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考研
icon
搜索文档
上民办本科还是公办二本?给压线生最中肯的一些建议
虎嗅· 2025-06-30 20:52
经济成本 - 大城市民办本科学费高昂 每年动辄2-3万元 四年总开销可达20万元 而小城市公办本科四年仅需8万元 [6][7][10] - 上海民办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习月收入达4000元 而小城市公办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月薪仅1500元 [11] - 民办毕业生起薪5000-6000元 比小城市公办毕业生3000元高出66%-100% 四年可弥补12万元学费差距 [12][13] 就业机会 - 北上广深集中全国70%上市公司 上海浦东有2万家外资企业 提供大量高价值实习机会 [30] - 民办院校专业设置更贴近市场 如人工智能 大数据 新媒体等 校企合作活跃 [20][21] - 金融行业案例显示 民办学生考取CFA证书后可获跨境金融公司offer 年薪15万+ [31][33][34] 教育资源 - 大城市民办院校周边考研培训资源丰富 资料更新快 还可蹭名校课程 [47][48] - 临港民办大专生通过蹭复旦 上财讲座最终考研成功 体现地理优势 [49][50] - 一线城市民办学生可参与特斯拉 华为等企业共建项目 提升就业竞争力 [42] 城市红利 - 新一线城市如杭州 广州对民办本科毕业生落户政策宽松 缴满社保即可 [53] - 上海五大新城落户条件宽松 民办与公办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55] - 跨境电商运营等新兴职业在一线城市月薪8000+ 小城市基本无相关岗位 [59] 行业数据 - 2025年民办大学学费数据显示 上海兴伟学院年费近15万元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7.98万元 [65] - 广东地区民办院校年费集中在3.1-3.5万元 如珠海科技学院3.1万元 广州华立学院3.38万元 [65]
杭州师范大学哲学711中国哲学史+812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经验真题答案重难点笔记题库
搜狐财经· 2025-06-05 18:13
一、核心资料与教材 官方指定教材 中国哲学史: 北大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第二版):覆盖先秦至近代哲学,逻辑清晰,文言文后附解释,适合整理真题答案。 郭齐勇、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补充知识点细节,重点强化宋明理学部分。 陈来《宋明理学》:深入解析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高频考点如 "理气关系""致良知" 需结合此书拓展。 西方哲学史: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知识点标题与真题高度契合,需逐章梳理 "柏拉图理念论""康德先验论" 等核心理论。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补充德国古典哲学深度,辅助理解 "黑格尔辩证法" 等复杂体系。 辅助资料与真题 习题与解析: 齐鲁书院《中国哲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提供真题答案模板,可用于整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二、时间规划与阶段重点 基础阶段(3-6 月) 教材精读与框架构建: 中国哲学史按 "先秦诸子→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 顺序通读教材,标注 "仁""道""理" 等核心概念,制作 "思想家 - 时代 - 核心观点" 速查表。 西方哲学史按 "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近代哲学" 梳理,重点理解 "苏格拉底问答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的逻辑脉络,结合《西方哲学原著 ...
日本学历贬值30年:博士批量失业、大学生无奈啃老
商业洞察· 2025-06-02 12:47
核心观点 - 中国2024届毕业生数量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但硕士/博士offer获取率仅44.4%,低于本科(45.4%)和大专(56.6%),学历贬值现象显著[1] - 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经历相似学历贬值历程,1992年大学生就业率拐点下跌至70.5%,产生"迷失的一代"群体[10][17] - 日本应对措施如研究生扩招、劳务派遣法修订等未能解决根本问题,产业升级停滞导致高学历人才过剩[21][25][35] - 当前日本就业率回升至98.1%主因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少子化),非经济结构改善[31][33] 日本学历贬值历程 泡沫经济时期(80年代) - 大学生被称为"金蛋",男生平均获3份offer,名校生工资达社会平均3倍[6] - 补习产业爆发式增长,1985年市场规模超1.2万亿日元,机构数量超2万家[6][7] - 企业招聘福利包括免费公寓、搬家费报销,三菱汽车甚至赠送入职汽车[5][6] 泡沫破裂期(90年代) - 1990年股市暴跌39%蒸发270万亿日元,1992年企业利润降20%倒闭超1万家[10] - 1967-1976年婴儿潮毕业生遭遇就业寒冬,投100份简历无果现象普遍[10][11] - 1995年80.3万毕业生就业率跌破70%,考研人数激增但3年后就业率降至55.8%[16] 应对措施与后果 - 研究生扩招计划使硕博在校生10年增长1.1倍至20.5万,但博士就业率降至58.4%[21][22] - 1999年修订《派遣劳动法》后非正式雇佣比例从1984年17%飙升至2003年34.6%[25][29] - 1997-2003年15-24岁啃老族激增5倍达40万人,形成社会现象[16][17] 中日对比与深层原因 数据对比 - 中国2024届毕业生数量(1222万)已接近日本预测的2038年峰值(1445万)[1][2] - 日本当前大学生起薪22.6万日元(约1.059万人民币)同比增4.01%,但90年代初中毕业生薪资涨幅反超大学生2万日元[23][31] 结构性矛盾 - 产业升级滞后导致高学历人才无法转化为生产力,PC/移动互联网/AI领域接连失利[35] - 金融机构持续输血"僵尸企业"挤占创新资源,中小企业活力被抑制[35] - 劳务派遣制度使30%薪资差距固化,错过校招窗口者终身难获正式岗位[26][29] 人口结构影响 - 2024年日本死亡161万vs出生72万,劳动力缺口使就业率被动回升至98.1%[32][33] - 1971-1982年出生的"迷失的一代"成为代际更替牺牲品,约40%终身陷非正式雇佣[17][29]
日本学历贬值30年:博士批量失业、大学生无奈啃老
凤凰网财经· 2025-05-29 19:45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分析日本"学历贬值"的历史经验,揭示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深层原因与潜在风险 [4][21] - 学历贬值本质是产业升级滞后导致的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失衡,需通过创造增量经济而非政策调控解决 [21] 日本学历贬值发展历程 经济繁荣期(1980年代) - 日本企业争抢大学生:三菱汽车推出"入职送车"福利,名校毕业生薪资达社会平均3倍 [6] - 补习产业爆发:1985年课外补习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日元,学习塾超2万家 [6] 泡沫破裂期(1990年代) - 经济指标恶化:1990年股市暴跌39%蒸发270万亿日元,1992年企业利润下降20%倒闭超1万家 [8] - 就业率断崖下跌:大学生就业率从1992年80%持续降至55.8%,博士就业率从66.33%降至58.4% [8][13] - 非正式雇佣扩张:2003年非正式雇佣比例达34.6%,较1984年翻倍,2014年攀升至40.5% [19] 政策应对与后果 教育扩招政策 - 研究生倍增计划使硕博士在校生从1991年98650人激增至2000年205311人 [13] - 教育质量下滑:允许2年研究经历者直博,师生比失衡催生"水硕""水博"现象 [15] 劳动力市场改革 - 1999年修订《派遣劳动法》后,非正式就业人口首年暴增50万 [16] - 派遣工薪资比正式员工低30%-50%,1995-1999年大学生月薪仅微增3000日元 [15][16] 产业结构问题 - 创新动能不足:错失PC、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产业升级机会 [21] - 资源错配:金融机构持续输血"僵尸企业"挤占新兴产业资源 [21] - 中小企业萎缩:1992年全行业企业利润下降20%形成恶性循环 [8][21] 当前市场表现 - 日本2024年应届生就业率98.1%创新高,起薪22.6万日元/月(同比+4.01%) [20] - 人口结构变化:2024年死亡161万(历史峰值)vs出生72万(124年最低) [20]
小镇女孩的上岸执念,和她原地踏步的六年人生
虎嗅· 2025-05-02 14:15
凯珊是我过去十年里最重要的朋友之一,我们是大学同学,对铺舍友,拥有非常多共同回忆。不过在毕 业后的六年里,我们却没有见过一次面——事实上,她和谁也没有多聚过,这些年,她停在原地学习只 为一件事:上岸。一开始,是为了考研苦学两年,后来又辗转考公。现实残酷,折腾许久后,她勉强在 激烈的竞技场找到了临时雇员的位置,而后,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追求上岸,生动诠释了"学海无涯"的 现实分量。 说起来,她也曾短暂地上岸过,还不止一次,却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我说服放弃了。作为她为数不 多的朋友,我切身观察到了她来自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以及个人性格里的困境,却屡次难以理解她的选 择。 毕业之后,我们命运的分野、价值观的悬殊,最终让这段友谊渐行渐远。难过的同时,我很想抱抱老 友,轻轻抚慰她:亲爱的,人生无"岸",你追求的东西都是本来就有的啊。 1 再次见到凯珊是我们宿舍十周年的聚会上。我飞机晚点,最后一个到,她们点了一大堆吃喝在学校第二 食堂三楼包间等我。毕业六年,这是我们人最齐的一次聚会,为此,舍长提前三个月做规划,又是协调 八个人的假期,又是安排重聚日程,腾挪了几次,才最终敲定在2024年九月下旬相聚——正好又是当年 我们认识 ...
400万粉丝网红被录取?北大回应
新华网财经· 2025-04-29 15:09
网红考研现象 - 拥有400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汤匙不是钥匙"考进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专业拟录取名单 初试成绩412分 专业排名第二 [2][4] - 该博主本名匙凯歌 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 此次为"二战"北大 两次备考时间合计163天(77天+86天) [7] - 北大数院官网公示显示 匙凯歌拟录取专业为金融 复试成绩74.6分 总成绩80.06分 学习方式为全日制非定向就业 [4] 教育行业录取标准 -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回应称 录取以公示名单为准 未对网红身份作特殊说明 [4] -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工作人员表示 网红考生与其他考生采用同一录取标准 院系上报名单过程公平公正 [9] 网红学业规划 - 匙凯歌表示进入北大后将优先学业 但保持自媒体更新 计划结合专业知识为粉丝提供数学学习"干货" [7] - 600万粉丝网红"迅猛龙特雷莎"考取复旦MBA 备考期间停播三个月并关闭商务合作通道 [9] 院校专业设置 - 北大数院下设四个系:数学系 概率统计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和金融数学系 [4]
摒弃对网红的偏见,平常心看待他人的努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19:19
当然,常言道"人红是非多",网络上的"迅猛龙特雷莎"和生活中的"许锴蓥"在不同的赛道获得了相 当出色的成绩,令人羡慕、引人瞩目的同时,难免也会引起一些非议,有的网友甚至对复旦大学的录取 工作产生缺乏依据的联想,认为复旦大学是否会在同等条件下更倾向于录取一名"网红"?许锴蓥是否沾 了"迅猛龙特雷莎"的光? 从目前情况看,这种联想没有合理性。如果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 搬动。"我们也应该明白,即使人性中确实有这些偏狭的地方,比如,对于他人的努力和成功,自己可 能会流露出艳羡之意,甚至有酸葡萄心理。但这些毕竟止于一时的情绪,而不能作为理性的思考和客观 的判断。 无论如何,凡事还是要讲事实。关于网络上的疑问,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工作人员表示,公示的考生 名单是由各院系报来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相关人士表示,自己不知道考生的个人情况,但 不管是不是网红,"所有考生都是同一个标准,公平公正地考进来的。"在没有证据表明"迅猛龙特雷 莎"的流量优势对录取研究生产生背景加持的情况下,人们不应该捕风捉影地加以怀疑。 近日,网传拥有600万粉丝的网红"迅猛龙特雷莎"考取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据媒体报道, ...
考研,突然不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0 21:35
985高校调剂现象 - 2025年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985高校接收大量调剂考生,为落榜生提供"捡漏"机会 [1] - 厦门大学30个院系拟接收超270名调剂生,人工智能专业占11人,生物与医药专业占18人 [2] - 华东师范大学10个院系接收超200名非全日制调剂生,软件工程专业余额达78人 [2] - 兰州大学33个学院131个专业方向接收调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个学院53个专业方向接收调剂 [2] 调剂名额增加原因 - 公共科目及自命题专业科目难度提高导致第一志愿上线不足,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部分专业出现无人复试现象 [7] - 非全日制专业遇冷,工商管理、法律等学费高昂专业性价比下降,在职人群更倾向保住工作而非深造 [8][10] - 土木类专业需求萎缩,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调剂名额从7人增至19人,厦门大学需调剂14人 [8] - 冶金工程、水利工程等艰苦领域专业长期面临招生困难,依赖国家照顾政策维持生源 [8] 非全日制专业现状 - 武汉大学4个非全日制专业共接收248名调剂生,厦门大学MBA/EMBA项目接收93人 [10] - MBA学费普遍超10万元,EMBA达30万元起步,经济压力导致潜在考生数量萎缩 [11] - 非全日制MBA招生院校增加但生源不足,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拟招200人且"招满为止" [11] - 现行统考制度使在职人群难以通过考试,导致非全日制专业依赖应届落榜生调剂 [12] 调剂竞争与乱象 - 985高校调剂名额竞争激烈,个别高校调剂报考人数超一志愿几倍 [4] - 高校为抢生源设置极短确认时限,有考生仅获4小时复试确认期或30分钟录取确认期 [4] - 名校倾向优先接收校内调剂或高分生源,加剧普通考生调剂难度 [6] 双非高校对比 - 云南大学、河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双非高校调剂规模更大,分别达1026人、676人、640人 [3] - 双非高校一志愿录取情况良好且高分调剂生增加,反映考生目标选择更趋理性 [1]
80后的中年危机
投资界· 2025-03-01 15:35
80后群体特征 - 80后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总人口达2.2亿,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他们身上体现了新的价值观念和行动方式 [3][6] - 该群体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国有企业下岗潮(1998-2000年下岗职工达2137万),这使他们提前认识到职场竞争的残酷性 [6] - 作为教育改革的践行者,80后经历了高校扩招(1999年扩招47%达160万人),但也面临就业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就业倾向从外企(42.4%)转向国企/政府部门(41.1%) [11][12] 行业发展与80后职业轨迹 - 金融和互联网科技行业在80后步入职场时快速发展,为部分80后精英提供了向上流动机会,如滴滴程维、美团王兴等创业者 [17] - 互联网行业存在明显年龄歧视,2020年数据显示该行业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达64.6%,头部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仅29.6岁 [20] -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中普遍存在35岁年龄门槛,这源于1994年和2007年的相关规定,目前部分城市已开始放宽至40岁 [19][20] 80后面临的经济压力 - 作为首批面临商品化住房的群体,2008年左右北京60平米二手房需165万,首付40万对80后构成巨大压力 [14] - 该群体普遍面临"四二一"家庭结构压力(夫妻需赡养4位老人和1-2个子女),复旦研究显示上海80后虽有较高收入但仍感经济压力 [14][15] - 生育成本导致生育意愿下降,2016年数据显示仅13.1%上海80后愿意生二胎,主因是养育成本高(占比最高)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