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搜索文档
红色基因滋养乡村沃土(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人民日报· 2025-05-06 06:17
红色文化传承 - 明久乡以抗日烈士姚明久命名,1946年将"金山堡屯"更名为"明久村",1956年设明久乡 [2][3] - 姚明久1940年成立北满抗日救国总会金山分会,会员发展到120多人,同年被任命为"三肇"抗日救国总会会长 [2] - 姚明久1941年被日寇杀害,牺牲时30岁,曾在狱中受尽酷刑仍不为所动 [3] 红色教育实践 - 肇东市将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结合,明久乡成为重要实践阵地 [4] - 肇东市教育局启动"国防教育进校园"计划,将姚明久事迹融入课程 [4] - 明久乡2024年推出"红色知识科普""巾帼红色讲堂"等项目,学校定期组织"重走抗联路"活动 [4] 精神传承影响 - 硕士毕业生刘欢欢受烈士事迹激励,以选调生身份回到明久乡工作 [3] - 明久小学、明久中学通过烈士纪念碑宣誓等形式开展红色教育 [4] - 姚明久精神激励肇东人民在新时代奋力拼搏 [4]
皎平渡口话变迁
新华社· 2025-05-03 21:05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皎平渡已建成一座长约600米的大桥连接四川会理和云南禄劝,取代了1991年通车的旧桥 [2] - 2022年12月30日德会高速通车,结束会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3] - 2024年4月28日金口河至西昌高速公路开工,将结束甘洛、越西、喜德三县不通高速历史 [4] - 西香高速作为交通强国"十四五"重点项目,建成后将结束盐源县不通高速历史 [5] - 凉山州预计到2028年实现"县县通高速" [4] 特色农业与乡村振兴 - 会理市以石榴种植为核心产业,其石榴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3] - 凉山州建成种植业基地4251个,带动102.35万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93.04亿元 [3] - 皎平渡村发展流水养鱼项目并规划更多停车位以服务游客 [1] 红色旅游与文旅融合 - 2024年春节期间皎平渡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部分摊位日销售额达数千元 [5] - 近三年会理市红色旅游人数及收入增长均超30% [5] - 当地复刻渡江木船并建设红色文化研习小院,推进红色村庄建设 [1][6] 区域经济发展 - 凉山州2024年接待游客6208.39万人次(同比+26.7%),旅游收入651.75亿元(同比+20.08%) [5] - 交通改善后村民出行时间从步行2小时缩短至车程20多分钟,促进跨省旅游活动 [3]
我省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海南日报· 2025-05-01 09:52
红色旅游市场热度 -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自2023年9月重新开园后持续优化展陈、讲解及园区环境,并开发"大思政课"实践课程和文创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和研学团体 [2] - 琼海红色文化景区因海南解放75周年纪念活动预热,"五一"假期预计迎来客流高峰,包括民兵点验仪式和主题巡展等特色活动 [3] - 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因交通改善(中轴线路开通)及87岁老园长王学广的党课吸引慕名游客,假期客流预期增长 [3] 游客参与特征 -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游客构成多元,含外地打卡游客(如海口市民秦玉琴)、本地党组织及中小学生研学团体 [2] - 临高海南解放公园通过解放75周年纪念仪式和渡海战役纪念馆的历史展陈,吸引党员干部及普通游客驻足缅怀 [3][4] 产品开发与运营 - 纪念园通过社教活动创新(如"孤岛奋战·红旗不倒"巡展)和场景化教学深化游客体验 [2][3] - 解放公园利用多媒体展陈(历史照片+动态解说)强化革命精神传播效果 [4]
五一到川西最瘦“一线城市” 沉浸式体验马尔康“3+3”文旅新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4-30 17:29
马尔康文旅资源概况 - 马尔康是阿坝州唯一的县级市,州府所在地,行政文化金融信息中心 [1] - 城市形态独特,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300米,长宽比40:1,被称为"川西最瘦一线城市" [3] - 拥有"嘉绒胜地、锅庄故乡"美誉,嘉绒文化核心腹地 [5] 核心文旅产品体系 三条精品线路 - 文化探秘主题:串联卓克基官寨、柯盘天街、莫斯都岩画等5处文物古迹 [6] - 自然疗愈主题:包含昌烈山徒步、梭磨河夜游等4种生态体验 [6] - 红色记忆主题:覆盖红军长征纪念馆等3处革命遗址 [6] 三大体验项目 - 嘉绒藏寨生活营:碉楼住宿、藏浴藏餐等原生态体验 [6] - 非遗工坊慢生活:藏香制作、唐卡绘画等4类手工艺活动 [6] - 四季节庆活动:农耕祈福会、锅庄文化季等4大季节性节庆 [6] 交通区位优势 - 成都出发经317国道全程高速3.5小时可达 [6] 文化IP资源 - 茅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故事发生地 [3] - 现存三千年岩画、五千年新石器遗址等历史遗存 [5] - 拥有国家级非遗锅庄舞及藏绣、藏药等特色文化 [5]
“山河映忠魂”辽宁省英烈讲解员大赛在沈阳举办
新华网· 2025-04-28 10:04
活动概述 - 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于4月21日至25日在沈阳举办"山河映忠魂"全省英烈讲解员大赛 采用"赛前培训+现场比赛"方式 涵盖专职及志愿讲解员和褒扬纪念业务人员 [1] - 赛前培训包括国防大学教授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的红色故事讲解和语言表达技巧课程 并组织参训人员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敬献鲜花和参观纪念馆 [1] - 现场比赛阶段25名讲解员通过讲述英烈故事展现英烈形象 采用时空对话等创新形式 由专业评委从内容、表达和风采多维度评分 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 [2] 能力建设成效 - 培训比赛有效提升全省英烈讲解员的政治意识、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参训人员增强红色基因传承和英烈故事传播的行动自觉 [2] - 活动通过生动讲述英烈故事使英烈形象深入人心 强化烈士纪念设施弘扬英烈精神和传播红色文化的作用 [1][2] 资源投入与战略方向 - 近年来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3.27亿元用于烈士纪念设施提质升级 充分发挥其红色基因传承主阵地作用 [3] - 通过多种形式宣教活动弘扬英烈精神 拓宽爱国主义和全民国防教育渠道 营造尊崇英烈、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社会氛围 [3] - 未来将持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红色宣传教育功能 讲好英烈故事并推动褒扬纪念工作高质量发展 [3]
杨家沟革命旧址: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
陕西日报· 2025-04-23 07:00
杨家沟革命旧址(资料照片)。 我的心里话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副馆长 刘翠霞 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运用前沿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构建起完备的文物数据 库;在教育推广方面,我们主动走进校园、社区开展红色文化讲座,把杨家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未来,我们 将继续坚守岗位,深挖红色资源,让杨家沟革命旧址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4月的黄土高原山花烂漫、绿意盎然,位于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镇杨家沟村处处散发着春的气息。 回望历史,杨家沟村这个普普通通的陕北小山村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 这里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也是中共中央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站。"曙光就在前面,我们 应当努力。"这一伟大号召从杨家沟传向全国。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参观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 旧居等,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 育,赓续红色血脉。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 如今,杨家沟革命旧址积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让革命薪火 生生不息。 革命旧址焕发新生 4月10日,春 ...
骏马奔腾永向前(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人民日报· 2025-04-21 06:12
文章核心观点 黄骅市以英雄黄骅命名,当地传承红色文化,积累深厚底蕴,红色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城市发展成果显著 [1][3][4] 黄骅烈士相关 -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 年 2 月出生,1929 年入党,参加红军长征,1937 年抗战爆发后改名奔赴前线,1943 年 6 月 30 日在大赵村被叛徒杀害,年仅 32 岁 [1] - 1945 年 9 月新青县改名黄骅县,1989 年至今称黄骅市 [1] 红色文化传承 - 2007 年 6 月黄骅烈士牺牲地纪念馆建成,孙树章、孙津生、孙立国接力义务讲解黄骅烈士故事 [2] - 当地建设 10 余处红色文化场馆,每年吸引上千批次群众、团体开展纪念活动 [3] - 各界创作 10 余部红色文艺作品,黄鲁彬参与成立的艺术团成员从 10 多名壮大到 100 多名 [3] 红色文化影响 - 黄骅市近年来产生 1100 多个道德模范等先进个人和集体,3 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 人获“中国好人”称号 [3] - 黄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称将依托红色资源传承文化,凝聚发展动能 [3] 经济发展成果 - 黄骅港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重要枢纽港,已上升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 5 年突破 3 亿吨 [3] 生态保护成果 - 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去年 7 月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组成部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4]
用文学捧起抗战英烈的血色辉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3-31 11:51
文章核心观点 - 报告文学《魏国元和他的兄弟》于2025年发表,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 [4] - 作品通过魏国元及其兄弟的英雄事迹,生动展现了京西地区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弘扬了抗战精神 [4][9] - 文学界专家认为该作品在历史真实性、文学价值和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方面取得了成功 [6][9][11] 作品内容与主题 - 作品紧紧围绕主人公魏国元的英雄事迹,呈现了京西抗战史 [4] - 内容展现了平西地下党长期的发展组织、发动群众、掌握武装力量的工作,为主力部队进驻并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7] - 作品不仅写出了魏国元带动全家抗战不惜牺牲的精神,还刻画了其人物的智慧和人格感召力 [9] - 具体细节包括利用自家药铺作为秘密联络中心、建立枪支修造所、自投落网经受折磨、补办婚礼恢复县委工作、建立红色交通线等 [9] 文学特色与价值 - 作品采用朴素、本真的笔法,沿着线性时间线展现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 [3][6] - 写作风格扎实,具有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魅力,对历史进行了精准还原 [9] - 作品开头以一张报纸上的讣告引入,文字凝练,兼具散文式的诗意,结构上从八宝山革命公墓开始并结束,形成循环 [11][13] - 作品在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交界处构建叙事空间,描写细致严谨,完成了对红色记忆的创造性重构 [13] 社会影响与意义 - 作品研讨活动由多家单位共同主办,从历史细节、文学价值、英雄塑造、革命群像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4] - 作品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烽火岁月的大门,让不了解当地历史的人得以补课,感受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9][17] - 作者马淑琴扎根本土,深挖地域文化资源,其作品被评价为用文学搭建起了“京西抗战纪念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