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冲上热搜!集体跟进,小米也来了
天天基金网· 2025-06-11 13:08
车企缩短供应商账期事件 - 6月11日"比亚迪宣布60天内付款"等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1] - 包括小米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奇瑞集团、小鹏汽车、北汽集团、零跑汽车等主流车企在6月10日至11日密集发布声明 [3] - 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赛力斯等车企也同步跟进承诺缩短账期 [3] 车企具体承诺内容 - 小米汽车表示将统一供应商支付账期至60天内以落实国家政策要求 [5] - 吉利汽车宣布60天账期政策以加速资金周转和保障供应链稳定 [5] - 长安汽车携旗下多个品牌共同执行60天账期政策助力产业链协同 [8] - 比亚迪强调该举措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9] - 奇瑞集团自6月10日起实施新政策打造公平市场环境 [11] - 北汽集团取消商业承兑汇票等不合理结算方式缓解供应商压力 [14] - 零跑汽车承诺坚持"60天付款"原则并优化审批流程 [14]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车企行动响应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 [16] - 新条例规定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 [17]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优势企业不应挤压其他经营者生存空间 [17] -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需要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17]
长城、小米等车企陆续跟进!
证券时报· 2025-06-11 12:40
车企支付账期调整 - 小米汽车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1] - 小鹏汽车官方微博宣布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2] - 长安汽车携旗下品牌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保障产业链稳定[4] - 吉利汽车集团表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加速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5] - 长城汽车宣布将对供应商的支付账期统一到60天内,以保障供应链稳定[6] - 零跑汽车坚持"60天付款"原则,确保付款流程高效[7] - 理想汽车表示将持续贯彻60天以内的支付账期[8] 行业趋势 - 超过10家车企已做出支付账期调整的承诺[1] - 多家车企响应国家部委关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部署要求[1][4] - 车企普遍将60天支付账期作为行业标准,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产业高质量发展[1][4][5][6][8]
小米、小鹏、吉利、长安、奇瑞等车企陆续跟进
第一财经· 2025-06-11 10:46
长安汽车表示,近期,工信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就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 展作出一系列部署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部委的精神,长安汽车携旗下长安启源、长安凯程、 深蓝汽车、阿维塔,向行业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切实行动践行央企社会责 任,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高效流转,助力产业链良好协同运行,共同努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6月10日夜至11日上午, 小米、理想、长安、长城、比亚迪、奇瑞、 一汽、东风、广汽、小鹏、赛 力斯、吉利 等汽车生产企业陆续发表声明,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吉利汽车集团则表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加速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保障产业链 供应链稳定,发挥领军企业担当,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又有 多家车企官宣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小鹏汽车官方微博也宣布, 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 6月11日上午,小米汽车表示,坚决落实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就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供应 链稳定作出的部署要求,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将以切实行动,携手上下游伙伴,共同 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车企集体承诺账期缩至60天 专家:还应规范支付方式
快讯· 2025-06-11 10:35
金十数据6月11日讯,近日各车企纷纷宣布对供应商账期缩短到60天以内,其背景是积极响应国家及相 关部委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 弘指出,之前汽车供应链企业普遍面临较长的回款周期,有时多达9个月甚至更长,导致许多中小配套 商的资金链紧张,不得不依靠贴现、短贷等方式维持运营。缩短账期能够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压力,提升 其经营韧性和创新能力。不过,仅靠各车企口头承诺60天账期未必能确实保障供应商能及时拿到回款, 还应规范支付方式,如要求必须使用现金、禁止使用6个月承兑汇票等,以真正杜绝回款延迟到账的现 象。 (中新经纬) 车企集体承诺账期缩至60天 专家:还应规范支付方式 ...
多家车企集体缩短供应商账期至60天,共促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环球网· 2025-06-11 10:23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及相关部门针对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政策 要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 - 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规定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应自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 [3] 车企集体行动 - 广汽集团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 旨在保障供应链资金高效周转 [2] - 中国一汽将供应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 响应国家部委部署 [2] - 东风汽车宣布支付账期统一缩短至60天内 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精神 [2] - 赛力斯表示正常货款账期60天 实现主机厂与供应商双赢 [2] - 吉利汽车集团宣布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响应国务院条例和行业协会倡议 [2] - 比亚迪汽车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落实国家部委部署要求 [3] - 小鹏汽车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响应国家相关部门要求 [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汽车行业存在"内卷式"竞争 部分企业通过延长付款周期挤压供应商利润空间 [3] - 过去恶性竞争损害供应商利益 破坏产业链生态平衡 [5] 举措意义与影响 -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提高整个供应链资金使用效率 [3] - 稳定供应链关系 增强上下游合作 形成更紧密高效的产业链协同效应 [3] - 推动汽车产业由价格战转向质量和技术的竞争 [3] - 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到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 [3]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获得更稳定资金支持 有更多资源投入研发生产和服务 [5] - 引导行业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消费者将享受更优质产品和服务 [5]
小米汽车账期统一至60天内
快讯· 2025-06-11 10:10
公司动态 - 小米汽车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缩短至60天内 [1] - 公司表示此举旨在落实国家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 [1] - 公司强调将通过实际行动与供应链伙伴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1] 行业影响 - 政策导向要求汽车行业保障供应链稳定性 [1] - 缩短账期可能成为行业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 [1]
小米汽车:坚决落实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就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供应链稳定作出的部署要求,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快讯· 2025-06-11 10:08
供应链管理 - 公司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缩短至60天内 [1] 政策响应 - 公司坚决落实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关于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 [1] - 公司积极响应保障供应链稳定的政策导向 [1]
对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这些车企带头了
观察者网· 2025-06-10 21:43
汽车行业供应链付款承诺 -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集团等车企承诺对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 [1][3][5][8] - 中国一汽通过完善机制、优化流程、技术赋能确保60天付款期限执行 [1] - 东风汽车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响应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3] - 广汽集团坚持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以保障供应链资金高效周转 [5] - 赛力斯集团正常货款账期为60天并响应汽车工业协会倡议 [8] 行业对比与政策背景 - 特斯拉对供应商付款周期为90天左右比2023年有所缩短 [10] - 上汽通用对供应商平均付款周期为40—60天从未拖欠货款 [10] - 国务院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 [10]
每经热评|坚决抵制以价格为主的内卷 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23:06
行业价格战现状 - 汽车行业开启新一轮价格战 多款新能源车型降价幅度高达5万元 燃油车起售价降至3万多元 [1] - 车企推出"厂补""限时一口价"等促销活动 市场竞争白热化 [1] - 2024年汽车产销量突破3100万辆创历史新高 但行业利润率仅4.3%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3.9% [2] 监管机构与行业协会态度 - 中汽协发布倡议 指出无序价格战会挤压企业利润 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阻碍行业发展 [1] - 工信部支持中汽协倡议 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维护公平市场环境 [1]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呼吁抵制价格战 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 [1] 价格战潜在危害 - 长期低价竞争导致隐性成本压缩 包括零部件降级 品控松懈 研发投入削减 售后服务缩水 [2] - 行业陷入"低价-低质-更低利润"恶性循环 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已有前车之鉴 [2] - 价格战虽带来短期销量增长 但透支行业创新力 品牌溢价能力和消费者信任 [3] 行业破局建议 - 需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摆脱价格战 行业协会可搭建技术共享平台推动共性技术攻关 [3] - 车企应聚焦核心技术创新 制造工艺精进 品牌价值提升及全球化服务体系建设 [3] - 中国汽车产业需从"量变"转向"质变" 实现"质"与"量"双翼齐飞 [3]
清醒者魏建军与中国汽车产业的价值觉醒
新浪财经· 2025-05-24 17:50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市场,但存在内卷式竞争、虚假宣传、过度追求规模忽视盈利等问题 [1]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3%,经销商亏损比例达41.7% [5] - 2024年1-8月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蒸发1380亿元 [9] 政策监管动向 - 国家发改委2025年5月发布整治汽车行业"虚假宣传""价格战"等乱象的通知 [3] - 工信部要求车企标注智能网联技术局限性,市场监管总局强化新能源汽车一致性监管 [8]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9] 行业乱象分析 - 部分车企将新车登记为二手车销售,导致消费者无法享受新车质保 [5] - 造车新势力通过集中上牌、虚假出口等手段虚增销量,2024年导致上游37家供应商18亿元坏账 [5][6] - 零部件企业为配合主机厂压价将研发投入压缩62%,关键专利失效 [6] 长城汽车差异化战略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8.7%,毛利率提升至19.51% [11] - 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超百亿,2024年达104亿元占营收5.2% [11] - 聚焦高价值产品如坦克、山海炮,Hi4混动技术实现超低馈电油耗 [11] 技术创新实践 - 投资50亿元建设哈弗技术中心,进行极端环境测试 [7] - 自主研发4.0T V8发动机打破海外垄断,Hi4-T混动架构通过10万公里"三高"测试 [11] - 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坚持"人机共驾"原则 [11] 供应链生态建设 - 构建"森林生态体系",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动力系统等多个领域 [13] - 孵化毫末智行、蜂巢能源等子公司,后者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 [13] - 业务板块间实现共生共享,资源信息高效协同 [14] 行业转型方向 - 产业链需从"大而散"转向强协同,主机厂年度降本压力导致2024年超200家中小供应商停止供货 [13] - 魏建军提出"全行业审计"倡议被纳入发改委整治措施 [16] - 新能源补贴精准退坡终结"骗补"灰色空间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