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治暴力
icon
搜索文档
南卡法官海边豪宅爆炸成灰烬:只因她拒绝交出特朗普要的资料?
搜狐财经· 2025-10-10 13:32
事件背景 - 南卡罗来纳州资深法官黛安·古德斯汀的度假别墅于10月4日上午11点半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 房屋几乎完全被烧毁 其家人受伤 法官本人因外出遛狗未在家 [1][5] - 事件发生时点敏感 恰逢古德斯汀法官于9月2日作出了一项对特朗普政府不利的裁决 封锁了重要的选民数据 [1][3] 相关司法裁决 - 2025年9月初 古德斯汀法官审理一宗选举案件 签署临时禁令 禁止将全州330多万选民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生日、驾照号和社会安全号码后四位)交付给特朗普司法部 理由是要求缺乏合法依据且可能侵犯选民隐私 [3] - 南卡州州长亨利·麦克马斯特于9月3日强烈反对该禁令并向州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公开指责法官滥用职权 [3] - 州最高法院于9月11日推翻了古德斯汀的禁令 支持政府交付选民数据 选举委员会随后通过安全通道将加密数据移交司法部 [5] 事件经过与影响 - 爆炸发生后 法官的丈夫阿诺德·古德斯汀从阳台跳下逃生 髋骨、腿和脚多处骨折需直升机送医 儿子及其他家人也不同程度受伤 [5] - 南卡州执法局(SLED)迅速介入调查 于10月6日发布声明称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火灾是纵火所致 也未发现预爆炸迹象 调查人员收集现场残骸送交实验室分析 [5][9] - 法院方面自10月6日晚起加强了对其他法官住所的巡逻安保 [7] 政治与舆论反应 - 自9月4日裁决后 古德斯汀法官办公室开始收到政治仇恨威胁信 其住址和照片被特朗普支持者在社交媒体公开 导致法院升级安保措施 [3][5] - 民主党议员丹尼尔·戈德曼在社交平台直指特朗普阵营的极端支持者可能参与攻击 并质疑特朗普方是否会谴责暴力 特朗普团队成员斯蒂芬·米勒回应称相关指控“卑劣而扭曲”但未否认曾曝光法官信息 [7] - 司法观察组织10月7日报告称 针对法官的暴力事件在今年大幅增加 其中60%以上与政治案件相关 [7]
财新周刊-第38期2025
2025-10-09 10:00
本⽂由第三⽅AI基于财新⽂章 https://a.caixin.com/FuyPiPcI(https://a.caixin.com/FuyPiPcI) 提炼总结⽽成,可能与原⽂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细致⽐对和校验。 本⽂由第三⽅AI基于财新⽂章 https://a.caixin.com/o8Vxgqon(https://a.caixin.com/o8Vxgqon) 提炼总结⽽成,可能与原⽂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细致⽐对和校验。 本⽂由第三⽅AI基于财新⽂章 https://a.caixin.com/046ceS06(https://a.caixin.com/046ceS06)提炼总结⽽成,可能与原⽂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细致⽐对和校验。 行业与公司 * **金融业**:涉及中国金融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就、风险防范与未来展望[7][8][9] * **预制菜行业**:涉及预制菜的定义、产业现状、监管挑战、消费者争议及政策发展[16][18][20] * **美国政治与媒体**:涉及美国政治人物查理·柯克遇刺事件及其对美国政治生态、社会撕裂和媒体环境的影响[60][61][63] 核心观点和论据 **金融业** * 中国金融业在“十四五”期间取得重大成就 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世界第二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世界第一[7] * 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序化解 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7][8][9] * 央行行长潘功胜总结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实践经验 包括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宏观视角看待经济与金融风险关系 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化解风险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9] * 需科学把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源头上促进金融稳定[10] * 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传染性、高杠杆性等特征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未来需对房地产和地方债等风险保持高度警惕[12] **预制菜行业** * 预制菜产业因连锁餐饮品牌西贝与网红罗永浩的争议被推上风口浪尖 争议焦点在于餐饮门店是否使用预制菜及消费者知情权[16] * 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十余年 受外卖行业蓬勃发展和疫情期间C端需求高增推动 餐饮业工业化已成为趋势[18][25][26] * 2024年3月六部门联合印发《预制菜通知》 首次在部委层面定义预制菜 即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为原料 不添加防腐剂 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 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不包括主食类食品 中央厨房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20][32][33] * 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安全、卫生、营养、知情权和选择权等方面的担忧 但合规预制菜通常经过标准化热加工、真空包装与冷链配送 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甚至更高[28][29] * 行业面临标准不统一、监管界限模糊等挑战 目前有关预制菜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预制菜术语和分类》还在起草中 现行及废止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众多[31][32] * 政策层面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但《预制菜通知》未强制推行告知或标识监管[35][36] * 部分餐饮品牌如老乡鸡已尝试对菜品加工等级进行公示 将菜品分为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三个等级[41] * 预制菜产业被视为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转型、消费升级、创业就业的积极产业 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 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30][46] * 监管挑战包括产业链条长、涉及部门多、需要多部门协同监管 以及针对预制菜中塑化剂等潜在风险的监测和标准制定[30][50][51][52] **美国政治与媒体** * 美国右翼青年活动家查理·柯克遇刺身亡 事件引发美国政治社会巨大震荡 被视为加剧美国政治极化、暴力和撕裂的放大器[60][61][64] * 柯克是MAGA阵营最具知名度的青年活动家之一 其核心媒体平台《查理·柯克秀》日下载量在50万至75万次 其政治观点如反对赋权性少数群体、反堕胎、反移民等争议巨大[61] * 事件迅速被共和党政治化 特朗普、副总统万斯等将柯克之死归咎于激进左翼政治暴力 并借此推动对左翼组织的系统性打击 包括签署行政令将反法西斯行动列为国内恐怖组织[66][67][69][72] * 民主党方面反应相对被动 前总统奥巴马等谴责暴力但亦遭批评 事件凸显美国政治中情感上的厌恶和对立情绪加剧[74][75][77] * 事件也引发了对政治暴力、言论自由和社会团结的理性讨论 但担忧其会进一步激化美国政治中的对立情绪[77] 其他重要内容 **金融业** * 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 截至今年6月末 与2023年初相比 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 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大幅收敛[11] * 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方面 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 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11] **预制菜行业** * 研究表明预制菜中部分塑化剂检出率较高 但整体污染水平处于安全可控水平 不过存在超标样品 建议完善相关限量标准和检验标准[50][51] * 教育部表示鉴于当前预制菜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对预制菜进校园持十分审慎态度 不宜推广进校园[52] * 部分地方如山东省、四川省已出台预制菜相关的地方法规或监管办法[54][55] * 学者建议对预制菜进行专门立法 内容应包括安全标准、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等[56] **美国政治与媒体** * 副总统万斯与查理·柯克关系密切 柯克在万斯政治崛起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助推作用[68] * 极右翼网红人物劳拉·鲁默等在柯克遇刺后迅速切换姿态 利用其政治遗产博取流量[72]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文莉指出 将Antifa列为国内恐怖组织的行政命令在法律上存在争议 定义过于宽泛可能成为打击左翼的法律工具[73]
特朗普下令打击“有组织”政治暴力 威胁民主党大金主
新华社· 2025-09-26 17:00
特朗普政府政策行动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要求打击被其称为“有组织的左翼”发动的政治暴力活动 [1] - 特朗普要求政府机构监控“激进组织”,阻止其从事暴力活动,并切断其资金来源 [1] - 相关行动由联邦调查局打击恐怖活动联合工作组牵头,要求各政府机构全部参与 [2] - 特朗普责成司法部长优先打击包括暴动、抢劫、非法侵入、攻击他人、毁坏财产等行为 [1] - 特朗普要求美国国家税务局打击资助政治暴力的慈善机构 [1] 针对特定目标与政治背景 - 特朗普点名威胁民主党大金主乔治·索罗斯与里德·霍夫曼,警告若资助“煽动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将“有麻烦” [1][2] - 美国司法部考虑调查索罗斯名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可能以纵火、为恐怖主义提供物质支持等罪名提起诉讼 [2] - 特朗普签署的备忘录被视为其动用政府机构打击政敌和民主党资金来源的最新举措 [2] - 特朗普政府将近期发生的枪击等事件归咎于左翼组织参与政治暴力,并淡化右翼组织的暴力行为 [2] 美国政治暴力现状与民调 - 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人士均曾遭遇政治暴力袭击,包括哈里斯竞选办公室遭枪击、州长官邸被纵火、州议员遭枪击等事件 [3] - 路透社民调显示,约28%的美国人最忧虑政治极端主义,最关注经济问题的人占比为16% [3] - 民调显示两党均不被看好能有效应对极端主义问题,仅26%的人认为民主党能做得更好,共和党得分稍高为30% [3]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反法西斯运动”列为国内恐怖组织
新华网· 2025-09-24 08:56
行政令内容与定性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反法西斯运动”指定为国内恐怖组织,称其为旨在通过暴力与煽动推翻政府的激进左翼恐怖网络 [1] - 白宫文件罗列该运动“长期恐吓”社区的例子,包括袭击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人员、警察以及保守派政治活动参与者等 [1] - 文件称该运动的恐怖活动体现了近年来席卷全美的激进左翼暴力趋势,并指责民主党政治家、左翼组织及媒体盟友进行煽动 [1] - 文件提及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是被“激进左翼恐怖分子”暗杀 [1] 法律依据与争议 - 据《华盛顿邮报》说法,美国没有将国内组织列为恐怖组织的法律机制 [2] - “反法西斯运动”被描述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左翼意识形态,而非明确团体,专家担心此定性可能被用来为更广泛地镇压左翼政治势力提供借口 [2] - 前司法部国家安全司代理负责人玛丽·麦科德认为,即便“反法西斯运动”是一个组织,特朗普也缺乏法律权限将国内团体指定为恐怖组织 [2] 背景与政治表态 - 2020年特朗普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曾宣布将把“反法西斯运动”列为恐怖组织,但后续未付诸实际行动 [2] - 此次行政令是在查理·柯克遇害后,美国国内热议政治暴力的背景下作出的 [2] - 对于民主党所称左右派均存在政治暴力的说法,特朗普表态称“大多数暴力来自左翼” [2]
特朗普痛斥“激进左派”,民主党批评“借机煽情”,柯克追悼会成了5小时集体动员
环球时报· 2025-09-23 06:43
事件概述 - 美国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的追悼会在亚利桑那州格伦代尔市的州立农业保险体育场举行 美国总统特朗普 副总统万斯以及柯克的遗孀等人发言 [1] -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追悼仪式演变为长达5小时 充满政治色彩的大规模集会 美政府官员将柯克称为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战士 [1] 主要参与者言论 - 特朗普在追悼会发表长达半小时讲话 称柯克是美国自由的殉道者 并强调历史不会忘记柯克 特朗普在讲话中将矛头指向所谓激进左派 声称左派的仇恨言论点燃了火药桶 并号召支持者继续柯克未竟的使命 [3] - 美国副总统万斯 国务卿鲁比奥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等人发言 强调柯克对保守派青年的巨大启发 万斯称查理的精神将继续在美国的每一所大学和每一位年轻人身上延续 [3] - 柯克的遗孀埃丽卡·柯克在追悼会上泣不成声 但表示将继承丈夫遗志 她已接手柯克创立的美国转折点组织的领导工作 埃丽卡在追悼会上公开表示选择宽恕枪杀柯克的嫌犯 甚至反对判处嫌犯死刑 [3] 政治影响与反应 - 此次追悼会汇聚了共和党各界名流 包括众多现任 前任议员 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也出席了部分仪式 并与特朗普坐在一起握手交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柯克曾在特朗普与马斯克闹翻后充当两人的调解人 [4] - 路透社指出柯克之死已成为美国政治极化与言论自由争论的焦点 保守派认为这是激进左派攻击言论自由所导致的后果 而自由派则警告不应将个人行为扩大为政治斗争的借口 [4] - 美国广播公司分析称刺杀事件使美国政治人物的安保问题骤然升级 不少地方官员缩减公开行程 柯克追悼会采取了最高等级的安保措施 [4] -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 民主党方面对柯克遇刺事件予以谴责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强调任何形式的政治暴力都是不可接受的 但部分民主党人也批评特朗普和右翼政客借死者煽动情绪 [5] - 《卫报》称民主党担心特朗普阵营正在利用柯克之死进一步煽动对立情绪 加剧社会撕裂 [5]
民调:逾七成美国人认同“美国社会已破裂”
新华网· 2025-09-17 10:37
民意调查核心观点 - 约63%美国成年人认为政治话题的激烈讨论方式很大程度上助长政治暴力 [1] - 约71%调查对象赞同"美国社会已破裂"的说法 [1] - 79%受访者认为过去20年内美国人对不同观点的宽容度持续下降 [2] 政治暴力现状 - 66%受访者担忧所在社区会因政治信仰发生暴力攻击 [2] - 2023年上半年美国发生约150起政治动机袭击事件 为去年同期近两倍 [2] - 保守派人士查理·柯克校园演讲遭枪杀事件获68%公众高度关注 而民主党议员遇刺事件仅26%人关注 [2] 调查方法论 - 路透社与益普索集团开展为期3天的线上调查 于9月14日结束 [1] - 调查样本为1037名美国成年人 误差率为3个百分点 [1]
特朗普案和柯克案枪手都是中产优等生,为什么?
虎嗅· 2025-09-15 09:02
枪击嫌疑人身份与背景 - 枪杀查理·柯克的嫌疑人为22岁犹他州男子泰勒·罗宾逊 其父亲向警方举报其行踪[1][2] - 罗宾逊来自摩门教中产家庭 父母为共和党选民 本人登记为无党籍选民 过去两次总统大选未投票[2] - 摩门教徒中60%自认为共和党人 仅23%自认为民主党人[2] - 罗宾逊为迪克西技术学院电工学徒课程三年级学生 无犯罪前科 少年时期即擅长武器使用[2][3][13] 作案动机的两种对立解读 - 一种分析认为罗宾逊基于纯粹保守主义价值观 认为柯克是"商业化MAGA掮客" 需净化保守派阵营[4][5] - 支持该观点的证据包括家庭证词显示罗宾逊称柯克"充满仇恨并散播仇恨"[5] - 另一种分析认为罗宾逊受极右翼组织Groypers影响 弹壳刻字包含4chan论坛的极右翼模因语言[7][8] - 弹壳刻字包含"嘿法西斯抓到"及《Bella Ciao》歌词等 被解读为Groypers嘲讽主流保守派软弱的话术[6][8] - 无党籍登记可能为极右翼青年规避审查的策略[9] 与历史事件的相似性分析 - 罗宾逊与2023年7月枪击特朗普的克鲁克斯均为20余岁白人男性 来自中产家庭且无犯罪记录[13] - 克鲁克斯曾为民主党捐款后转为共和党选民 罗宾逊为无党派选民[13] - 二人均将枪口对准特朗普阵营政治人物[14] - 差异在于罗宾逊枪法熟练而克鲁克斯曾被学校步枪队拒之门外[13] 年轻群体暴力事件的社会学背景 - 大规模枪击案中约50%凶手年龄低于30岁 谋杀案件凶手最大年龄仅21岁[15] - 年轻凶手易自视为社会不平等受害者 缺乏同理心且通过极端行动获取重要感[16][18] - 社交网络算法助推极端观点形成同温层 年轻人更易受煽动暴力内容影响[18] - 年长者因人际关系及职业负担更克制 年轻学生易将极端想法转化为行动[18] 美国政治暴力趋势数据 - 自2021年1月国会山骚乱以来 美国发生300余起政治暴力事件 处于1970年代后最持久暴力时期[21] - 政治人物将事件转化为叙事工具 特朗普在嫌疑人落网前即指控"激进左翼"应对恐怖主义负责[22][23] - 中期选举临近背景下 暴力话题被用作选举话术 加剧党派对立[24] 事件对政治环境的潜在影响 - 柯克遗孀警告枪击事件可能引发全美及全球范围连锁反应[20] - 政治暴力常态化可能导致更强硬立法及排他言行 削弱跨党派共识[25] - 柯克巡回演讲设计包含观众辩论环节 但激进者倾向肉体消灭而非理性论证[26][27]
政治倾向成关注焦点,作案动机引两党激辩,美媒起底柯克案嫌犯
环球时报· 2025-09-15 06:52
案件背景与嫌疑人特征 - 嫌疑人泰勒·罗宾逊因查理·柯克遇刺案被捕,面临一级谋杀、持枪伤人和妨碍司法等重罪指控,拘押期间不得保释并将于16日首次出庭 [1] - 罗宾逊成长于保守社区传统家庭,性格内向聪慧,曾获3.2万美元总统奖学金但大学一学期后退学,转读电工技校并临近结业 [1] - 罗宾逊作案经过精心谋划,使用高精度栓动步枪,藏枪地点和逃跑路线设计清晰,少年时期接触过机枪火箭筒等重型武器并酷爱射击类电子游戏 [2] - 犹他州为拥枪州,枪械管控松懈,多数情况下持枪人无需许可证即可公开配枪出行 [2] 政治动机与两党反应 - 罗宾逊案发前多次谈论政治,曾批评柯克传播仇恨,长期关注时事民权话题,未成年时已显露政治理解但作为注册选民无投票记录 [2] - 罗宾逊父母为共和党坚定支持者,但其本人认为美国两党均未让世界更好且令国家处境恶化 [2] - 共和党州长考克斯指责罗宾逊受左翼意识形态洗脑并批评社交媒体平台为社会毒瘤 [2] - 民主党参议员戴夫·闵无依据声称枪手为MAGA支持者,将责任归咎于特朗普政府核心政治议程 [2] - 两党议员在国会互相指责对方导致政治暴力升级,但达成共识认为美国太分裂言辞太恶毒暴力事件太频繁,需缓解党派敌意并加强政治人物安保 [3] 社会影响与暴力趋势 - 柯克遇刺事件被视为暴力活动撕裂美国政治及意识形态的最新例证 [3] - 2025年上半年全美发生150起政治动机袭击事件,几乎是去年同期两倍,表明公众对政治体制与政策不满加剧 [3] - 频繁暴力活动并非单一组织或意识形态产物,可能预示普遍社会动荡 [3]
“连线”伦敦右翼集会,马斯克放言“要么反击、要么死亡”,鼓动“解散英国议会,重新大选”
华尔街见闻· 2025-09-14 19:41
马斯克介入英国政治事件 - 马斯克通过视频连线直接介入英国政治 罕见参与超过10万人规模的反移民抗议活动并发表讲话[1] - 马斯克明确要求"必须解散议会"并举行新投票 认为英国无法等待下一次既定选举周期[3] - 活动由英国右翼活动家Tommy Robinson组织 据报是几十年来英国规模最大的民族主义活动之一[1] 马斯克政治立场与言论 - 使用煽动性语言警告"暴力正在到来" 宣称民众"要么反击要么死亡"并将信息定位给"理性中间派"[3] - 直接指责政治左翼为"谋杀和庆祝谋杀的政党" 援引美国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遇刺事件作为例证[3] - 批评"觉醒思想病毒" 强调晋升决定应基于绩效而非性别 宗教或种族等歧视因素[4] 事件背景与相关方 - 集会期间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造成26名警察受伤并至少有25人被捕[1] - 除马斯克外 其他发言者包括Katie Hopkins和法国右翼政治家Éric Zemmour[5] - 约有5000名反种族主义者同时举行反抗议活动 形成对立示威局面[5] 历史政治介入记录 - 此前曾就"美容帮派"问题与英国政府发生言语冲突 并批评《在线安全法案》威胁言论自由[5] - 曾与英国改革党领袖Nigel Farage关系密切 但后续因支持争议呼吁更换该党领袖[5] - 美国正经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政治暴力时期" 相关事件引发社会分裂担忧[3][4]
柯克案嫌疑人遭父“举报”落网 美成政治暴力“火焰筒”
央视新闻· 2025-09-13 08:50
案件进展 - 22岁嫌疑人泰勒·罗宾逊在案发36小时后被捕 目前关押于犹他州监狱且不得保释 [2][4][7] - 嫌疑人面临多项初步指控包括加重谋杀罪、重罪枪支使用罪及妨碍司法公正罪 预计9月16日正式起诉并首次出庭 [4][7] - 嫌疑人父亲在得知其承认作案后主动报警 警方通过家人协助完成拘留 [4][6] 政治暴力态势 - 美国正经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政治暴力时期 自2021年1月6日以来已记录300多起出于政治动机的暴力行为 [8][9] - 2024年7月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遭枪击受伤 6月明尼苏达州发生枪手杀害民主党议员夫妇事件 [8][9] - 社交媒体回声室效应与枪支泛滥加剧社会分裂 芝加哥大学教授称美国如同"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9][10] 社会影响 - 两党在众议院默哀仪式中爆发争吵 共和党议员指责民主党对袭击事件"百分之百负有责任" [9][10] - 《时代》杂志以"血色"滤镜呈现案发现场 封面标注"够了"警示暴力常态化 [10] - 分析师指出国会议员缺乏有效安全措施 呼吁停止导致政治"丑陋、分裂且危险"的行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