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

搜索文档
国家外汇局:便利境外个人境内购房结汇支付
快讯· 2025-06-18 17:02
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 - 国家外汇管理局就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公开征求意见 [1] - 政策旨在便利境外个人境内购房结汇支付 [1] - 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购房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政策将推广至全国 [1] 境外个人购房结汇支付便利化 - 允许境外个人在满足各地购房政策条件下办理购房相关外汇资金结汇支付 [1] - 境外个人可在取得房地产主管部门购房备案证明文件前凭购房合同或协议先行办理结汇支付 [1] - 后续需向银行补交购房备案证明文件 [1]
国家外汇局:允许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利润境内再投资
快讯· 2025-06-18 17:02
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 - 取消境内直接投资前期费用基本信息登记 [1] - 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政策由部分省市试点推广至全国 [1] - 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利润可境内再投资 [1] - 境内非企业科研机构接收境外资金试点政策由部分地区推广至全国 [1]
国家外汇局: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
快讯· 2025-06-18 16:59
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 -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征求意见稿,拟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 [1] - 外商投资企业可使用外汇资本金及结汇人民币资金进行境内再投资,无需办理接收方基本信息登记及变更登记 [1] - 境内再投资资金可直接划转至相关账户,前提是不违反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且投资项目真实合规 [1]
重磅!外汇局拟施行一揽子新政
金融时报· 2025-06-18 16:58
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 - 国家外汇管理局起草《通知》,涉及跨境投资、跨境融资、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三方面共9项政策,多项前期试点政策将推广至全国 [1] - 政策体现外汇管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引资稳资导向,涵盖投资、融资、支付等一揽子便利化措施 [1] 跨境投资便利化 - 取消FDI前期费用基本信息登记,境外投资者可直接在银行开立前期费用账户并汇入资金,无需预先登记 [2] - 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及变更登记,被投资企业或股权出让方无需办理接收境内再投资登记,资金可直接划转 [3] - 允许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利润境内再投资,为外资企业和境外投资者提供明确政策依据 [3] 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 - 全国范围内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统一提高至等值1000万美元 [4][5] - 通过"创新积分制"遴选的符合条件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提高至等值2000万美元 [4][5] - 简化跨境融资便利化业务企业签约登记管理,不再要求提供上一年度或最近一期经审计财务报告 [6] - "科汇通"试点推广至全国,允许境内非企业科研机构接收境外资金参照FDI企业办理登记和汇兑手续 [6] 房地产行业外汇管理优化 - 取消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购买非自用住宅性质房产的规定 [7] - 境外个人购房结汇支付便利化政策从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推广至全国,允许凭购房合同或协议先行办理结汇支付,后续补交备案证明 [8] - 银行可依据客户合规情况和风险等级自行决定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事后抽查比例和频率 [8]
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快讯· 2025-06-18 16:58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1] - 该通知旨在进一步优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政策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1] - 改革措施涉及简化外汇登记程序 放宽跨境资金使用限制等方面 [1]
2025年陆家嘴论坛政策解读:全球变局下的金融,促改革、扩开放、重科创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18 16:56
金融体系 - 潘功胜宣布8项重磅金融政策,包括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等[11] - 开展航贸区块链信用证等4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试点[12] - 国际货币体系或向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制衡格局演进,可增加SDR常态化发行并扩大规模[13] 金融开放 - 聚焦消费、科技、绿色、养老、财富管理等领域开放,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3] - 外部扰动因素减弱,积极政策或延续,消费是重要抓手,金融在民生方面支持空间大[22]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适配金融服务体系存在“三个不完善”,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23] - 推出“1 + 6”政策措施,更好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23] 外汇管理 - 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28] - 在自贸试验区实施10项外汇便利化政策,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28] 风险提示 - 存在外部因素扰动风险[4]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快讯· 2025-06-18 16:45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智通财经6月18日电,国家外汇管理局起草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 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知》包括三方面9项具体政策: (三)3项支付便利政策。一是缩减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取消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及其结汇所得 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购买非自用住宅性质房产的限制。二是优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允 许银行在统筹便利化服务和风险防范前提下,依据客户合规经营情况和风险等级等自行决定便利化业务 事后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率。三是便利境外个人境内购房结汇支付。将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购房结 汇支付便利化试点政策推广至全国,允许境外个人在满足各地购房政策条件下,可以在取得房地产主管 部门出具的购房备案证明文件之前,凭购房合同或协议先行在银行办理购房相关外汇资金的结汇支付, 后续再向银行补交购房备案证明文件。 (二)2项融资端政策。一是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将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外债便利 化额度统一提高至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将有关部门依托"创新积分制"遴选 ...
朱鹤新陆家嘴论坛重磅发声,外汇政策礼包呼之欲出
第一财经· 2025-06-18 14:19
外汇政策改革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在陆家嘴论坛宣布一揽子外汇政策利好,包括支持外贸企业发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自贸试验区外汇创新政策 [1] - 政策涉及深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改革、支持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自贸试验区10项便利化政策等 [1] - 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案和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已获批 [1] 外汇市场表现 -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显著,今年以来对美元升值1.6%,对一篮子货币总体稳定 [2] - 4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处于较高水平,4月下旬外资投资境内股票转为净买入 [2][3] - 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例和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均提升至30%左右 [4] 外汇管理方向 - 外汇管理突出"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四个方向 [4] - "更加便利"包括完善"越诚信越便利"政策体系,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5] - "更加开放"涉及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等五方面措施 [6] 即将实施的措施 - 进一步深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改革,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 [7] - 在全国推广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开展绿色外债政策试点 [7] - 近期将新发放一批QDII投资额度,有序满足境内主体境外投资需求 [7] QDII投资情况 - 截至2025年5月31日,QDII累计批准额度为1677.89亿美元,获批机构189家 [8] - 2024年5月向53家机构发放22.7亿美元额度,时隔1年将再度增加额度 [8] - 自贸试验区将实施包括扩大QFLP试点等10项便利化政策 [8]
朱鹤新:外资近期买入境内股票有所增多
证券时报· 2025-06-18 13:19
外汇市场与人民币汇率 - 未来外汇市场将保持平稳运行 主要基于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国际收支基本平稳 市场韧性增强等因素 [2] -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 今年以来对美元升值1.6% 对一篮子货币总体稳定 [3][8] 跨境投资与外资动向 - 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处于较高水平 近期买入境内股票有所增多 [3][8] - 将稳健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便利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投资 [5] 外汇管理政策改革 - 加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 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4] - 推动银行外汇展业改革 优化事前调查 事中审核 事后监测的管理框架 [4] - 健全外汇管理政策评估机制和外汇生态评估机制 增强政策含金量 [4] 外汇领域开放与安全 - 建立健全更加便利 开放 安全 实惠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6] - 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管理 维护市场稳定和经济金融安全 [6] 绿色金融创新 - 开展绿色外债政策试点 鼓励企业借用外债用于绿色项目 [7]
朱鹤新:健全外汇管理政策评估机制和外汇生态评估机制
快讯· 2025-06-18 11:41
外汇管理改革创新 - 加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持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1] - 推动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全面优化事前尽职调查、事中差异化审核、事后监测报告的管理框架 [1] - 健全外汇管理政策评估机制和外汇生态评估机制,以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定位、是否符合地方发展实际、是否符合便企利民为标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