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昆曲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国戏演出季”在维也纳圆满收官
新华社· 2025-11-17 08:47
活动概述 - 2025“中国戏演出季”暨中国戏国际展演系列活动于11月15日晚在奥地利维也纳穆特剧院迎来收官演出 [1] - 收官剧目为由盐城市淮剧团演出的淮剧《赵五娘》 [1] - 活动由中国歌剧研究会和(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承办 [2] 演出内容与反响 - 淮剧《赵五娘》演出结束后,剧场内响起热烈掌声,观众与演员进行交流 [1] - 演出季共呈现婺剧、桂剧、昆曲、越剧、扬剧、秦腔、锡剧、淮剧八种中国戏剧样式 [2] - 淮剧起源于江苏盐阜地区,有200多年历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活动意义与评价 - 穆特剧院总监埃尔克·黑塞认为活动为人们提供了观看和了解特色中国戏曲的机会,促进了奥中两国人文交流 [1] - (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荣誉主席恩斯特·沃勒评价整个演出季活动具有建设性和可持续性,打动了很多欧洲观众 [1] - 中国歌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晨表示活动在中欧之间架起了艺术和人文交流的桥梁,期待未来介绍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欧洲 [1]
近百名昆曲名家相聚古城扬州 探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1-08 08:40
活动概况 - 2025年昆曲曲友(扬州)联谊周暨第七届扬州竹西昆曲同期交流活动于7日晚在扬州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举行 [1] - 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昆曲名家参与活动 [1] - 活动旨在展现昆曲艺术之美并探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1] 昆曲艺术与扬州历史渊源 -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师",拥有六百年历史,以其婉转唱腔、细腻表演和典雅词章凝聚中华民族审美追求 [1] - 扬州作为大运河畔文化名城,历史上是昆曲传播的重要枢纽和"第二故乡" [1] - 康乾时期苏唱街汇聚名家,清末民初仁丰里"广陵花社"为昆曲爱好者聚集地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未来三天活动将汇集全国三十余家昆曲曲社的近百年名昆曲名家进行非遗技艺展示 [2] - 活动形式包括昆曲快闪、"歌吹是扬州"诗词昆曲专场、昆曲名家寻访"昆曲第二故乡"等 [2] - 所有活动将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向全国观众传递扬州文化魅力与昆曲艺术之美 [2] 战略意义与目标 - 活动是对扬州历史文化的致敬,更是推动扬州文旅融合共兴的举措 [1] - 目标为推动新时代昆曲艺术传承发展,搭建更多交流平台,让昆曲在扬州焕发新时代光彩 [1] - 传统戏曲和非遗技艺将在扬州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展现出全新活力 [2]
今年是苏州与威尼斯缔结友好城市45周年 700年 江南风吹地中海
苏州日报· 2025-11-06 08:26
文化交流活动 - 昆剧《西厢记》在意大利克雷莫纳与克雷马连演两场 [1] - 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在威尼斯M9博物馆进行专场推介 [1] - 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舞剧《鹊之桥》在米兰阿尔钦博第剧院和巴黎13区艺术剧院完成欧洲巡演 [3] - 三部作品实现多城联动 几十位艺术家参与 [1] 合作历史与意义 - 2025年适逢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5周年 中欧建交50周年 苏州与威尼斯缔结友好城市45周年 [1] - 苏州与意大利的戏曲之缘可追溯至16世纪利玛窦将昆曲写入欧洲人对东方的想象 [1] - 合作从13世纪马可·波罗开始 到1980年两城正式缔结 再到2025年多项文化活动亮相 [3] - 文化交流活动被视为将一带一路愿景化作可感 可听 可见的江南文化丝带 [1] 艺术创作理念 - 舞剧《鹊之桥》以真爱无界 自由平等为核心主题 结合中国古典舞 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 [3] - 艺术创作采用东方审美再造西方芭蕾 用舶来品演绎江南神韵 实现东方表达与国际传播 [3] - 鹊桥被诠释为连接古今 贯通中西的象征 体现爱无界 艺无疆的永恒追求 [3] 重要人物评价 - 意大利前外交部副部长 威尼斯前副市长劳拉称赞昆曲之美超越语言 苏州的温婉与深厚令人难忘 [2] - 中国驻米兰总领事刘侃认为苏州非遗技艺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见证 文化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与欣赏 [2] - 威尼斯副市长德玛丹表示威尼斯视苏州为历史与未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友谊应如园林般跨越国界 [2]
苏州风格(我与一座城)
人民日报· 2025-10-11 06:10
苏州文化与艺术 - 苏州文化以风花雪月、吃喝玩乐为代表,体现在园林、昆曲、评弹等艺术瑰宝上,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雅致 [1] - 评弹相较于昆曲更为亲民,普通苏州市民对俞调、蒋调、徐调、杨调、丽调等评弹流派非常熟悉 [2] - 评弹艺术婉转细腻,代表作包括丽调弹词开篇《新木兰辞》和余红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蒋调《宝玉夜探》等 [2] - 评弹女演员多从学习朱慧珍的唱腔开始,其唱腔清丽宽舒,背后是对美与爱的坚守 [3] - 苏州文化风格是风雨不静而岁月从容,体现了对湖山的致敬和岁月的回赠 [3][4] 苏州生活方式与物产 - 苏式生活注重优雅,例如食用新鲜手剥的鸡头米(芡实),通常搭配冰糖和桂花,而不吃烘干的鸡头米 [3] - 鸡头米采收过程繁重,芡农在8月深夜1点起床工作,清晨6点结束,10斤苞出5斤籽,5斤籽出1斤鸡头米 [3] - 鸡头米采收期从8月初开始,持续约一个月,8月中旬进行第三次采收,此时阳澄湖大闸蟹正在进行第四次脱壳 [3] - 苏州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强调在困难时期慢悠悠地活出自己,融入经世致用和求知求真的精神 [1]
10余家曲社齐聚昆博,在水磨腔里共赏人间清欢
苏州日报· 2025-10-06 07:07
桂子香时,月满姑苏。中秋佳节将至,昨天(10月5日),"月映氍毹·昆韵中秋"乙巳年国风雅集在 中国昆曲博物馆举行。来自幔亭曲社等10余家曲社的近50名曲友暂别喧嚣,在全晋会馆这座百年古建筑 里共同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 上午9:00,活动在同场曲《长生殿·小宴》【粉蝶儿】中拉开帷幕。随后,曲友们或单人上台,或 两两结对,或多人合唱,演绎各自的拿手曲子。一段段唱词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演唱者唱得投入,观 众们听得陶醉,时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午间小憩后,雅集移至花园内继续进行,曲友们在池边凉亭里、 石榴树影间唱和,高慰伯昆笛艺术传承基地带来的曲牌联奏,幔亭曲社带来的《牡丹亭》《玉簪记》 《邯郸记》,"艺周末"昆曲班带来合唱,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虽然空气中依旧热浪滚滚,却挡不 住参与者们饱满的热情。 接着,雅集回到"吴歈萃雅"大殿,曲友们从清晨唱到傍晚,60多支曲子令他们唱得尽兴,也让听众 听得酣畅。此次活动的参与者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他们因昆曲的共同爱 好而相聚在一起。从事昆曲工作60余年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毛伟志也受邀来到现场,奉上《长生殿·惊 变》【石榴花】的精彩演绎。在雅集落幕之际 ...
名家票友同台,赓续百年曲韵,2025虎丘曲会开幕
苏州日报· 2025-10-05 08:21
活动概述 - 2025虎丘曲会于10月4日在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开幕,活动持续两天,旨在彰显昆曲艺术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1] - 活动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及文化机构共同主办和承办 [1] 演出阵容与内容 - 开幕演出汇聚胡锦芳、王芳、俞玖林、周雪峰等梅花奖得主联袂登台,并有来自北京、深圳和苏州等地的知名票友再现经典 [1] - 活动包含4台昆曲爱好者专场演出,15家昆曲曲社、百余名昆曲爱好者、昆曲考级优秀考生和培训班优秀学员参与,老中青少四代人同台 [1] - 演出体系多层次、全时段,在虎丘景区不波艇、真娘墓亭、石观音殿等五处景点进行不定时昆曲快闪表演 [2] - 曲会联动中国昆曲博物馆,推出三场"美遇苏州·花好月圆"戏曲名票演唱会,涵盖京剧、越剧、沪剧多种形式,形成"白天听曲会、晚上看大戏"的全天候观演动线 [2] 活动特色与融合模式 - 活动通过昆曲快闪将水磨调与园林景致交融,实现"转角遇见戏"的体验 [2] - 采用"戏曲+"融合模式,联动虎丘金秋庙会、虎丘花事后备箱市集、"艺术点亮城市·戏韵"全民大联欢、"来点艺术"金秋全城秀等系列活动 [2] - 以文化IP赋能多元消费场景,推动文化流量转化为消费能量,旨在扩大文化影响力、拓宽受众覆盖面,打造兼具文化深度、全城热度与消费活力的假日盛会 [2]
“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戏曲主题系列活动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33
活动概述 - 系列活动名称为"百戏入皖·星耀合肥" 将于9月28日在安徽百戏城启动 持续展演至2026年春节前后[1] - 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 以戏曲为纽带融合文旅资源[1] - 活动实行惠民票价 观众可凭票根免费游览黄山和九华山等景点[1] 演出安排与内容 - 首批展演涵盖京剧 昆曲 黄梅戏 豫剧等10个剧种 共计26场演出[1] - 活动将推出超百场惠民演出 并汇聚戏曲名家[1] - "徽韵畅音"专场演出在故宫博物院畅音阁举行 上演春台班《白兔记》等四出精选徽班戏目[1] 参与主体与特色 - 演出以安徽省徽京剧院00后演员为主 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指导[1] - 活动由故宫博物院 安徽省委宣传部等主办 安徽演艺集团承办[1] - 演出既恪守传统戏曲程式规范 也展现新时代徽班人才的勃勃生机[1]
2025“天涯共此时·水韵江苏”中秋音乐会在罗马尼亚举办
新华网· 2025-09-15 09:21
活动概述 - 2025“天涯共此时·水韵江苏”中秋音乐会于9月13日晚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市文化中心举办 [1] - 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团队创演 钢琴家李玮捷担任编导 女高音歌唱家黄英领衔 [1] - 活动由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并得到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及布加勒斯特市政府的支持 [1] 艺术特色 - 演出融合了昆曲、江苏民歌与西方歌剧、艺术歌曲 并结合多媒体视觉艺术 [1] - 演出通过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与包容性 [1] 活动影响 - 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伊斯蒂乔亚表示 音乐会能为罗马尼亚观众带来艺术享受和对中秋文化的深入感知 更能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理解与友谊 [1] -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陈峰指出 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演出实现了中西艺术语言的对话与共鸣 [1] - 罗马尼亚各界人士、在罗华侨华人、中资机构代表等180余人观赏了本场音乐会 [1]
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9 07:52
非遗文化活动暑期开展情况 - 全国各地非遗场馆开展丰富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提供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2] - 多地推出"遇见非遗"和暑期非遗课堂等活动 涵盖古琴 昆曲等多个特色非遗项目通过讲解 展演及互动体验形式开展 [2] 非遗场馆具体活动及参与数据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2]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剪纸 面塑等十余种传统技艺 举办45场体验活动场场爆满 [2]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 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2] 非遗项目体验内容 - 西安鼓乐演出吸引众多青少年 专家带领体验各类传统特色乐器并深入讲解中国音乐魅力 [2]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跟随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传承千年的陶瓷技艺 [2] - 浙江省非遗馆开展靛青白花印染技艺学习 因捆扎松紧不同使每件扎染作品成为独特艺术品 [2]
【文化中国行】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4 20:44
暑期非遗活动普及情况 - 全国多地非遗场馆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包括西安鼓乐演出 古琴 昆曲展演 剪纸 面塑技艺体验及陶瓷 扎染制作等互动项目 [1][3][5][7]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3]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45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十余种传统非遗技艺且场场爆满 [5]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7] 非遗活动形式与特点 - 活动采用沉浸式体验模式 包含专家讲解 乐器体验 技艺教学等互动环节 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5][7] - 西安鼓乐以隋唐时期发源的典雅古朴演奏吸引青少年观众 演出后安排传统乐器体验环节 [1] - 扎染技艺因捆扎松紧差异使每件作品呈现独特性 儿童可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印染工艺 [7]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直接参与千年技艺传承 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