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共产党
icon
搜索文档
学习原声丨歌声献给党
新华社· 2025-06-30 17:27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主要聚焦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发展成就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以下是关键要点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宴会时,乐队特意加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体现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 [2]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全场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领航》,展现党的领导和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4]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11] -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党的领导"列为党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之首,强调党的坚强领导是国家发展的核心 [14] 人民生活改善 - 重庆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春联"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两苦有医保",横批"共产党好",反映脱贫攻坚政策对人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7] - 彝族群众称赞"共产党瓦吉瓦(好得很)",江西神山村村民对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你呀,不错嘞",体现基层群众对党的认可 [7] - 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世纪战"疫"的中国答卷,展现党领导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9]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强调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的未来展望 [14]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展现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就 [7] - 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活动举行,体现国家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方面的努力 [12] - 江苏220千伏华电武坚2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项目配套输电线路建设,反映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进展 [12] -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项目建设,展示国家在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成就 [14] - 复兴号列车穿行在拉林铁路林芝段,体现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果 [18]
新华全媒头条|钟华论:锻造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新华社· 2025-06-30 15:09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成就 -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已104年,带领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2] - 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科学分析战争形势,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成为抗战纲领性文献 [3][4] - 新时代以来,公司带领近一亿贫困人口脱贫,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4] 党的建设与自我革命 - 中央八项规定成为深入人心的硬规矩,94.9%的群众对其成效表示肯定 [7] - 党的十八大后10年间,纪检监察机关立案464.8万余件,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 [8] - 公司目前拥有10027.1万名党员、525万个基层党组织,是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9]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 黑龙江海伦市通过建强村党组织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组织强起来、产业旺起来" [10] - 北京亦庄机器人产业、杭州"六小龙"、上海徐汇区龙华街道的发展均得益于党建引领 [12] - 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共同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2] 人民立场与群众路线 - 抗战时期八路军帮助百姓耕地,"母亲叫儿打东洋"体现军民鱼水情深 [14] - "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收集群众建议,体现党心与民意同频共振 [17] - 公司始终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赢得群众认可和信任 [16] 国际影响与经验分享 - 肯尼亚、阿根廷、尼泊尔等国家政党政要高度评价公司管党治党经验 [17][18] - 柬埔寨、俄罗斯、埃及等国家政党学习公司纪律建设和反腐败经验 [19] - 公司自我革命实践为世界政党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政治文明智慧 [20] 新征程与使命担当 - 党员攻关团队突破"卡脖子"难题,基层干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1] - 公司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推进科技前沿和深水区改革 [21]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公司正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21]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突破1亿名
第一财经· 2025-06-30 11:59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及增长情况 - 截至2024年底党员总数达10027.1万名,同比净增108.6万名,增幅1.1% [2] - 基层组织总数525.0万个,同比净增7.4万个,增幅1.4%,其中基层党委30.6万个、总支部33.0万个、支部461.4万个 [2] 党员队伍结构 - **性别与民族**:女党员占比30.9%(3099.5万名),少数民族党员占比7.7%(773.4万名) [3] - **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占比57.6%(5778.6万名) [3] - **年龄分布**:30岁及以下党员1227.2万名(12.2%),61岁及以上党员2897.3万名(28.9%) [3] - **入党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党员2810.8万名(28.0%),新中国成立前入党党员仅5.4万名 [3] - **职业构成**:农牧渔民占比最高(2614.4万名),学生党员262.2万名,离退休人员2146.9万名 [3] 发展党员情况 - 2024年新发展党员213.1万名,其中女党员占比46.0%(97.9万名),少数民族党员占比10.5%(22.3万名) [4] - 35岁及以下新党员占比83.7%(178.4万名),大专及以上学历新党员占比54.4%(115.9万名) [4] - 职业分布:学生占比最高(81.2万名),生产工作一线发展党员112.0万名 [4] 党组织覆盖情况 - 地方委员会总数3200个,含省级31个、市级397个、县级2772个 [7] - 城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党组织覆盖率超99.9%,企业基层党组织达160.0万个 [7] -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分别达80.0万、100.1万、18.3万个,基本实现应建尽建 [7] 其他关键数据 - 2024年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17.5万个、优秀共产党员72.8万名 [5] - 全年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89.4万枚 [5] - 入党申请人2142.0万名,入党积极分子1061.1万名 [6]
破亿!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亮相
券商中国· 2025-06-30 10:55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比2023年底净增108.6万名,增幅为1.1%。 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525.0万个,比2023年底净增7.4万个,增幅为1.4%。其中,基层党委30.6万个,总支 部33.0万个,支部461.4万个。 一、党员队伍情况 党员的性别、民族和学历。女党员3099.5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0.9%。少数民族党员773.4万名,占7.7%。大专 及以上学历党员5778.6万名,占57.6%。 党员的年龄。30岁及以下党员1227.2万名,31至35岁党员1076.4万名,36至40岁党员1147.5万名,41至45岁党 员968.7万名,46至50岁党员904.1万名,51至55岁党员941.2万名,56至60岁党员864.6万名,61岁及以上党员 2897.3万名。 党员的入党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5.4万名,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入党的1230.9万名,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入党的5980.0万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2810.8万名。 党员的职业。工人(工勤技能人员)663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歌曲创作背景 - 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抗战时期传唱至今,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作品[1] - 歌曲创作灵感来源于1943年《解放日报》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曹火星将其改编为通俗易懂的歌曲形式[4] - 歌词内容反映了共产党坚持抗战六年多、改善人民生活、建设敌后根据地、实行民主等事实[4] 创作者生平 - 曹火星13岁时为逃婚参加抗战剧社,其父曹清廉在1943年日军"百日大扫荡"中与130多名村民一同遇害[1] - 曹火星将原名曹峙改为现名,寓意歌曲能星火燎原般传播[4] - 曹火星与其兄曹岱在抗战时期分属不同阵营,直到1989年才在分别40年后重逢[5] 历史背景 - 歌曲创作时正值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试图削弱共产党地位,中共通过社论和歌曲进行反击[3] - 晋察冀边区实行"豆选"民主选举方式,并颁布"树叶训令"体现军队不与民争利的原则[3] - 抗战剧社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创作,用葫芦制作乐器,每人仅配发一颗"光荣弹"手榴弹[3] 歌曲传播与影响 - 歌曲采用当地霸王鞭曲调和大白话歌词,迅速传遍太行山并唱响全国[4] - 在传唱过程中歌词不断丰富完善,歌名增加"新"字成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5] - 曹火星兄长曹岱从台湾回大陆探亲时,承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6]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8场在辽宁沈阳举办 宣讲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
新华网· 2025-06-12 21:5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未提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张思德精神在光影中焕发时代生机——评电视剧《我叫张思德》
搜狐网· 2025-06-10 13:51
电视剧《我叫张思德》核心内容 - 纪念张思德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现实题材力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1] - 由中国视协重点扶持,通过艺术形式回望英模、叩问初心、唤醒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1] 剧情与叙事特点 - 以张思德真实生平为原型,背景涵盖川陕苏区革命史、红军长征史、延安时期革命史[3] - 采用青春化叙事和倒叙手法,展现从普通战士到革命烈士的成长历程[5][9] - 通过金城寨战役、嘉陵江强渡、百丈关血战等战斗场景塑造英雄形象[10] 精神内涵表达 - 突出"伟大出自平凡"的价值观,展现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3][6] - 通过战地家书等细节刻画,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结合[11] - 强调理想信念转化过程,体现"革命熔炉炼红心,完全彻底为人民"的信仰升华[12] 制作与艺术表现 - 程力栋执导,牛骏峰主演,聂远、王力可等实力派演员组成革命者群像[15] - 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结合,以小视角切入大时代展现党史[15] - 通过炭火熄灭等意象化处理,强化"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主题[16] 社会价值定位 - 作为连接党心民心的情感纽带,其精神被定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15] - 被定义为新时代青春励志剧,旨在激励年轻人传承革命精神[12]
《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表决通过,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为弘扬沂蒙精神立法,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05
立法背景与意义 - 《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表决通过赞成票82票 [1] - 立法源于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红色资源保护与沂蒙精神弘扬要求 [1] - 该条例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的法律化实践,具有首创意义和示范作用 [1][3] 条例核心内容 - 采用"小快灵"立法模式,共22条,不分章节,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 [2] - 明确沂蒙精神基本定位与内涵,规定传承弘扬工作机制需坚持党的领导及多方协同格局 [2] - 细化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及群团组织职责,要求建立研究阐发、教育宣传和展示推广体系 [2] 产业与区域发展关联 - 条例推动沂蒙精神与旅游产业融合,为沂蒙革命老区振兴提供法律保障 [2] - 要求省政府及经济发达地区完善帮扶机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 [2] - 鼓励教育、科技等领域人才向革命老区流动,提升老区自我发展能力 [2] 社会与文化影响 - 条例通过后,地方文化传承者(如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认为立法将强化红色基因传播信心 [1][2] - 专家评价指出条例有助于全省坚定文化自信,应对外部复杂环境时增强精神凝聚力 [3]
回望艰难求索路(创作谈)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创作背景 - 电视剧以1900-1912年为历史背景,聚焦清王朝最后12年的社会变革与民族命运 [1] - 通过虚构故事与真实历史结合,展现中华民族屈辱烙印与封建王朝衰败过程 [1] - 采用历史镜像手法对比1901年《辛丑条约》与2021年中美对话,突显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转变 [1] 历史研究与内容呈现 - 创作团队查阅大量影像、文字资料还原1900-1912年历史细节 [2] - 重点呈现日本对华"渐进蚕食"策略(军事扩张/经济控制/政治干预/文化渗透)[2] - 刻画留日学生群体从1901年数百人激增至1905年近万人的历史现象 [2] 核心人物与历史叙事 - 以留日学生群体为主线,展现其在传统与现代撕裂中推动近代化并加速清王朝灭亡的双重作用 [2] - 通过主人公视角揭示革命者"有理想无信仰"的历史局限性,导致军阀割据时代 [3] - 关联导演前作《问苍茫》,形成从清末变革(1900s)到新民主主义革命(1920s)的历史叙事连续性 [3] 创作立意与社会价值 - 通过青年群体命运折射民族命运,展现"个人撬动历史"的叙事逻辑 [2][3] - 明确"记住黑暗是为了光明未来"的创作主旨,强调历史反思的现实意义 [2] - 揭示1915年新文化运动与1921年中共成立对解决早期革命局限性的关键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