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购

搜索文档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截至8月末累计回购8955.39万股A股及1.14亿股H股
智通财经· 2025-09-02 19:42
A股回购情况 - 2025年8月未进行A股回购操作 [1] - 累计回购A股数量达8955.3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0.4017% [1] - A股回购最高成交价4.10元/股,最低成交价3.53元/股 [1] - A股回购累计成交金额3.37亿元人民币(不含交易费用) [1] H股回购情况 - 2025年8月未进行H股回购操作 [1] - 累计回购H股数量达1.14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0.5114% [1] - H股回购最高成交价3.03港元/股,最低成交价2.26港元/股 [1] - H股回购累计成交金额3.11亿港元(不含交易费用) [1] 总体回购进展 - A股与H股回购比例合计达公司总股本0.9131% [1] - 两地市场回购总金额折合人民币约6.1亿元(按1港元=0.92人民币估算) [1]
科技巨头天量回购是“信心票”,还是另有目的?
搜狐财经· 2025-09-02 19:32
美股科技巨头表现与回购活动 - 2025年美股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上涨11.11%至21,455.55点,标普500指数上涨9.84%至6,460.26点,主要受科技巨头(谷歌、微软、Meta、英伟达)股价创新高带动 [2] - 英伟达自2023年初至2025年7月股价累计涨幅达10.93倍,同期非会计净利润从110.58亿美元增至877.53亿美元(增长6.94倍)[2][4] 英伟达股东回报与资本规划 - 2026财年上半年派息4.88亿美元(同比增41.86%),2025年截至7月通过回购和派息返还股东243亿美元 [4] - 剩余回购授权额度147亿美元,另设600亿美元无期限回购额度,总可用回购资金达747亿美元 [4] - 回购与派息举措既体现对未来收益增长的信心,也为安抚股东对资本投入回报的担忧 [4][5] 科技巨头资本开支与回购对比 - 苹果2025年回购金额达460亿美元,同时宣布未来四年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于芯片工程、AI等领域 [6] - Meta上半年以231.6亿美元回购3,600万股,剩余回购额度282.3亿美元,并增加5%现金派息;2025年资本开支预算从640-720亿美元上调至660-720亿美元(较2024年392亿美元至少增68%)[7] - 谷歌上半年以285.64亿美元回购1.64亿股,新增700亿美元回购额度(总额度863亿美元),同时将2025年资本开支指引从750亿美元上调至850亿美元 [8] - 微软2025财年以130亿美元回购3,100万股,剩余回购额度573亿美元;2024-2025财年资本开支分别增长74.61%和58.35%至557亿和882亿美元 [9] 回购行为的战略意图 - 科技巨头通过回购和派息平衡股东对长期AI投入(如数据中心、芯片研发)的担忧,维持市场信心 [11][12] - 回购额度作为财务战略储备,支撑公司同时实现高强度资本开支(AI竞赛)与股东回报,优化资本结构 [12] - 短期利益分配旨在换取股东对长期战略的支持,最终目标是将资本高效配置于AI主导权竞争 [12]
蒙牛乳业9月2日斥资1497.42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9-02 18:58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9月2日斥资1497.42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1] - 回购价格区间为每股14.87至15.08港元 [1] - 平均回购价格约为每股14.97港元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截至8月末累计回购1720万股A股股份
智通财经· 2025-09-02 18:50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首次实施本轮A股回购 [1] - 截至2025年8月31日累计回购A股股份172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1% [1] - 回购最高价5.86元/股 最低价5.77元/股 已支付总金额9980.6万元人民币(不含交易费用) [1]
腾讯开启新一轮回购!连续11日累计回购超60亿港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18:18
腾讯回购情况 - 8月18日至9月1日连续11个交易日实施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60.57亿港元 每笔回购金额约5.5亿港元 [1][2][3] - 2025年初至今累计回购金额约461亿港元 居港股第一 [6][10] - 8月以来累计回购金额60.57亿港元 居同期港股第一 [1][8] 腾讯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至1845亿元 超出市场预估的1789.4亿元 [5] - 第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8%至692.5亿元 [5] - 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45.26% 超过2024年全年43.26%的涨幅 [6] 港股回购市场格局 - 2025年港股超222家公司实施回购 总金额超1171亿港元 [10] - 汇丰控股累计回购241亿港元 友邦保险累计回购176亿港元 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10] - 互联网和金融头部公司为港股回购主力 包括腾讯、快手、哔哩哔哩、美团及汇丰控股、友邦保险等 [1][10] 行业背景分析 - 大规模回购需要充沛现金流支持 有助于增厚EPS和提高ROE水平 [6]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反映港股科技板块配置性价比 [7] - 互联网龙头和金融巨头近年加大股票回购行为 获得较高回购收益率 [6]
腾讯开启新一轮回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17:33
腾讯开启新一轮回购,连续11日累计回购超60亿港元 在财报"静默期"结束后,腾讯控股开启新一轮回购。 8月18日起,腾讯已连续11个交易日实施回购,累计回购60.57亿港元,居同期第一。拉长时间,2025年年内,腾讯累计回购金额仍居同期第一,互联网和 金融头部公司仍是港股回购主力。 数据显示,进入8月,8月18日至9月1日,腾讯已连续11个交易日实施回购,累计回购60.57亿港元,每笔回购金额约为5.5亿港元。 | 起始日期: 2025-08-01 | | --- | 【导读】8月以来,腾讯连续11日累计回购超60亿港元,居同期第一 目前,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腾讯在股价走高后,仍大手笔回购,或也折港股科技板块的配置性价比。 回购力度居港股第一 8月以来,腾讯以60.57亿港元的累计回购金额,居港股第一。同期累计回购金额居前的还有金融股汇丰控股、恒生银行,以及同为互联网股的快手等。 | 123 Fri 120 - | 1 6 V Ku S - V 1 - V 1 | For As fund 20 = has V low W has V the | | | | | | --- | --- | --- ...
腾讯开启新一轮回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17:26
腾讯回购行动 - 8月18日至9月1日连续11个交易日实施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60.57亿港元 每笔回购金额约5.5亿港元 [2][3][4] - 2025年初至今累计回购金额约461亿港元 居港股第一 [5][11] - 8月以来累计回购金额60.57亿港元居同期港股第一 超过汇丰控股(32.26亿港元)和恒生银行(5.03亿港元) [8][9][10] 财务表现与股价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至1845亿元 超出市场预估的1789.4亿元 [5] - 第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8%至692.5亿元 [5] - 今年以来股价涨幅45.26% 超过2024年全年涨幅(43.26%) 8月14日盘中突破600港元/股 [5] 港股回购格局 - 2025年港股超222家公司实施回购 总金额超1171亿港元 [11] - 互联网和金融头部公司为回购主力 汇丰控股累计回购241亿港元 友邦保险累计回购176亿港元 [5][11][12]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大规模回购需要充沛现金流支持 [5][6] 回购效果分析 - 回购释放股价低估信号 有助于增厚每股收益和提高ROE水平 [5] - 互联网龙头和金融巨头近年加大回购行为 获得较高回购收益率 [5]
古越龙山累计回购1375.21万股 耗资1.42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9-02 16:37
股份回购执行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A股股份1375.21万股 [1] - 回购股份占总股本比例达1.51% [1] - 回购价格区间为10.01元/股至10.50元/股 [1] 资金投入规模 - 已支付总金额1.42亿元人民币(不含交易费用) [1]
携程集团-S(09961.HK):经营利润增速环比提升 50亿美元回购计划彰显积极姿态
格隆汇· 2025-09-02 10:55
财务表现 - 2025Q2收入148.4亿元 同比增长16.2% 环比增速稳定 超出彭博预期14.7% [1] - 2025Q2 Non-GAAP归母净利润50.1亿元 同比增长0.6% 利润率33.8% 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 [1] - 经调整EBITDA为48.8亿元 同比增长10.0% 环比增速提升 超出彭博预期1.5% 利润率32.9% 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1] 收入结构 - 住宿预订收入62.3亿元 同比增长21.2% 交通票务收入54.0亿元 同比增长10.8% 旅游度假收入10.8亿元 同比增长5.3% [2] - 商旅管理收入6.9亿元 同比增长9.3% 其他收入14.7亿元 同比增长31.0% 主要来自广告与金融服务 [2] - 国内收入同比增长超10% 酒店间夜增速维持超15% 超出行业8%的增速水平 [2] - 出境收入增长超10% 机酒预定量恢复超120% 超出行业运力30-40% [2] - 国际平台收入增长超30% Trip.com平台机酒预定量增长超60% 入境游增长约100% [2] 盈利能力与成本 - 毛利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受Trip.com规模扩大带来的结构性影响 [3] - 研发与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8.3% 销售费率22.1%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3] - 国内价格受行业供给扩张影响同比下滑低个位数 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低位数 [2] 资本运作与股东回报 - 已完成4亿美元回购 涉及700万股ADS 占年初总股本约1% [3] - 出售MakeMyTrip部分股权 持股比例从45%以上降至16.9% 交易对价30亿美元 [3] - 新增50亿美元不限期限回购计划 每年至少对冲1.5个点股权激励摊薄 [3] 业务战略 - 国内酒店份额持续提升 积极把握银发群体和年轻人展演+酒店趋势 [2] - 国际平台处于投资周期 以规模为先战略 在多个区域得到验证 [3] - 海外投放ROI维持良好 国内主站效率持续优化 [4]
携程集团-S(09961.HK):利润及回购好于预期 国际业务继续高增
格隆汇· 2025-09-02 10:55
财务业绩 - 25Q2净营业收入14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 符合彭博一致预期 [1] - 25Q2经调整净利润50亿元人民币 同比持平 好于彭博一致预期 [1] - 公司已回购约7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 总对价约4亿美元 [1] - 董事会批准新股份回购计划 授权回购总值不超过50亿美元 [1] - 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调整为183/200/220亿元人民币 对应PE为20/19/17倍 [3] 国内业务表现 - Q2住宿预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 环比增长12% [2] - 暑期酒店客房供应量同比中高个位数增长 [2] - 酒店价格逐步企稳 暑期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中低个位数区间 [2] - 每间可售房收入相关压力有所缓解 [2] 入境游业务 - H1全国入境游客数量同比增长约30% [2] - 平台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2] - 韩国和东南亚两大核心客源市场需求驱动增长 [2] 国际业务发展 - Q2跨境航班运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84% [3] - 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的120% [3] - 出境游表现比市场高出30-40个百分点 [3] - Trip.com总预定量同比增长超过60% [3] - 亚太地区仍是运营重点 中东等新市场展现亮眼增长 [3] 运营效率 - Q2公司nongaap销售费用率为22% 同比基本持平 [3] - 国际业务获客效率好于预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