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城市创建
icon
搜索文档
嵩岳之下 文明生风
河南日报· 2025-07-19 07:35
文旅产业发展 - 登封市2024年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3100万人次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之列 [1] - 登封市拥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少林功夫等世界级名片,并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城市) [1] - "民宿+文化体验"新模式成为特色活动,如"二十四节气"主题体验和中英双语文化展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 [2] 城市改造与环境提升 - 登封市推进"拆墙透绿"民生工程,新建17座公园游园,新增城市绿地17.03万平方米 [2] - 改造210余公里道路、65条背街小巷和703个老旧小区,注重保留原有树木和历史风貌 [2][3] - 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城市景观,提升居民幸福感 [2] 智慧治理与便民服务 - 推出"一码游嵩山"小程序,覆盖全市158处公共停车场和5500个路侧车位,解决"停车难"问题 [4] - 智慧停车系统支持无感支付,提升游客便利性 [4] 文化与社会活动 - 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和344个实践站,累计举办群众文艺演出350余场次,文明实践活动8700余场次 [4] - 乡村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金店镇崔坪村、唐庄镇井湾村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4]
百姓生活更美 城市品牌更靓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城市形象提升 - 抚远市通过主题公园建设和运动场地新建,显著改善城市绿化与休闲设施 [1] - 老旧小区改造升级项目使居民楼外观焕然一新,提升整体市容 [1] - 国家电网党员服务队完成东方花园小区老旧计量箱及线路更换,解决居民用电安全隐患 [1] 民生工程实施 - 全市汇总2万多条意见后形成126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涵盖用电安全、内涝治理、废品站整治等领域 [1] - 社区文化综合体建设惠及居民,如新兴社区舞蹈室满足80多人日常练习需求 [2] - 6个社区完成文化综合体改造,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空间 [2] 文明创建活动 - 抚远市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反映其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1] - "东极国门宣讲团"3年开展600余场宣讲,覆盖12万人次群众 [2] - 全市培育164支志愿队伍,1.2万名志愿者参与,市民参与率达9.7万人 [2]
安阳很好,值得再来打卡
河南日报· 2025-07-15 07:21
城市形象与旅游体验 - 安阳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显著提升城市形象,游客反馈城区规划合理、绿树成荫、文化氛围浓厚,体验感媲美一线城市 [1] - 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秩序井然,游客满意度高,复游意愿强烈 [1] - 市民文明行为(如主动帮助游客)成为城市软实力亮点,增强旅游吸引力 [1] 文明城市创建举措 - 政府将文明城市创建列为"龙头工程",通过高规格会议部署,多部门协同推进老城改造、河湖治理等专项工作 [2] - 城市绿化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建成综合公园14个、游园124个、口袋公园105个,绿地总面积达3560.06万平方米,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目标 [2] - 交通管理强化文明驾驶示范效应,改善出行环境 [3] 文化设施建设 - 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建成105座甲骨文书屋、256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所有乡镇和村社 [3] -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135个乡镇、3284个村社全覆盖,提供多元公共文化服务 [3] 民生工程进展 - 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8万户居民,涉及1548个小区、5504栋住宅楼 [3] - 新增停车位近10万个,改造24个农贸市场,建设914座充电站及7.08万电动汽车充电桩 [3] - 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达39.49万个,背街小巷整治成效显著 [3]
汕头市文明之“风”与营商之“境”交融互促相得益彰
中国发展网· 2025-07-14 20:13
城市荣誉与形象提升 - 汕头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文明创建提升城市颜值与气质,为营商环境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1] -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体现城市"硬件"与"软件"双提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2] - "汕头元素"频频"出圈",如南澳岛碧海蓝天、小公园骑楼等,城市形象和口碑加速升级 [2]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汕头市政务服务中心集成63个部门1934项服务,开展"党员先锋岗"等活动,"文明范"成为政务服务标配 [2] - 推行"秒批秒报"事项1107项、"不见面审批"事项1007项,连续4年居粤东西北城市营商环境评价首位 [4] - 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多部法规,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 [5] 投资与市场活力 - 2024年汕头民间投资逆势增长5.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2个、10.3个百分点 [3] - 截至2024年12月底,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超过55万户,数量居地级市第六、粤东西北第一 [3] - 万洋科技城项目开工,体现汕头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使命 [4] 人才与产业吸引力 - "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活动吸引大量求职者,文明、热情、包容的城市形象深受认可 [3] - 潮医智库、潮师智库等"潮"字号资源扩容升级,表明城市对高端人才吸引力增强 [5] - 全球重要侨领、知名潮商称赞"汕头风气越来越好",掀起回乡投资创业热潮 [3] 政府效能与法治环境 - 从"24小时内答复"到"秒批秒报","汕头服务"持续提速 [4] - 开展"春雷""南粤执行风暴"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5] - 汕头市委、市政府将2024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对标国内外先进全面学习追赶 [6]
“文明满贯”背后的幸福密码
经济日报· 2025-07-13 06:23
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浙江省宁海县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梅林街道河洪村、桥头胡街道双林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秦巧莲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实现城市、乡村、家庭的"文明满贯" [1] - 宁海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将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通过43个重点项目改造老旧小区、提升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 [1] - 城市环境显著改善,背街小巷乱停放、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居民反馈楼道"蜘蛛网"消失、菜市场环境提升等实实在在的变化 [1] 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 推行"街区自治"模式5年,聘请商户担任"街(段)长"负责巡查协调,已在30多条商业街区实行并覆盖全县18个乡镇(街道) [2] - "商户自治+网格联动"模式使102户商铺的商业街从"老大难"变为"文明风景线",显著提升消费环境与市容市貌 [2] - 乡村通过"艺术振兴乡村"路径开展环境整治和素质提升行动,实现村容改善和村民行为规范 [2] 志愿服务与社会公益 - 跃龙街道车河社区"美丽工坊"连续7年为四川普格县儿童编织300多条围巾 [3] - 国网宁海县供电公司志愿服务队十年如一日开展安全用电科普和孤寡老人线路检修 [3] - 全县建立覆盖城乡的志愿服务网络,拥有千余支服务队、近10万名志愿者,"文明实践集市"活动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 [3] 未来发展规划 - 制定《宁海县建设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基础设施提质、城市管理提效、文明素养提升三大行动 [4] - 着力打造"在宁海·遇见礼"城市文明品牌,建立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 [4]
淇水之畔育新风
经济日报· 2025-07-09 16:00
城市文明建设成果 - 鹤壁市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通过全域创建、全面创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94个,整治农贸市场19个,提升背街小巷91条,新增公交站点297个,显著改善人居环境 [1] - 改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307个,建成淇河书屋162座,依托一刻钟生活圈提升群众幸福感 [1] 生态文明建设进展 -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累计改建公园游园超200个,新增绿地面积超500万平方米 [1] - 华夏南路被评为"中国最美樱花大道",淇河鹤壁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案例 [1] 文明实践活动开展 - 1500余名模范好人开展凡人善举活动,"善行山城"和"青言青语·理响山城"宣讲团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2] - 开展"城乡文明·'鹤'你同行"文明素养提升10个专项行动,推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2] - 894个行政村全部完善"一约四会",开展移风易俗"三项提升"行动,表彰市县乡村"光荣榜"2.3万余名 [2]
昌江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大会
海南日报· 2025-07-01 09:34
昌江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昌江黎族自治县于5月23日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海南省首个获评该称号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2] - 推行"县级领导+社区+机关单位"责任制和网格化联勤联动作战机制,实现作战区域无盲点、不交叉、全覆盖 [2] - 全面治理县城区域"蜘蛛网线",根治"飞线充电"问题 [2] - 率先在全省开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和实施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 [2] - 城市道路安全畅通率达100% [2] - 建立林长制智慧平台,推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55%,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2] - 建立黎陶传习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基地等文化场所 [2] 精神文明建设举措 - 开展"三月三"、木棉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2] - 结合护苗专项行动,深化培育木棉少年宣讲团品牌 [3] - 全方位拓展"黎花知音"品牌内涵与传播效能,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3] - 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和优秀案例展示交流 [3] - 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和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 [3]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公共交通优化、便民服务设施完善等民生关切 [3] - 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现全方位升级 [3] - 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 [3]
“首创即成”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内蒙古日报· 2025-06-04 19:12
城市发展成就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标志着其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1] - 自202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以来,当地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实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和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3] - 通过五级网格创建机制,动员25名县级领导、119个包片单位及3400余名干部职工参与社区共建 [4] 基础设施升级 - 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巷道硬化68万平方米、立面维修29万平方米、路面修补14万平方米、管网铺设24公里 [6] - 新增停车位6800余个、机动车位2.5万个、绿地24万平方米,建设充电棚144处、充电桩1200个、口袋公园9处 [6] - 对73个居民小区实施全面改造,新建标准化综合农贸市场,完成老旧小区"大变脸"工程 [4][6] 社会治理创新 - 推出"商户自治联盟"机制,设立7个区域联盟,动员1800多家商户参与文明共治 [9] - 在10处流动摊贩集中区设置便民经营场所,实现"烟火气"与城市管理的平衡 [9] - 建立全域管理大数据库,出台36条精细化措施覆盖背街小巷等管理盲区 [9] 精神文明建设 - 评选先进典型640余人,其中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3人入选"内蒙古好人榜" [13] - 组建128支志愿服务队,包括"夕阳红""白衣天使"等特色群体,年均开展活动1600余场次 [13][19] - 推出"公益寒暑托班""青芽学堂"等品牌项目,形成"凳凳会""红柳情唠嗑"等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16] 公共服务优化 - 149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成本、即来即办",诉求响应率与满意率达99%以上 [20] - 实施教育"十件事"、医疗条件升级及养老服务完善,兑现"家门口上好学"承诺 [20] - 青年夜校开设24门课程超100节课,覆盖摄影剪辑、国画等实用技能领域 [16] 全域文明创建成果 - 创成全国文明村镇3个、自治区文明村镇9个,旗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75% [22] - 获评全国文明单位3个、自治区文明单位13个,旗级以上文明单位覆盖率达73% [22] - 形成"中心+实践基地""所+实践点"三级服务体系,盘活草原书屋等文化资源1600余处 [19][22]
【榆林】文明城市“养”成记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34
榆林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榆林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是对385万市民6年努力的认可 标志着从"创建文明城市"向"涵养城市文明"的跃升 [2] - 2019年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后 确立"一年初见效 两年大变样 三年成新风"的目标 实施"四个文明行动"和"十大攻坚提升行动" [3] - 2024年累计改造无障碍设施412处 47所校园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智慧化农贸市场完成升级 [3] 文明城市创建机制创新 - 开发"文明榆林"数字平台 市民可随手拍不文明行为 职能部门需30分钟内响应处置 [3] - 建立"道德银行"积分体系 发放15万份公民道德储蓄卡 善行可兑换升学 信贷等实际福利 [3] - 市委千名干部签订《文明实践承诺书》 推动政策从文件落实至街巷 [3] 文化赋能与城市治理 - 推动陕北说书 石雕 柳编等非遗进课堂 定期开展公益文化活动 如市图书馆"荷风大讲堂" [5] - 创新"排污口溯源整治"模式治理河道污染 推行"绿色点餐提示" 实施交通"柔性治理" [5] - 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引导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5] 全民参与与志愿服务 - 全市建成全国文明单位17个 全国文明校园6个 全国文明家庭5户 全国文明村镇15个 [6] - "红马甲"志愿服务覆盖机关党员 社区居民 青年学生等群体 开展垃圾清理 交通劝导等行动 [6] - 市民参与度显著提升 从"要我文明"转向"我要文明" 从旁观者转变为城市主人翁 [6]
乌兰察布:同绘文明卷 共筑幸福城
内蒙古日报· 2025-06-01 09:16
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乌兰察布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是全市人民十年共同努力的结果 通过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1] - 全市607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校园)对接1235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覆盖群众达35.8万户 自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1+2"结对共建活动1.2万余场 服务群众60万余人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800余件 [4] - 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均超过98% [4] 创新工作机制 - 推出"1+2"结对共建活动 "1"代表一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 "2"代表两个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通过双向奔赴开展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 [2] - 在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纳令沟村 50多位村民通过手工编织技能培训 掌握了制作技能 实现足不出户就业增收 [2][3] - 各文明单位创新运用"讲、评、帮、乐、读"等形式 聚焦群众需求 精准开展志愿服务 [3] 精神文明建设 - 推出自治区级以上道德模范53个 培育"中国好人""内蒙古好人"等20多个 建立2000多人的先进典型动态管理库 [8] - 设置5个"榜样在身边"专题专栏 发布1200余篇先进事迹报道 张贴13000余张宣传海报 建设6个"榜样在身边"主题公园 [8] - 通过音乐剧《人民楷模都贵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传播道德模范事迹 [6][7] 全民参与机制 - 70余名市区两级领导干部包联12个街道 229个单位与564个小区结对共建 形成"四个一"工作法 [9] - 成立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队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 "有时间做志愿者 有困难找志愿者"蔚然成风 [9] - 全市群众通过点滴文明行为积累 如文明出行、礼貌让座等 争做城市文明代言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