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
中国青年报· 2025-07-29 07:4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齐齐哈尔马戏团拥有73年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以"马戏团"名称注册的国有杂技团,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得奖项如2007年西班牙国际马戏节铜奖 [2][3][4] - 行业面临人才流失问题,近10年仅引进十三四个新人,2018年训练的12名"悬空走钢丝"学员中仅剩2人坚持 [6] - 年轻人对马戏存在认知误区,00后大学生普遍不了解现代马戏已取消动物表演,且缺乏主动观看意愿 [7][9] 国际影响力与非遗价值 - 公司曾获商务部"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2000年代在丹麦97个城市商业巡演并获国际认可 [3][4] - 拥有10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形成"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的东北特色艺术风格 [4][7] - 通过国际演出提升城市知名度,曾要求外方报幕时强调"齐齐哈尔"以推广中国小城 [7] 转型与创新尝试 - 市场化马戏团如哈尔滨融创乐园采用360度光影科技、悬浮水幕等现代技术,观众满意度超90%,但节目难度低于传统马戏团 [11] - 公司正研究融入国潮、二次元元素,并升级LED屏幕等舞美设备以吸引年轻观众 [10][11] - 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高难度动作片段,探索与动漫特技结合的新型表演形式 [10][11] 人才保留机制 - 事业编制成为留住人才的关键手段,曾有演员因通过编制考试放弃转行计划 [6] - 主要从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招募有基本功底的新人,但面临家长反对学员吃苦的阻力 [6]
《意大利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中意加强务实合作惠及世界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47
中欧经贸合作 - 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货物贸易总额达7858亿美元 [1] - 欧盟是中国重要外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双方形成强大经济共生关系 [1] - 中欧需加强战略对话避免分歧扩大,在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有共同需求 [1] 中意合作新阶段 - 2024年签署《中意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4-2027)》,深化战略对接与人文交流 [3] - 意大利对美出口占GDP的4%,美国是其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主要投资地 [2] - 中国扩大服务业开放(电信/医疗/教育等14领域155项试点),意大利在文旅/医疗/教育领域具竞争力 [3]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合作 - 意大利中小企业可借鉴中国AI研发及制造业自动化经验实现智能转型 [4] - 中国可参考欧盟AI规制框架,意大利可引入中国产业应用技术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中意均为世界遗产最多国家,意大利社区主导保护模式与中国跨区域协调经验具互补性 [4] - 中国大运河非遗联动保护案例对解决意大利跨区域遗产碎片化问题有启示 [4] 意大利经济挑战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需通过多边主义原则增强经济韧性,中意合作可提升自主性与开放性 [2]
国图举办2025年“非遗讲座月”收官之讲
新华社· 2025-07-27 14:43
非遗保护讲座月活动 - 国图讲坛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收官之讲以"中国的眼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回顾"为主题 [1] - 活动由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田苗担任主讲人,通过沉浸式观展与主题演讲回顾十年非遗记录工作 [1][3] - 活动深度联动"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成果展,并与多地非遗保护中心合作举办贵州、浙江、湖南等专场活动 [3] 非遗记录工作成果 - 十年来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者、专家学者及记录团队系统记录每一位传承人的技艺与记忆 [3] - 活动展示非遗传承人的匠心魅力及记录工作背后的故事,强调其重要意义与价值 [3] - 数十位非遗传承人、学术专员及一线工作者参与讲座、展演等学术交流活动 [3] 非遗讲座月品牌影响力 - "非遗讲座月"是国家图书馆2013年推出的品牌活动,固定于每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举办 [3] - 该活动已成为国内定期系统宣传非遗知识的重要平台 [3] - 2025年活动从多元视角诠释"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展现中国非遗保护的时代缩影 [3]
邮储银行宁波分行助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7 01:4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经济融合 - 宁波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开洋节、谢洋节与现代经济深度融合,带动渔业、旅游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 [1] - 邮储银行宁波分行通过金融服务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传统节庆活动注入金融支持 [1] 金融服务助力渔民备战开洋节 - 开洋节是象山渔民出海起点,渔民需提前储备柴油、渔具等物资,但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2] - 渔民吴洪滨花费700多万元新造渔船后资金周转压力大,邮储银行提供304万元船舶抵押贷款帮助完成新船装修和物资采购 [2] - 开洋节前夕,吴洪滨通过邮储银行"极速贷"快速获得30万元贷款用于储备柴油 [2] 银企联动支持渔业产业链 - 天楠水产在开洋节期间加大海鲜收购力度,每天交易额可达100多万元,需储备足够流动资金 [3] - 天楠水产花费3100余万元建设厂房并购买设备,流动资金不足,邮储银行以厂房抵押授信1200万元帮助完成扩建 [3] - 邮储银行支持确保天楠水产在开洋节期间正常运营,为渔民提供稳定销售渠道 [4] 特色金融产品服务产业发展 - 邮储银行宁波分行通过"小微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渔业产业链提供精准支持,包括渔驳船、油驳船、渔农具生产销售公司等 [4] - 分行开展普惠金融宣传活动,以金融知识宣讲上渔船等形式帮助渔民和企业了解金融政策 [4] - 在谢洋节期间组织多场普惠金融活动,为渔民讲解贷款流程和风险防控知识 [4]
《意大利发展报告》发布——中意开启务实合作新阶段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5:50
中意经贸合作现状 - 2024年中欧货物贸易总额达7858亿美元,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1] - 欧盟是中国重要外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1] - 意大利对美出口占GDP的4%,美国是其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主要投资地[2] 重点合作领域 - 服务业领域合作潜力大,中国正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开放[3] - 意大利在文旅/医疗/康养/教育等领域具备竞争力[3] - 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互补,意大利可借鉴中国AI产业应用经验[4] - 非遗保护领域各具特色,两国均为世界遗产保有量最多国家[4] 战略合作进展 - 2024年签署《中意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4-2027)》[3] - 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各领域合作[3] - 中国推出155项服务业开放试点任务涉及14个领域[3] 产业转型机遇 - 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经验可为意大利企业提供智能转型范式[4] - 意大利中小企业可借助中国技术获取AI解决方案[4]
《中国绣娘》新书发布及非遗图书影像捐赠暨刺绣文化推广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能源网· 2025-07-21 21:33
非遗文化传承与推广 - 《中国绣娘》项目通过影视、图书、刺绣文创等多元形式实现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创新非遗保护路径 [1] - 创作团队历时3年跨越30余省市,访谈82位绣娘,成果包括2套丛书、5集纪录片及非遗刺绣展览,首次构建中国刺绣技艺全息基因图谱 [3] - 电子工业出版社将推动《中国绣娘》版权国际化,向世界传播中国刺绣文化 [5] 出版行业动态 - 电子工业出版社积极探索影像、图书、活动结合的立体化传媒模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6] - 《中国绣娘》图书以绣娘奋斗历程为载体,彰显中国文化韧性包容,新书发布仪式由多位行业专家共同揭幕 [8] 非遗资源捐赠与典藏 - 首都图书馆接收《中国绣娘》图书、纪录片U盘/光盘及绣娘代表捐赠的《蜀刻成都典籍》《晨曦》等实物刺绣精品,纳入国家典藏体系 [10] - 北京城市图书馆非遗文献馆作为全国首家综合性非遗文献空间,已接待读者44万余人,现长期征集全国非遗文献及手工艺品构建完整基因库 [15] 行业合作模式 - 非遗保护形成"动态影像+学术出版+物质载体"三位一体传承范式,为活态传承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15] - 机构与个人可通过捐赠珍品、参与学术研讨、馆校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非遗永续传承 [15]
三亚出台非遗保护实施细则
海南日报· 2025-07-11 09:50
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实施细则 - 核心政策文件《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实施细则》于7月8日发布 将于9月1日起施行 有效期至2030年9月1日 [1] - 细则共7章67条 构建"五位一体"保护体系 涵盖专项资金管理 项目评定与分级保护 传承人认定与管理 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定 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 [1] 专项资金与补助 - 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 支持资源调查研究 代表性项目保护等九大领域 [1] - 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传承团体每年可获0.6万元/人传承补助 用于授徒传艺 研究交流 [1] 差异化保护措施 - 民间文学和民俗类注重区域性整体保护 [1] - 传统音乐 舞蹈 戏剧类强化与旅游融合 [1] - 传统技艺类鼓励开发生活化现代感文创产品 [1] - 濒危项目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专项支持原材料保护与替代品研发 建立数字化档案系统 [1] 传承人管理制度 - 创新设立"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 对两名及以上协作传承群体给予同等保护 [2] - 传承人需履行培养人才 保存资料 提交年度报告义务 每两年接受考核评估 [2] - 连续两次评估不合格取消资格 生活困难传承人将获基本生活保障协调 [2]
邵阳布袋戏走进国家图书馆“非遗讲座月”
中国青年报· 2025-07-07 21: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 国家图书馆举办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第三讲,主题为"孤独的剧团,不再孤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交流活动·湖南专场",聚焦木偶戏(邵阳布袋戏)的历史与传承 [1][3] - 活动通过纪录片《一个人的剧团——刘永安》展示传承人刘永安的生活场景,并邀请其分享50余年从艺经历及近期在自媒体走红的感受 [3] - 现场穿插邵阳布袋戏表演,传承人演示扁担戏台操作技巧及木偶戏文表演,让观众沉浸式体验600年未变的戏剧魅力 [3] 非遗资源与记录工作 - 湖南省文化馆负责人介绍湖南省丰厚非遗资源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开展情况 [3] - 刘永安之孙刘宇分享对邵阳布袋戏的亲身感受,体现代际传承视角 [3] 活动规划与联动 - "非遗讲座月"自2013年推出,2025年计划举办6场交流活动,深度联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 [3] - 后续将与广东、山东等省级非遗保护中心合作开展系列活动 [3]
非遗新韵曲子戏 传承不息在白银
新华网· 2025-06-13 11: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白银曲子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具有元杂剧风格特点,集演、说、唱于一体 [3][5] - 当地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推进曲子戏保护传承工作 [3] - 已建成2个传习所和1个传承基地,培育60余名专业演职人员,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梯队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复排《西厢调》《写扇》等传统剧目,并创作《乡愁》《田野希望》等现代剧目,聚焦乡村振兴与现代生活 [3] - 采用"传承人+平台+文化馆"协作模式,重点挖掘濒危曲牌、培养青年传承人及数字保护工作 [5] - 民间艺术团自发组织传承活动,参与公益性演出和学术研究,推动曲子戏健康发展 [5] 地域文化发展 - 曲子戏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成为白银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文化之一 [1][3] - 政府与民间社团共同推动,逐步形成良好的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局面 [4] - 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5]
全球非遗传承人齐聚上海,探索千年技艺的现代之路
第一财经· 2025-06-10 19:25
论坛概况 - 2025年(第十三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于6月5日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聚焦非遗保护的国际合作、文化认同、社会参与、技术创新等议题 [3] - 论坛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已成为上海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3] - 同期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展览持续至7月15日 [3] 国际非遗展示 -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美术馆展示传统木材雕刻工艺,雕花门等家庭用品融入伊斯兰艺术元素 [4] - 吉尔吉斯斯坦展示"赛玛卢-塔什"岩画遗址,岩画内容从公元前8世纪现实生活描绘演变为公元7世纪几何抽象图案 [4] - 印尼雅加达陶瓷和美术博物馆展示蜡染工艺,图案融入中国云、龙等文化元素,体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7] 非遗保护与创新 - 日本金泽大樋烧传承人年雄将地震损毁的茶碗碎片重组创作新作品,体现传统工艺的历史延续性 [9][11] -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支持传统工艺传承,手工制品成为旅游品牌重要组成部分 [11][12]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引入非遗数字化保护课程,学生运用3D技术复原古陶瓷残片 [12] 行业发展机遇 - 工艺美术行业职业路径拓宽,涵盖高端定制、文创IP、国潮品牌、艺术疗愈等数十种新业态 [13] - 南京艺术学院提出非遗保护需融入日常生活,结合设计美学与技术塑造新工艺美术作品 [13] - 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计划2026年建成新展厅,提升游客体验并促进地区旅游经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