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技术

搜索文档
为打破中国稀土垄断,俄罗斯印度携手,我方一口气三大动作反制
搜狐财经· 2025-06-08 19:05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拥有资源储量、产量及加工技术优势 [6][9][15] - 俄罗斯稀土储量380万吨但80%位于北极冻土带,开采成本为中国三倍且提炼技术落后 [3] - 印度稀土储量690万吨却依赖进口中国成品,2023年进口永磁材料达12亿美元 [3] 中国稀土战略布局 - 中国稀土集团与国新集团强强联手,控制南方80%中重稀土开采指标 [11] - 盛和资源收购澳大利亚PEK公司,获得坦桑尼亚Ngualla矿(储量满足全球20年需求)及英国精炼厂 [11][13] - 2024年中国新增稀土相关专利5800件,远超日韩美等国 [15] 技术优势与产业链 - 中国掌握全球85%永磁材料产能,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战斗机雷达系统 [15] - 包头稀土研究院突破稀土磁制冷技术,可能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 [15] - 中国形成从资源控制、技术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17] 国际竞争态势 - 俄印计划合作建设稀土加工厂(俄出矿、印出钱)但面临分离厂缺失及极地采矿技术瓶颈 [3] - 美国研发非稀土磁体技术但性能仍落后中国现有产品 [17] - 欧洲在中国调整出口政策后出现恐慌性囤积稀土原料现象 [21] 行业发展历史 - 中国稀土工业始于1950年代国防需求,1990年代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19] - 早期粗放发展导致环境破坏及低价出口问题,近年加强行业整顿及出口管控 [19][21]
一位美国稀土专家说:从地下开采出稀土,最后还得运到中国加工
搜狐财经· 2025-06-03 17:52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掌握全球92%的精炼稀土产能 在重稀土领域接近绝对垄断[4] - 美国唯一在产稀土矿芒廷帕斯2017年复产 但加工环节仍依赖中国赣州[2] - 美国MP材料公司得州加工厂年产能不及中国单日产量[4] 技术壁垒 - 中国已实现稀土元素精准分离 2025年南京大学开发纳米孔+机器学习检测技术[4] - 美国加州理工获489万美元研究经费 但实验室到工厂转化需10年以上[9] -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需暗中寻求中国工程师技术支持[8] 产业链控制 - 中国构建完整产业链 从白云鄂博采矿到宁波磁体材料生产全环节自主[6] - 2024年中国全面禁止中重稀土出口 F-35战机用镝铁合金受严格管制[6] - 2011年起实施稀土铁合金出口配额制度[6] 市场竞争 - 2010年美日合建稀土加工厂因成本过高倒闭 客户回流中国供应商[4] - 特朗普时期对华加征125%关税 导致MP公司80%出口业务停滞[6] - 特斯拉CEO马斯克承认中国稀土供应收紧将影响机器人项目[11] 发展时差 - 美国环保审批导致开矿手续需29年 中国已迭代多代技术[9] - 美国上世纪因环保成本停产15年 中国同期突破溶剂萃取法[2] - 五角大楼报告指出F-35生产依赖中国稀土供应[8]
北方稀土业绩说明会:着力延伸产业链 做专做特稀土终端应用产业
证券日报· 2025-05-30 15:3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92.87亿元,同比增长61.1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1亿元,同比增长727.30% [2] - 扣非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11622.98% [2] - 公司在稀土行业上市公司中盈利表现领先 [2] 行业发展前景 - 国家对稀土战略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科学开发将推动上游供给稳步增长 [2] - 技术创新持续赋能行业,支撑稀土新材料和应用产业发展 [2] - 产学研融合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3] 公司未来战略 - 强化稀土资源规模领先优势,做大做精稀土原料产业 [3] - 拓展磁性、抛光、储氢、合金等稀土功能材料产业 [3] - 延伸产业链,做专做特稀土终端应用产业 [3] - 提升全产业链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扩大收入和利润贡献率 [3]
中美俄稀土储量差距:俄1000万吨,美190万吨,中国资源让我意外
搜狐财经· 2025-05-17 14:18
储量格局 - 中国稀土探明储量为4400万吨,全球第一,远超其他国家[5][12][28] - 美国稀土储量为190万吨,仅占全球1.4%,主要依赖进口[8][32] - 俄罗斯稀土储量存在争议,俄媒报道为1000万吨或380万吨,实际可开采量可能更低[5][10][12] - 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占全国稀土储量的70%,资源集中且品类齐全[8] 产业控制力 - 中国掌握全球90%的稀土分离技术,专利数量近10年超过其他国家总和[22] - 中国稀土回收率超95%,回收成本仅为新矿开采的1/5[24] - 美国芒廷帕斯矿开采成本高,2023年产量4.3万吨,不足国内需求一半[8][10] - 俄罗斯2023年稀土产量仅2600吨,受限于低品位矿和恶劣开采条件[10][12] 军工应用 - 一架F-35战斗机需920磅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9200磅[16] - 稀土永磁材料用于导弹精确制导系统,提升打击精度[16] - 稀土磁轴承无需润滑剂,广泛应用于卫星和航天器[18] - 稀土合金(如镁合金、钛合金)用于F-22A隐身战斗机减重和性能提升[18] -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机是主战坦克的核心组件[20] 未来需求 - 新能源汽车每辆需1-2公斤稀土,人形机器人单台需数10公斤[24] - 预计2030年全球稀土消费量增长50%,重稀土镝、铽缺口达40%[24] - 中国凭借储量、技术、全产业链优势主导未来稀土市场[26][28] 全球对比 - 巴西稀土探明储量2100万吨,印度690万吨,澳大利亚570万吨[32] - 越南稀土储量350万吨,格陵兰150万吨,坦桑尼亚和南非各90万吨[32]
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后,土耳其发现近7亿吨?现实很快就给他重击
搜狐财经· 2025-05-09 17:41
中美贸易战与稀土博弈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导致中美贸易战升级 中国以稀土出口管制作为反制手段 直接影响美国1000多个武器系统和2万多个零件的生产[1][3] - 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 美国F-35战机年产量仅30架 供应链严重受阻[3] - 美国稀土储量180万吨(全球第七) 但开采提纯成本过高 高度依赖中国进口[3] 稀土产业格局与技术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稀土产业链 从开采冶炼到深加工技术全面领先 稀土处理回收率达95% 开采效率提升60-70%[5][8] - 土耳其发现7亿吨稀土矿(全球第二) 但缺乏加工技术 需依赖中国技术支持[5] - 中国稀土技术突破使开采成本大幅降低 产量提升 减少对稀土矿源的依赖[5] 行业影响与企业动态 - 福特汽车警告稀土管制将深远影响汽车行业 通用汽车预计关税可能导致50亿美元收益损失[3] - 特斯拉重新评估关税对Q2销售影响 通用计划通过本土化生产缓解冲击[3] - 中国技术优势使土耳其从潜在合作方转为技术需求方 土方稀土缺乏市场竞争力[8]
2025年中国稀土行业技术环境分析:国家鼓励稀土在绿色环保及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融合应用
前瞻网· 2025-05-06 17:13
中国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方向 - 国家鼓励稀土行业技术创新,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 - 2024年度稀土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包括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应用开发类技术占主导,涵盖汽车尾气催化剂、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肿瘤治疗、磁制冷技术等领域[1] - 技术创新方向聚焦资源高效利用和材料性能提升,如氟碳铈矿联动循环分离技术、高性能含稀土镁合金冶金质量调控技术[1] 稀土产业技术改造措施 - 改造现有稀土矿山:推广高效绿色采选矿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环保水平,建设专用尾矿处理设施[6] - 改造冶炼分离生产线:采用无氨氮冶炼分离、联动萃取分离等技术降低化工消耗和"三废"排放[6] - 改造稀土金属冶炼企业:应用低排放低能耗技术设备,淘汰氨皂化分离、氯化物电解等落后工艺[6] 行业技术创新政策规划 -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健全企业主导的创新体系,加强稀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重点研发磁性/储氢/发光/抛光等功能材料[7] - 推动绿色智能转型:攻关绿色开采选冶技术,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稀土行业的融合应用[7] - 统筹国内外资源:建立稀土二次资源回收机制,引导企业参与国际开发合作[7] 稀土与新能源融合应用 - 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应用于风电电机优化磁路设计,固态存储散热解决方案开发[8] - 稀土固态储氢材料:在氢能源汽车储氢系统、移动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核心应用价值,主要使用La/Sc/Ce等稀土元素[8] - 稀土催化材料:全球年消耗量近3万吨,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Ce)、石油裂化、工业脱硝等领域[8] - 稀土固态电解质电池:含稀土元素的Li3YBr6等材料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优势,适用于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电源[8] 代表性企业研发动态 - 北方稀土:启动高强韧稀土铝硅盖板玻璃、稀土改性耐火材料项目,建成全球首个稀土产业"碳排放核算平台"[11] - 中国稀土:开展硬质合金棒材前沿技术、稀土金属与合金开发、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等专项研发[11] - 包钢股份:自主掌握晶界渗透等钦铁硼永磁体核心技术,配合人形机器人磁组件研发并实现小批量交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