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搜索文档
拔萝卜带泥!逃往美国的恒大“二把手”,邻居竟是另一名潜逃富豪
搜狐财经· 2025-08-29 14:39
公司高管动态 - 恒大集团前总裁夏海钧近期被曝光与家人居住于美国加州尔湾豪华别墅 此前因财务造假事件后长期未公开露面 [2] - 夏海钧在恒大任职期间年薪达2.7亿元 十余年累计收入超18亿元 [5] - 其2011年以120万美元购入加州房产 现增值至320万美元 2023年通过妻子以受托人身份斥资1450万美元购置新豪宅 名下信托及资产总价值近亿元人民币 [7] 关联企业风险事件 - 恒大集团目前背负2.39万亿元债务 导致投资人重大损失及购房业主交楼困难 [8] - 广微控股实际控制人陈炫霖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涉案金额超300亿元 其中百亿资金无法兑付 [8] - 陈炫霖旗下万象汽车、爱驰汽车存在资金挪用问题 公司累计被法院强制执行17亿元 [8] 资产转移路径 - 夏海钧通过早期境外房产投资实现资产增值 并以信托方式完成资产配置 [7] - 陈炫霖于2017年以800万美元购入加州地中海风格别墅 现市值超千万美元 2022年通过香港转东南亚偷渡至美国 [9] - 两名高管均存在国内制造债务危机后转移资产至海外的行为模式 [9] 行业治理现状 - 房地产企业与金融投资机构存在高管通过离岸资产转移规避债务责任的现象 [8][9] - 国际司法合作加强背景下 境外资产追索力度持续提升 [12] - 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导致巨额资金被用于支付高息及个人挥霍 [8]
向800余人非法吸收3亿余元,红通犯李某被引渡回国
新浪财经· 2025-08-19 17:40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 李某在不具备资质情况下虚构公司资金实力和上市信息 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800余名群众非法吸收3亿余元人民币 [2] - 案发后李某逃往境外 公安机关持续追逃 2023年9月被批准逮捕 2024年10月国际刑警发布红色通报 2025年6月泰国逮捕并引渡 [2] 跨国经济犯罪引渡合作 - 2025年7月"百名红通人员"周静华从泰国引渡回国 系第63名归案人员 实现亚洲地区"百名红通人员"清零 [3] - 2024年8月公安部从泰国引渡涉嫌传销犯罪的张某某 系中泰引渡条约生效后首名经济犯罪嫌疑人 [3] - 张某某领导的MBI集团通过虚拟数字货币发展会员1000余万人次 涉案资金超1000亿元人民币 [3] 执法司法合作成果 - 李某引渡案彰显中泰执法司法合作深化 对今后与其他国家建立执法合作具有示范作用 [4] - 张某某案中 2022年7月泰国警方抓获 2024年5月泰国法院终审裁决引渡 8月泰国政府支持裁决 [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超3亿元,李某被引渡回国
证券时报· 2025-08-19 13:36
李某外逃后,公安机关坚持不懈开展追逃追赃工作。2023年9月,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检察院以涉 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李某批准逮捕。2024年10月,国际刑警组织对其发布红色通报。2025年6月, 泰国有关部门将李某逮捕,并依法判决将其引渡回中国。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李某的成功引渡,是中泰两国执法司法合作不断深化、双边互信不断加强的成 果,彰显了公安机关维护公民财产安全、捍卫法律底线的坚定决心,对今后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深化 执法合作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原标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超3亿元,李某被引渡回国) 8月15日,在中国驻泰国使馆和泰国相关执法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我公安机关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犯罪的嫌疑人李某从泰国引渡回国。 公安部微信公众号截图 据了解,李某在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情况下,虚构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经济效益良好和即将挂牌 上市等不实信息,以扩大生产经营为由,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先后向800余名群众非法吸收3亿余元人民 币。案发后,李某逃往境外。 来源:公安部微信公众号 责编:万健祎 校对:廖胜超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超3亿元,李某被引渡回国
证券时报· 2025-08-19 13:03
案件基本情况 - 李某在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情况下非法吸收资金 虚构公司资金实力雄厚 经济效益良好和即将挂牌上市等不实信息[2] - 以扩大生产经营为由 以高额利息为诱饵 向800余名群众非法吸收3亿余元人民币[2] - 案发后李某逃往境外[2] 案件处理过程 - 2023年9月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李某批准逮捕[2] - 2024年10月国际刑警组织对李某发布红色通报[2] - 2025年6月泰国有关部门将李某逮捕并依法判决将其引渡回中国[2] 国际合作意义 - 李某的成功引渡是中泰两国执法司法合作不断深化 双边互信不断加强的成果[2] - 彰显公安机关维护公民财产安全 捍卫法律底线的坚定决心[2] - 对今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深化执法合作起到积极示范作用[2]
李某向800余名群众非法吸收3亿余元人民币后逃往境外,被引渡回国
券商中国· 2025-08-19 12:12
责编: 杨喻程 校对: 杨舒欣 公安部微信公众号8月19日消息,8月15日,在中国驻泰国使馆和泰国相关执法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我公安机关将涉嫌非 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嫌疑人李某从泰国引渡回国。 据了解,李某在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情况下,虚构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经济效益良好和即将挂牌上市等不实信 息,以扩大生产经营为由,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先后向800余名群众非法吸收3亿余元人民币。案发后,李某逃往境外。 李某外逃后,公安机关坚持不懈开展追逃追赃工作。2023年9月,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 款罪对李某批准逮捕。2024年10月,国际刑警组织对其发布红色通报。2025年6月,泰国有关部门将李某逮捕,并依法判 决将其引渡回中国。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李某的成功引渡,是中泰两国执法司法合作不断深化、双边互信不断加强的成果,彰显了公安 机关维护公民财产安全、捍卫法律底线的坚定决心,对今后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深化执法合作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来源:公安部微信公众号 百万用户都在看 重大突破!刚刚,利好消息传来 突然升温!A股逼近3700点,该怎么操作?切记,这是上涨中最容易犯的错 美联储,重大宣布 ...
我国从泰国引渡一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经济犯罪嫌疑人
人民日报· 2025-08-19 10:47
8月15日,在中国驻泰国使馆和泰国相关执法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我公安机关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犯罪的嫌疑人李某从泰国引渡回国。 李某外逃后,公安机关坚持不懈开展追逃追赃工作。2023年9月,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检察院以涉 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李某批准逮捕。2024年10月,国际刑警组织对其发布红色通报。2025年6月, 泰国有关部门将李某逮捕,并依法判决将其引渡回中国。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李某的成功引渡,是中泰两国执法司法合作不断深化、双边互信不断加强的成 果,彰显了公安机关维护公民财产安全、捍卫法律底线的坚定决心,对今后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深化 执法合作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据了解,李某在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情况下,虚构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经济效益良好和即将挂牌 上市等不实信息,以扩大生产经营为由,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先后向800余名群众非法吸收3亿余元人民 币。案发后,李某逃往境外。 ...
李某被引渡回国,涉案3亿余元
第一财经· 2025-08-19 10:43
李某外逃后,公安机关坚持 不懈 开展追逃追赃工作。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李某的成功引渡, 是 中泰两国执法司法合作不断深化 、 双边互信不断加 强 的成果, 彰显了公安机关维护公民财产安全、捍卫法律底线的坚定决心 , 对今后 我国 与其他 国家建立和深化 执法 合作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微信编辑 | 七三 2025.08. 19 本文字数:508,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据央视新闻,8 月 15 日,在中国驻泰国使馆和泰国相关执法部门的大力协助下, 我 公安机关将 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嫌疑人李某 从泰国引渡回国。 据了解,李某在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情况下,虚构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经济效益良好和即将挂 牌上市 等不实信息, 以扩大生产经营为由,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先后向 800 余名群众非法吸收 3 亿余元人民币。 案发后,李某逃往境外。 (注:我们会对线索进行核实。您的隐私将严格保密。) 推荐阅读 美团启动"堂食提振"计划 第 一 财 经 持 续 追 踪 财 经 热 点 。 若 您 掌 握 公 司 动 态 、 行 业 趋 势 、 金 融 事 件 等 有 价 值 的 线 索 , 欢 迎 提 供 。 专 用 邮 ...
向800余人非法吸收3亿余元,经济犯罪嫌疑人李某被从泰国引渡回国
新浪财经· 2025-08-19 10:36
此前在2024年8月,公安部宣布,在国内有关部门、我驻泰国使馆和泰国执法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公安 部"猎狐行动"工作组将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特大经济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从泰国成功引渡回国。 此案系1999年中泰引渡条约生效后,中国从泰国引渡的首名经济犯罪嫌疑人。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以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为首的MBI集团通过发行虚拟数字货币的方式,要求参加 者缴纳700元至24.5万元人民币不等的费用获得平台会员资格,以高额返利为诱饵,以发展会员数量、 投入资金数量作为计酬方式或者返利依据,实施网络传销违法犯罪活动。该集团共发展会员1000余万人 次,涉案资金超1000亿元人民币。 2020年11月,重庆市公安局依法对张某某立案侦查;2021年3月,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对其发 布红色通报。2022年7月21日,泰国警方抓获张某某。随后,中方依据双边引渡条约向泰方提出引渡请 求。今年5月21日,泰国上诉法院终审裁决将张某某引渡中国。8月14日,泰国政府作出行政决定,支持 法院上述终审裁决。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李某的成功引渡,是中泰两国执法司法合作不断深化、双边互信不断加强 的成果,彰显了公安机关 ...
金阿哥黄金寄卖忽悠客户 被指洗脑营销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
搜狐财经· 2025-06-20 08:47
黄金寄卖业务模式 - 公司以"黄金寄卖"名义吸引中老年投资者,承诺年化收益率高达32.87%,但未进行实际黄金交割 [1][11] - 投资者需支付资金购买黄金套餐(如新黄金1号套餐21900元/30克),每月按克数×20元领取"升值价值金" [5][11] - 业务模式涉及两个法律主体:签约方为金阿哥公司,部分收款方为郑州层金珠宝销售有限公司 [8] 公司宣传与实际情况差异 - 公司宣称拥有金矿资源(价值200亿元)及30%股权(价值几十亿),但查询显示关联矿企已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且处于歇业状态 [13][15][16] - 公司宣传视频展示会员收益案例(如月入1万元),但实际经营主体年报显示员工为0人且注册资本均为认缴 [10][15] - 公司声称有国资背景,但股权结构显示无央企或国有企业参股 [13][15] 资金规模与运作特征 - 按订单号推算(如订单号6538),以最低单笔金额21900元计算,潜在涉案资金可能过亿元 [10] - 资金运作呈现"借新还旧"特征,支付给早期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于后续投资者的本金 [26] - 公司通过组织线下活动(如财富尊享会)向中老年群体推广业务,现场呈现人头攒动景象 [6][13] 法律风险定性 - 业务实质属于未经批准的黄金资产管理,违反央行关于黄金资产托管需经批准机构开展的规定 [24][26] - 模式符合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特征:面向不特定人群、承诺高额回报、无真实商品交割 [26][27] - 类似案例(浙江永坤控股)已因非法吸存被立案调查,实控人携款潜逃 [27] 纠纷处理方式 - 公司设置3%违约金条款阻碍合同解除,但经媒体介入后同意全额退款 [3][23] - 此前类似投诉最终需通过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及街道办多方协调才得以解决 [20] - 警方初步认定属买卖纠纷,市场监管部门认为不属于消费纠纷范畴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