广交会吸引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24万名采购商 体现了通过商贸往来促进合作共赢的潜力 [3] 文化交流与相互认知 - 中国春节符号如舞龙表演 木版年画走上多国街头 外国游客带空箱子来中国 显示人文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 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2] - 历史案例如乒乓外交 芭蕾外交 鼓岭情缘表明民心相通能萌发国家间友谊 传递人们对交流互鉴的渴望 [3] - 在平等尊重和对话包容中加强沟通 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途径 [3]
“交流会越来越多,友谊会越来越深”(我和中国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30
郑和文化传承与交流 - 马来西亚郑和文化馆执行馆长李培峰致力于讲述郑和故事,推动郑和文化传承与中马文化交流[6] -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历时28年,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达非洲东海岸,5次经过马六甲[6] - 郑和文化馆位于马六甲河畔官厂遗址,通过多种形式复原郑和下西洋历程,举办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6][7] - 郑和精神代表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理念,与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形成鲜明对照[7][8] - 郑和文化线路遗产研究旨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付出行动[8] 中越音乐文化交流 - 越南指挥家童光荣在中国留学9年,主修民乐与西洋乐指挥,致力于融合中越音乐文化[8] - 童光荣与作曲家莫双双创办新活力民族乐团,将中国特色旋律融入越南传统竹乐演奏[8] - 乐团使用竹笛、竹琴等越南特色竹制乐器,并与"河内之声"国际合唱团联袂表演[9] - 2015年8月在河内举行中越民乐融合音乐会,演奏《赛马》和《萍散云飞》等曲目,现场一票难求[9] - 童光荣希望以艺术为桥梁创作更多音乐作品,促进中越青年交流与友谊[10] 中波环保产业与文化融合 - 波兰籍杰西卡在浙江安吉余村生活,与丈夫从事竹制品环保产业,看到"以竹代塑"的欧洲市场需求[11] - 通过社交媒体向欧洲客户展示竹制品加工过程与环保理念,推动国际市场订单增长[12] - 杰西卡2016年在余村开设英语工作室,举办"国际下午茶"活动促进文化交流[12] - 牵头组建"洋眼看安吉"志愿者团队,带领国际友人体验中国书法、采茶、竹编等乡村文化[12] - 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2] - 杰西卡计划助力余村打造国际研学基地,分享绿色发展经验给全球年轻人[12]
“三江并流”核心区,感受民心相通(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中缅边境经济合作 - 中缅边境地区通过友好村寨机制开展农业合作 中国岗房村向缅甸岗房村提供8万株白芨种苗并配套种植技术指导[10][11] - 缅甸岗房村通过白芨种植实现土地产值提升和生活改善 白芨茎块种植一年多后达4两重[11] - 草果产业成为跨境合作重点 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万亩 2024年带动当地人均增收超3400元人民币[12] 特色产业发展 - 白芨种植形成跨境产业链 中国岗房村2018年试种1亩紫花三叉大白芨 3年后获得丰收并吸引企业包场收购[11] - 草果种植技术向缅甸边境地区输出 通过农技帮扶项目开展种植培训[12] - 阳坡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种植草果近3000亩 打造"一缕阳坡"旅游品牌 年吸引游客几十万人次[17] 职业教育合作 - 怒江州2014年起开设缅甸籍学生班 累计开办4个班级 涵盖汽车维修、酒店管理等专业[15] - 采用"语言+技能"培养模式 为缅甸学生提供学费和住宿费保障[15] - 缅甸学生顶康角当通过酒店管理专业学习 成为怒江州希尔顿花园酒店餐厅领班[14][15] 文旅产业升级 - 阳坡村依托自然风光发展旅游 新建观光廊道和通达桥 吸引游客观赏峡谷日出和灯火夜景[17][18] - 2024年9月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落户阳坡村 设计融合少数民族弩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18] - 怒江州连续举办峡谷文化周、阔时文化节等活动 深化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21] 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怒江州与缅甸接壤边界线长450公里 是中国距离南亚最近的边境州市之一[21] - 缔结10对中缅边境友好村寨 通过教育医疗等"小而美"民生项目改善边民生活[21] -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国际论坛吸引34国300位代表 探讨乡村振兴经验[17]
奏响上合的和合之音——上合组织国家深化人文交流互鉴共谱文明发展新篇
新华网· 2025-08-31 07:20
上合组织人文交流机制建设 - 上合组织自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将文化合作列入宗旨目标以来 通过文化部长会晤 旅游部门领导人会议等机制完善合作框架 [3] - 白俄罗斯作为新成员加入文化合作协定和文化遗产保护协定 为多边人文合作开辟新前景 [4] - 媒体合作机制2017年启动 2018年举行首届媒体峰会 2025年7月在河南举行媒体智库峰会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 [5] 文化旅游领域合作成果 - 2025年6月中乌互免签证协定生效 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旅游年" 中国举办"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年"促进双向旅游流动 [7] - 上合组织秘书长指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建议通过合作推出旅游产品 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青年旅游提升务实成果 [8] - 青岛获"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称号 举办影视展映周并与成员国建立经贸文化旅游广泛合作 [9] 文明互鉴与遗产保护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文明的星河"文物联展 展出吉尔吉斯斯坦黄金面具 巴基斯坦佛首造像等成员国国宝级文物 [11] - 中乌联合修复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 中国专家历时3年完成修复工作使古城重现光彩 [11] - 中国考古工作者深入中亚多国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 接续文明脉络 [11] 青年与妇女交流倡议 - 2025年7月23日10国青年代表发表《天津倡议》 提出通过艺术节 学术营 志愿行动促进文明对话和青年桥梁搭建 [13] - 第五届上合组织妇女论坛展示中国传统马面裙 科威特公主表示两国人民文化互学互鉴心意相通 [12] - 上合组织通过青年交流营 妇女论坛等活动形式不断丰富 辐射范围持续扩大 [3][12][13]
搭建人文交流之桥 共谱和合共生之歌(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8-31 07:20
上合组织文旅交流合作 - 新疆吉木乃口岸成为中哈俄蒙四国交界区重要人流枢纽 哈萨克斯坦游客频繁自驾至新疆阿勒泰地区旅游并采购当地美食 中国赴哈萨克斯坦游客数量显著增长[2] - 乌中直航航班开通及互免签证协定生效推动双向旅游热潮 乌兹别克斯坦赴中国旅游及出差人数明显增加[2] - 青岛获"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称号后成为入境游热门目的地 上半年上合组织10国经青岛胶东机场出入境外国旅客同比增长37.91%[2] 医疗与教育合作项目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在上合成员国完成超2000例白内障手术 包括4个月婴儿及100岁二战老兵等复杂病例[3][4] - 中乌、中吉、中塔防盲合作中心成立推动"移动医疗"转向"定点合作" 医疗设备与技术本地化留存惠及更多民众[4] - 天津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上合国家建成10个鲁班工坊 埃及留学生通过"3+2"项目实现职业技能提升并进入中国高校深造[4][5] 文化交流与影视合作 - 2025上合国家电影节展示AI影像、虚拟拍摄及数字人等前沿技术 引发行业对电影科技突破及动画师培养的讨论[6] - 中哈合拍电影《音乐家》讲述两国历史人文故事 中俄合拍纪录片《这里是中国》及中哈合作《中国考古》呈现跨国创作成果[6] -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支持百余部视听作品译制成多国语言在上合国家播出 包括《山海情》《舌尖上的中国》等热播剧集与纪录片[7]
渤海人寿近5600万保额护航“上合之约•唱响心声”文艺演出活动
财富在线· 2025-08-28 13:17
活动背景 -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夕举办天津哈萨克斯坦听障儿童文艺演出活动 由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 北哈萨克斯坦州政府 天津市外办及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联合主办[1] - 活动被定义为上合期间中哈友好交流重大活动之一 为两国听障儿童搭建跨越国界与听力障碍的艺术桥梁[2] 公司参与情况 - 渤海人寿作为唯一指定保险赞助商 为100余名中外演职人员提供总保额近5600万元保险保障 覆盖航空意外和意外伤害医疗[1][3] - 公司表示保险是传递大爱连接民心的桥梁 此次捐赠是金融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3] 公司公益实践 - 作为首家总部落户天津自贸区的人身险公司 累计保险捐赠保额已超70亿元[3] - 历年积极联合政府部门 慈善组织和高校 提供健康保障 医疗救助 捐资助学等多元服务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3] 艺术团体表现 - 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是全球唯一全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听障儿童合唱团 屡创音乐佳绩[2] - 哈萨克斯坦听障儿童舞蹈团《Sensitive》以独特肢体语言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2]
将邻近周边国家优势转化为文化交流动能(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46
中越边境交流合作 - 北仑河区域成为中越民间交往核心地带 东兴与芒街通过日常集市 语言交流及文化活动实现深度互动 [1] - 跨国公交 夜市餐饮及体育赛事等常态化交流机制促进两国情感认同深化 形成民心相通基础 [1] - 旅游+模式推动文化动能转化 京族独弦琴与越南民谣联合演出 中越画家共创艺术长卷 骑行活动强化友谊纽带 [1] 文化体育融合 - 文化展演超越艺术呈现功能 成为中越心灵对话重要载体 体育活动从竞技延伸至友谊深化层面 [1] - 民间自发组织足球赛事实现中越球员混合组队 两国观众共同参与 体现跨境社群凝聚力 [1] - 舌尖经济成为跨境互动特色 越南糖水与中国小吃通过美食文化拉近民众距离 [1] 区域发展模式 - 东兴市将地理邻近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能 通过多层次交流构建睦邻友好合作机制 [1] - 日间集市贸易与夜间文化娱乐形成全天候交流体系 旅游业带动跨境人流与消费互动 [1] - 合作共赢路径通过民生领域实践持续拓宽 民间交往为官方合作提供社会基础 [1]
创新开放实践 促进民心相通(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 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 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和创新开放实践提升区域联通效率 [1] - 通过中欧班列、跨境换装库、全天候通关机制等硬件设施显著提升物流效率 [1] -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实现高效便捷通关 将跨国出行简化为"串门"式体验 [1] 跨境合作与人文交流 - 推行"硬联通与软联通并重"策略 在基础设施基础上加强教育医疗等人文领域合作 [1] - "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中亚青年在掌握就业技能同时成为友谊使者 [1] - 跨境商贸区形成家庭式商业生态 商户与中亚客户以兄弟姐妹相称并交换礼物分享美食 [1] 医疗合作与民心相通 - "国门医院"医护人员运用中医针灸为国际患者缓解病痛 拓展医疗合作领域 [1] - 跨境交往从单纯生意往来延伸至情感共鸣 使地区转型为友谊家园而非单纯贸易驿站 [1] - 通过教育医疗志愿服务等软性联通方式建立深厚信任关系 巩固民心相通桥梁 [1]
同声共愿:歌唱和平 共创价值 中国银联圆满护航中美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
财富在线· 2025-07-17 17:47
中美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 - 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活动在北京和福州举行,来自中美两国近30个合唱团逾1000名青少年参与,活动持续10天,聚焦音乐这一人类共通语言,深化两国青少年情感纽带 [2] - 活动覆盖鼓岭历史风貌区、福建博物院、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等著名文化地标,通过艺术表达传递两国人民对和平、友谊与共同繁荣的深切期盼 [2] - 活动中创新策划互赠"茉莉胸章"等文化互动环节,让美国青少年在《茉莉花》旋律中触摸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3] 中国银联的支付便利化服务 - 公司实施"锦绣行动2025",提升支付便利化和包容性,为活动提供全方位支付服务保障,支持卡、码、Pay等多元化支付方式 [3] - 支付网络覆盖美国青少年在华"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场景,从福建博物院文创店到北京胡同小巷的便利店实现广泛受理 [3][6] - 公司跨境支付网络覆盖183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超7300万线上线下商户,打造兼容共生的跨境支付生态 [7] 金融开放与跨境合作 - 2025年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个,体现更高水平开放姿态 [3] - 公司与多国央行、国家转接网络、支付联盟开展技术标准合作,包括二维码标准、芯片卡标准等,贡献跨境支付"中国方案" [5] - 公司通过金融基础设施"硬实力"承载人文交流"软连接",在便捷支付中传递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 [6] 战略合作与倡议实施 - 公司自2024年起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五年五万"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倡议的主要践行者 [2] - 通过金融服务支持中美青少年交流活动,将金融资源引向民心相通领域,体现"支付为民"理念 [1][4] - 未来将持续构筑中外文明互鉴的友谊之桥,推动互信互联和共创价值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