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昆曲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风格(我与一座城)
人民日报· 2025-10-11 06:10
苏州人酷爱风花雪月,对吃喝玩乐颇有心得。1808年,苏州文人沈复写的6卷本《浮生六记》,有大量 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雅致,可以代表苏州人的价值观、生活观。苏州人有园林、昆曲、评弹这些艺术瑰宝 的滋养,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沈复和芸娘们还是会慢悠悠地活出自己的模样。没有深入了解苏州人性 格的人,也许会轻视这种风轻云淡,认为没有血气方刚,更没有慷慨激昂,只有俗世的烟火气。其实这 是误解了。明代文学家、苏州人冯梦龙的"喻世"、"警世"和"醒世",就是用一个个普通平凡的世俗故事 诠释的。人间的烟火不动声色地成为医心良药,而所有的药到了这里也不再是药,是润物细无声,是苏 州西郊穹窿山上写就的《孙子兵法》,是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是王谢长达的女子北伐队和振华女校,是 吴健雄、何泽慧、费达生求知求真的身影。是无名愁绪,是月落乌啼,是野外踏青时的诵咏,是咏而 归。 风雨不静而岁月从容,这或许是苏州这座城市的风格。 归,是人归,魂归。用最雅糯的曲调,用最醇厚的人间烟火,留住人,留住魂。魂归处,细雨垂杨系画 船,万树桃花月满天。吴侬软语唱不断,半城琵琶半城弦。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1日 08 版) 说苏州,哪能不说昆曲和 ...
10余家曲社齐聚昆博,在水磨腔里共赏人间清欢
苏州日报· 2025-10-06 07:07
桂子香时,月满姑苏。中秋佳节将至,昨天(10月5日),"月映氍毹·昆韵中秋"乙巳年国风雅集在 中国昆曲博物馆举行。来自幔亭曲社等10余家曲社的近50名曲友暂别喧嚣,在全晋会馆这座百年古建筑 里共同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 上午9:00,活动在同场曲《长生殿·小宴》【粉蝶儿】中拉开帷幕。随后,曲友们或单人上台,或 两两结对,或多人合唱,演绎各自的拿手曲子。一段段唱词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演唱者唱得投入,观 众们听得陶醉,时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午间小憩后,雅集移至花园内继续进行,曲友们在池边凉亭里、 石榴树影间唱和,高慰伯昆笛艺术传承基地带来的曲牌联奏,幔亭曲社带来的《牡丹亭》《玉簪记》 《邯郸记》,"艺周末"昆曲班带来合唱,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虽然空气中依旧热浪滚滚,却挡不 住参与者们饱满的热情。 接着,雅集回到"吴歈萃雅"大殿,曲友们从清晨唱到傍晚,60多支曲子令他们唱得尽兴,也让听众 听得酣畅。此次活动的参与者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他们因昆曲的共同爱 好而相聚在一起。从事昆曲工作60余年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毛伟志也受邀来到现场,奉上《长生殿·惊 变》【石榴花】的精彩演绎。在雅集落幕之际 ...
名家票友同台,赓续百年曲韵,2025虎丘曲会开幕
苏州日报· 2025-10-05 08:21
开幕演出中,胡锦芳、王芳、俞玖林、周雪峰等梅花奖得主联袂登台,来自北京、深圳和苏州等地 的知名票友再现经典,让观众尽享昆曲魅力。4台昆曲爱好者专场演出延续了"以曲会友"的悠久传统, 15家昆曲曲社,百余名昆曲爱好者、昆曲考级优秀考生和昆曲培训班优秀学员登台亮相,切磋技艺,老 中青少四代人延续了几百年来"千人石满、对月笙歌"的民间传统,生动诠释了昆曲艺术薪火相传、青蓝 永续的持久生命力。 移步换景水磨雅韵,昼夜联袂好戏连台。昨晚(10月4日),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化 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主办,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苏州市文化活动交流 中心、苏州戏曲博物馆共同承办的2025虎丘曲会在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开幕,持续两天的盛会将彰显昆曲 艺术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此次曲会精心组织了多层次、全时段的演出体系,在虎丘景区的不波艇、真娘墓亭、石观音殿等五 处景点,不定时的昆曲快闪表演将婉转的水磨调与园林景致自然交融,让游客"转角遇见戏",在移步换 景间感受曲会的浓郁氛围和昆曲的隽永魅力。曲会同时联动中国昆曲博物馆,推出三场"美遇苏州·花好 月圆"戏曲名票演唱会,涵盖京剧、越剧、沪剧多种形式,形成 ...
“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戏曲主题系列活动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33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当天,由故宫博物院、安徽省委宣传部等主办,安徽演艺集团承办的"徽韵畅音"专场演出在故宫博物院 畅音阁举行。此次演出精选故宫博物院藏徽班戏目精华,上演春台班《白兔记》、和春班《淤泥河》、 四喜班《宇宙锋》、三庆班《龙虎斗》。演出以安徽省徽京剧院00后演员为主,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指 导,既恪守传统戏曲的程式规范,也展现了新时代徽班人才的勃勃生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4日 14 版) 本报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迟嘉瑞、李俊杰)9月22日,徽班进京235年暨"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戏曲主题 系列活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系列活动将于9月28日在安徽百戏城启动,首批展演涵盖京剧、昆曲、黄 梅戏、豫剧等10个剧种,26场演出将陆续亮相。活动汇聚戏曲名家,推出超百场惠民演出,持续展演至 2026年春节前后。 "百戏入皖·星耀合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以戏曲为纽带,融合文旅资 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动实行惠民票价,观众可凭票根免费游览黄山、九华山等景点。 ...
2025“天涯共此时·水韵江苏”中秋音乐会在罗马尼亚举办
新华网· 2025-09-15 09:21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陈峰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本场演出通过中国古典戏剧《牡 丹亭》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与包容性,实现了中西艺术语言的对话与共 鸣。 音乐会由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得到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及布加 勒斯特市政府的支持。罗各界人士、在罗华侨华人、中资机构代表等180余人观赏。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9月14日电(记者张改萍)2025"天涯共此时·水韵江苏"——《融乐·溯梦》中秋音 乐会13日晚在布加勒斯特市文化中心举办。 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团队创演,钢琴家李玮捷担任编导,女高音歌唱家黄英领衔。演出融合了昆 曲、江苏民歌与西方歌剧、艺术歌曲,并结合多媒体视觉艺术。 罗前驻华大使伊斯蒂乔亚表示,中秋节是中国人民庆祝家庭团聚和丰收喜悦的古老节日,承载着上 千年的历史传统。他相信,本场音乐会不仅能为罗马尼亚观众带来艺术享受和对中秋文化的深入感知, 更能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理解与友谊。 ...
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9 07:52
非遗文化活动暑期开展情况 - 全国各地非遗场馆开展丰富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提供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2] - 多地推出"遇见非遗"和暑期非遗课堂等活动 涵盖古琴 昆曲等多个特色非遗项目通过讲解 展演及互动体验形式开展 [2] 非遗场馆具体活动及参与数据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2]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剪纸 面塑等十余种传统技艺 举办45场体验活动场场爆满 [2]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 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2] 非遗项目体验内容 - 西安鼓乐演出吸引众多青少年 专家带领体验各类传统特色乐器并深入讲解中国音乐魅力 [2]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跟随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传承千年的陶瓷技艺 [2] - 浙江省非遗馆开展靛青白花印染技艺学习 因捆扎松紧不同使每件扎染作品成为独特艺术品 [2]
【文化中国行】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4 20:44
暑期非遗活动普及情况 - 全国多地非遗场馆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包括西安鼓乐演出 古琴 昆曲展演 剪纸 面塑技艺体验及陶瓷 扎染制作等互动项目 [1][3][5][7]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3]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45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十余种传统非遗技艺且场场爆满 [5]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7] 非遗活动形式与特点 - 活动采用沉浸式体验模式 包含专家讲解 乐器体验 技艺教学等互动环节 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5][7] - 西安鼓乐以隋唐时期发源的典雅古朴演奏吸引青少年观众 演出后安排传统乐器体验环节 [1] - 扎染技艺因捆扎松紧差异使每件作品呈现独特性 儿童可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印染工艺 [7]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直接参与千年技艺传承 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5]
杭州乡村好戏“破圈”唱四方
杭州日报· 2025-08-08 10:33
文化特派员制度成效 - 省级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乡村文化团队建设 通过组织排练 展演和本土文化创作激发内生力量[2] - 文化特派员作为专业院团与乡村的纽带 使越剧社社员获得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名家指导[2] - 实现跨市文化联动 省级文化特派员带领龙坞越剧社赴安吉县开展首次跨区域演出[1][2] 艺术乡建发展模式 - 外桐坞村打造文化礼堂 美术馆等空间 形成"艺术+生活"文创园区并吸引大批艺术家常驻[3] - 长埭村依托茶镇优势及美院资源 汇聚300余位艺术家形成环村艺术链 推动艺术进村[3] - 通过艺术乡建与文化特派员融合机制 构建茶文化 艺术创作和文明实践多维场域[3] 文化产业经济成果 - 市级文创园白桦崊手作园年销售额达2.1亿元 村旅游收入含农产品达7787万元[3] -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41.3万元 体现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富民效应[3] - 艺术化文明实践站通过沉浸式活动引导村民践行新风 实现艺术与生活化实践结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