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宜居城市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理响中国·经视图】把握宜居城市建设着力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9-02 13:58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仅包含免责声明,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新闻内容、数据或分析。因此,无法提取和总结任何关键要点。
侯喜保:宜居城市怎么建
经济日报· 2025-08-29 08:09
城市发展新阶段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列为七项重点任务之一 标志着城市工作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1] - 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3] 宜居城市核心特征 - 宜居城市需注重可感知的生活脉动 而非冰冷数据堆砌 体现在公园活动 校园读书声和邻里温情等生活场景中 [1] - 需解决职住分离导致的交通拥堵 中心城区资源紧张 环境污染以及医疗教育资源分布失衡等"城市病"问题 [1] 城市规划与建设重点 - 需以人民为中心系统谋划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通过精明增长和精细管理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与舒适度 [2] - 需重构城市发展逻辑 将人口产业城镇交通通盘规划 优化空间结构并强化功能 保持规划执行力与连续性 [3] - 截至2024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对应9.4亿城镇人口 住房保障需重点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需求 [3] 公共服务体系升级 - 围绕全生命周期需求打造15分钟生活圈 推动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并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 [4] - 需关注便民设施供给(如停车位/充电桩/公厕) 以及教育照明养老医疗等民生细节的优化改善 [4]
宜居城市怎么建
经济日报· 2025-08-29 06:15
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 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的重要论断,这是我 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系统的 思维重构城市发展逻辑,把人口、产业、城镇和交通通盘考虑、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城 市骨骼,畅通城市"血脉",强化城市功能,给城市留出更多呼吸的空间。增强规划执行力,是加强党对 城市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方面。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保持历史耐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 着一任干,决不能"翻烧饼"、搞变通。 住房是最基本的民生。住有所居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标准。截至2024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 9.4亿人生活在城镇。解决好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不仅要"有房住",更要"住得好"。要积极回应人民群 众对"好房子"的期待,重点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 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推窗见绿意,转角遇烟火。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老百姓的感受最实在。宜居城市 ...
刘奕:把握宜居城市建设着力点
经济日报· 2025-08-27 08:14
生活性服务业定位与意义 - 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 是反映城市宜居度 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1] - 城市是生活性服务业主要聚集地 其布局取决于人口消费需求分布 [2] - 具有就业包容度高特点 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基础岗位 为大学生和灵活就业者创造机会 [3] 城市发展与人才吸引力 -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和便利化程度成为影响年轻群体居住决策的主要因素 [4] - 服务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呈现知识 技能和人力资本密集特征 改变城市投资和就业结构 [3] - 生活性服务业特色资源如淄博烧烤 云南民宿酒吧等塑造城市独特气质 促进差异化发展 [4] 重点发展领域 - 优化社区服务:城市居民75%时间在社区度过 2035年70%人口生活在城市社区 需建设邻里服务中心 共享书房 居家养老服务站等设施 [6] - 发展养老助老服务: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 65岁及以上达2.2亿 需建设康复医院 护理院 推进无障碍建设 [7] - 补齐新市民服务:构建灵活就业服务平台 推广AI+就业服务 职业技能培训 法律咨询等 [7] - 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推动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 打造商旅文体融合新型消费载体 扩大文化演出 体育赛事等服务供给 [8] 民生需求与消费升级 - 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和享受型消费需求明显增加 更多体现为文化教育 医疗保健 旅游度假等服务消费需求 [2] -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加引发大量生活性服务业需求 为服务业规模经济提供市场土壤 [3] - 新市民服务可带动万亿级新消费需求 [7]
把握宜居城市建设着力点
经济日报· 2025-08-27 06:39
生活性服务业定位与意义 - 生活性服务业是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其布局取决于人口消费需求分布 城市是主要聚集地 [2] - 行业水平决定城市对人口及产业的吸引力 是反映城市宜居度 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1] - 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内在要求 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2] 行业经济与社会价值 - 居民收入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加推动多样化服务需求提升 人口向城市集聚为服务业规模经济提供市场土壤 [3] - 行业就业包容度高 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大量基础岗位 为大学生兼职和灵活就业者创造机会 是主要就业渠道 [3] - 服务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呈现知识 技能和人力资本密集特征 新业态新模式改变城市投资和就业结构 [3] 城市发展与人才吸引力 -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 类别多寡和便利化程度成为影响劳动力居住决策的主要因素 是城市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 [4] - 行业支撑城市独特气质塑造 如文化旅游 休闲娱乐 医疗健康 特色餐饮等设施分布城市角落 促进文脉传承和差异化发展 [4] - 全国690多座城市的生活性服务业特色多样 如淄博烧烤 云南民宿酒吧等成为城市形象名片 [4] 重点发展领域 社区服务优化 - 城市居民平均75%时间在社区度过 2035年约70%人口生活在城市社区 需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嵌入功能性设施 [6] - 建设邻里服务中心 共享书房 居家养老服务站 健康小屋 文化活动室等硬件设施 [6] - 拓展步行范围内生活服务 发展社区托育 助餐 家政便民 物业服务 健康服务及文化休闲供给 [6] 养老助老服务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 65岁及以上达2.2亿 发展养老助老是应对老龄化和培育经济新动能的要求 [7] - 建设康复医院 护理院 拓展医养结合 推进无障碍建设 发展健康管理 养老监护 心理慰藉等服务 [7] - 支持养老机构 家政企业 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上门服务 提升质量效率 [7] 新市民服务 - 新市民是城市建设生力军 高效生活服务可带动万亿级新消费需求 [7] - 建设新市民服务中心 爱心驿站等服务网点 构建灵活就业一站式平台 推广AI+就业服务 职业技能培训和法律咨询 [7] - 优化公共服务解决落户 子女入学问题 构建多层次普惠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 [7] 文化旅游服务 - 城市成为主要旅游目的地 需依托完备生活服务体系培育主客共享新空间 [8] - 推动旅游消费集聚区 旅游休闲街区等文旅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商旅文体融合新型消费载体 [8] - 扩大文化演出 影音娱乐 体育赛事等服务供给 推进文旅消费便利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 [8]
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践悟 | 为建设宜居城市保驾护航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纪委监委聚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助推 项目建设廉洁高效。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供水管网改造扩建项目现场走访了解情况。唐凌霞 摄 浙江省海盐县纪委监委紧盯"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确保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老旧小区走访了解情况。杨丹 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空间 载体,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如何立足职责定位,聚焦城市更新,紧 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执法,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采访了三位 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本期嘉宾 章建通 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张光 加强执纪执法,确保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记者:"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是加速城市更新、实现宜居 目标的重要支撑。实践中,如何强化监督执纪执法,确保项目建设廉洁高效推进,护航群众"安居梦"? 章建通:近年来,嘉兴市相继改造老旧小区806个,统筹 ...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石敏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新要求,反映了我国城市治理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中国环境报· 2025-08-12 11:29
城镇化发展阶段 - 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7%,城镇常住人口9.4亿人,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1]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需解决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等方向性问题 [1] 未来城市发展关键词 - 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是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的核心 [1] - 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1项(包容、安全、有韧性的城市)高度吻合 [1] 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 - 早期城市化忽视可持续性导致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现转向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模式 [2] - 2013年PM2.5年均浓度72微克/立方米,仅4.1%城市达标;2024年降至29.3微克/立方米,65.5%城市达标 [2] 城市治理政策框架 - 《美丽中国建设意见》和《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构建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等五大维度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 [3] - 韧性城市建设涵盖基础设施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社会治安防控等全方位任务 [3] 宜居城市建设内涵 - 统筹人口、产业、城镇和交通规划,推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完善生活性服务业 [4] - 以美丽城市夯实生态本底,韧性城市筑牢安全底线,宜居城市提升生活品质,形成协同推进框架 [4]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39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市民在口袋公园里休闲健身。近年 来,峡江县利用闲置土地、街头转角等资源,打造口袋公 园,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 宋靖辉摄(人民视觉)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河南省郑州市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自东向西远眺郑州 市区,郑州东站、中央商务区等地标性建筑极具现代气 息。图为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摄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俯瞰北京通州大运河。北京确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 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在优化功能的基础上,人 口得到合理疏解。 樊利涛摄(人民视觉)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老旧小区正在进行改造。 乔 栋 祁广辉摄影报道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下相街道的一家托育园,小朋友在老 师的陪伴下做游戏。 徐江海摄(影像中国)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游客在浙江省慈溪市大河口艺术街区游玩。慈溪市通 过"以租代拆""以改代拆"等方式,开展城中村改造,形成 大河口艺术街区。 章勇涛摄(人民视觉)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综合市场前人来人 往。民主村社区曾是破旧的城中村,配套设施缺乏、管线 ...
内外兼修建好舒适便利宜居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0
宜居城市建设核心任务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列为七项重点任务之一,强调其作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1] - 宜居城市建设需兼顾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安全有序、生活便利等多维度指标 [1] - 当前阶段重点在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推动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1][2] 民生问题解决方案 - 教育资源均衡需结合人口流动、学龄结构、产业演进等因素进行动态规划,并建立优质师资流动机制 [1] - 医疗体系需推行"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2] - 老旧小区改造聚焦便利设施不足、安全隐患、生活品质低下等问题,完善"15分钟生活圈"配套 [2] 城市品质提升路径 - 挖掘文化资源禀赋,保护历史建筑遗存,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 [2] -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综合化、精细化、数据化转型,重点解决噪声、光污染、洪涝等突出问题 [3] - 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布局路网、停车设施及功能互补的公交系统 [3] 城市发展阶段特征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模式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3] - 需通过"人、产、城"融合规划理念实现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建设 [3]
现代化人民城市 怎么建更宜居?
央视网· 2025-07-26 00:08
城市更新与宜居城市建设 - 广东顺德苏岗社区通过"十村示范"片区提升工程显著改善村容村貌 近1 3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提升 [3] - 当地盘活闲置地 改造旧设施 实现街道整洁 停车位规划整齐 活动空间宽敞 同步提升人居环境与民生福祉 [6] 年轻创业与新兴业态发展 - 00后创业者梁以乐将市区咖啡店迁回苏岗社区 因改造后吸引游客拍照打卡 新店数月内积累大量熟客 [3] - 政策支持下 苏岗社区涌现新中式茶馆 网红咖啡店 岭南主题民宿 烘焙 简餐 文创等年轻潮流业态 [4][6] - 传统建筑改造为网红餐饮店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 形成工作室开设潮流 改变以往留不住年轻人的状况 [3] 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吸引力 - 顺德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 加强古建筑 古村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 保留青砖瓦顶历史韵味 [8] - 岭南水乡人文环境融合现代便利设施 吸引汕头等地游客 形成舒适宜居的旅游体验 [8] 公共服务与社区活力 - 社区组织篮球 龙舟等文体活动频次增加 促进邻里关系和谐 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6] - 新潮小店进驻不仅翻修建筑 更翻新生活场景 带动年轻业态聚集 形成良性循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