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域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让“古蜀厚重”叠加“人间烟火”,满足复合型文旅需求 看完三星堆还能干什么? 德阳以全域文旅格局“留客”
四川日报· 2025-07-07 15:09
德阳文旅发展战略 - 省委提出支持德阳等7个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将文旅深度融合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7] - 德阳以三星堆为核心资源 提出"古蜀厚重+人间烟火"双轮驱动战略 满足游客复合型需求 [7] - 构建"3+N"文旅格局 融入全省"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体系 打造"世界三星堆 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 [7] 三星堆流量经济效应 - 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接待游客599.36万人次 门票收入突破3.3亿元 [10] - 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 IP授权收入超千万元 与《原神》联动创造2亿级话题阅读量 [10] - 带动周边产业升级:旌阳区推出三星堆主题舞台剧 绵竹开发剑南春定制酒 广汉餐饮住宿业快速发展 [10] 产业链延伸与项目投资 - 规划投资130亿元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 覆盖文化体验/演艺娱乐/主题游乐等全产业链 [11] - 推出超百亿元文旅招商项目 计划举办2场推介会吸引资本落地 [11] - 在深圳举办城市品牌活动 推出"此生要去看德阳"精品线路破解游客短暂停留问题 [11] 研学旅游与品牌建设 - 2025年四川省研学旅游推进大会在德阳举行 发布四大主题10条精品研学线路 [13] - 实施"古蜀文化溯源/天府生态休闲/成渝研学实践/国际旅游目的地"四位一体品牌战略 [13] - 开发沉浸式考古体验项目 茶仙谷融合赵坡茶文化打造产旅综合体 非遗传承人驻场展演活化传统文化 [13] 区域协同与产业融合 - 龙门山旅游环线串联104公里文旅资源 带动8段特色山路和12个观景台沿线乡村振兴 [14] - 广济镇玄郎村溯溪营地最高日接待量达千人次 中江觉慧村转型乡村综合体吸引游客超90万人次 [14] - 绵竹年画村通过"非遗+研学"模式 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7万余人次 [1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烽起“磐石”传薪火——东北抗联创建地的振兴新篇
新华社· 2025-07-04 16:09
红色旅游发展 - 磐石市以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为核心,开发红色研学线路,包括抗日斗争纪念馆、漫红岭等载体 [2] - 2024年磐石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亿元,其中红色旅游占比超70% [2] - 构建"红色+"多业态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域旅游 [2] 农业与产业升级 - 宝山乡北锅盔村种植300公顷锦绣海棠,被誉为"关东红果第一村" [3] - 磐石加快科技兴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推出新产品并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三产融合" [3] - "90后"创业者杨尚宾返乡发展果酒、果脯、果茶等产品,计划扩大生产线 [3][4] 城市发展与荣誉 - 2024年磐石获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称号 [4] - 连续13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推进金属冶炼升级并培育碳纤维等新兴产业 [4] - 建设34公里绿水长廊,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4] 区位与规划 - 磐石市位于沈吉高速沿线,与长春、吉林市形成百公里三角区位优势 [1] - 未来将严控农产品品质,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红城黑土出好物"品牌 [4]
行走开封 品味幸福——开封文旅观察之三
河南日报· 2025-06-26 07:33
文旅产业升级 - 开封文旅产业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滋养心灵的精神养分和提升品质的生活方式,形成"主客共享、古今交融"的格局 [1] - 文旅供给从基础观光迭代至深度体验,科技与历史碰撞、传统与时尚交融,满足游客"诗与远方"需求 [2] - 宋都古城水系串联景区形成环古城文旅圈,城墙修缮后成为生态旅游带,实现生活与旅行无缝衔接 [3] 城市更新与业态融合 - 历史街区通过空间、业态、人文多维活化重拾烟火气,工业遗存"粮食五库"变身潮玩街区,背街小巷蝶变为"花街" [3] - 金明池遗址公园融合古韵与现代设计,书店街、顺河坊等区域实现"微更新+大设计",打造市民与游客共享的宋式"慢生活"场景 [3] - 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优质文旅项目落地,新业态如雨后春笋涌现 [4] 文化传承与价值观教育 - 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等景区通过沉浸式宋服体验、非遗市集(如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强化文化传承 [2] - 开封府《包公断案》演出、天波杨府杨家将忠义体验、岳飞庙"精忠报国"故事等场景,将文旅与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 [4] - 传统技艺(如宋代点茶)与年轻人创意表达碰撞,历史街区青砖黛瓦映照现代生活斑斓多彩 [1][2] 市民参与与主客共享 - 市民日常活动(如古城墙下闲话家常、老街非遗展演)成为文旅体验核心部分,增强对城市根脉的依恋 [1] - 游客通过"穿越"千年、指尖劳作等互动形式与历史对话,亲子家庭在非遗体验中感悟文化 [2] - 城市更新后公园绿地星罗棋布,市民与游客共赏四季繁花,获得感显著提升 [3]
我说变化 | “公务接待室变成游客接待大厅”
全域旅游发展历程 - 远安县成功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成为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 - 2011年发展初期面临接待压力,周末及节假日需动用半数人力应对各类考察调研,景区被迫划出专用接待区域 [1] -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当地出台《公务接待十不准》,明确餐标每人不超过40元并实行考察备案制,大幅减轻行政负担 [1] 产业转型成效 - 政策规范后景区转向市场化运营,接待设施升级为游客中心,管理标准化并形成差异化特色 [1] - 生态旅游产值突破5亿元,城镇化率和县城聚集度分别提升至56%和45 7% [2] - 全域旅游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开花"态势 [2] 运营模式变革 - 行政接待需求减少释放景区运营资源,游客接待能力显著提升 [1] - 市场化导向推动游客口碑积累,客源结构从公务群体转向大众旅游市场 [1][2]
“快旅慢游”成为长白山文旅新风尚
新华网· 2025-06-22 12:51
长白山文旅业态发展 - 长白山天池首次观测到"文武双全"的开冰现象,即冰层先自然消融后受风力影响快速破碎,形成独特自然景观吸引游客 [1] - 山脚下二道白河镇打造恩都里休闲度假商旅社区,包含文创店、艺术展馆、铁艺展览馆及20%吉林省首店餐饮品牌,形成多元文旅场景 [3] - 云顶市集作为2023年开业的全季节市集,已运营至第五季,汇集60余家美食与文创摊位,并融入非遗技艺展示和现场演出,成为热门打卡地 [4][6] 交通与客流提升 - 沈白高铁将于2023年秋季开通,北京至长白山通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显著提升"快旅慢游"可行性 [3] - 暑期重启免费巡游巴士服务,连接集散中心、雪绒花、云顶市集及恩都里等核心景点,优化游客动线 [6] 人才与创新驱动 - 外地创业者如贵州许露受长白山雪景与市集氛围吸引,选择就地创业,反映区域文旅吸引力增强 [6] - 文创设计融入学生作品(明信片、木雕等)及铁艺创新,通过研学体验推动传统工艺年轻化转型 [3][6]
河北承德进入最佳旅游季,避暑山庄一次购票三日畅游
新京报· 2025-06-19 23:32
旅游文化节活动 - 第十八届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正式启动,围绕草原风情、康养旅居、美食寻味等主题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 [1] - 推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一次购票三日畅游等优惠政策 [1] - 精心策划全国"长城脚下话非遗""盛世之音"全国旅游演艺承德对话等18项精彩活动 [1] - 集中推出"潮玩承德、舌尖承德"等5大市集 [1] 承德旅游资源 - 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素有"紫塞明珠"之美誉 [1] - 全市有4253处文物遗存、33万件可移动文物 [1] - 拥有滕氏布糊画、丰宁满族剪纸等83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旅游发展格局 - 全面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以53处A级旅游景区为依托 [2] -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名县,构建覆盖全域的"一核、三带、八组团"空间布局 [2] - 持续打造"冰雪温泉旅游季"品牌,推出冰雪赛事、温泉康养、山庄灯会等冬春系列活动 [2] - 打造中国马镇、鼎盛元宝街、七家温泉等文旅商体融合新地标 [2] 旅游市场表现 - 今年上半年到承德旅游人次同比增长10.62%,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1.86% [2] - 入境游到承德人次同比增长48.45%,人均在承消费金额增长61.16% [2] - 京津游客增长迅速,长三角、江浙沪增速明显提升 [2] - 避暑度假、坝上自驾、泡汤滑雪等热词成为外地游客到承德的搜索主流 [2] - 承德荣登全国避暑十大目的地 [2]
构建四位一体品牌矩阵 德阳深耕“三星堆+”赋能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文旅局长说
搜狐财经· 2025-06-19 00:59
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提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口号 擘画文旅发展蓝图 [1] - 德阳提出建设古蜀文化名城、天府后花园和成渝研学旅行高地目标 并被赋予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新使命 [3] - 德阳将实施文旅争先战略 以"三星堆+"为依托发展全域旅游 构建四位一体品牌矩阵 [3] 重点文旅项目规划 - 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规划投资约130亿元 首开区已于2024年国庆试运营 [4][6] - 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计划总投资超400亿元 已完成实际投资20.25亿元 [8] - 两大项目分别包含文化体验、主题游乐等复合功能 以及9大核心引擎项目和16个特色支撑项目 [6][8] 文化挖掘与转化策略 - 深挖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德孝文化等特色资源 为项目提供精准依据 [8] - 三星堆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复原祭祀场景 打造沉浸式考古体验馆 [8] - 龙门之巅项目围绕赵坡茶文化布局茶博园等设施 促进产旅一体化发展 [8] 文化活化利用措施 - 鼓励本地居民和非遗传承人参与项目建设 开发多元化"地道"文旅产品 [10] - 将传统文化与景区业态结合 实现文旅项目与在地文化"双向赋能" [10]
新疆兵团:绘就绿富同兴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17:45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 新疆兵团引导职工整合空置房间、院落及零星土地资源,将庭院经济与人居环境提升相融合,实现创收与环境优化双赢[1] - 典型案例包括李大叔在自家庭院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实现家庭自给并外销市场,显著节省开支[1] - 赵明辉通过后院养殖肉牛和奶牛,每头牛年收入约5000元,并计划扩大养殖规模[2] 农文旅产业融合 - 新疆兵团推动基层培育农事体验、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等业态,构建多产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2] - 第八师150团赵拥军打造军垦特色民宿,涵盖休闲娱乐、采摘、烧烤等功能,吸引城市游客[2] 经济效益与规模扩展 - 庭院经济模式使职工家庭将"方寸地"变为"聚宝盆",如蔬菜大棚实现自给并外销增收[1] - 养殖户通过扩大品种牛引进规模提升收入潜力,单头牛年收入达5000元[2] - 民宿经济因休闲旅游需求增长而持续扩张,退休职工通过特色经营实现创收[2]
揭阳市惠来县全域旅游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文旅产业“乘数效应”逐步显现
中国发展网· 2025-06-12 17:20
文旅产业发展成效 - 2024年全县5家3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近57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超886万元 [1] - 文旅产业带动餐饮 住宿 特色农产品等关联产业增收约100万元 新增就业岗位千余个 [1] - 惠城 靖海 神泉 葵潭四镇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 隆江镇孔美村获评省级文旅特色村 [4] - 盈通大酒店与悦季欢朋美宿商务酒店分别获得广东省乡村酒店金品 银品级 [4] 全域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 - 惠来县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编制《惠来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收录旅游资源638处 其中优良级资源88处 [3] - 打造3条精品旅游线路 包括"寻味品鲜 重温红色文化"一日游 "观海寻味 滨海风情"两日游 "红山蓝海探秘游"一日游 [3] - 2条线路入选省级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夏 秋季主题) [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 大南山八国风情康旅示范区总投资60亿元 规划占地14000亩 定位省级生态康养标杆 [5] - 靖海客鸟尾石笋区项目规划面积1669亩 将建设海洋地质公园 碧海盐田科普基地和海上运动中心 [5] - 升级25座旅游公厕 惠来海滨度假村和世铿院旅游厕所获评省级II类 [5] 未来发展计划 - 推动各镇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 展示"百千万工程"成果 [6] - 通过广东旅博会等平台推介"滨海+红色+生态"特色资源 加强政企合作 [6]
2025上海国际邮轮节开幕,“邮轮+”服务与特色活动齐上阵
国际金融报· 2025-06-12 16:42
上海国际邮轮节启动 - 2025上海国际邮轮节于6月12日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动 活动将持续至9月30日 涵盖商旅文体展等多种主题活动 [1] - 活动旨在推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落实 发挥邮轮高端消费载体作用 促进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4] - 海关总署希望邮轮节成为促进邮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推动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 完善国际化服务体系 [4] 邮轮产业数据与合作 - 2025年上半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接靠邮轮137艘次 接待游客约93万人次 同比分别增长85%和57% [4] - 上海倡议与天津 深圳等9城市建立"邮轮+消费城市联盟" 推动港口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4] - 长三角一体化方面 上海朱家角古镇 苏州吴江等推出"国际邮轮+江南古镇"线路 打造全域旅游体验 [5] 邮轮公司产品与服务 - 爱达邮轮发布暑期特色长航线 包括9天8晚的日韩深度游 首次造访日本北海道 同时推出"哪吒闹海"主题海上国潮文化体验 [6] - 爱达邮轮与东航 携程联合推出"航空+邮轮"双票联动新产品 2025年6月12日至12月20日可在携程一站式购买 [8] - 皇家加勒比推出新品牌 MSC地中海邮轮荣耀号7月13日回归 将推出中国大陆首个海上乐高巡游 蓝梦邮轮推出日本研学营及深度游航线 [8] 邮轮产业发展与活动 - 上海从"单一母港"向"多港协同"升级 歌诗达赛琳娜号带领近700位外国游客开启中国首个"多母港"航线 [9] - 上海重点商圈将推出邮轮主题市集 航海文化展等活动 市民可体验"邮轮+商圈""邮轮+非遗"等多元场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