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压箱底的稀土技术,被巴基斯坦偷送给美国?中方的驳斥很及时
搜狐财经· 2025-10-14 18:19
10月中旬,一条关于"中国稀土技术被巴基斯坦偷送给美国"的传言在外网疯传。故事听着像谍战大片——"巴铁反水""美国偷师""中国震怒"——情节齐全、 节奏刺激。可惜剧情太离谱。中方立刻出面辟谣,外交部直接点名:捕风捉影,纯属挑拨离间。这场传言风暴,让外界再次看清——稀土这门"硬科技",远 比阴谋论复杂,也远比传闻更有看头。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了新一轮稀土出口管理办法,对稀土原料、稀土磁体及相关技术实行更严格的许可制度。官方措辞很平静,强调"依法依 规、维护国家安全"。但外界立刻炸了锅。稀土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工业味精",涉及新能源车、军工、芯片、雷达等领域,中国又长期是全球最大供应 国。只要北京一收紧,全球市场的神经就要抽一下。 国际媒体的解读充满想象力:有人说这是一场"科技反击战",有人干脆猜测中国要用稀土限制美国芯片产业,还有人脑补中国要"断供"。就在各种分析眼花 缭乱之际,几家境外社交账号忽然爆料——所谓"中国收紧稀土出口,是因为巴基斯坦把中国的稀土技术送给了美国"。一句话点燃舆论。 这个说法看似逻辑严密:中巴是战略伙伴,巴基斯坦和美国又有经贸往来,如果中国技术流到巴方手里,再被转送出去 ...
美国豪掷70多亿“全球买稀土”,外界警惕:可能准备“挖墙脚”
搜狐财经· 2025-10-14 17:23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在稀土领域的动作频频,先是今年7月五角大楼直接砸钱4亿美元入股美国本土稀土企业MP Materials,然后10月12日又宣布要采购价值 10亿美元的关键矿产。 表面上看是买稀土,但了解内情的人都清楚,美国缺的不是稀土矿,而是把稀土矿变成高端产品的技术。 这座矿山储量超过170万吨稀土氧化物,品位高达6.2%,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是优质矿。 但问题是,MP Materials每年开采出来的4万多吨稀土精矿,有98%都要运到中国去加工提炼,然后再买回来用。 五角大楼这次入股还附带了一个条件:给钕镨氧化物设定了每公斤110美元的保底收购价。 现在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美国这次真正的目标,可能是要用高薪把其他国家的稀土技术人才挖到美国去。 今年7月发生了一件稀土行业的大事。 五角大楼花了4亿美元,买下了MP Materials公司15%的股份,一跃成为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 要知道,美国国防部直接入股一家矿业公司,这种事情可不常见。 MP Materials是什么来头?这家公司拥有美国境内唯一还在运营的大型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山。 市场价低于这个价格时,政府补差价;高于这个价格时,政府拿走30%的利润, ...
中国稀土最严管制,不止美军工停产,美国更担心,芯片都买不到
搜狐财经· 2025-10-13 14:43
中国稀土管制措施概述 - 中国实施历史上最严的稀土管制措施,覆盖从矿石提炼、分离、加工到二次资源回收的整个产业链,连回收利用、生产线调试和维护等技术也列入出口管制范围,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1] - 管制措施首次明确具有海外适用性,任何境外公司或个人,若其出口物品中包含来自中国的稀土成分(即便只占0.1%),在向其他地区出口前都必须申请中国的出口许可证 [1] 对全球供应链与西方产业的影响 - 措施赋予中国对全球稀土市场的重大影响力,使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更强的主导地位 [1][10] - 美国军工产业面临巨大困境,因为中重稀土对制造高精尖武器至关重要,例如钕铁硼磁铁可提高坦克、飞机和导弹所用材料的性能,稀土元素在美国六代战斗机项目的发动机和电机高温稳定性上起关键作用 [3] - 管制范围扩大至14纳米及以下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及相关设备的出口申请,将严格逐案审批,美国可能同时面临稀土和芯片生产材料的供应风险 [5] 稀土在高科技产业中的关键作用 - 稀土在芯片产业中作用关键,例如钪可降低逻辑芯片栅极层漏电流,铕和铽提升紫外光刻图案分辨率,钇化合物在极紫外光刻(EUV)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元素是推动AI芯片发展的关键 [5] - 稀土提纯纯度从1N到7N,纯度越高技术价值越大,全球只有中国能大规模生产4N级以上的高纯度稀土,这对高科技产业和高能武器至关重要 [9] 技术壁垒与追赶挑战 - 稀土提纯分离技术由中国的徐光宪院士独创,全球仅中国具备大规模生产4N级纯度稀土的能力,中国在此领域几乎占据100%的市场份额 [7] - 全球开采的中重稀土必须送到中国进行提纯处理,中国积累了无法轻易复制的丰富工艺和经验,美国若想突破该技术至少需要20年时间 [7][9]
为什么中国稀土王牌威力这么大?美国有破解的方法吗?
搜狐财经· 2025-10-12 17:27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 中国商务部发布新规,对含有0.1%及以上中国重稀土成分的境外稀土磁体和部分半导体材料,以及使用中国稀土相关技术在境外生产的物项实施出口许可管制[1] - 新规限制范围从稀土产品延伸至技术,涵盖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环节[1] - 规定直接影响研发或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和技术,以及用于军事用途人工智能的稀土原材料[3] 新规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 - 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在制造过程中依赖钕、镝、氧化铈、镓和铟等稀土元素,这些元素主要用于光刻机、化学机械抛光及氮化镓芯片生产[3] - 台积电为苹果、英特尔、英伟达等美国芯片巨头代工的7纳米、5纳米、3纳米、2纳米等先进芯片,若使用中国大陆稀土元素,需获得许可才能出口[4] - 尽管台积电拥有约半年以上的稀土储备,但储备耗尽后若无中国大陆许可,其先进芯片生产将面临困境[6] 新规对军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 - 美国F-35战机每架需417公斤稀土材料,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潜艇每艘需4600公斤稀土元素,涵盖8种元素[6] - 美国武器系统中有超过2万个零部件需要用到稀土,其飞机制造、军工、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均广泛依赖稀土材料[6] - 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使用的永磁体由稀土原材料制造,稀土在航空航天、通讯、造船等领域有广泛应用[6]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 - 中国稀土年产量占全球比重约70%,拥有全球超过90%的稀土冶炼产能,重稀土产能占全球比重超过98%[11] - 中国掌握99.9999%高纯度稀土提纯技术,全球绝大多数稀土分离和提纯专利由中国拥有[14] - 2025年1-8月,中国自美国进口稀土金属矿2.3万吨,尽管同比减少38.7%,但美国仍需将大量稀土矿运至中国进行加工提纯后再返销[15][16] 美国稀土替代方案的挑战 - 美国本土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稀土产量以千吨为单位,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严重依赖进口[11] - 稀土开采伴生其他矿产,处理成本高昂,且开采过程产生放射性废渣,环境风险大,企业缺乏投资动力[21][22] - 美国试图通过与外蒙古等国合作培育稀土产业链,但产业链培育需10年至30年,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供应[23][24]
中国商务部连发两份通告,稀土技术严禁出口!
搜狐财经· 2025-10-10 10:21
而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外界首先关注62号公告,但其实惊喜藏在61号公告中:所有需使用14纳米以下逻 辑芯片、256层以上存储器或各类AI专用芯片的稀土,都必须经过逐项批准。这种举措对韩国公司三星 的高端存储产能造成直接影响。据传言,openAI已经几乎占领了三星的高速颗粒,若再遭遇原料短缺, 显卡和服务器等产品都将受到延误。 美国在经历大豆和高粱问题之后,又面临了另一波更为严峻的挑战:稀土。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发布 了两份文件,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第62号公告:从采矿、冶炼到磁材加工所涉及的数据、软件、设备维 护全被列入"禁止出口"名单,以确保自主权掌握在中国手中。 公告还明确表示:"未经允许,任何个人不得将实质性技术输出至海外,否则将面临处罚。"这不只是空 话。有企业私下打算向F/A-XX舰载机项目提供原料以加速产能,此举现在被明令禁止。 因此,华盛顿只能采取"多元供应+囤积"策略,但这一策略的执行效果如何?过去十年里,许多新的稀 土矿和项目要么停滞不前,要么预算高达天价,内部斗争是最大阻碍。换言之,"问题"可能不仅存在于 太平洋的彼岸,更可能隐藏在他们自家的办公室里。 通过此轮调整可以看出:稀土不仅是资源, ...
中国双重封锁稀土技术,直接断了美国的念想,特朗普这次要急眼了
搜狐财经· 2025-10-09 19:39
中国商务部两份公告,瞬间引爆全球高科技和军工产业链。2025年9月,安永、麦肯锡、英国金融时报 等多家权威机构罕见发出相同警告:全球稀土资源流向将迎来历史性大洗牌,国际供应链或将经历"断 层级"冲击。半导体、人工智能、军工、电动汽车等行业的高管,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地震"。 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 稀土之争,远非单一的资源之争,更是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的多重对抗。稀土元素在全球范围内的 应用覆盖了电动汽车马达、风电发电机、高性能磁材、智能手机、精密制导武器、雷达系统等数十个关 键领域。表面上看,稀土原料在全球并非独一无二;但真正决定产业高地的,却是稀土分离、冶炼、深 加工,以及衍生技术的掌控权。 权威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技术壁垒已达历史新高。美国、日本、欧盟虽然自诩"技术储 备雄厚",但在稀土分离、精炼和磁材制造等环节,仍然无法摆脱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国际能源署 (IEA)和世界银行的最新分析指出,稀土产业的"卡脖子"环节,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进程中,地缘政 治风险大幅上升。美国一度高调宣布"突破稀土提纯技术",可现实是多家企业试图商业化量产时,依然 面临成本高企、环境管控难题、产品一致性 ...
美国稀土多到用不完,为什么还得从中国买?
搜狐财经· 2025-10-03 07:15
稀土稀土稀土,这是国际局势紧张的时候,就得拿出来炒一遍的话题。但是当每次谈到中国稀土为什么能卡全世界的时候,总是在说:中国的稀土储量遥 遥领先。 倒是也没错,内蒙古白云鄂博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稀土矿藏量高达 3,500 万吨,居世界首位。 15 种镧系元素,加上同族的钪和钇,总共 17 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全部稀土。事实上,稀土其实并不 " 稀 ",它在地壳中的总量比铜略多,比金更是高 出 9 万多倍!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原因有二。其一是,在 1794 年,芬兰化学家加多林首次发现了稀土的混合氧化物,因为这玩意儿在高温下难以熔化,也不溶于水, 很神奇,大家没怎么见过,所以当时这类物质就被统一叫做稀土。 但是,实际上,随着全世界各地都在勘探,根据美国 USG 2022 年的数据:中国稀土矿储量为 4,400 万吨,占了全球总储量 33.8%。确实很多,但是也不 至于遥遥领先,光靠这个还做不到独步全球。 实际上,真正的情况是,中国的稀土产业无论是在开采、还是冶炼上,都有领先全球5-10 年的技术实力。同时,中国也是唯一一个,掌握稀土全产业链 的国家。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稀土产业,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么强? 稀土 ...
澳大利亚曾挖走中国稀土团队,重要技术或被攻破,王牌能保住吗?
搜狐财经· 2025-07-19 19:03
中国稀土技术优势 - 中国稀土技术领先源于徐光宪院士1970年代建立的串级萃取理论与工艺优化设计 [3][5] - 1974年工业规模试验成功实现"三出口"工艺突破 彻底改变传统分离方式 [7] - 技术优势具有系统性特征 涵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 [14][16] 澳大利亚稀土产业现状 - 莱纳斯公司实现氧化镝实验室级别量产 但工业化生产仍存技术壁垒 [9] - 采用"西澳开采-马来西亚分离"的跨国供应链模式 存在物流和品控风险 [18][21] - 2025年马来西亚工厂曾因硫酸盐杂质问题被迫进行化学处理 [21] 中国产业链竞争力 - 稀土产业链高度集成 2025年龙头企业扩产计划激进:金力永磁产能达2020年2.7倍 正海磁材达3倍 [24] - 下游需求强劲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1789万辆 钕铁硼需求7.5万吨 [26] - 2025年4月实施中重稀土出口管制 涉及钐/钆/铽/镝等7种元素 [28] 全球产业格局演变 - 美国与沙特推进90亿美元关键矿产计划 拟建立垂直稀土供应链 [30] - 中国出口管制政策与澳大利亚技术突破存在时间关联性 [31] - 中国优势体现为人才培养体系+政策工具+产业协同的系统性壁垒 [33][35]
稀土矿藏破纪录!高超音速剑指苍穹,美教授疾呼:灯塔国优势崩塌
搜狐财经· 2025-07-02 16:51
稀土资源与开采技术 - 云南红河地区发现115万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藏,其中镨、钕、镝、铽等稀土元素占比超过40%,可满足中国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电机需求 [2] - 离子矿提取技术由中国独创,通过盐溶液浸泡可降低70%污染,正在申请国际专利 [2] - 中国稀土集团主导制定《钕铁硼焙烧再生原料》国家标准,废旧电机磁钢回收技术取得突破,镨钕合金纯度达99.99%,成本比原生矿低40% [5] 资本市场与行业表现 - 中国稀土行业第一季度由巨亏转为盈利,北方稀土利润增长7倍,广晟有色摆脱亏损困境 [3] - 稀土价格指数从153.3点攀升至180点,三个月涨幅达19% [3] - 特斯拉供应链经理赴赣州解决机器人量产稀土供应问题,马斯克"百亿台机器人"计划依赖中国稀土 [3] 高超音速技术进展 - 中国新型冲压发动机推动导弹突破7马赫,时速达2.4公里/秒,北京至上海飞行时间仅12分钟 [5] - 高超音速导弹关键材料为铽、镝合金,每克含3毫克稀土,来自云南矿藏 [5] - 歼-20与地面发射车协同作战,高超音速导弹导引头最后十秒启动,使美军雷达难以捕捉 [7] 技术标准与产业转化 - 江西中试平台将稀土废料提取的氧化镝24小时内加工成机器人关节磁钢,实现快速产业转化 [8] - 中国AI专利申请量是美国的6倍,全球十大专利申请人中占六席 [8] - DeepSeek开源大模型以十分之一成本达到ChatGPT技术水平 [8] 国际竞争格局 - 美军高超音速项目投入69亿美元研发,暗鹰导弹四次试射三次失败 [8] - 海军"常规快速打击"项目推迟至2027年,空军AGM-183导弹项目取消 [9] - 中国完成第八次发动机试飞,东风-ZF导弹乘波体弹头实现大气层边缘精准打击 [9]
稀土专家神秘失踪,中国紧急收缴护照,外媒急了
搜狐财经· 2025-06-30 21:26
稀土行业技术人才流失危机 - 多家稀土龙头企业核心技术专家突然失踪,包括某企业副总工程师从北京会议直接转赴加拿大实验室[1][3] - 专家掌握重稀土分离技术纯度达99.999%,属于行业核心机密[5] - 境外资本通过"猎头计划"系统性挖角,部分专家将技术拆解分批泄露[8] 境外势力挖角手段与历史案例 - 2023年有业务科长以51万美元价格泄露7项机密级稀土提纯工艺及国家收储数据[12][15] - 境外针对10年以上经验冶炼工程师,通过学术交流、假合作等方式套取工艺参数[16] - 部分专家借国际会议名义滞留美国能源部实验室,企业存在异常数据传输行为[19] 稀土技术战略价值 - 全球90%稀土提炼技术集中在中国,美国军工企业库存仅能维持18个月[21] - 美国MP Materials投入数十亿美金研发仍破产,原矿需运至中国提炼[21] - 欧盟磁铁企业库存仅维持一个季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23] 中国反制措施 - 建立稀土出口溯源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磁铁流向军工领域[23] - 强制企业上报专家名单并收缴护照,严格限制出国审批[10] - 在缅甸、马达加斯加等全球多地锁定稀土资源,东南亚设磁体加工厂[29] 技术壁垒与人才优势 - 黄小卫院士团队"碳酸氢镁法"使分离效率提升30%,美国10年内难以突破[29] - 稀土冶炼工程师需10年经验培养,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技术人才库[29] - 中国控制从采矿到磁体加工的全产业链,形成系统性技术壁垒[31] 行业竞争格局 - 华尔街日报等外媒指责中国构建"技术铁幕",美国承认需一代人时间摆脱依赖[25] - 欧盟曾请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反映供应链脆弱性[23] - 中国通过资源控制、技术封锁和人才保留形成三位一体防御体系[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