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精神

搜索文档
特写:一面国旗、一段旅程、一种传承
新华网· 2025-07-04 09:29
香港培侨中学爱国教育活动 - 香港培侨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升起五星红旗的香港学校之一,建校以来培养了大批爱国爱港人才 [1] - 抗美援朝期间,学校有20多位学生报名参军,为保家卫国踏上战场 [1] - 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介绍抗美援朝历史背景和校友参军报国故事,增进学生家国情怀 [7] 天安门国旗赠予仪式 - 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香港培侨中学一面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 [2] - 16名培侨中学学生在校长和老师带领下赴沈阳、丹东等地游学,并将国旗带到烈士纪念碑前 [2] - 校长表示要将国旗带回香港,让爱国主义精神根植学生心中 [2]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活动 - 香港培侨中学师生在烈士陵园向志愿军烈士吴国璋墓献花并鞠躬 [1] - 学生匡振尹曾祖父与吴国璋烈士同属一支部队,长辈常讲述战场故事 [7] - 部分学生曾参加2024年11月28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仪式,现场迎接英灵回家 [5] 学生感悟与传承 - 学生匡振尹表示站在烈士墓前让对抗美援朝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具体 [5] - 高二学生李文轩提出要学习和继承前辈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成为栋梁报效国家 [7] - 高二学生谢沛霖认为亲眼见证烈士遗骸归国使历史认知从书本走向现实 [5] 学校历史背景 - 香港培侨中学创办于1946年,最初生源主要为东南亚华侨子弟 [5] - 1949年后学生逐渐以本地生和侨乡学生为主 [7] - 校名"培侨"寓意通过教育帮助华侨了解中国国情,支持新中国建设 [5]
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中国公布“9·3”阅兵安排
环球时报· 2025-06-25 06:56
纪念活动安排 - 中国将于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 [1][3] - 纪念活动还包括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纪念章,7月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9月18日在沈阳市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10月25日前后举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12月13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8] 阅兵式亮点 - 受阅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体现解放军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战略威慑实力以及中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1] - 阅兵由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组成,部分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将参阅,信息支援部队、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等兵种将首次亮相 [4][6] - 新型航母、驱逐舰、隐身战机、无人机、战略导弹等国之重器将展示,解放军地面部队可能展示机器狗、无人地面车辆和反无人机系统等最新装备 [4][6] 历史背景与国际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歼灭日军150多万人,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5] - 纪念活动旨在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抵制对抗战叙事的扭曲,进一步还原历史真相,巩固二战历史记忆和正确认知 [5][6] - 阅兵展示中国坚决捍卫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决心,正值国际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之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5][6] 国际参与与反应 - 中方将邀请有关国家的领导人、前政要、高级别官员,有关国际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外国驻华使节、武官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出席纪念活动 [1] - 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8月31日至9月3日访问中国,参加纪念活动 [7] - 日本媒体称中方举行阅兵意在"展示战胜国地位、扬国威",这是中国时隔6年再次在北京举行阅兵式 [7] 抗战老兵安排 - 综合考虑身体状况等因素,本次阅兵不再组织抗战老兵方队参阅,而是安排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老民兵、地方支前模范代表和抗战烈士亲属代表到天安门现场观礼 [9] - 将邀请国民党抗日老兵到现场观礼,体现中国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 [9]
规格高、涉及面广、群众参与,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将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4:5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报道主要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安排和特点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需输出关键要点总结。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十项安排公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1:2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安排进行阐述,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注意事项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大刀将军”赵登禹:天地正气铸英魂
新华网· 2025-06-23 15:09
赵登禹将军生平事迹 - 赵登禹生于1898年,1914年加入冯玉祥部队,转战各省 [2] - 1933年3月11日夜率大刀队突袭日军,摧毁敌炮18门,取得九一八事变后首次大胜 [2] -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守卫南苑,在日军轰炸下誓死坚守阵地 [2] - 1937年7月28日撤退途中遭伏击殉国,年仅39岁,成为全民族抗战最早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2] 历史影响与纪念 - 抗战胜利后被追认为陆军上将,遗骨迁葬卢沟桥畔 [3] - 北平市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通县东大街更名赵登禹大街 [3] - 1952年获毛泽东签发烈士证书,1980年墓地被修葺并列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3] - 大红门中学1997年更名赵登禹学校,2003年建立生平事迹陈列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3] 精神传承 - 赵登禹学校将将军事迹宣讲纳入开学第一课和教师培训 [3] - 每年清明群众自发前往墓地缅怀,其精神被比作"历史长空飘扬的旗帜" [4]
抗日战场上,他的军号始终嘹亮(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6-11 08:15
经过分析,该内容为人物传记类报道,主要讲述抗战老兵马章锁的英雄事迹,不包含公司或行业相关信息。根据任务要求,无需进行投资分析总结。
爱国情,端午不变的底色(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6-02 06:12
端午文化内涵 - 端午习俗源于先民对抗疫病的抗争精神,包括悬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等传统 [1] - 屈原故事融入端午叙事后,"安康"被赋予家国情怀维度,体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1] - 粽子、龙舟等习俗凝聚"天涯共此时"的情感共鸣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内核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传统节庆物品如艾草花束、香囊文创等通过国潮设计成为时尚单品,展现年轻一代文化认同 [3] - 龙舟运动从节庆活动发展为日常水上运动,吸引20多个国家爱好者参与,体现文化自信 [3]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命名源自屈原《天问》,实现古今科技与文化的跨时空对话 [2] 时代价值体现 - 端午习俗通过创新形式融入现代生活,使爱国情转化为可触摸、能参与的生活方式 [3] - 传统节日承载中华文化价值观,持续滋养民族精神并激励发展 [2][4]
原核试验基地司令员范如玉,因病逝世
券商中国· 2025-05-18 09:42
范如玉将军生平与贡献 - 范如玉将军因病于2025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 - 1943年出生于江苏丹阳,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8年初分配到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 [1] - 从事核试验技术研究、核试验工程系统管理研究和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40多年 [2] - 历任核试验基地研究所项目组长、研究室主任、科技处处长、研究所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2] - 退休后被聘为原总装备部抗辐射加固技术专业组组长 [2] 马兰基地与核试验事业 - 马兰基地是我国最早的核试验基地,被称为共和国核武器的"摇篮" [3]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距离马兰300多公里的罗布泊成功爆炸 [3] - 新中国的核自卫力量在马兰基地逐渐形成 [3] - 基地走出了八位"两弹"功勋院士和二十九位科技将军 [3] - 核试验是一项政治敏感的重大活动,参与者被赋予重大政治责任 [3] 核试验工作环境与精神 - 核试验在荒无人烟的荒漠中进行,环境恶劣 [3]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作条件艰苦:吃沙粒饭、喝苦水浆、住帐篷、坐卡车 [3] - 需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技术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3] - 范如玉将军感谢清华大学的教育使其具备从事这一伟大事业的思想和技术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