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一部写在树叶子上的书(古籍今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8 09:13
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革新 - 黄道婆改进手工棉纺织技术和工具,大幅提升棉布质量和产量,改变"富穿丝穷穿麻"的穿衣习俗,被尊为"布业始祖" [1] - 德国汉学家库恩认为其革新的三锭纺车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纺纱工具,技术领先西欧400余年 [1]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的历史价值 - 陶宗仪在笔记中记载黄道婆及棉纺织技术改进,弥补正史对女性技术专家的忽视 [2] - 全书30卷,内容涵盖朝廷典章、风俗趣闻等585条,保存元代典制如御史台建置、宫阙制度等稀缺史料 [3][4] - 笔记注重社会细节,如"杀虎张"反映元代虎患及语言演变("拔突"与清代"巴图鲁"同源) [4] 笔记中的社会与文化记录 - 记载"俘虏婚姻"制度(程鹏举故事),后被改编为京剧《生死恨》 [5] - 收录医家十三科、院本名目、杂剧曲名等,保存元代戏曲、绘画、制墨等技艺史料 [6] - 记录生活发明如杭州"发烛"(早期火柴),反映民间技术应用 [6] 文本特点与局限性 - 内容多基于作者耳闻目睹,叙述具体生动,语言朴素,材料可信度较高 [6] - 部分记载属传闻,存在谬误,需辩证使用 [6]
香江涌动甲骨潮
河南日报· 2025-07-12 07:20
文化展览 -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于7月1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展示甲骨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3] - 展览通过艺术、科技等多元化方式呈现甲骨文,吸引大量家长带孩子参观 [4][5] - 展览包括甲骨文姓氏墙、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等互动体验项目 [3][5][7] 文化传承 - 展览旨在激发香港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5][8] - 香港市民积极参观展览,认为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3][4][6] - 香港特区政府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8] 创新呈现 - 展览采用现代艺术和科技手段,如XR技术、字体设计等,让古老的甲骨文焕发新生 [5][7]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的《甲骨文·字体设计》系列作品将传统与现代艺术结合 [5] - 展览通过文创产品、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4][5][6] 区域合作 - 展览由河南与香港合作举办,旨在深化两地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6][8] - 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与河南这一历史文化大省携手展示甲骨文魅力 [8] - 展览志愿者和观众表示希望更多类似活动能在香港举办,促进文化传承 [6][8]
哥伦比亚观众体验中华文化
新华社· 2025-07-04 13:46
文化活动举办 - "中华文化体验日"活动在哥伦比亚波哥大的塔德奥大学卡萨·列拉斯博物馆举办,聚焦书法、剪纸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 - 活动通过互动体验与现场展示增进哥伦比亚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了解 [1] 主题展览内容 - 展览设"古道""商贸""交融"三个单元,以古代丝绸之路交通工具为线索 [1] - 集中展示70余件(组)丝路文物精美复制品及图片资料,呈现丝绸之路商贸繁荣图景 [1] 文化体验环节 - 汉字书写教学介绍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字体的演变历史,指导观众书写"平安""幸福""如意"等词语 [1] - 剪纸环节指导参与者制作对称精美的"車"字剪纸,参与者表现出新奇和喜悦 [1] 参与者反馈 - 波哥大市民温贝托·巴尔加斯表示剪纸活动感觉非常家庭化、传统,能营造社区感和亲切感 [1] - 塔德奥大学艺术中心主任安赫拉·贝尔特兰认为中华文字是最美好、最有趣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1] 活动背景 - 本次活动是"车尘马迹——丝绸之路上的交通与交流"主题展览的配套活动 [1] - "车尘马迹"主题展览于5月底开幕,将于7月4日闭展 [1]
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9:10
文化交流活动 - 印尼华裔青少年40多人参与"中华文化·龙岩寻根"研学之旅,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字与书法魅力 [1] - 活动由龙岩市与印尼百年华文学校首次合作开展,旨在促进青少年文化交流 [1] - 参与者在中川村翰墨研学基地学习中国文字起源、演变及书法艺术,并实践书写汉字 [1] 文化传承与互动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王永昌担任讲师,讲解中国文字历史及"中国"名称由来 [1] - 印尼青少年在扇面书写"中国""文化兴邦"等汉字,展示学习成果并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 - 活动以文字书法为纽带,助力深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促进中印尼民间友谊传承 [1] 活动影响 - 参与者表示不虚此行,通过实践增强对中华文明的感悟 [1] - 活动首次尝试跨国合作模式,为后续文化交流项目提供参考 [1]
“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让人着迷”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49
文化交流活动 - "文明遇·鉴: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活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作为中欧建交50周年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 [1] - 活动以运河为纽带,讲述千年故事,搭建文明互鉴、合作共赢的友好平台 [1] - 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期待通过文化周拓展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共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1] 文化表演 - 无锡民族乐团、无锡交响乐团以及锡剧演员在布鲁塞尔艺术山广场组织文化快闪表演 [1] - 中国民歌《茉莉花》和锡剧《梁祝·楼台会》的表演吸引当地观众,获得积极反响 [2] - 中欧艺术家合作演奏《蓝色多瑙河》,融入中国民族乐器韵味 [2] 非遗展览 - 活动期间举办非遗展览,展示惠山泥人、宜兴紫砂、苏州刺绣、扬州雕版印刷等江苏非遗项目 [2] - 惠山泥人非遗传承人周璐现场指导当地观众制作"蓝精灵"形象泥人 [2] - 法国大学生伊丽莎白表示活动让她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深邃与传承,计划暑假前往中国探访文化古迹 [2]
东盟学子广西毕业:老挝女孩圆医学梦 印尼兄妹盼归国创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19:29
东盟留学生毕业动态 - 老挝留学生马丽文在广西科技大学完成医学学业,计划回国服务[1][3] - 马丽文2018年来华学习,克服语言障碍并参与临床实践,包括急诊科、内科、外科轮转[3] - 印度尼西亚兄妹林建全和林婉詠同期毕业,分别就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4] 留学生职业规划 - 马丽文将回老挝医院轮岗,运用在中国学到的医疗技术[3] - 林建全计划回印尼创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5G等领域[4] - 林婉詠拟创立汉语教育培训机构,传播中华文化[4] 留学生背景数据 - 广西目前有6500多名东盟国家留学生,是中国接收东盟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4] - 马丽文家庭10位成员专程从老挝来华参加毕业典礼[3] - 林建全母亲从印尼前来参加毕业典礼,并首次到访中国[4]
“这里的文化,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在中国·行耕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1 05:21
文化传播与教育行业 - 武当武术三丰派第十六代传人杰克·平尼克通过线上平台(抖音、快手、B站)发布数百条短视频,内容涵盖太极拳解析、洞箫演奏等,全网粉丝量突破100万 [7][8] - 杰克编写全英文教材《入门洞箫》,成为首本在美国出版的英文洞箫教材,系统介绍中国洞箫历史与演奏技巧 [8] - 杰克计划在美国开设武馆,推广武当文化和三丰派武术传承 [9] 旅游与文化体验行业 - 近10年来每年约有40万海外人士到武当山观光,体验武当文化 [9] - 武当功夫目前有38个海外武术分会,2万多名武术"洋弟子"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 杰克参与"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动,推广武当文化并促进中美文化交流 [7] 传统武术与艺术行业 - 杰克通过5年训练掌握八仙棍、形意拳、太极拳、气功等武术套路,成为武当武术三丰派第十六代传人 [3] - 杰克将太极功法、道家哲学、传统音乐与养生之道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形成独特优势 [7] - 杰克女儿曹琳娜10岁开始学习太极拳、古筝和葫芦丝,体现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传承 [6]
“我对中国很憧憬,一直想来看一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8 08:42
"这个潮玩在菲律宾很火爆,我身边好多同学抢着买!"今年14岁的菲律宾华裔许伊晗近日在广西南宁受 访时说,中国潮玩在当地风靡,让他感受到中国制造的独特魅力。 "不管什么款式、颜色,这个品牌潮玩一上架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许伊晗家中经营玩偶电商生意,他 用"上架即下架"形容这款潮玩的抢手程度。"中国制造很牛,我对中国很憧憬,一直想来看一看"。 广西华侨学校校长姚远忠在活动致辞中介绍,作为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首批华文教育基地之一,学校 先后主办和承办了100多期"中华文化体验营"等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项目。本次活动将组织营员走 进南宁、桂林等地,参观历史遗迹,感受壮乡风情。 (来源:中国侨网 作者韦佳秀) 许伊晗说,他的父亲祖籍福建,家中常用普通话和闽南语交流,他从小耳濡目染,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 话。在第五届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中文·讲故事"主题大赛中,他斩获朗诵赛项特等奖。"我从小学古诗 词,读《三国演义》,从典故中学知识、明事理。这次来到广西,我十分期待走进典籍里描绘的山水画 卷,去触摸那些流传千年的文化脉络。" 老挝女孩朱贵黄也是本次活动的成员之一,她在上述比赛中获得书法赛项特等奖。朱贵黄说,她对中国 书法兴 ...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揭幕
新华网· 2025-06-14 10:41
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开幕 - 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于6月13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开幕 开幕节目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制作的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1] - 活动由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呈献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策划 将持续至9月 期间将举办超过280场表演艺术节目及延伸活动[8] 活动意义与目标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 特区政府将发挥香港"一国两制"优势 向世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香港国际网络讲好中国故事[2] - 活动旨在提升香港市民国民身份认同及文化自信 同时吸引内地和世界顶尖艺人来港交流[8] 开幕演出《诗忆东坡》 - 演出以苏东坡3000多首诗词中精选12首为代表 通过当代舞蹈重塑其多面人生 融合诗词、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武术等传统文化元素[4] - 当晚超过1500名观众观看演出 作品通过"意"与"境"结合 展现苏东坡精神世界[4] - 导演沈伟表示 希望通过作品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现代美感 将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世界文化联结[6] 文化普及活动 - 活动设有普及专场 邀请近400名香港中小学师生及社区人士免费欣赏公开彩排[5] - 教育工作者认为 通过现代舞艺术形式学习传统文化 能拉近学生与古人距离 感受古人情感与经历[5]
健康养生+情绪价值+中华文化,茶饮品牌走出消费“双循环”之路-仲量联行
搜狐财经· 2025-06-09 11:47
中国茶饮市场发展路径 - 中式茶饮品牌以"茶"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健康养生定位、情绪价值挖掘及中华文化赋能,构建独特的消费"双循环"路径,实现从本土到全球的扩张 [1] - 中国茶饮市场经历从瓶装饮料主导到现制茶饮崛起的转变,茶饮品牌通过创新产品如调味茶、鲜果茶等捕获消费者味蕾,挤占瓶装饮料市场份额 [14] - 茶饮品牌线下门店注重场景营造,以跨界IP、精致生活、传统文化等为切入点,打造社交性、休闲性消费场景 [14] 情绪价值驱动消费升级 - 茶饮品牌通过三大情绪价值链接消费者:自我情绪(健康养生)、社群情绪(跨界IP合作)、社会情绪(中华文化赋能)[2][15] - 2024年娱乐影视类IP在茶饮品牌跨界合作中占比达58%,如《哪吒2》与霸王茶姬联名案例 [19][21] - 品牌通过故宫、敦煌博物馆等联名款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构建消费者与社会的情感共鸣 [2] 市场竞争格局与经营策略 - 头部品牌客单价从30元以上降至15-20元区间,降幅达30-50%,下沉市场成为关键增量 [3][23] - 加盟模式成为主流,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加盟店占比超99%,通过供应链掌控实现规模效应 [4][27][28] - 茶饮品牌推出文创、IP玩偶等高利润周边产品,借鉴星巴克模式拓展收入来源 [5][29] 供应链与产业链布局 - 品牌投资上游农场、工厂及物流,降低原料成本,部分品牌为非竞品提供供应链服务 [5][31] - 新建原料工厂、优化仓储配送,实现供应链低成本、低库存、高周转目标 [31] - 2024年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单店GMV增速放缓,市场竞争转向精细化运营 [3][33][34] 空间布局策略 - 一二线城市优质购物中心茶饮业态占比达1.5%-2.5%,通过旗舰店强化品牌形象 [6][37] - 低客单品牌聚焦三四线城市,古茗、沪上阿姨下沉门店占比显著提升 [7][41][43]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超4800家,霸王茶姬、奈雪的茶进驻东南亚及欧美核心商圈,海外同店GMV增速达46.9% [7][44][47][48]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从产品竞争转向生态构建,供应链效率与产业链整合成为核心壁垒 [8] - 品牌需在健康属性、文化叙事与全球化布局中寻找平衡,推动中式茶饮成为全球文化现象 [8] - 海外市场与下沉市场双向并举,探索市场增量,茶饮品牌国际化前景广阔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