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

搜索文档
【青春华章·赣劲十足】“十七棵松”的精神接力
人民网· 2025-07-01 15:15
红色历史传承 - 华屋村因红色历史被誉为"红军烈士村",17位青年在长征途中全部壮烈牺牲 [2][3] - 17位华屋青年参军时年龄最小仅13岁,离家前种下松树作为"见松如见人"的生死之约 [3] - 烈士华钦材90多岁的儿子华从祁常到松树下与"父亲"对话,体现红色基因的血脉传承 [5] 艺术思政教育 - 江西师范大学师生将华屋历史改编为艺术思政课《红土魂丨十七棵松》,通过舞台表演引发青年学子情感共鸣 [1][6] - 节目编排过程中深入查阅史料并实地走访华屋村,提炼最具代表性的历史片段 [6] - 学生演员通过沉浸式排练感悟信仰力量,演出时"光芒万丈,照耀东方"台词引发全场热血沸腾 [9] 精神文化载体 - 华屋后山17棵松树被立碑记载烈士信息,乡亲们视其为亲人化身并建亭寄托哀思 [4][5] - 松树被赋予"信念树"称号,华屋村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 [9] - 革命故事吸引越来越多人慕名来访,坚如磐石的信念正代代相传 [9]
第一师阿拉尔市正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开展分段式教学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14:23
名企探秘 - 学员参观伊力特酒业和伊帕尔汗薰衣草文化产业园等兵团知名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特色全产业链模式以及创新实践 [1] - 近距离感受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劲脉搏,拓宽视野并启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1] - 学员朱天煜表示,伊力特和伊帕尔汗的产业发展实践为阿拉尔市未来产业提供了宝贵借鉴,激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 [1] 红色寻根 - 学员在七十二团红军团博物馆和七十一团骑兵连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珍贵史料和历史图片重温革命先辈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 [1][3] - 现场教学让学员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新时代价值,思想得到深刻洗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1] - 学员王蕾表示,红色寻根是对初心的叩问,新时代兵团干部需将兵团精神融入血脉并转化为履职动力 [4] 边疆铸魂 - 学员实地探访六十二团金边博物馆、霍尔果斯国门文化展示馆及六十三团乔老克哨所,了解边疆开发建设的艰辛历程和戍边官兵的崇高精神 [4][5] - 切身感受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深刻含义,强化作为兵团干部"守边兴边"、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4] - 学员陈建疆表示,边疆铸魂之旅警醒兵团干部守边兴边是政治责任,需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边疆的实际行动 [5]
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者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退役不褪色 续写新荣光
经济日报· 2025-06-07 05:43
退役军人职业发展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检修部锅炉队焊工班班长程平扎根电力焊接一线30余年 完成焊接技术攻关30余项 培养焊接技术能手50余名 参与解决朱雀二号火箭发动机后摇摆软管压力提升及钛合金锭子焊接技术难题 [1] - 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黄恒礼转业后回乡创业 推广农特产品带动800多人次务工就业 搭建数字乡村平台推动村务信息化 使该村成为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2] 红色文化传承 -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讲解员程星完成讲解1万余场 服务游客超60万人次 成立"红色巾帼志愿服务队"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课素材走进校园及社区 [2] 边境安全与军民融合 - 退役军人龙吉克·卡德尔家族连续4代为国守边 带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村民增强护边意识 协助边防官兵处置越境事件 [1]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李尚宣开展结对帮扶 提供上门送餐及智能设备教学等特色服务 解决退役军人实际困难 [3]
重温峥嵘岁月 凝聚奋进力量
人民网· 2025-05-26 09:12
红色资源教育 - 山西省忻州军分区组织所属人员在阳明堡机场遗址参观见学,重温八路军的光辉战斗历程 [1] - 忻州是晋察冀、晋绥两大根据地的中心腹地,全市所辖14个县(市、区)均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1] - 开展"红色历史授课辅导、红色遗址参观见学、红色精神培塑精兵"专题教育,强化使命担当和战斗精神 [1] 革命精神传承 - 邀请94岁高龄、75年党龄的军队离休老干部段学让讲述革命战争年代忻州人民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故事 [1] - 通过革命先辈的事迹激励官兵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期和冲刺期努力训练 [2] - 组织官兵前往南茹村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徐向前元帅纪念馆进行"战斗精神培育"专题授课辅导 [2] 民兵训练改进 - 忻府区民兵车辆维修分队在军事训练整改回头看中达到优秀标准 [3] - 各县(市、区)民兵专业分队存在军事训练大纲规定课目漏训现象,主要原因是缺乏场地和教员 [3] - 军分区党委印发"苦练精兵"民兵教练员强化训练方案,展开为期2个月的集中培训 [3] 教练员队伍建设 - 邀请驻军军兵种教学骨干担任教练员,定期组织阶段性"四会"教学考评 [4] - 新训练大纲增加了野战生存、反无人机侦察、心理行为训练等新课目 [4] - 参训人员军事训练、教学法考评优秀率达90% [5]
“我要再加把劲,让红色故事更好流传下去”(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新四军老兵高维田的生平事迹 - 高维田1925年9月出生于安徽天长金集镇,即将年满百岁,目前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2] - 1943年6月,18岁的高维田与3名朋友自发加入新四军二师独立旅,成为战士 [3] - 参军后经历严格军事训练,初期仅分配一把枪和三颗子弹,多人共用武器是常态 [3] - 1944年9月因战斗表现突出光荣入党,抗战胜利后继续参加解放战争 [5] - 1958年随部队集体调往北大荒垦荒戍边,1963年转业回乡任水电局局长等职,1984年离休 [5] 抗战经历与战术细节 - 首次战斗采用游击战术:一个班分两批轮换开火,打完即撤,避免正面硬拼 [4] - 1943年9月在八百桥阻击日军时,通过夜间伏击成功切断日军水路后勤运输线 [4] - 战术核心为"打完就走、绝不恋战",以最小代价完成任务并保障安全 [4] 离休后的社会贡献 - 坚持到企业、学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近期为金集中学作报告 [5][6] - 育有7名子女,现由72岁长女高慧照料,仍拒绝减少宣讲活动 [6] - 自述"从生死线过来的老战士不多了",致力于传播红色故事和精神 [6] 天长市红色历史保护工程 - 天长是淮南抗日根据地前沿,1941年抗大八分校在此培养2500余名军政干部 [6] - "青听兵语"项目历时2年,收集101名老兵事迹,整理200余件实物及百余小时影像 [6] - 目前全市健在抗日老兵仅剩3人,项目负责人称抢救记忆是"与时间赛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