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歧视

搜索文档
疑印度裔男女在加拿大湖泊里“搓澡”引当地人不满,网友愤怒:这不是浴缸
环球网· 2025-08-12 12:29
事件概述 - 两对男女在加拿大宾顿市湖泊用肥皂洗澡的视频引发争议 [1][4] - 视频发布于X平台 标题称"加拿大的海滩正变成外国人的澡堂" [4] 公众反应 - 网友批评该行为污染环境且不尊重他人 有人要求警方介入 [4] - 部分言论指出肥皂会污染水域 破坏游泳沙滩的清洁 [4] - 另有网友质疑发帖者存在种族歧视 因视频中人物肤色推断为印度裔缺乏依据 [4] 媒体报道 - 新德里电视台报道事件但未确认涉事人员族裔背景 [4] - 争议焦点集中在环境破坏与潜在种族偏见两方面 [1][4]
【环球财经】美国教育部宣布对杜克大学展开“种族歧视调查”
新华社· 2025-07-29 19:52
美国教育部对杜克大学的调查 - 美国教育部民权办公室指控杜克大学及其《杜克法律杂志》在招聘、招生和奖学金发放中存在种族优待行为,违反1964年《民权法案》第六章 [1] - 调查基于近期报告指称杜克大学存在种族歧视行为,可能导致失去联邦资助的后果 [1] - 教育部长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联名致信杜克大学,要求审查并改革相关政策,并向政府保证执行新政策 [1] 杜克大学的应对措施 - 杜克大学被责令成立由理事会授权的小组,以迅速解决涉嫌侵犯民权的问题 [1] - 《杜克法律杂志》被指控在挑选编辑时偏向少数族裔候选人 [1] 类似案例背景 - 今年4月美国教育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已对哈佛大学及《哈佛法律评论》发起类似调查,原因同样是有报告称其存在"种族歧视"行为 [1]
加媒:就排华历史,加拿大伯纳比市准备正式道歉
环球时报· 2025-06-13 06:28
历史道歉事件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伯纳比市计划就1892年至1947年间歧视华裔人士一事正式道歉,道歉仪式定于11月15日举行 [1] - 道歉内容包括提高加拿大华裔历史知名度、促进文化活动、减少融入障碍等措施 [1] - 该决定经过社区协商过程,包括调查、对话会议、焦点小组和个人访谈 [1] - 社区遗产委员会报告指出当时该市制定了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法规、贸易许可证和劳动法规 [1] - 伯纳比市市长表示道歉过程勾勒出了确保城市包容性的道路 [1] 华人社区背景 - 伯纳比市是大温哥华都会区重要城市,拥有加拿大最大零售商场铁道镇和西门菲莎大学 [1] - 该市拥有较大华人社区,丽晶广场是大温哥华地区著名华人商住社区 [1] -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最早出现华人社区的省份 [2] - 横贯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由成千上万华工付出血汗乃至生命代价建成 [2] 历史歧视政策 - 1885年加拿大联邦政府通过包含"人头税"条款的《华人入境条例》 [2] - 1923年通过新的《华人移民法案》,完全禁止中国人入境和入籍,直至1947年废除 [2] - 全加华人协进会统计显示加拿大三级政府通过223项含有歧视排斥华裔内容的法案 [2] - 自2005年以来,加拿大联邦政府、新西敏市政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温哥华市政府先后就历史上歧视华人的政策道歉 [2]
特稿丨借“国家安全”幌子行种族歧视之实——美国入境限制令引发广泛质疑和批评
新华社· 2025-06-08 19:15
美国入境限制令内容 - 美国白宫宣布对阿富汗、缅甸、乍得、刚果(布)、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海地、伊朗、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和也门等12国公民实施全面入境限制 [1] - 部分限制布隆迪、古巴、老挝、塞拉利昂、多哥、土库曼斯坦和委内瑞拉等7国公民入境美国 [1] 受影响群体反应 - 苏丹学生迈赫迪·穆罕默德·努尔因限制令导致赴斯坦福大学全额奖学金留学计划中断,前期旅费、手续费损失 [2] - 也门公民阿卜杜拉·加利卜赴美与家人团聚计划被无限期搁置,已安排的临时住房和医疗预约受影响 [2] - 塞拉利昂大学生福戴·穆罕默德·本杜因限制令感到留学梦想破灭 [2] - 老挝居民赛萨万担忧在美留学生情绪受重大影响,家庭付出可能无法兑现 [2] - 土库曼斯坦学生奥古勒萨特担心限制令阻碍民众与在美亲人团聚 [2] 国际社会与专家批评 - 乍得宣布按对等原则暂停向美国公民发放签证 [1] - 缅甸泰宁加战略研究所执行所长登吞乌指出缅甸与美国政治关系本就疏远,限制令影响有限但损害在美缅甸人利益 [3] - 乍得前司法部长哈桑表示中非国家民众对美国签证需求已下降,限制令加剧对美幻象破灭 [3] - 利比亚学者萨利姆·阿乌卡利批评限制令为"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 [3] - 委内瑞拉居民维尔弗雷多·罗德里格斯担忧在美家人遭不公平遣返或非法逮捕 [3] 歧视与双重标准指控 - 阿富汗难民权益组织负责人肖恩·范迪弗称限制令是对阿富汗人的"道义耻辱"和歧视 [4] - 苏丹政治分析人士马赫朱卜指出限制令针对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暴露美方种族和宗教歧视 [4] - 古巴哈瓦那大学教授费尔南德斯批评美国单边政策损害国际形象,暴露利己本质 [4] 国际法层面担忧 -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图尔克警告限制令违反非歧视原则,可能导致相关国家民众被污名化 [5]
暴力执法仍普遍存在!弗洛伊德遇害五周年,美国多地举行纪念活动
环球时报· 2025-05-27 06:54
弗洛伊德事件五周年纪念活动 - 美国多地举行活动悼念乔治·弗洛伊德遇害五周年,明尼阿波利斯市数千人聚集弗洛伊德广场献花并举行烛光守夜[1] - 休斯敦市举行墓地悼念活动,民权领袖夏普顿敦促联邦政府继续推动警察改革[3] - 纪念活动包括游行至"说出他们的名字"纪念公墓以及呼吁种族正义的演讲[1] 美国种族问题现状调查 - 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72%美国成年人认为社会对种族歧视的关注未带来实质性改变,较2020年52%显著上升[3] - 67%非裔美国人对实现种族平等持怀疑态度[3] - "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支持率较2020年下降15%[3] 警察暴力执法数据 - 2024年已有至少1226人死于警方暴力执法,较2019年增加18%[3] - 非裔在警察暴力执法中的遇害比例仍远高于其他族群[3] - 2023年4月俄亥俄州再现非裔男子遭警察"跪杀"事件,受害者临终前同样呼喊"我不能呼吸"[3] 警察改革协议变动 - 美国司法部宣布终止与明尼阿波利斯市及路易斯维尔市的和解协议[3] - 被终止协议内容包括加强执法监督和限制"不敲门搜查令"等措施[3] - 民权人士批评政府此举"背弃改革承诺"并选择敏感时间点宣布[4]
刚刚!特朗普,突袭!
券商中国· 2025-05-22 15:25
特朗普与南非总统会晤事件 - 特朗普在白宫会晤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时突然展示视频和剪报,指责南非发生"针对白人的种族屠杀",引发激烈辩论 [1][2] - 南非总统当场否认特朗普指控,强调南非所有种族均受暴力影响且黑人受害最严重 [2] - 南非总统府发言人称会晤形式被临时改变,是"精心策划的伏击",但后续双方仍就投资、贸易等议题达成合作意向 [2] 美南外交关系紧张背景 - 特朗普2月以《征用法案》为由切断对南非援助,南非政府驳斥其指控存在事实错误并歪曲历史 [3] - 南非驻美大使因批评特朗普"引领白人至上主义"遭驱逐,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不参加南非主办的G20会议 [3] - 南非学者指出美国指责具有政治动机,旨在抹黑南非国际形象并惩罚其外交独立性 [4][5] 房利美和房地美上市计划 - 特朗普表示正"非常认真考虑"让房利美和房地美上市,称两家机构"抛出大量现金"且时机成熟 [5] - 两房目前为美国约半数住房贷款提供担保,自2008年次贷危机后长期处于政府托管状态 [6] - 美国财长贝森特2月曾表示两房脱离监管需评估对抵押贷款利率的影响 [6] 卡塔尔赠送飞机改装"空军一号" - 美国国防部确认接收卡塔尔赠送的价值2亿美元客机,计划升级为特朗普的新"空军一号" [7] - 改装需满足安全标准,预计耗时数年且成本超10亿美元,波音原定747改装项目进度滞后 [7][8] - 民主党批评此举涉嫌贿赂,特朗普辩护称飞机归属美国政府而非个人 [8]
特朗普与南非总统会晤时发生争执
证券时报· 2025-05-22 08:10
南非与美国外交争端 - 特朗普在会晤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时突然展示视频和剪报,指责南非存在"针对白人的种族屠杀",拉马福萨当场否认并强调所有种族均受暴力影响,黑人群体受害最严重 [2] - 特朗普2月曾批评南非新版《征用法案》构成"种族歧视",并签署行政令切断对南非援助 [2] - 南非驻美大使3月因公开批评特朗普"引领白人至上主义"遭美方驱逐 [2] - 美国国务卿5月20日宣布不参加南非主办的二十国集团会议,理由为"南非政策与美国不一致" [2] 南非土地政策争议 - 南非白人占人口8%却拥有全国73%农田,黑人占人口80%仅拥有4%土地 [4] - 南非总统1月23日签署新《征用法案》,允许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征收土地,但需遵循宪法规定的协商与补偿程序 [4] - 特朗普2月2日指控南非"没收土地",拉马福萨3日回应称法案符合宪法且未实际没收土地 [4] - 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2月8日声明指出美国行政令"存在事实性错误",并谴责其忽视殖民历史 [4] 南非政府立场 - 南非多次驳斥"白人遭迫害"说法,称相关指控"完全虚假" [3][4] - 拉马福萨强调土地改革旨在通过公平程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4] - 南非官方指责美国散布虚假信息并歪曲南非国情 [4]
又见争执!特朗普白宫“伏击”南非总统
新华社· 2025-05-22 07:57
美南外交冲突 - 特朗普在会见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时突然展示视频和剪报,指责南非存在"针对白人的种族屠杀",拉马福萨当场否认并指出所有种族都受暴力影响,黑人受影响最大[1] - 2024年3月南非新版《征用法案》生效后,特朗普指责该法案构成对白人的"种族歧视",并切断对南非援助[2] - 南非驻美大使因批评特朗普"引领白人至上主义"遭驱逐,表示南非不能牺牲尊严挽回美南关系[2]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因南非"一贯与美国政策不一致",将缺席2024年11月在南非举行的G20峰会[2] 南非土地改革争议 - 1913年《原住民土地法案》规定黑人仅能拥有7%土地,白人占15%人口却拥有87%土地[5] - 1994年后非国大政府试图通过《土地归还法案》转移30%白人耕地给黑人,但到2018年白人仍控制全国三分之二农田[7] - 2024年生效的新《征用法案》允许"零补偿"征收土地,但政府强调仅适用于极端情况如闲置或危险土地[8] - 南非土地问题专家指出法案是为简化公共利益征地程序,"零补偿"征收将极少发生[8] 美国接收南非白人"难民" - 2024年5月美国接收首批59名南非白人"难民",并宣布后续将接收更多[3] - 特朗普声称接收理由是"南非发生针对白人的种族大屠杀",但未提供证据[3] - 美国圣公会难民机构拒绝安置这些"难民",认为他们以"极不寻常方式被挑选"并获得优待[3] 历史背景与现状 - 南非土地不平等源于殖民时期,1948年后种族隔离制度进一步剥夺黑人土地权利[5][6] - 1975年《土地征用法案》保护白人土地所有权,导致白人农场高度商业化而黑人聚居区经济落后[6] - 2018年数据显示白人平均收入是黑人三倍,贫富差距引发多省暴力抢夺农场土地事件[7] - 安全专家认为农场袭击事件主因是贫富差距而非种族仇恨[9]
冲突升级!美政府再削减哈佛大学4.5亿美元拨款,后者迅速回应
环球时报· 2025-05-15 06:43
政府削减拨款事件 - 美国政府宣布再次削减哈佛大学4.5亿美元联邦拨款,这是继上月冻结该校22亿美元资金后的又一举措 [1] - 白宫打击反犹主义联合工作组声明称8个联邦机构将停止向哈佛提供4.5亿美元拨款,并抨击哈佛已成为"炫耀道德优越感和歧视行为的滋生地" [1] - 2024财年联邦政府在哈佛大学的研究项目上投入约6.87亿美元,占该校总收入的11% [3] 哈佛大学应对措施 - 哈佛大学迅速向法院提交修正诉状,扩大对政府的诉讼范围,称政府"变本加厉"地采取限制策略 [1] - 哈佛大学校长加伯驳斥联邦政府指控,称学校不偏袒任何一个党派,并已采取措施根除校园内的反犹主义 [3] - 哈佛大学希望法院能在今年夏季尽快解决此事,从而有效恢复学校资金流动 [3] 双方争议焦点 - 美国政府指控哈佛大学多次未能妥善处理校园内的种族歧视和反犹主义现象 [3] - 美国政府引用最高法院2023年裁定禁止哈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的判决 [3] - 哈佛大学内部报告详细记录了多起反犹主义骚扰事件 [3] 事件影响评估 - 美国法律专家表示哈佛大学论据充分,但政府仍可能找到切断联邦资助的方法 [3] - 尽管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富有的大学,但有官员警告联邦资助削减可能造成毁灭性后果 [3] -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哈佛校园已经感受到经费削减带来的影响 [3]
关税阴霾下 美非洲裔农民面临更严峻困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2 07:57
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对农业的影响 - 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政策正在反噬其自身经济 农业领域受到显著冲击[1] - 关税威胁到美国农民的竞争力 并可能造成长期损害 芝加哥部分小农场面临关闭风险[7] 非洲裔农民面临的困境 - 非洲裔农民在播种季对关税影响表现出严重担忧 缺乏资源获取紧急贷款[3][5] - 非洲裔农民在获得资金和保留土地所有权方面存在系统性困难 关税政策加剧其生存压力[10] - 非洲裔农民缺乏与白人农民同等的资源网络和还贷缓冲能力[12] 农业经营者的具体反馈 - 农场主迈克尔·霍华德表示农民因无力承受关税而考虑关闭农场 种植决策陷入不确定性[8][14] - 农民面临种子播种的抉择困境 因无法预测关税政策带来的未来影响[8][9] 学术界的观察 - 贸易和关税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企业 农民及分析师难以做出长期或短期预判[9] - 非洲裔农民可能成为社会不公的牺牲品 系统性歧视问题在关税背景下被放大[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