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

搜索文档
昌江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大会
海南日报· 2025-07-01 09:34
昌江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昌江黎族自治县于5月23日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海南省首个获评该称号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2] - 推行"县级领导+社区+机关单位"责任制和网格化联勤联动作战机制,实现作战区域无盲点、不交叉、全覆盖 [2] - 全面治理县城区域"蜘蛛网线",根治"飞线充电"问题 [2] - 率先在全省开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和实施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 [2] - 城市道路安全畅通率达100% [2] - 建立林长制智慧平台,推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55%,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2] - 建立黎陶传习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基地等文化场所 [2] 精神文明建设举措 - 开展"三月三"、木棉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2] - 结合护苗专项行动,深化培育木棉少年宣讲团品牌 [3] - 全方位拓展"黎花知音"品牌内涵与传播效能,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3] - 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和优秀案例展示交流 [3] - 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和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 [3]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公共交通优化、便民服务设施完善等民生关切 [3] - 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现全方位升级 [3] - 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 [3]
“首创即成”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内蒙古日报· 2025-06-04 19:12
城市发展成就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标志着其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1] - 自202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以来,当地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实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和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3] - 通过五级网格创建机制,动员25名县级领导、119个包片单位及3400余名干部职工参与社区共建 [4] 基础设施升级 - 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巷道硬化68万平方米、立面维修29万平方米、路面修补14万平方米、管网铺设24公里 [6] - 新增停车位6800余个、机动车位2.5万个、绿地24万平方米,建设充电棚144处、充电桩1200个、口袋公园9处 [6] - 对73个居民小区实施全面改造,新建标准化综合农贸市场,完成老旧小区"大变脸"工程 [4][6] 社会治理创新 - 推出"商户自治联盟"机制,设立7个区域联盟,动员1800多家商户参与文明共治 [9] - 在10处流动摊贩集中区设置便民经营场所,实现"烟火气"与城市管理的平衡 [9] - 建立全域管理大数据库,出台36条精细化措施覆盖背街小巷等管理盲区 [9] 精神文明建设 - 评选先进典型640余人,其中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3人入选"内蒙古好人榜" [13] - 组建128支志愿服务队,包括"夕阳红""白衣天使"等特色群体,年均开展活动1600余场次 [13][19] - 推出"公益寒暑托班""青芽学堂"等品牌项目,形成"凳凳会""红柳情唠嗑"等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16] 公共服务优化 - 149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成本、即来即办",诉求响应率与满意率达99%以上 [20] - 实施教育"十件事"、医疗条件升级及养老服务完善,兑现"家门口上好学"承诺 [20] - 青年夜校开设24门课程超100节课,覆盖摄影剪辑、国画等实用技能领域 [16] 全域文明创建成果 - 创成全国文明村镇3个、自治区文明村镇9个,旗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75% [22] - 获评全国文明单位3个、自治区文明单位13个,旗级以上文明单位覆盖率达73% [22] - 形成"中心+实践基地""所+实践点"三级服务体系,盘活草原书屋等文化资源1600余处 [19][22]
【榆林】文明城市“养”成记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34
榆林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榆林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是对385万市民6年努力的认可 标志着从"创建文明城市"向"涵养城市文明"的跃升 [2] - 2019年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后 确立"一年初见效 两年大变样 三年成新风"的目标 实施"四个文明行动"和"十大攻坚提升行动" [3] - 2024年累计改造无障碍设施412处 47所校园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智慧化农贸市场完成升级 [3] 文明城市创建机制创新 - 开发"文明榆林"数字平台 市民可随手拍不文明行为 职能部门需30分钟内响应处置 [3] - 建立"道德银行"积分体系 发放15万份公民道德储蓄卡 善行可兑换升学 信贷等实际福利 [3] - 市委千名干部签订《文明实践承诺书》 推动政策从文件落实至街巷 [3] 文化赋能与城市治理 - 推动陕北说书 石雕 柳编等非遗进课堂 定期开展公益文化活动 如市图书馆"荷风大讲堂" [5] - 创新"排污口溯源整治"模式治理河道污染 推行"绿色点餐提示" 实施交通"柔性治理" [5] - 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引导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5] 全民参与与志愿服务 - 全市建成全国文明单位17个 全国文明校园6个 全国文明家庭5户 全国文明村镇15个 [6] - "红马甲"志愿服务覆盖机关党员 社区居民 青年学生等群体 开展垃圾清理 交通劝导等行动 [6] - 市民参与度显著提升 从"要我文明"转向"我要文明" 从旁观者转变为城市主人翁 [6]
乌兰察布:同绘文明卷 共筑幸福城
内蒙古日报· 2025-06-01 09:16
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乌兰察布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是全市人民十年共同努力的结果 通过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1] - 全市607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校园)对接1235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覆盖群众达35.8万户 自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1+2"结对共建活动1.2万余场 服务群众60万余人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800余件 [4] - 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均超过98% [4] 创新工作机制 - 推出"1+2"结对共建活动 "1"代表一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 "2"代表两个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通过双向奔赴开展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 [2] - 在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纳令沟村 50多位村民通过手工编织技能培训 掌握了制作技能 实现足不出户就业增收 [2][3] - 各文明单位创新运用"讲、评、帮、乐、读"等形式 聚焦群众需求 精准开展志愿服务 [3] 精神文明建设 - 推出自治区级以上道德模范53个 培育"中国好人""内蒙古好人"等20多个 建立2000多人的先进典型动态管理库 [8] - 设置5个"榜样在身边"专题专栏 发布1200余篇先进事迹报道 张贴13000余张宣传海报 建设6个"榜样在身边"主题公园 [8] - 通过音乐剧《人民楷模都贵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传播道德模范事迹 [6][7] 全民参与机制 - 70余名市区两级领导干部包联12个街道 229个单位与564个小区结对共建 形成"四个一"工作法 [9] - 成立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队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 "有时间做志愿者 有困难找志愿者"蔚然成风 [9] - 全市群众通过点滴文明行为积累 如文明出行、礼貌让座等 争做城市文明代言人 [10]
【渭南 】“党建带群建”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陕西日报· 2025-05-30 06:24
社区服务与关怀 - 渭南市临渭区供电社区为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物资采购和定期体检服务,确保老人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1] - 社区干部、志愿者主动为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包括米面油和药品的采购与配送 [1]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上门为独居老人体检,提供专业健康建议 [1] 文明城市创建成效 - 渭南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党建带群建,合力促创建,为民解难题"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 - 解放街道整合党建资源,组织共建单位开展排查活动,修补绿化带4600平方米、刷新墙面2300平方米、更换垃圾桶152个、增配灭火器580瓶 [2] - 渭南市依托"城乡治理一张网",10万名党员下沉网格,解决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问题7866个 [5][6] 基础设施与环境改善 - 临渭区医保局为渭南饭店小区安装6盏太阳能路灯,解决居民夜间出行问题 [2] - 华州区红岭小区垃圾场改造为足球场,改善环境并满足居民锻炼需求 [5] - 渭南市道路平整宽阔,配备人行道、盲道与无障碍设施,建成17个主题公园和52个"口袋公园" [6] 群团组织与文明活动 - 渭南市开展便民赶集日活动,设立"社区特惠专区"并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 [7] - 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和学雷锋志愿服务,营造热爱劳动的氛围 [7] - 社区邀请群团组织和志愿服务队提供便民服务,增强社区文明与人情味 [7]
杭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杭州日报· 2025-05-25 12:43
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 杭州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桐庐县、建德市同步卫冕 [1] - 新增多个文明村镇、单位、家庭及校园入选全国"文明榜单",彭清林、杨金龙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1] 道德模范与城市精神建设 - 2023年评选83例"杭州好人"、12例"浙江好人"、5例"中国好人",形成城市文明星河 [2] - 修订《道德先进典型关爱礼遇实施办法》,构建涵盖落户、医疗、教育等全维度礼遇体系 [2] - 建立194名市级模范动态数据库,实施负面清单机制保障荣誉含金量 [2] 文明创建活动与成效 - 第二十一届邻居节、第五届"百万百日文明出行零违法挑战赛"吸引5万市民参与"21天文明习惯打卡" [4] - "礼让斑马线2.0版"通过科学配时与志愿劝导结合,开展千余次文明劝导 [4] - 乡村文明建设中,余杭区径山村首创"茶多分"治理机制,钱塘区蜀南村通过"五治五共"推动村集体经济连续六年总收入超1700万元 [5] 公益宣传与市民参与 - "车让人、人快走"公益广告在景区大屏、地铁公交电视滚动播放超116万次 [5] - 市民对文明创建的知晓率、满意率连年攀升,共建共享氛围浓厚 [5] 文明实践与城乡融合 - 全市开展常态化文明实践活动11.1万场次,富阳区上山村、灵桥镇王家宕村通过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8] - "杭州市文明帮帮码"平台构建智慧服务网络,实现"线上点单、线下执行"全流程闭环 [7] - 滨江区闻涛社区打造4000平方米市级有礼公园"最美广场",作为志愿服务阵地与文明展厅 [8] 特色文化载体与创新治理 - 传统节日活动如春节民俗市集、端午非遗体验促进文化传承 [4] - 移风易俗政策有效抵制高额彩礼,桐庐县后岩村等形成"文明风向标"效应 [4][5] - 西湖区设立文明观赛(演)先行示范区,雷锋广场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