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崛起

搜索文档
创新驱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经济日报· 2025-07-25 06:27
产业转型升级 - 中部地区需推动钢铁、有色、机械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并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1] - 应因地制宜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先机[1] - 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万亿元集群,安徽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印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潜力[1] - 山西需在保障电煤供应的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端高价值攀升,配套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1] 创新生态建设 - 中部地区面临人才外流、金融短板、制度制约三重瓶颈,需构建全方位创新支撑体系[2] - 需通过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和文化土壤吸引人才与资本,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及科技成果转化[2] -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可形成内生动力,助力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建立新优势[2] 发展机制优化 - 需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作用,破除壁垒推动公平竞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 - 政策制定应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热点问题,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2] 区域协同战略 - 中部六省需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绿色革命重构能源结构,同时守住安全发展底线[3] - 山西转型综改区为资源型省份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经验[1]
谱写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新篇章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5
中部地区经济地位与战略定位 - 中部六省以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1/4人口并创造1/5经济总量 [1] - 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巩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2] - 2021年政策提出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全国约2.5%水平 [4] 经济发展核心数据 - 2015-2024年GDP从不足15万亿元增至2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5% [6] - 2024年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经济总量均突破5万亿元 [6] - 2024年中部粮食产量20431.8万吨占全国28.92% [10] - 2024年山西原煤产量12.69亿吨占全国26.7% [10] 产业结构特征 - 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河南/湖南/湖北超8%) [6] - 安徽/江西第二产业占比略高于全国 [6] - 形成株洲轨道交通/长沙工程机械/武汉光电子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8] -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从2013年20.7%提升至2023年42.9% [15] 科技创新布局 - 中部地区拥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国30% [4] - 合肥/武汉布局量子计算/激光/可控核聚变等新兴产业 [9] - 安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服务全球100多国家地区 [16] 重点产业发展 - 安徽2024年汽车产量357万辆(全国第2),新能源汽车168.4万辆 [15] - 全球10%笔记本电脑/20%液晶显示屏/50%光伏玻璃在皖生产 [15] - 武汉光电子信息/合肥智能语音产业形成竞争力 [8] 区域协同与开放 - 郑州机场2024年全货运航线57条,综保区进出口全国前列 [9] - 鄂州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5 [9]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促进区域联通 [16] 安徽转型实践 -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5万亿元(中西部首位) [13] - 打造"基金丛林"计划投入超2000亿元 [15] - 制造业投资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15]
把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
郑州日报· 2025-07-02 08:44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政策方向与战略部署 -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1]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1] - 聚焦"两高四着力"(高质量、高效能治理和四个着力点)精准施策[3] - 落实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3] 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 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承担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要使命[4] - 建设"七个强市"、营造"六个环境"、把握"八个重点"的具体发展规划[5]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挑大梁、走在前"的战略定位[3][4] 实施路径与工作要求 - 强化"三标"引领(标准、标杆、标志),锚定"两高"(高质量、高效能)持续发力[3]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3] - 通过实干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强调"没有捷径,唯有实干"[5]
山西自然资源系统积极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08:47
自然资源管理与规划 - 构建"两统一"下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目标 [1] - 持续优化土地保障 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应保尽保 [1] - 强化资源节约激励约束机制 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导向 [1] 耕地保护与补充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力争新增补充耕地7万亩以上 [1] -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严格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强监管 [1] - 依法依规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2] 矿产资源开发与配置 - 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力争新增煤层气储量同比提升20% [1] - 优化增量资源配置 有序推进煤炭资源竞争出让 [2] - 年内集中出让一批优势铝土矿(伴生镓)资源 推动铝、镓资源增储上产 [2] 绿色矿山建设 - 稳妥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1] - 力争2028年底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2] 地质调查与找矿战略 - 加快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圈定找矿靶区 [2] - 坚持找大矿、找好矿、找富矿方向 形成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 [2] 土地改革与供应 - 拓展标准地改革经验 集成"弹性出让""交地即交证"改革效应 [2] - 加大储备和出让力度 鼓励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展 [2]
实施经济能级跃升 力争2030年GDP突破3万亿元
长江日报· 2025-05-22 16:42
经济能级跃升 - 武汉市力争到2030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 [1][2] -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实施经济能级跃升是首位行动 [2] - 发展动能向新转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2] 投资提质增效 - 全年推进24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9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建设 [3] - 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30个 [3] - 支持政府投资基金和民间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形成多元投资格局 [4] - 全年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不少于100场 [4] - 分区分行业建立重点跟踪项目清单,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5] 现代产业焕新 - 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 [6] - 加快传统燃油车产线柔性化改造,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城市 [6] - 推动石化产业向深度炼化一体化、关键战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升级 [6] - 巩固提升光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7] - 推进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养休闲、医药流通等领域 [7] - 推动北斗产业技术优势向场景应用转化,建设全球北斗全方位规模应用示范城市 [7] -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开放枢纽强基 - 加快建设沿江高铁合武段、汉宜段,力争高铁里程突破500公里 [8] - 高速公路突破1100公里 [8] - 高质量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7亿吨 [8][9] - 推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扩容升级,力争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200万人次 [9]
湖北聚力“支点建设”推进中部崛起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24
经济表现 - 2024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 [1] - 2024年一季度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创近12个季度最高增速 [1] 科技创新 - 湖北打造科技力量矩阵,包括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 [2] - 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研发高仿生人造血管,生产全流程自主可控,成本大幅降低 [2] - 湖北在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取得国际首创8英寸硅基氮极性氮化镓衬底等成果 [2] - 湖北聚集82位院士、1120余万技能人才,13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200万人 [3] - 湖北实施"十百千万"人才行动,计划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青年科技人才 [3] 产业发展 - 湖北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4] - 湖北诺德锂电研发3微米铜箔,较传统6微米铜箔能量密度提升10%-15%,铜箔用量减少50% [5] - 湖北形成"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元级 [5] - 湖北拥有16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66种重点工业产品领跑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中部第一 [5] - 湖北是全国最大光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制造基地,重要商业航天基地和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5] 开放合作 - 湖北一季度新开通8条国际货运航线、2条国内货运航线,花湖机场拥有57条国内、38条国际货运航线 [7] - 一季度中欧班列(武汉)发送97列,同比增长7.8% [8] - "赏樱花"活动签约重点项目80个,总金额超1900亿元 [8] - 3月武汉天河机场查验出入境人员11.5万人次,其中外籍2.54万人次占比22% [8] 绿色发展 - 湖北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7.8%,规上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 [11] - 中碳登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5亿吨,排名全球第一 [11] - 湖北中碳资产签约全国最大碳普惠项目,总装机量200兆瓦,预计年均碳资产收益400万元 [10] 区域协同 - 武汉都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联络增强 [12] - 武汉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襄阳、宜昌均超6000亿元,"金三角"协同发展态势形成 [12] - 湖北规划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人口超3000万、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的世界级都市圈 [13]
经济大省挑大梁|潮涌楚天千帆竞——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新华社· 2025-05-08 21:05
经济发展 - 湖北省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 [1] -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万家,以不足全省2%的企业法人数量贡献全省60%科技创新成果,催生1.34万亿产业增加值 [3] 产业体系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实施"链长+链主+链创"三链机制 [3] - 形成"51020"现代产业集群,包括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 [3] - 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级规模,千亿级产业达19个 [3] 交通与开放 - 高铁4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实现"市市通高铁" [4] - 长江黄金水道万吨巨轮可直达武汉,中欧班列连续两年开行突破千列 [4] - 建设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推动离岸在岸一体化与高标准制度型开放 [4] 生态建设 - 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成为常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