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搜索文档
江阴市祝塘镇:整合资源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
新华日报· 2025-05-30 15:03
小满至,农事忙。江阴市祝塘镇千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金黄的小麦即将迎来收获时刻。近年来,江 阴祝塘镇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主要目 标,目前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余亩,在建项目2500亩。 科技赋能,勾勒文旅融合新画。聚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祝塘镇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为现代农 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富顺村无人化智能农场,物联网感知系统与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器械以及高性 能农业传感器等科技设备构建起数字化监测网络。"新农人"可通过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实时查看土壤墒 情、作物长势等各项信息,远程操控灌溉设备等,极大程度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在农文 旅融合方面,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打造"金穗园"主题公园,串联起草坪婚礼、村咖、非遗传习所、 连理桥、马场等特色场景,配套建有休闲步道、亲水平台等,该片区现在也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有效拓 宽了村民增收路径、带动了产业发展。 祝塘镇用实际行动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书写了现代农业的精彩答卷。站在新起点,祝塘镇正全 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奋力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席丽 ...
从青年视角看现代农业之“美”
新浪财经· 2025-05-30 14:33
现代农业科技应用 - 现代农业通过技术集成形成标准化模式稳定产量 例如使用新型马斯奇奥播种机同步开展侧深施肥作业 [3] - 农情一体基站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 包括虫情 草情 土壤墒情及小区域气候情况 通过手机APP实时显示 [5] - 智慧农渠系统集成雷达 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 实现农田水位 作物生长 土壤肥力等10余项参数远程监控与调控 [7]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400余亩耕地生长状况仅需不到半小时即可全面掌握 依托传感器和摄像头完成数据采集 [5] - 智慧数控设备替代传统人工介入 单人可管理500亩以上农田 夏管阶段人力需求从2-3人减少至1人 [7][9] - 现代农业设备设施显著降低劳动强度 如自主化管水控水系统减少人工干预 [7] 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 公司与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智慧农业样板间 形成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与体系 [9] - 吸引专家团队开展交流活动 精准掌握智慧农业发展方向 促进技术设备引入与替代 [9] - 实习项目帮助青年学者快速了解现代农业进程 推动地区智慧农业与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1][9] 技术变革对行业影响 - 传统农业形态被新型科技改变 如标准化大垄种植 精准施肥 数字化农业环节 [3][7] - 智慧农业设备覆盖率提升 包括播种机 监测系统 远程控制终端等核心装备 [5][7] - 行业呈现人 自然 科技和谐共处的发展趋势 技术减负效果显著 [9]
江苏南京:“农业小镇”蝶变“农科新城”
南京日报· 2025-05-30 08:2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南京国家农高区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生长周期比传统大棚缩短20天,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 [1][6] - "植物工厂"通过LED灯带调节光照配比,每日生产生菜等蔬菜500斤,年营收约150万元 [3][6][7] - 三角堇日销售量达7000-8000朵,批发价每朵0.15-0.2元,主要供应上海餐饮市场 [6] - 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光伏发电覆盖10余种果蔬种植,包括葡萄、无花果等 [7] 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 中饮巴比食品南京基地日产能达30-35吨馅料及45万只面点,覆盖华东1000家加盟店 [8] - 江苏合悦食品拥有2万平米生产基地,主打脱骨凤爪等卤味零食,品牌包括李小掌、掌一哥 [8] - 大希地道格勒工厂引进3D扫描切割机,每分钟精准切割牛排400片,每小时产能1.6万片 [9] - 园区已形成主流食品、休闲食品、网络食品三大集群,乐饮咖啡、王老吉基地即将投产 [9]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 农高区筛选650项技术成果在交易平台推广,覆盖干旱地区及北方农业应用 [10] - 南农1632、苏豆7号等品种通过江苏省农科院转化,以大米、黄豆产品形式全国销售 [10] - 与13所高校共建科研平台,形成"实验室-生产线-大市场"闭环,累计产出850项科技成果 [10] - 未来将推进"碳谷"项目,聚焦林木生物质利用及双碳研究,并落地AI驱动的"伏羲农场" [11] 产业生态与战略布局 - 园区以生物农业为主导,协同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科技服务业,定位长三角创新策源地 [7] - 实施EOD项目打造"生态-农业-科技"增长链,开展绿色低碳技术试点 [7] - 集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名高层次人才,承担370余项农业科技项目 [10] - 目标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推动"农业硅谷"式创新发展 [12]
实探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工智能攻克节水灌溉难题
证券时报· 2025-05-30 02:27
这场农业生产变革,正是内蒙古探索智慧农业新路径的生动缩影。 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慧农业在提升种养殖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稳产保 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策对智慧农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土地流转推动下的农地集约化、规模化经 营,为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AI赋能种植产业链的前景十分广阔。 近日,在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58公里的侯家营子村,万亩玉米"吨粮田"试点耕种正如火如荼展开。 证券时报记者来到田间地头,只见滴灌带沿垄铺设精准到位,智慧农机穿梭作业,一粒粒玉米种子埋入 土中,农艺师通过玉米灌溉决策模型,利用远程系统实时监测、科学调控。一套集成化、智能化的农事 作业体系有序运行,为"吨粮田"建设积累着宝贵的实践经验。 攻克节水灌溉难题 位于内蒙古的侯家营子示范农场,在这场农业生产变革中勇立潮头。当地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滴灌系 统,并结合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农业MAP")创建的玉米灌溉决策模型,成功攻克 了当地的节水灌溉难题。 走进侯家营子农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滴灌管道。农场技术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介 绍,"侯家营子地处黄河'几字弯',一年到头 ...
潍坊寿光设施蔬菜智慧种植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齐鲁晚报网· 2025-05-29 21:51
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 寿光市设施蔬菜智慧种植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14个智慧农业典型案例,为潍坊唯一入选案例 [1] - 寿光智慧农业科技园采用"下沉式、大斜面、外保温"设计,集成正压通风温室调控、智能二氧化碳气肥增施、闭环水肥一体化管理等6项核心技术 [1] - 关键技术实现100%国产化替代,温室系统能耗降低30%以上,土地利用率提升至80%,水肥效率提高1倍,用工减少2/3 [1] 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 山东省公布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名单,覆盖16地市共30个县/镇,包括寿光市、安丘市等潍坊地区 [5] - 试点工作由网信办联合农业农村局、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推进 [4] 县域数字农业发展 - 山东省2024年确定20个数字农业发展县,寿光市、青州市代表潍坊入选 [6][9] - 寿光市新建蔬菜大棚智能化装备普及率、物联网应用率、标准化生产推广率均超85%,劳动效率提升1倍 [8] - 寿光市已获"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山东省数字乡村试点"等称号 [8] 数字化转型规划 - 寿光市将推进数字种苗、智慧装备等场景应用,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11] - 目标打造设施农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样板 [11]
20人!2024年广东“百千万工程”农技达人短视频活动评选结果公示
南方农村报· 2025-05-29 21:36
活动概述 - 2024年广东"百千万工程"农技达人短视频活动评选结果揭晓 拟表彰胡祝林等10人为"十佳达人" 陈鸿雁等10人为"优秀达人" [2][3][26][27] - 活动自2024年11月25日启动 历时数月 旨在通过短视频传播农业实用技术 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4][5][22] 活动内容与成果 - 活动期间开展系统性内容创作和账号运营培训 提供丰富媒体曝光资源 [6][7] - 农技达人们聚焦广东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围绕关键农时季节和区域产业需求 创作发布大量接地气、易学实用的短视频作品 [9][10][11] - 短视频内容涵盖荔枝疏花压花与病虫害防治、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与水质管理、特色果蔬栽培技术、智慧农业装备应用、农产品品牌打造与电商销售技巧等 [10][11] - 活动累计收到参赛作品超过3500条 相关视频总观看量破1亿次 在抖音等平台形成热门话题 [12][13][24] 参与群体 - 参与群体包括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广东农村乡土专家、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涉农企业技术人员以及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等 [7][8][22] 评选流程 - 评选经过作品征集、展播、大众投票、专家评审、复审等多个环节 [17][26] - 公示期自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 共5天 [27][28] 获奖名单 - 十佳达人包括胡祝林(梅州柚)、梁伟钊(新会陈皮)、林进杰(南药)等 产业方向涵盖果树、南药、水产等 [34][35] - 优秀达人包括陈鸿雁(果树)、黄金叶(果树)、齐同俊(水产)等 产业方向涵盖果树、水产、畜牧、蔬菜等 [36]
6040万元支农资金护航“三夏”
苏州日报· 2025-05-28 08:08
财政资金保障体系 - 全市累计统筹安排"三夏"支农资金6040万元,带动夏粮收割面积达114.7万亩 [1] - 秋粮计划播种面积179.79万亩,较上年增加1.03万亩 [1] - 建立"三预三保"应急响应机制,统筹1530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实施喷施叶面肥面积217.1万亩次,抗旱补水面积6.34万亩 [1] - 投入200万元实施粮食烘干设施绿色改造奖补,烘干设备智能化改造率达85%以上,单日烘干能力提升至2.8万吨 [1] - 开通"三夏"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 [1] 财政政策体系 - 统筹3510万元建立稻麦良种补贴,覆盖115.76万亩小麦和118.91万亩水稻种植 [2] - 高抗病性品种覆盖率达95.9% [2] - 建成11个省级智慧育秧中心,实现亩均化肥减施15%、亩均成本降低30元 [2] - 安排650万元支持农机装备建设,关键环节机械化率达98.6% [2] 数字化管理模式 - 投入150万元运维农业物联网平台,布设智能监测终端70套,虫情预警准确率92% [3] - 完成85998户耕地承保户信息核对,补贴发放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3] - 对"三夏"资金实行闭环管理 [3]
AI赋能“三夏”抢收忙 智慧农业绘就丰收新图景
央视网· 2025-05-27 17:26
央视网消息:随着"三夏"生产进入关键期,河南省境内豫南地区麦收进度加快,豫北地区正积极备战,在濮阳市濮阳县,当地在开展农机 检修的同时,创新引入AI大模型,为夏粮收获注入"智慧动能"。 在濮阳市濮阳县农机服务中心检修现场,农机手们正仔细排查油路,同时,对收割机切割器、脱粒滚筒等关键部件进行调理试,确保农机 性能良好。 目前,当地已维修保养小麦收割机1400余台、拖拉机1300余台、玉米播种机820台(套),培训机手2100余人,为三夏生产提供保障。 不同于传统农业传感器,智能环对微小形变具有高灵敏度,能精准捕捉低于10微米级的茎秆周长变化。农场内,一株株黄瓜也安装了"智 能环",这个黑白色纳米材料的传感装置,通过旁边的小绿盒子收集数据,并传输到云服务器上,作为农户们田间管理的依据,从而进行远程 灌溉、施肥。 除了检修农机具外,濮阳县的"农机云AI智慧调度平台",深度整合县域内各乡镇的种植面积、气象环境、机具保有量等数据资源,通过智 能算法的归纳分析,能够自动生成精准化的AI调度建议,科学匹配农事服务中心及应急作业队。 据了解,截至5月25日,河南省已收获小麦2312.4万亩。 浙江杭州:"智能环"守护农作物 ...
迎战“三夏”保粮丰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3
粮食生产与保障 - 河南叶县耕地面积123万亩,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96万亩,即将进入收割阶段[1] - 当地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实施"一喷三防"等措施应对春旱和病虫害挑战,确保小麦长势良好[1] - 制定"三夏"生产工作方案,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组织助农服务队下沉田间解决农户困难[1] - 提前对麦田墒情、收割时间进行网格化摸排,确保每块地都有责任人[1] 机械化收割准备 - 依托3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统筹检修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农机具5000余台[1] - 预计高峰期单日收割能力超8.6万亩[1] - 提前1个月完成农机检修,更换易损零件10余件[1] - 开辟绿色通道,在高速路口、乡镇设置服务站20余个,为机手提供免费检修、油料供应和路线指引服务[1] 科技应用 - 全面推广"智慧夏收"系统,通过无人机遥感监测实时查看麦田成熟度、湿度等数据,效率提高30%以上[2] - 气象局启动"全天候护航"模式,每3小时更新一次气象数据,向农户推送精准预警[2] - 与周边地区气象台建立联防机制,确保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2小时送达[2] - 储备履带式收割机应对阴雨天气,划定39个粮食烘干中心,日处理湿粮能力达3000余吨[2] 安全生产 - 定期组织消防、电力部门对全县粮库、烘干中心进行拉网式排查[3] - 联合公安部门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启动蓝天卫士监控系统[3] - 派出20余名技术人员深入18个乡镇,开展机手安全生产及规范操作培训15余场次[3] - 累计发放跨区作业证、张贴安全警示标识300余份[3]
大学生投身天地间 “农工结合”的劳动实践啥样
中国青年报· 2025-05-26 10:28
大片青黄色油菜田中,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李雪晴正使用桁架扫描式农田信 息采集平台,对油菜田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机器底部的小方块里,集成了摄像机、多光谱、激光雷 达、北斗导航系统等多个"黑科技"装备。只见她一边控制机器在油菜田上空滑动监测,一边捏开身旁的 一株油菜,观察包裹在其中的角果(即油菜的果实)生长状态。 "田间种植的是冬季油菜,这两天正值收获期,我们天一亮就来田里采集数据。"5月14日上午10点的阳 光下,李雪晴身穿黑色防晒衣,头戴灰色宽边遮阳帽,但依然额角冒汗,身旁的小伙伴们也都全副武 装,捧着电脑同步进行信息采集。几个年轻人的身影在这片油菜田中格外显眼。 这一幕发生在位于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安徽农业大学皖东综合试验站,学生们在站内与农业机械作伴、 辛勤劳动。2023年起,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常态化劳动育人机制,每周安排学生参与校内"匠心 园"的拔草、修剪、清扫等环境维护工作,同时鼓励他们奔向田间大课堂,在研究农业装备和科技的过 程中接受劳动教育。 2015年以来,安徽农业大学陆续在滁州明光、合肥庐江、阜阳临泉、六安金寨等地建立了八大农业综合 试验站,引导学生走进乡土中国的田间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