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宜居城市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把握宜居城市建设着力点
经济日报· 2025-08-27 06:39
生活性服务业定位与意义 - 生活性服务业是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其布局取决于人口消费需求分布 城市是主要聚集地 [2] - 行业水平决定城市对人口及产业的吸引力 是反映城市宜居度 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1] - 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内在要求 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2] 行业经济与社会价值 - 居民收入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加推动多样化服务需求提升 人口向城市集聚为服务业规模经济提供市场土壤 [3] - 行业就业包容度高 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大量基础岗位 为大学生兼职和灵活就业者创造机会 是主要就业渠道 [3] - 服务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呈现知识 技能和人力资本密集特征 新业态新模式改变城市投资和就业结构 [3] 城市发展与人才吸引力 -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 类别多寡和便利化程度成为影响劳动力居住决策的主要因素 是城市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 [4] - 行业支撑城市独特气质塑造 如文化旅游 休闲娱乐 医疗健康 特色餐饮等设施分布城市角落 促进文脉传承和差异化发展 [4] - 全国690多座城市的生活性服务业特色多样 如淄博烧烤 云南民宿酒吧等成为城市形象名片 [4] 重点发展领域 社区服务优化 - 城市居民平均75%时间在社区度过 2035年约70%人口生活在城市社区 需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嵌入功能性设施 [6] - 建设邻里服务中心 共享书房 居家养老服务站 健康小屋 文化活动室等硬件设施 [6] - 拓展步行范围内生活服务 发展社区托育 助餐 家政便民 物业服务 健康服务及文化休闲供给 [6] 养老助老服务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 65岁及以上达2.2亿 发展养老助老是应对老龄化和培育经济新动能的要求 [7] - 建设康复医院 护理院 拓展医养结合 推进无障碍建设 发展健康管理 养老监护 心理慰藉等服务 [7] - 支持养老机构 家政企业 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上门服务 提升质量效率 [7] 新市民服务 - 新市民是城市建设生力军 高效生活服务可带动万亿级新消费需求 [7] - 建设新市民服务中心 爱心驿站等服务网点 构建灵活就业一站式平台 推广AI+就业服务 职业技能培训和法律咨询 [7] - 优化公共服务解决落户 子女入学问题 构建多层次普惠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 [7] 文化旅游服务 - 城市成为主要旅游目的地 需依托完备生活服务体系培育主客共享新空间 [8] - 推动旅游消费集聚区 旅游休闲街区等文旅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商旅文体融合新型消费载体 [8] - 扩大文化演出 影音娱乐 体育赛事等服务供给 推进文旅消费便利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 [8]
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践悟 | 为建设宜居城市保驾护航
纪检监察机关在城市更新中的监督职责 - 聚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 助推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3] - 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5] - 围绕城市更新 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执法 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 政治监督的具体实践 - 动态更新政治监督目录 建立班子成员"四包一联"机制 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监督检查 强化"室组地"联动 [6] - 今年以来开展城市更新领域监督检查20多次 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60多个 [6] - 健全"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 找准"小切口"开展整治 [6] - 紧盯城市规划管理、基础设施更新、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建立监督清单 [7] - 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生态环境治理等监督重点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8] - 采取"一个系统工程、一名领导班子成员挂帅、一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牵头负责、属地纪委监委协同发力"的模式 [8] - 综合运用经常性谈话提醒等制度机制 向市委常委班子成员发出提醒函 [9] - 印发《监督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各方责任 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9] 项目建设监督机制 - 制定"承诺+抽查"机制 督促严格执行"十不准"纪律规定并签订承诺书 [10] - 全面强化纪检监察监督与人大、政协、审计等监督的协作配合机制 [10] - 指导审计部门开展公共停车资源专项审计 指出5个突出问题 [10][11] - 紧盯项目落地、审查验收、资金使用等风险易发多发点位 综合运用挂牌督办、领导包案、提级办理等方式 [11] - 建立健全"党委抓、纪委督、部门推、群众评"的闭环监督体系 [12] - 制定廉政风险清单、监督任务清单、问题跟踪台账 明确重点照单监督 [12] - 构建"事前会商研判、事中跟踪督办、事后回访问效"的监督模式 [12] - 建立"亲清专员"制度 组建工作组 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名联络员"的监督机制 [13] - 采取"室组地+巡察"联动开展"下沉式"监督 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 [13] 民生问题专项治理 - 深化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6] - 针对建筑围挡破旧不堪等问题开展点题监督 推动采取还路于民、还绿于城、还利于商的方式 [8] - 推动解决市级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备案率不高、占用公共用地划设泊位等突出问题 [10][11] - 推动《嘉兴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列入2025年一类立法项目 [11] - 督促案发单位深入开展以案促改促治 修订完善建设资金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等制度 [12] - 推动完善《万源市城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细则》规范资金使用流程 [13] - 通过《阳光问廉》《我向万源人民报账》等媒体平台公开曝光问题 推动落实整改 [13] - 紧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优质资源均衡供给问题靶向发力 [15] - 持续深化整治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居民水电气计量不准确、收费不规范、城镇燃气安全等问题 [17] 监督手段创新 - 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严查关联交易、设租寻租、利益输送等问题 [16] - 坚持"线上+线下"广泛收集民意 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分解突出问题 [17] - 建立"群众评价—问题溯源—责任倒查"的评估反馈链条 形成监督治理闭环工作机制 [17] - 以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为引领开展全流程监督 [17]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石敏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新要求,反映了我国城市治理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中国环境报· 2025-08-12 11:29
城镇化发展阶段 - 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7%,城镇常住人口9.4亿人,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1]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需解决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等方向性问题 [1] 未来城市发展关键词 - 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是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的核心 [1] - 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1项(包容、安全、有韧性的城市)高度吻合 [1] 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 - 早期城市化忽视可持续性导致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现转向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模式 [2] - 2013年PM2.5年均浓度72微克/立方米,仅4.1%城市达标;2024年降至29.3微克/立方米,65.5%城市达标 [2] 城市治理政策框架 - 《美丽中国建设意见》和《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构建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等五大维度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 [3] - 韧性城市建设涵盖基础设施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社会治安防控等全方位任务 [3] 宜居城市建设内涵 - 统筹人口、产业、城镇和交通规划,推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完善生活性服务业 [4] - 以美丽城市夯实生态本底,韧性城市筑牢安全底线,宜居城市提升生活品质,形成协同推进框架 [4]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39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利用闲置土地和街头转角资源打造口袋公园满足市民多样化休闲健身需求[2] - 河南省郑州市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等现代地标建筑凸显城市发展[4] - 北京通过设定人口总量上限 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现人口合理疏解和功能优化[6] 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 浙江省慈溪市采用以租代拆和以改代拆模式改造城中村 形成大河口艺术街区促进文旅发展[8] - 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通过改造解决配套设施缺乏和管线杂乱问题 显著提升居住品质[10] -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12]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府东社区设立公益理发店 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志愿服务[12] -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下相街道开设托育园 为幼儿提供专业看护和游戏教育服务[14] - 上海设立公益茶摊为快递员 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及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消暑茶饮[14]
内外兼修建好舒适便利宜居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0
宜居城市建设核心任务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列为七项重点任务之一,强调其作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1] - 宜居城市建设需兼顾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安全有序、生活便利等多维度指标 [1] - 当前阶段重点在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推动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1][2] 民生问题解决方案 - 教育资源均衡需结合人口流动、学龄结构、产业演进等因素进行动态规划,并建立优质师资流动机制 [1] - 医疗体系需推行"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2] - 老旧小区改造聚焦便利设施不足、安全隐患、生活品质低下等问题,完善"15分钟生活圈"配套 [2] 城市品质提升路径 - 挖掘文化资源禀赋,保护历史建筑遗存,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 [2] -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综合化、精细化、数据化转型,重点解决噪声、光污染、洪涝等突出问题 [3] - 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布局路网、停车设施及功能互补的公交系统 [3] 城市发展阶段特征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模式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3] - 需通过"人、产、城"融合规划理念实现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建设 [3]
现代化人民城市 怎么建更宜居?
央视网· 2025-07-26 00:08
城市更新与宜居城市建设 - 广东顺德苏岗社区通过"十村示范"片区提升工程显著改善村容村貌 近1 3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提升 [3] - 当地盘活闲置地 改造旧设施 实现街道整洁 停车位规划整齐 活动空间宽敞 同步提升人居环境与民生福祉 [6] 年轻创业与新兴业态发展 - 00后创业者梁以乐将市区咖啡店迁回苏岗社区 因改造后吸引游客拍照打卡 新店数月内积累大量熟客 [3] - 政策支持下 苏岗社区涌现新中式茶馆 网红咖啡店 岭南主题民宿 烘焙 简餐 文创等年轻潮流业态 [4][6] - 传统建筑改造为网红餐饮店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 形成工作室开设潮流 改变以往留不住年轻人的状况 [3] 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吸引力 - 顺德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 加强古建筑 古村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 保留青砖瓦顶历史韵味 [8] - 岭南水乡人文环境融合现代便利设施 吸引汕头等地游客 形成舒适宜居的旅游体验 [8] 公共服务与社区活力 - 社区组织篮球 龙舟等文体活动频次增加 促进邻里关系和谐 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6] - 新潮小店进驻不仅翻修建筑 更翻新生活场景 带动年轻业态聚集 形成良性循环 [6]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快讯· 2025-07-15 12:12
城市发展规划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强调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化规划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1]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1] 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 -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 - 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