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滩羊
icon
搜索文档
农行宁夏分行:以金融之“笔”书写“三农”发展塞上新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4 15:49
农业银行宁夏分行涉农贷款增长 - 涉农贷款余额从2020年末的247.5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末的306.6亿元 [1] 对“六特”产业的金融支持 - 重点支持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2] - “六特+N”产业链农户贷款余额达122亿元 [2] - 带动农民近3年收入复合增长5.8% [2] - 针对滩羊产业贷款余额达18.9亿元 [2] - 近4年累计投放枸杞产业贷款16亿元 [3] - 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组合担保模式为专业市场商户、贩运大户提供信贷支持 [3] 对生态移民的金融支持 - 创新推出“移民致富贷”专属产品,累计投放信贷资金31.9亿元 [4] - 为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提供金融支撑 [4] 闽宁协作金融服务 - 与闽宁镇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扶持、资金投入、消费引流等方面协同合作 [6] - 为600余户闽籍商人在宁创业提供融资、结算及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6] - 与福建、厦门分行形成常态化协作帮扶机制,长年派驻干部深入闽宁镇参与帮扶工作 [7]
宁夏“十四五”期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经济网· 2025-10-23 13:53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宁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703.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1] - 202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5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015元,其中超过40%的收入来源于特色产业 [1]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73% [2] 主导产业集群 - 枸杞、牛奶、滩羊等“六特”产业全部入选国家优势产业集群,人均奶产量和牛羊肉产量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1] - 累计建设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2个产业强镇,推动形成集群发展格局 [1] - 培育了390家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包括3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9家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企业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4年中央和自治区涉农资金投入达127.8亿元,较“十三五”末期增长16.4% [1] - 全面推行省级领导包抓和“六个一”工作机制,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1] - 累计投入5950万元用于推动园区与企业改造升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产值375.6亿元 [2] 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 - 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高于全国水平9个百分点 [2] - 建成运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良种牛繁育中心等科技平台 [2] - 累计培育647个特色农业品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枸杞、盐池滩羊品牌价值稳步提升并跻身全国区域品牌百强 [2]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 - 通过中阿博览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大会、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高端平台拓展市场 [2] - 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并出口国际市场 [2]
宁夏农民收入四成以上来自特色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6:53
特色产业发展成效 - 宁夏农民收入超过40%来自特色产业 [1]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15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6.9% [1] -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3.7亿元 一产增加值451.2亿元 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2.8%和33.5% [1] 主要产业规模与产量 - 肉牛 滩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252万头 1435万只 87万头 [1] - 冷凉蔬菜面积达319万亩 [1] -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产值375.6亿元 占宁夏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37.5%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4年中央和宁夏涉农资金投入达127.8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6.4% [1] - 争取资金11亿元实现"六特"产业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覆盖 [1] - 累计投入5950万元助力园区 企业改造升级 [2] 产业体系建设 - 累计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 产业强镇22个 创建县区(乡镇)数量比重均居西北首位 [1] - 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390家 [2] - 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 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3% 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 [2] 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 - 建成运行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等科研平台 [2] - 成功开展大黄鱼"海鱼陆养"试验 开创内陆模拟海水养殖先河 [2] - 累计培育特色农业品牌647个 区域公用品牌20个 [2] -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宁夏枸杞 盐池滩羊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8 10和25位 较"十三五"末分别上升1个 5个 8个位次 [2]
打造具有利津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齐鲁晚报网· 2025-09-18 18:15
农业产业链发展 - 形成"1+4"农业全产业链格局 通过沿链布局项目实现产业集聚[3][4] - 大童牧业年屠宰规模达130万只 年供应北京市场肉羊20.79万只 占北京市场份额10.1%[4] - 凯盛浩丰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采用智能温室技术 番茄年产量2000吨 产值收益近6000万元[4] - 东宠生物科技高端宠物食品项目利用屠宰废弃物和工业余热 烘焙粮生产规模位列全省第3[4] 盐碱地开发利用 - 实施40536亩盐碱地改造提升项目 通过排水排盐技术使盐分从5‰降至2‰[5] - 采用节水节肥技术使盐碱地节水60% 节肥30% 亩均效益提升20%[5] - 自主培育耐盐碱玉米新品种东玉5号 引进耐盐品种科豆35等[5] - 济粱4号高粱在2‰-6‰盐碱地亩产达413公斤 齐黄34大豆在3‰盐碱地亩产329.7公斤[5] 农产品品牌建设 - 黄河口滩羊 汀罗羊肚菌等8大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 占全市57%[6] - 津浩牌利津鲈鱼纳入2024年第三批农耕产品记忆索引名录[6] - 临河瓜果合作社甜瓜和西瓜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 善地科技11种谷物加工品通过有机认证[6] - 组织企业参加好品山东上海推介会 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北京推介会等展会活动[6]
《品牌中国》栏目全国渠道拓展部赴宁夏品牌研究会调研交流
搜狐财经· 2025-08-30 14:4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宁夏特色产业包括枸杞 滩羊 葡萄酒等 具备一定规模与资源优势但品牌建设存在多重问题 [3] - 品牌培育体系不完善 多数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缺乏专业品牌建设规划与投入 [3] - 品牌影响力不足 在全国及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美誉度和竞争力有待提升 [3] - 产品差异化不明显 同质化竞争严重 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3] - 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营销手段和渠道较为单一 未能充分挖掘品牌价值 [3] 合作与支持措施 - 《品牌中国》栏目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 1-17频道权威传播矩阵 通过《国货荣光·品牌闪亮》等专案提供全方位展示平台 [5] - 助力宁夏品牌梳理品牌故事 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品牌形象与价值 [5] - 借助全媒体传播渠道扩大品牌传播范围与影响力 [5] - 通过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合作提供战略咨询 营销策划等服务 助力品牌精准定位与市场拓展 [5] - 全国性品牌服务资源与地方特色品牌实现精准对接 [7] 未来发展导向 - 双方加强互动 探索全国平台与地方资源的协作空间 [5] -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共同推动宁夏品牌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5] - 让宁夏特色品牌走向全国和世界 [5] - 《品牌中国》栏目持续关注宁夏品牌成长动态 为品牌拓展视野和链接机遇提供支持 [7]
“感知幸福中国行”参访团进宁夏,境内外网红大V解读幸福密码
新京报· 2025-08-04 15:48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 宁夏重点发展葡萄酒 枸杞 牛奶 肉牛 滩羊 冷凉蔬菜六大特色农业产业 成为百姓增收重要支撑 [2] - 贺兰山地区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达60万亩 占全国种植面积40% 形成全国最大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 [2] - 年产葡萄酒1.4亿瓶 被誉为世界葡萄酒"黄金产区"之一 [2] - 宁夏枸杞综合产值突破204亿元 [2] - 盐池县滩羊饲养量达330万只 "盐池滩羊"品牌价值超130亿元 当地农民收入50%以上直接来源于滩羊产业 [2] 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 银川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60项 体现文化保护传承成果 [3] 数字信息产业发展 - 宁夏作为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吸引亚马逊 美利云等知名数据中心入驻 [3] - 数字信息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3] 现代工业技术突破 - 建成世界单套规模最大400万吨煤制油项目 [3] - 差别化氨纶 对位芳纶项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宁夏盐池:从革命老区到塞上鱼米乡
央视网· 2025-07-29 20:17
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意义 - 盐池是陕甘宁边区重要组成部分 曾作为经济中心和后勤保障基地 为抗日战争提供有力支援 [1] - 暑期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迎来游客参观高峰 大生产支援抗战的历史引起游客共鸣 [3] - 抗战时期盐池是陕甘宁边区西北大门和前哨阵地 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制作服装军鞋超50万件 [3] 现代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 盐池县升级传统养殖业 生态养殖滩羊和盐碱水养三文鱼成为群众致富重要渠道 [5] - 当地建成125家标准化生态牧场和326个规模养殖园区 滩羊饲养量稳定在330万只以上 [5] - 2018年盐池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聚焦新型材料和清洁能源等重点特色产业 [5] 清洁能源产业建设 - 依托日照和风力资源优势 盐池建起风光电基地 [5] - 已建成并网光伏307万千瓦和风电305万千瓦 [5] - 年发电量约90亿千瓦时 年产值达19亿元 [5]
产业发展有基础、群众增收有渠道 老区焕新颜“一红一绿”奏响发展华彩乐章
央视网· 2025-06-29 16:41
历史贡献与红色文化传承 - 宁夏盐池在抗战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经济中心之一,为保卫边区、支援经济建设及抗日统一战线作出巨大贡献[1] - 麻黄山乡是抗战时期通往延安的物质保障基地和交通要道,保留了大量革命旧址和实物展示[3][5] - 1942年盐池县开展大生产运动,包括开荒种地、办合作社、打盐运盐、发展纺织业等,缓解边区经济困难[7] 红色旅游与文旅融合 - 麻黄山乡通过游击步道、初心路等红色景点吸引游客,年接待量达12万人次[9][12][22] - 民俗展示馆陈列抗战时期生产工具和农特产品,展现军民团结历史[5][19] - 红色文化阵地建设带动红旅融合发展,擦亮"红色"名片[22] 乡村振兴与产业转型 - 麻黄山乡探索"企业+支部+农户"机制,推动滩羊、小杂粮、大接杏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及民宿经济[17] - 从植被覆盖率13%的扬沙地区转型为"红绿结合"旅游乡镇,形成特色产业驱动模式[14][17] - 2024年盐池GDP达208亿元,麻黄山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76元[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