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

搜索文档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6:21
核心观点 - 三部门联合发布15条措施 通过金融创新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 涵盖林权抵押贷款扩容 生态工程建设融资 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和碳汇价值实现等关键领域 [2][3][6] 林权抵押贷款创新 - 扩大抵押物范围至用材林中幼林 毛竹林 果树 设施花卉和苗木等资产 [6] - 依法延长贷款期限 探索经营收益权 林下空间经营权及"林权抵押+森林保险"等融资模式 [6] - 推行农户信用与林权抵押结合的可循环信用贷款 发展林业合作组织法人授信服务 [6] 林权评估与交易机制 - 推动成立林权收储机构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收储担保服务 [2][7] - 制定统一评估准则和操作程序 建立评估责任追究制度 支持合规机构进入评估市场 [2][7] - 探索建立省级生态资产资源平台 通过租赁 入股 托管方式收储分散林权 [9] - 建设林业数据库和线上交易流转平台 实现抵押登记与银行信息实时共享 [2][9]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融资 - 聚焦国家储备林建设 提供"国家储备林+N"模式信贷支持 优化贷款审批手续 [10] - 针对"三北"工程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 结合碳汇收益加大融资支持 [3][11] - 支持森林质量提升 国土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11] 林业产业金融支持 - 为家庭林场 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适配金融产品 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培育和精深加工 [12] - 加大林下经济信贷投入 覆盖林菌 林药 林禽等产业及冷链物流环节 [12] - 综合运用信贷 股权 债券支持经济林果 森林康养 废弃物回收利用和自动化设备升级 [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创新林业碳汇资源融资产品 支持"国家储备林+碳汇"价值实现模式 [14] - 运用卫星遥感 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森林资源生长周期模型 为生态产品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14] - 开发线上交易系统发布生态产品购销信息 提供数字化融资对接服务 [14] 政策配套与资金支持 - 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 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投放 [15] - 拓宽涉林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支持发行绿色债券和小微金融债券 [15] - 创新森林保险产品体系 包括指数保险 收入保险及林业碳汇保险等 [15] 风险管理与组织保障 - 构建评估 保险 监管 处置 收储五位一体风险管理机制 [16][17] - 建立林业融资需求项目库 涵盖国家储备林 "三北"工程等重大战略项目 [17] - 定期开展培训交流和政策宣传 推广先进经验案例 [17]
云南宁洱完成碳汇“百笔交易” 交易量达7681.77吨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22:07
碳汇交易进展 - 截至7月30日宁洱县完成碳汇交易100笔,交易量达7681.77吨,交易金额26万余元[1] - 碳汇利润分配中60%通过分红交给林农,剩余资金投入碳汇公司运营及附加产业[1] - 碳汇试点为当地村民带来户均2000元收入,通过森林抚育增汇和林下种植实现增收[1] 试点建设成果 - 宁洱县2022年入选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拥有丰富林业碳汇资源[1] - 7681.77吨碳汇交易验证了市场化机制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可行性[1] - 交易资金为林业可持续经营和林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1] 业务拓展方向 - 当前开展碳质押、碳票、碳汇保险、司法碳汇、碳标签等多元应用[2] - 拓展零碳会议、零碳园区、零碳咖啡等多样化应用场景[2] - 计划健全碳汇计量监测基础,完善碳普惠交易平台和规范交易流程[2] 区域经济影响 - 碳汇交易实现"绿林"转化为"绿金"的生态价值变现[2] - 为生态资源富集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宁洱经验"[1] - 资金持续投入将惠泽当地百姓并滋养青山[2]
湖南“湘林碳票”成交超316万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6 14:50
核心观点 - 湘林碳票交易机制构建了营林增汇 交易获益 反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成为全国林业碳汇发展的重要突破 [1] - 湖南省通过碳票交易和绿色金融创新 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和双碳目标落实 [1] 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24日 湘林碳票委托挂牌交易量达32.7万吨 累计实现交易1135宗 [1] - 实际成交量3.167万吨 成交金额316.71万元 [1] - 通过碳票抵质押融资规模超1300万元 [1] 机制建设 - 湖南省林业局与财信金控集团签署战略协议 合作推进碳票交易平台建设和金融产品开发 [1] - 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分别与花垣县 通道县项目业主签订抵押融资授信协议 [1] - 建立包括政策体系 特色品牌和交易机制在内的完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 [1] 实施进展 - 8个首批应用先行区项目业主获颁碳票凭证 [1] - 发布会通过扫码购买碳票抵消碳排放 实现会议碳中和 [2] - 项目减排量核证结果及各应用先行区特色场景推行情况得到正式展示 [1]
绿色先锋丨金培林:科技之笔书写绿色未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30 16:19
林业科研成就 - 金培林团队成功选育"白城5号杨",该品种根系能穿透坚硬钙积层,成为吉林西部栗钙土生态修复的"当家树种",填补了栗钙土杨树良种空白 [6] - 累计引进小叶杨种质资源1500多份,建立吉林省最大小叶杨基因库,培育多个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杨树新品种 [8] - 依托科研项目申请多项新型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推动"白城5号杨"等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9] 生态修复贡献 - 在科尔沁沙地通过杨树种植筑起绿色长城,显著改善吉林西部及新疆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 [4][11] - 2022年推动吉林省西部首个林业碳交易项目实施,成为全国林业碳汇开发典型案例 [8] - 援疆期间促成吉林与新疆林业科研合作,两地引进互育种质资源,新增绿地面积 [11] 科研方法与创新 - 采用多学科交叉合作模式,联合生态学、农学专家拓展研究广度与深度 [9] - 坚持实地调研,足迹遍布吉林西部万亩林地采集数据,在零下二十度严寒中持续观测 [6][8] - 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年轻科研人员参与项目并见证成果转化 [12] 行业影响力 - 科研成果在吉林西部及全国推广种植,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8] - 白城杨系列以新疆阿勒泰欧洲黑杨为亲本培育,实现种质资源异地保护 [11] - 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吉林省劳动模范"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12][13]
完善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自愿碳市场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5-23 08:13
林业碳汇在CCER项目中的地位 - 林业碳汇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的重要类型 是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的关键途径 [1]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支持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参与市场交易 [1] - 首批CCER方法学涵盖造林碳汇等四个领域 林业碳汇是全国碳交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林业碳汇的战略意义 - 发展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 林业碳汇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2] -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强调要突出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中的主体作用 [2] - 林业碳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可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并增强碳汇功能 [2] - 林业碳汇项目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提高林农收入 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 [2] 林业碳汇的经济效益 - 林业碳汇具有较低的边际减排成本 是减排策略中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3] - 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可在不牺牲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升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 [3] - 林业碳汇项目因其成本效益和环境协同效益成为企业和政府实现减排目标的优选策略 [3] 完善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的建议 - 需激发市场需求 鼓励重点排放单位优先购买林业碳汇CCER作为履约工具 [4] - 建议调整高能耗企业初始碳配额发放方式 从无偿向有偿过渡以提高需求 [4] - 需建立科学监测体系 提升各林业碳库的监测技术并加强方法学开发 [4] - 应完善产权制度 明确碳汇权属 规范转移程序 保障供给主体权益 [5] - 需建立统一市场监管机制 设立全国性林业碳汇数据库提升透明度 [5]
绿色引擎,还是“霸王树”?倾听桉树的声音 | 生态新方位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7 12:01
桉树的经济价值 - 桉树生长迅速,5年~8年可采伐利用,是世界三大造林树种之一,为木材加工、制浆造纸等产业提供充足原料 [2] - 在广西形成种苗、种植、专用肥料、管护到采伐、加工到商品销售和服务的全产业链,成为林业万亿产值的当家树种与重要支柱 [2] - 桉树产业链规模达数千亿元,为百万从业者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4] - 桉树以占全国森林面积2%的林地,年产木材超3000万立方米,贡献全国超过30%的木材产量,极大缓解天然林砍伐压力 [5] 桉树的生态价值 - 桉树人工林日均净固定二氧化碳为每平方米11克,年均固碳量达每公顷10.9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7] - 桉树根系分布于0厘米~200厘米土层,在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时不吸收地下水 [8] - 桉树合成1千克干物质仅需510升水,显著低于黄檀(1323升)、针叶树(1538升)等树种 [8] - 主栽品种尾巨桉人工林年蒸腾量占降水量33.6%,旱季虽升至82.5%,但仍处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范围内 [8] - 桉树人工林周边年降水量增加152.5毫米,蒸发量减少75.3毫米,林内小气候得到改善 [9] 桉树的科学经营 - 延长轮伐期、培育大径材可提高桉树人工林水分利用效率30% [9] - 桉树与灰木莲等树种混交可提升土壤质量:有机碳含量增加15%,全氮含量提升12%,磷素有效性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提高212% [9] - 科学经营区桉树林下植物种类多达142种,生物多样性随林龄增长提升37% [9] - 推广"桉树+闽楠""桉树+相思"等混交模式使土壤侵蚀量降低30%,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增加40% [13] - 广西延长采伐周期至7年~9年,2023年有机肥施用量达2万吨,较2020年增长566%,化肥使用强度下降45% [13] 桉树的产业现状 - 我国引种桉树已有135年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超过8500万亩 [1] - 桉树人工林每公顷年产材量从早期的7立方米提升至15立方米,经营条件较好的在25立方米以上 [13] - 2025年将完成100万亩纯林改培,建设50个碳汇监测基地 [13] - 2018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木材进口下降37%,俄罗斯2022年的原木出口禁令加剧木材供应压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