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储粮
icon
搜索文档
农民种粮实现优粮优价 “科技助力+精细化服务”为售粮托底
央视网· 2025-11-03 13:41
粮食产后服务与减损增效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通过16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烘干、储存服务,日烘干能力达1.08万吨,配套仓容19万吨,有效解决高水分玉米销售难题[1][2] - 当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将玉米水分从峰值40%降至14%的安全标准,每吨烘干价格比市场价低约15%,已累计烘干储存6万吨玉米[1] - 玉米加工企业创新采用“玉米槌预烘+脱粒+二次烘干”工艺流程,缓解农户烘干难题,目前每日收购玉米约3000吨[2] 粮食收购与市场动态 - 2025年秋粮收购以来,山东德州引导176家收购主体积极入市,全市入统企业收购新季玉米38.9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加2.4万吨[5] - 中储粮在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西、安徽等粮食主产省直属粮库已开秤收购,并于10月17日后在河南、湖南启动2025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12] - 河南作为粮食主产省,中储粮信阳直属库已启动稻谷托市收购,保障农户稻谷归仓[13] 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 玉米加工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将玉米加工成葡萄糖酸钠、阿洛酮糖、海藻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现代化车间仅需6名工人即可完成制作[4] - 一家玉米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达200万吨,带动周边400万亩玉米种植[10] - 小麦加工企业通过收购加工优质麦提升附加值,年收购优质麦60万吨,每斤收购价1.3元–1.45元,较普通小麦高0.1元–0.3元[7] 技术应用与种植效益 - 农民通过智慧储粮、绿色储粮技术实现节粮减损和优粮优储,提升种植效益[9] - 政策层面提出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强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1]
杭州将办一场“饭碗”盛会
杭州日报· 2025-10-29 11:06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粮油博览会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办 [1] - 展会主题为“粮安天下 智链未来”,聚焦粮食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总展出面积约4万平方米,规划6大展区,吸引近700家企业参展,预计观展人数突破3万人 [1] 参展阵容与展会亮点 - 浙江、黑龙江、山东等22个省份组团参展,中粮集团、象屿集团等龙头企业携知名区域品牌亮相 [2] - 展会突出全产业链多维度展示,满足“展示、交易、体验”多元需求 [2] - 集中展示无人化仓储设备、AI辅助种植系统等新质生产力技术,推动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 - 开展现场签约、商务对接会等活动,突出交流合作驱动产业生态建设 [2] 杭州粮食产业经验 - 杭州致力于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双百万吨级”的粮食储备与流通体系 [3] - 打造世界最大的地下恒温粮食储备洞库和华东地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仁和粮食储备库 [3] - 打造覆盖浙江、辐射全国、年交易量超400万吨的线上“云仓”和线下市场 [3] - 在国内率先配置移动式稻麦加工能力,实现粮食应急保障机器换人、快速响应 [3] - 杭州将推广“未来粮仓”、“数字收购”、“绿色储粮”等先进经验,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4]
粮食住上了“好房子”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20:30
文章核心观点 - 粮食气膜仓作为第四代绿色储粮仓型,在保温隔热、气密性、节能降耗方面相比传统仓型具有显著优势,代表了粮食仓储行业向绿色优储、保质保鲜的高质量发展方向 [1][2][5] 新型粮仓的技术优势 - 粮食气膜仓集成了仓储信息控制系统、智能气调、智能通风、粮情监测等先进装备与技术,是新一代绿色储粮仓型的代表 [2] - 相比传统浅圆仓,气膜仓仓温受外界温度影响更小,气体浓度维持效果较好,装粮后谷冷、空调控温、冬季通风能耗平均降低10%左右 [2] - 其独特的三层结构包括外层高分子膜材"冲锋衣"、中间高密度聚氨酯"保温服"和最里层钢筋混凝土"铠甲",提供了防水、保温、隔热、密闭、防潮的综合防护 [2] 行业应用与发展规划 - 粮食气膜仓已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并荣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2024碳达峰碳中和创新成果特等奖" [1] - 该仓型由中储粮集团与中煤建筑安装工程集团联合研发,旨在满足新形势下储粮需求,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 [5] - 目前已在成都投入使用,在长沙即将竣工,下一步将结合实际需求在吉林、安徽、江苏等地建设 [5] 行业基础设施现状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其中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的高标准粮仓仓容已达2.2亿吨且逐年增加 [5]
人多地少为何还能年净调出40亿斤粮?
新华日报· 2025-10-16 08:09
粮食购销体系 - 近三年全省粮食年收购量保持在550亿斤左右,2024年小麦收购量位居全国第四,稻谷收购量跃居全国第二 [2] - 运用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并发挥国企主渠道作用,带动多元经营主体入市,同时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华东的市场网络以优化收购服务 [2] - 各级成品粮油储备实物库存比例保持在90%以上,引导198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形成政府与企业储备互补格局 [3] 仓储设施与能力 - 全省完好粮食仓容达4900万吨,油罐罐容444万吨,粮库烘干设备2445台(套),粮食烘干能力达15.8万吨/天 [4] - 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90.4%,机械化程度高的立筒仓、浅圆仓占比近20% [4] -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40.93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196.07亿元,新增粮食仓容800万吨 [5] 粮食物流网络 - 江苏承载全国约10%的粮食流通量,已建成粮食专用码头泊位60个、铁路专用线7655米 [5][6] - 培育苏州、连云港、盐城、泰州4个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推进13个粮食物流关键节点承载城市建设 [6] - 沿长江通道港口粮食年吞吐量达7060万吨,沿海通道港口粮食年吞吐量达1072万吨 [6] 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 - 研发“六面主动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成立行业内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江苏粮食科技创新研究院 [7][9] - 打造“水韵苏米”公用品牌,认定核心企业56家,年销售收入超150亿元,年产值占全省大米加工业总产值超40% [9] - 全省优质食味稻种植面积从800万亩增至1900万亩,每年带动优质优价收购超100亿斤,促进农民增收超12亿元 [9] 产业规模与发展 - 全省粮油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6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10] - 食用植物油年精炼能力与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粮食物流产业园建设领跑全国 [9] - 泰州市打造全产业链粮食产业体系,形成以高港、泰兴为中心的油脂加工集群等特色产业格局 [10]
天府粮仓里走出节粮减损“绿色标杆”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储粮集团新津直属库通过科技创新 在绿色低碳和节粮减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其全球首座架空式粮食气膜仓是“藏粮于技”战略的成功实践 [1][2] 仓储设施与技术 - 建成了以“气膜仓+浅圆仓”为主体的现代化高标准仓储设施 [1] - 全球首座架空式粮食气膜仓采用“PVDF高分子膜材防水层+聚氨酯保温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一体化仓体结构 配备“2+2”通风窗口 [1] - 该气膜仓荣获2022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1] 技术性能与优势 - 气膜仓仓壁传热系数较传统浅圆仓降低约70% 夏季仓温上升显著延缓 [2] - 气膜仓空仓试验半衰期达到高标准粮仓建设标准要求的6倍 气调作业无须二次补气 [2] - 气膜仓具备卓越的保温 气密性和防水性能 为粮食低温保鲜提供了有力保障 [1] 节粮减损成效 - 公司保管损耗从2022年的0.37%降至2025年的0.12% [2] - 单座气膜仓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吨 [2] - 在空调控温 谷物冷却 冬季通风等作业中平均能耗降低10% [2] 能耗与绿色效益 - 气膜仓能耗降低30%以上 能更好实现绿色储粮 [2] - 公司持续推动仓储技术与管理模式创新 以实现节粮减损 [2] - 公司将持续推进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 提升仓储精益化管理水平 [2]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宁津:创新构建绿色安全智慧粮仓体系
中国发展网· 2025-09-23 21:53
公司战略与核心目标 - 公司全面落实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致力于打造绿色、安全、智能的现代化粮仓 [1] - 公司以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储粮改革提质增效,持续提升粮食仓储管理现代化水平 [1] -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加快推进“智慧粮库”建设 [4] 基础设施与硬件投资 - 公司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10栋标准化仓房,总仓容规模达6.5万吨 [2] - 仓房采用气密门窗、防潮地坪及智能通风系统,主体结构符合准低温储粮标准 [2] - 公司成功申请上级财政资金470万元,推进绿色仓储设施升级 [2] - 引进先进设备使出入库作业效率显著提升30%,降低扬尘与噪声污染50% [2]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与成效 - 推广机械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实现节能率达27%,年节电约5万千瓦时 [3] - 使用内环流控温系统使夏季平均仓温由35℃以上降至25℃左右,湿度由75%以上控制在40%以下 [3] - 熏蒸药剂用量平均减少2g/m³,化学药剂年使用量降低30%,粮食污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 粮食储存损耗率降低0.6%,储存周期内减少粮食损耗约300吨,节约成本72万元 [3] 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 - 集成应用粮食购销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粮情检测、通风、熏蒸等环节的智能化管控 [4] - 推行“一卡通”管理,为运粮车辆配置电子标签,实现全流程自动数据采集与传输 [4] - 库区设置83路高清摄像头,实现储备粮动态监管覆盖率100% [4] - “智能粮仓控制系统”整合8大功能模块,管理效率提升50% [4] - 系统具备AI分析能力,可自动研判粮温、湿度、虫情等数据异常并预警 [4] - 系统升级后实现库存数量、质量、位置“三透明”,监管覆盖率达100% [4] - 系统每日生成分析报告,年节约人工成本约80万元,保管人员劳动强度下降60%以上 [3][5]
粮食产后环节迈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 粮仓里的新科技(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09
粮食产后环节智能化升级 - 智能扦检系统实现粮食入库自动取样和检测 效率从40分钟提升至20分钟 效率提升一倍[2] - 智慧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远程监控粮仓温度 完成37个粮仓巡查时间从大半天缩短至不到半小时[3] - 氮气充填和液态二氧化碳技术实现绿色储粮 害虫灭活周期15天 粮食损耗率降至1%以下[3] 自动化设备应用与效率提升 - 多机器人自动平仓系统实现粮堆平整自动化 作业时间从3-5天缩短至半天[4] - 智能色选机每小时处理30吨大米 选净率达99%以上 识别精度达0.05毫米[4] - 粳米数智化生产线通过智能加工提升出米率 同一批稻谷可多得至少2%的好米[5] 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创新 - 纳米级冰晶锁鲜技术通过双螺旋冷冻隧道 将食品中心温度速冻至零下18摄氏度 保持口感[6] -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将秸秆转化为菌棒基料和有机肥 许昌建安区年生产食用菌鲜品1万吨[7] - 制氮设备生成浓度98%以上氮气充入粮仓 延缓粮食品质变化并防治害虫[3]
“绿色优储”守好“齐鲁粮仓”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
中国发展网· 2025-08-18 22:19
核心观点 - 山东省通过科技升级和绿色储粮技术提升粮食储备效率与品质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并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 [1][2][3][4] 科技储粮升级 - 投资300余万元升级核心出入库系统 入库能力从400吨跃升至800吨 效率提升50% [2] - 采用激光制导输送和液压翻板自动化设备 实现从人工主导到自动化闭环的转型 [2] - 粮仓全部实现智能化监控 10万吨仓容可满足区域3个月应急供应需求 [3] 绿色储粮技术 - 创新应用"内环流+空调"复合控温技术 有效降低粮堆温度并大幅减耗 [2] - 通过准低温改造省级储备粮仓房 践行绿色储粮理念并保障粮食品质 [2] 行业政策与法治建设 - 全省粮食系统深入贯彻《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 全面提升依法治粮管储能力 [3][4] - 通过政府开放日活动深化政务公开 同步向全省发布粮食安全保障公益短信 [4] 社会参与与产业协同 - 为下游加工企业提供稳定优质原料 助力产业链价值提升 [2] - 农民可通过微信预约卖粮 提升粮食流通便捷性 [3] - 律师及媒体代表从法律和信息沟通角度参与粮食安全讨论 [3]
年中经济观察丨粮食住进“好房子” “油瓶子”工厂迎来“数字工友”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4:47
第一产业经济表现 -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1172亿元 同比增长3.7% [1] - 夏粮稳产丰收为国民经济提供支撑 当前夏粮收购进入高峰阶段 [1] 科技储粮创新应用 - 中储粮昆明直属库采用大型浅圆仓 单个仓容超1万吨 配备微型气象站实时监测温湿度等环境数据 [3] - 粮仓布设420个温度传感器实现网格化管理 可精准定位问题区域 [4] - 数字孪生系统实现300亩库区"云巡检" 半小时完成温湿度地图分析 [3] - 中央储备粮实施动态轮换机制 小麦3-5年 稻谷玉米2-3年 豆类1-2年轮换 出库粮食保持清香味 [5] 食用油加工智能化 - 中粮广东产业园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上半年加工大豆75万吨 产出豆油14万吨 豆粕59万吨 [6] - AGV小车配备光电眼/雷达系统 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协同调度 [6] - 300米空中连廊实现成品油自动分拣 智能立体仓库含7250货位 35万箱成品油由6台穿梭车精准管理 [6][7] 优质粮食工程进展 - 全国建成273个优质粮食示范种植基地 5500多家产后服务中心覆盖产粮大县 [9][10] - 实施1057个产业升级项目 推广粮机装备3.3万台套 [11] - 低温仓容超2亿吨 气调储粮仓容达5500万吨 保障粮食保鲜 [12]
多措并举保障夏粮市场购销活跃、节粮减损 绿色科技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央视网· 2025-07-04 11:03
夏粮收购进展 - 全国夏粮收购进入高峰 累计收购量超5000万吨 [1] - 河南 安徽 河北三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托市收购量达180万吨 [3] - 中储粮集团在河南17地市部署176个收购库点 安徽启动53个最低收购价库点 [3] 收购与储运体系 - 中国供销粮油公司在湖北 江苏 安徽启用12个码头和物流基地 13个库点开展收购及烘干加工服务 [5] - 国铁郑州局郑州北站平均每3分钟发运一列粮食等重点物资列车 [6] - 安徽临泉粮食专业合作社新建智能烘干塔 日处理量达百吨 将小麦水分控制在12.5%-14.5% [8]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五位一体"绿色储粮技术体系 目标三年建成100个示范库点 [12][18] - 轮式吸粮机实现多机联动单人操作 集成伸缩机 输送机等四种装备 [14][16] - 全球粮食全环节损失率约14% 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700万吨 [16] 政策与科技协同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进收购 加工 转运全链条协同 优化五项为农服务 [11] - 绿色储粮技术聚焦仓房性能提升 智能监测预警等五大核心领域 [18] - 科研单位与储备企业将形成技术耦合效应 提升产后减损效率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