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

搜索文档
小镇女孩的上岸执念,和她原地踏步的六年人生
虎嗅· 2025-05-02 14:15
凯珊是我过去十年里最重要的朋友之一,我们是大学同学,对铺舍友,拥有非常多共同回忆。不过在毕 业后的六年里,我们却没有见过一次面——事实上,她和谁也没有多聚过,这些年,她停在原地学习只 为一件事:上岸。一开始,是为了考研苦学两年,后来又辗转考公。现实残酷,折腾许久后,她勉强在 激烈的竞技场找到了临时雇员的位置,而后,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追求上岸,生动诠释了"学海无涯"的 现实分量。 说起来,她也曾短暂地上岸过,还不止一次,却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我说服放弃了。作为她为数不 多的朋友,我切身观察到了她来自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以及个人性格里的困境,却屡次难以理解她的选 择。 毕业之后,我们命运的分野、价值观的悬殊,最终让这段友谊渐行渐远。难过的同时,我很想抱抱老 友,轻轻抚慰她:亲爱的,人生无"岸",你追求的东西都是本来就有的啊。 1 再次见到凯珊是我们宿舍十周年的聚会上。我飞机晚点,最后一个到,她们点了一大堆吃喝在学校第二 食堂三楼包间等我。毕业六年,这是我们人最齐的一次聚会,为此,舍长提前三个月做规划,又是协调 八个人的假期,又是安排重聚日程,腾挪了几次,才最终敲定在2024年九月下旬相聚——正好又是当年 我们认识 ...
体制内扩招毕业生!增幅高达8%,有何深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0 20:25
文章核心观点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公务员越来越受欢迎,2025年省考联考扩招且报名人数增多,扩招原因与地方发展需求和财政压力缓解有关,招录向基层倾斜但基层留人用人渠道有待拓宽 [2][3][7] 分组1:2025年省考联考情况 - 3月15日2025年度最大规模公务员省考联考笔试结束,报考23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岗位的数百万考生参加,计划招录16.6万人,比去年增幅超8% [2] - 此次省考整体招录165241人,比去年多招录12596人,增幅为8.25%,广东等五省份招录人数过万,22个省(区、市)招录人数增长,涨幅最大的是青海省,高达97.51% [6] - 有机构预测2025年省考联考报名总人数超530万人,参加笔试人数或超400万人,河南省报名人数超70万,略微缩招的江西省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近两万 [6][7] 分组2:考公热度及竞争激烈原因 - 考公大军里全职备考考生增多,与公考试题难度增大、最高分提高同步,2025年国考有20个省份最低进面分超140分,最高为149.8分,比去年最高分高5.1分 [5] - 2025年国考部分考生早在2023年11月开始备考,2024年6、7月有几万名考生参加机构培训,考生备考更坚定、准备更早 [6] 分组3:扩招原因 -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地方政府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推动事业发展,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充实一线岗位,乡村振兴等领域催生新岗位需求 [7] - 2024年9月后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缓解地方公务员招录压力 [8] 分组4:招录向基层倾斜 - 省考招录坚持基层导向,大量岗位位于基层,如云南2025年省考乡镇级单位占比44.1%等,招录规则向基层倾斜,安排专门面向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招考 [10] - 教育部要求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加力做好“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录工作,目前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性就业岗位有12类,吸纳就业人数70 - 100万人 [11] 分组5:基层留人用人问题及建议 - 受基层编制紧张等影响,“三支一扶”等人员服务期满落编难,欠发达地区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意愿不强,导致期满后人才流失 [11] - 应注重期满安置,拓宽服务期满人员就业渠道,增加期满留任比例,完善期满流动政策,落实定向考录等措施 [12]
35岁门槛,要改?
投资界· 2025-03-14 15:43
核心观点 - 35岁危机已成为职场普遍焦虑现象,表现为晋升空间萎缩、裁员风险增加及考编年龄限制 [5][9][16] - 互联网行业从扩张期进入收缩期,项目频繁调整导致员工稳定性下降,P7级员工面临升职瓶颈 [16][17] - 考公考编热潮持续升温,2025年国考报录比达86:1,较去年增加38.3万考生 [17] - 民营企业提供80%城镇就业岗位,但存在严格年龄限制:经理级35岁、总监级40岁、总经理级45岁以内 [20] 教育年限与就业延迟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9.67年提升至2021年10.75年,新增劳动力达13.7年 [9] - 18.6%大学生选择"慢就业",部分通过考博、考编延迟就业时间 [11][14] - 正常本科毕业年龄22-23岁,考研后延至24-26岁,"二战"群体可能达28岁才进入职场 [9] 行业薪酬趋势 - 中国劳动力黄金年龄从1990年代55岁降至35岁,美国维持在50岁左右 [17] - 房地产/科技公司从业者转编制后收入下降40%,但换取稳定性 [20][22] - 副业从业者超8000万,81.7%青年感知身边副业现象增多 [20] 政策与市场变化 - 四川拟取消应届生限制、放宽招聘年龄,上海等地省考已释放年龄放宽信号 [5][7] - 豆瓣/小红书出现30+考编社群,部分岗位出现大龄考生集中现象 [17] - AI公务员兴起冲击传统"铁饭碗"概念,非认知能力成为大龄劳动者优势 [24][25] 结构性矛盾 - 互联网与体制内工作吸引过量人才,低端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面临人才短缺 [14] - 考编群体中存在职场经验与应试规则的错配感,实际工作经验难以转化 [17][18] - 民营企业1万人规模企业需总裁特批才能招聘超龄员工 [20]
35岁门槛,要改?
36氪· 2025-03-13 21:37
文章核心观点 - 35岁危机背后的就业困境亟待破除,应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减少年龄歧视,完善相关制度,鼓励人们在擅长领域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5][9] 焦虑的前奏 - 很多人在30岁甚至更早开始对35岁产生焦虑,这种焦虑源于就业环境,如大厂裁员、面试失利、考公无门等 [11][12] - 人们进入职场时间不断推迟,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16 - 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导致35岁焦虑前置 [13][14] - 年轻人通过继续进修考博、考公考编等方式延迟就业,2023年18.6%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但这带来“恶性循环”,部分行业人才短缺,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 [17] 错配感 - 35岁后职场晋升难,薪资下降,中国“黄金年龄”从55岁降至35岁,美国近三十年黄金年龄在50岁左右 [23][24] - 考公考编热潮高涨,2025年国考有341.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多地30岁以上考生占比上升 [26] - 大龄考公者会产生错位感,与考公群体格格不入,这是需求错配,造成人力资本浪费 [31][33] 直面危机 - 从事HR工作的李露应对年龄危机较从容,35岁开启副业,分享岗位信息和职场笔记,认为要保证履历竞争力和自身状态 [35][36] - 中国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提供,副业成为不少人备选项,国内在职做副业的人超8000万,81.7%受访青年感到身边做副业年轻人增多 [38] - 李露所在公司招聘有严格年龄标准,她40岁被裁员,新工作年薪下跌40%,但她为生活接受,还有提前退休规划 [40][41] 重拾信心 - 程泽意识到“铁饭碗”不存在,要保持学习能力,享受工作,相信能应对未知 [47] - 汤妍不将上岸视作终点,上岸后工作可能抹掉过去工作成果,报考编制按大学专业申请岗位不合理 [48] - 应完善劳动法关于就业年龄规定,增加对大龄劳动者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鼓励创造适合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