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人工智能(ASI)

搜索文档
软银孙正义:错过英伟达,挑战英伟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6 08:14
文章核心观点 软银孙正义曾清仓英伟达错失万亿市值,如今狂砸上百亿美元打造AI芯片帝国欲挑战英伟达霸主地位,虽布局广泛但面临挑战,与英伟达既是对手又是盟友,胜负未定 [1][2] 软银过往投资情况 - 2017年软银对英伟达持股近5%,2019年抛售,错失万亿市值 [1] 软银当前布局举措 - 近几年先后收购英国AI芯片独角兽Graphcore、美国芯片设计公司Ampere,此前已成为Arm大股东,建立AI芯片帝国 [1] - 三家公司分工明确,Arm提供芯片处理器IP、Ampere主攻数据中心专用芯片、Graphcore专注AI加速器芯片研发 [1] - 联手OpenAI,宣布“星际之门”计划、“水晶智能”项目,豪掷300亿美元追加投资,为超级人工智能(ASI)铺路 [1] - 布局四大核心,即芯片、数据中心、机器人、能源,芯片是革命的心脏 [1] - 面向ASI布局广泛,包括建设数据中心、开发日语大语言模型、推进AI技术应用落地等,覆盖全链条 [2] 软银竞争优势 - 软银杀手锏之一是Arm,全球99%的手机采用Arm架构芯片,正进攻数据中心市场,亚马逊、谷歌、微软纷纷采用其计算平台打造定制芯片 [2] - 有望让Arm+Ampere+Graphcore组成“数据中心芯片铁三角”挑战英伟达 [2] 软银面临挑战 - 英伟达CUDA生态十余年积累,目前仍是AI训练之王,在AI推理方面具备优势 [2] - 被收购前,Graphcore年亏2亿美元,Ampere收入缩水十倍,三家公司需紧密技术协同,从性价比、功耗比等方面突围 [2] 软银与英伟达关系 - 软银一边挑战英伟达,一边合作,英伟达通信技术助力软银AI - RAN计划,软银仍需采购英伟达GPU建数据中心 [2]
英伟达最强对手来了,芯片格局或被改写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3 12:03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领先,但面临诸多挑战,软银凭借收购Arm及其他芯片公司构建AI芯片矩阵,有望对英伟达发起冲击 [1][2][3] 英伟达市场情况 - 英伟达因GPU领先特性和CUDA生态护城河,在AI训练市场几无敌手,2024年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增长51%达4550亿美元,其营收增长迅猛 [1] - 英伟达面临众多挑战者,多轮冲击无果后部分厂商转向推理市场,几大CSP大厂自研芯片,公司已收到约360万颗Blackwell GPU单元订单 [2] 软银芯片布局 收购Arm - 2016年9月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Arm,孙正义认为处于物联网时代,到2040年人均超1000台联网设备,Arm低功耗处理器有应用场景,收购助其成物联网领域领导者 [4] - Arm半导体用于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和汽车,服务器芯片崛起及苹果转向Arm PC让软银受益,Arm还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增强影响力 [5][6] - Arm发布Neoverse产品线和Ehos,CSS和Chiplet产品增加筹码,客户能更快推出定制化芯片,市场有Arm自研芯片传言,虽否认但推出只是时间问题 [6][7][8] 收购Graphcore和Ampere Computing - Arm在端侧NPU产品和训练市场有缺失,软银2024年收购Graphcore,该公司开发智能处理单元IPU,曾获超3亿美元资金支持,业务受宏观经济影响 [11][12] - 软银购买Arm Server CPU厂商Ampere Computing,该公司由前Intel高管创立,旨在解决人工智能计算能源成本和电网需求问题,发展受客户自研芯片和中国市场影响 [13][14] 软银对英伟达的挑战 - 孙正义表示未来10年将出现超级人工智能,软银把AI作为核心业务,虽与英伟达合作采购GPU,但收购芯片公司为星际之门打造算力芯片,有挑战英伟达的意图 [17] - 软银若给Meta、谷歌等巨头提供服务,英伟达或受影响,博通和Marvell可能失去大客户,芯片世界将发生变化 [18]
软银买美国半导体公司Ampere是为节电铺路
日经中文网· 2025-03-21 11:23
文章核心观点 软银集团2025年下半年将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半导体公司Ampere Computing,纳入自身AI战略,加快推进美国AI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扩充发电设施确保电力供应,其AI战略或使其成为科技界争议焦点 [1][2][3] 收购情况 - 软银集团将于2025年下半年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半导体公司Ampere Computing [1] - 软银集团将通过子公司把Ampere变为全资子公司,获得约1000名半导体工程师 [1] AI战略 - 软银集团力争在全美国部署AI网络,致力于节电,计划与美国OpenAI携手,在全美投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在日本开发面向各企业的生成式AI [1] - 软银集团将以收购Ampere为契机,加快推进向特朗普政府承诺的在全美国建设5000亿美元规模的AI基础设施的“星际之门”计划 [2] - 驱动AI的核心半导体将从美国英伟达采购GPU,向GPU下达指令和系统控制将使用Ampere的CPU [2] 过往举措 - 2024年,软银集团把英国半导体初创企业GraphCore变为全资子公司,获得能加速AI计算处理的半导体芯片的开发能力 [2] - 软银集团酝酿通过ARM开发和制造AI半导体的构想 [2] 电力保障 - 软银集团将通过旗下的美国发电公司SB Energy Global,扩充面向AI数据中心的发电设施,正在寻求收购从事太阳能和蓄电池生产的企业 [3] - 业界呼吁实现核能发电和核聚变发电,以确保电力供应 [3] 争议情况 - 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曾对OpenAI提出收购建议遭反对,软银集团CFO强调中立立场,但随着AI战略加速,软银集团成为科技界争议焦点的局面可能会持续 [3]
必知!成为“超级个体”还是沦为“数字佃农”?AI时代生存指南︱重阳Talk Vol.08
重阳投资· 2025-03-20 21:45
AI科技革命与投资机会 - Deepseek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在AI基础模型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证明国内具备底层创新能力并可能改写游戏规则 [7] - 科技革命需满足三大特征:技术渗透率超20-30%、形成商业基础设施、引发社会形态变革 AI已满足前两条 第三条正在显现 [9] - 间断平衡理论显示科技进化呈非线性爆发特征 类似股市"924行情"的短期爆发模式 投资需把握非共识正确阶段 [13][16] AI对产业经济的颠覆性影响 - 高知识密度低物理接触行业(如法律、金融)将首当其冲 而创造情绪价值/需现场操作职业(水管工、大厨)更具抗替代性 [18] - AI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乐观估计未来五年或带动全球GDP年均增长0.5-1% 中国加入后增长态势可能强化 [10] - 生命科技或迎"长寿逃逸速度" 00后预期寿命达105-110岁 每十年可延长3-5年寿命 [20] 超级个体与数字生产关系 - 主权个体概念崛起 微主权国家形态可能出现 已有4-5人团队创造10亿美金市值企业的案例 [31] - 数字佃农与无意义阶层形成新风险 既无创造力又无动手能力的中产或成最大受害者 [50] - 高感性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包括提问判断、共情、讲故事、审美等AI难以复制的人类特质 [36] 科技投资方法论 - 科技股投资需穿透情绪周期 警惕交易繁荣超前技术实质的阶段 类似2001互联网泡沫 [42] - 价值创造是核心标准 破坏式创新同时带来毁灭与机遇 需识别产业链价值转移方向(如模型端向应用端转移) [44] - 行业know-how比市场热度更重要 专业投资者应善用领域知识构建差异化认知 [42] AI基础设施与商业范式 - Deepseek开源策略催生中型AI模型市场 颠覆传统SaaS模式 企业将转向"AI智能体+人类指导"的混合形态 [46] - 智能驾驶面临corner case解决与责任划分双重挑战 需建立明确的法律赔偿机制 [21][22] - 医疗领域出现权威消解现象 AI诊断与专家意见冲突时需建立可信AI对齐机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