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考公
icon
搜索文档
打破“35岁门槛”,公务员省考年龄限制有望放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7:42
招录规模与时间安排 - 广东省2026年计划招考公务员11779名 [1] - 广东省考笔试时间定在12月7日,比去年提前三个月 [1] - 未来一年考公考编分为三大核心波段:第一波段为下半年小高峰,包括10月事业单位联考、11月国考、12月至次年1月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省考;第二高峰在明年春节后,为多省公务员联考及各地事业单位上半年招考密集期;第三波段分散在不同时段,包括选调生考试、军队文职招考等 [5] 招录政策变化 - 广东省考放宽年龄限制至18至38周岁,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年龄放宽至43周岁 [1][8] - 国考报考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 [8] - 专家预计未来省考及事业单位招考年龄放宽将逐步推广,但不会“一刀切”式全面铺开,而是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分步实施 [1][9] 考生备考策略与竞争格局 - 专家建议考生根据个人求职偏好、自身条件与考试竞争强度,将目标划分为“冲刺型”、“主攻型”和“保底型”,以理性分配精力 [6] - 多省公务员联考同一天进行,考生往往只能选择一个省份的一个职位报考,需要做好取舍 [7] - 国考是应届生绝对主场,有大量岗位仅限应届生报考,但热门岗位竞争白热化 [5] - 应届生需平衡秋招与考公考编,建议同步推进,将秋招获取优质企业岗位作为保底,两者在笔试面试环节有共通之处可协同准备 [10][11]
广东率先放宽公务员省考年龄,最高43岁可报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13:50
2026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时间安排 - 广东省2026年公务员招考计划招录11779名公务员,笔试时间定在12月7日,比去年提前三个月[1] - 202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联考将于10月25日开启,涉及黑龙江、辽宁、安徽、甘肃、重庆、云南等地[3] -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安排在11月30日,相关专业科目笔试在11月29日[3] - 未来一年考公考编分为三大核心波段:第一波段为10月事业单位联考、11月国考及12月至次年1月的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省考;第二高峰在明年春节后,包括多省公务员联考和各地事业单位上半年招考密集期;第三波段分散在不同时段,包括选调生考试、军队文职招考等[5] 招考政策变化趋势 - 广东省考放宽年龄限制至18至38周岁,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年龄放宽到43周岁[1][8] - 国考和四川省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也已将年龄限制放宽至本科38周岁及以下,研究生43周岁及以下[8] - 预计未来省考及事业单位招考年龄放宽将逐步推广,但不会一刀切式全面铺开,而是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分步实施[1][9] - 年龄限制放宽有助于缓解人才断层压力并扩大选才范围,尤其在基层岗位和急需专业领域更显必要[9] 考生备考策略与竞争态势 - 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是应届生绝对主场,每年有大量岗位仅限应届生报考,但热门岗位竞争白热化[5] - 专家建议考生采取“梯次报考”策略,根据个人求职偏好、自身条件与考试竞争强度,将目标划分为“冲刺型”、“主攻型”和“保底型”,以理性分配精力[6] - 多省公务员联考同一天进行且使用相似试卷,考生往往只能选择一个省份的一个职位报考,需要做好取舍[6] - 应届生需平衡秋招与考公考编,建议同步推进并留好退路,将考公冲刺阶段与投递秋招保底岗位相结合,以缓解焦虑[11][12]
广东率先打破“35岁门槛”!公务员省考年龄限制有望放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12:33
招录规模与时间安排 - 广东省2026年计划招考公务员11779名,笔试时间定在12月7日,比去年提前三个月 [1] - 未来一年考公考编分为三大核心波段:当前至1月为第一高峰(10月事业单位联考、11月国考、12月至1月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省考),春节后为第二高峰(多省公务员联考、上半年事业单位招考),第三波段为分散的选调生、军队文职等考试 [2] -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11月30日,专业科目笔试在11月29日 [2] 招录政策变化 - 广东省考放宽年龄限制至18至38周岁,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年龄放宽到43周岁 [1][4] - 国考作为政策风向标,其年龄放宽举措预计将带动省考及事业单位招考年龄限制逐步推广,但不会一刀切式全面铺开 [1][5] - 年龄限制放宽有助于缓解人才断层压力并扩大选才范围,尤其在基层岗位和急需专业领域更显必要 [5] 考生备考策略与竞争格局 - 专家建议考生采取“梯次报考”策略,根据个人条件将目标划分为“冲刺型”、“主攻型”和“保底型”以理性分配精力 [3] - 国考是应届生绝对主场,有大量岗位仅限应届生报考,但热门岗位竞争白热化 [3][6] - 多省公务员联考最大特点是同一天考试并使用相似试卷,考生往往只能选择一个省份的一个职位报考 [3] - 许多高校毕业生采取平衡秋招与考公考编的策略,建议同步推进以留好退路,缓解备考焦虑 [6][7]
录取率3000:1,为什么考公人数还反超高考人数近2倍?
虎嗅· 2025-10-17 11:06
录取率3000:1,考公人数居然快是高考的两倍。甚至越来越多985高材生也纷纷放下学业,涌向体制内 的大门。本期视频不聊体制内为什么吸引人,主要来聊聊体制外的故事。 ...
跳出 “安逸” 标签:小镇青年在困境里找出路
虎嗅· 2025-09-26 19:28
提起 "小镇",很多人会联想到慢节奏的安逸生活,却忽略了藏在这份 "安逸" 下的挣扎。 在东北一座五线小城,几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正经历着人生的 "闯关时刻":他们曾在沪漂的地下室里仰望 过霓虹,也在小镇的公考考场外徘徊,更在失业、降薪、生活重压下迷茫过。有人在零工与考公间反复挣扎,有人 从中产跌落却不敢停下脚步。 大伟在失业与考公中反复碰壁,最终决定再闯大城市;张昭放弃专业当起幼儿园老师,开网店遇挫后仍在招聘信息 里寻找机会;田贝在保险公司深耕十二年,却因裁员从稳定中层陷入焦虑。 但困境从不是他们的终点,在看似狭窄的天地里,这些小镇青年正用自己的方式,一边与现实较劲,一边悄悄为未 来埋下希望的种子。 就业之路 2013 年,大伟专科毕业后,曾纠结过,要么去南方闯荡,要么回老家安居。面对一无学历,二无技术,三无家庭 支撑的窘境,大伟最终决定回到东北老家。 回到小城,没有人脉关系,当地企业又少,大伟一时间找工作陷入了困境,想另寻出路。 这时,公考这根救命稻草,摆在了他面前。而在上大学期间,大伟完全没考虑过参加公考,更遑论相关知识积累, 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第一次公考,结果可想而知。 小镇中央街道(作者供 ...
600多分上民办、报考公上岸率75%的专业,为了「毕业包分配」的准打工人快把二本抢成清华北大了
36氪· 2025-08-07 16:27
高考录取趋势变化 - 上海海关学院历史类考生分数线达638分 超过清华大学637分 反映考编吸引力上升[1] - 福耀科技大学首次招生即吸引高分考生 河南考生674分被录取 江西录取考生分数区间为617-640分[2][3] - 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刀剑工艺专业因就业率近100%受关注 毕业生平均月薪约6000元[2] 福耀科技大学办学模式 - 实行6:1师生比配置 承诺提供充足实验设备 同种仪器配备十余台[4][6] - 年度学费5000元 住宿费1200元 属民办非营利性质[6] - 规划招生100人但实际仅招50人 拟推行本硕博贯通培养 目前未获硕博学位授予资格[6][11] - 福耀集团作为就业兜底保障 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10][11] 海关管理专业就业优势 - 公务员考试岗位报录比达1:1或5:4 上岸概率75%-100% 远优于全国平均86:1的报录比[14][16] - 全国仅两校开设对口专业 考生仅限报考生源地省份海关岗位[18] - 课程设置包含《公文写作》等考公定向培训 允许保留三年应届生身份[16][18] 专业教育与实践落差 - 葡萄酒工程专业需WSET三级认证 本科毕业生多从事销售或转行 研发岗要求研究生学历起步[29][31][37] - 酿酒师需5年从业经验晋升 本科学习内容与销售岗位需求匹配度低[29][37] - 茅台学院毕业生仍需参与激烈竞争 国内顶尖酿酒专业集中于江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31] 新兴院校招生策略 - 福耀科技大学通过高中分享会吸引考生 强调"自由度高发展前景好"[4] - 采用校长一对一谈话、院士带队参观等个性化招生方式[6][8] - 新生群体自发组织英语学习打卡 使用钉钉群监督学习进度[13] 专业选择现实考量 - 海关学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着装规范严格 违规扣分影响评优入党[22][24][25] - 考生以985分数进入双非院校 用4年严格管理换取就业保障[20][27] - 张雪峰志愿指导产品三小时售出2万份 销售额超2亿元 反映市场对就业导向咨询需求旺盛[41]
投行人开始考公上岸
投资界· 2025-06-29 15:26
行业趋势变化 - 投行业务在2020年前后达到顶峰 随后从2023年开始断崖式下滑[3][36] - 2024年末证券行业从业人员规模较上年缩减1.8万人 其中证券经纪业务一线岗位离职占比高达91%[7] - 2020年券商投行业务保荐代表人数同比增幅达66.27% 但2023年8月后IPO节奏收紧导致新项目断绝[19][27] 薪酬结构变动 - 头部证券公司2023年实施两次降薪 首次降薪20% 第二次降薪50% 累计降幅达70%[6][24] - 行业鼎盛时期投行从业人员税后年薪可达100万元以上 部分核心管理层通过项目奖金实现财富快速积累[6][21] - 薪酬体系调整后 投行人员产生强烈不配得感 四人审计团队总薪酬不及单个投行人员收入[22] 人才流动方向 - 2024年度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录取名单中出现14名券商从业者和1名私募基金从业者[7] - 某省税务局公示的30人录用名单中包含4名头部券商前员工[7] - 30至40岁核心管理层人员加速离开证券行业 29岁成为职业转型关键节点[7][8] 业务模式转型 - IPO承销保荐费原为每家上市公司支付7000-8000万元 每月产生数十亿元行业收入[18] - 政策收紧后工作内容从标准流程转变为客户情绪管理和预期安抚 会议频率增至每周一次[28] - 出差时长从年均255天大幅减少 中小券商从业人员进入无事可做的空闲状态[27][35] 职业发展路径 - 投行入职门槛需211/985院校或世界前100高校 并需持有CPA等专业证书[14]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投行跳板 从业人员需牺牲全部休息时间备考证书[16] - 职业规划从"35岁转向稳定岗位"被迫提前至29岁 考公从备选方案变为首选方案[8][32] 市场环境演变 - 2019年科创板推出和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推动IPO数量激增[17] - 2020年TMT行业融资额较上年增长近一倍 每月新增数十家上市公司[17] - 中小证券公司裁员比例达50% 仅保留最低限度的挂牌所需人员数量[36]
小镇女孩的上岸执念,和她原地踏步的六年人生
虎嗅· 2025-05-02 14:15
职业发展路径 - 凯珊毕业后六年持续备考公务员和研究生 多次放弃已获得的录取机会 包括武汉一本法学院和调剂至北京985高校新专业的机会[17][20][33] - 进入统计局担任临时雇员 月薪4500元 但最终选择辞职 因工作地点偏远且职业发展受限[37][51] - 2023年通过乡镇公务员考试 但入职后因抑郁症状和职业前景问题再次辞职[56][57] 就业市场环境 - 考公竞争激烈 报录比连年创新高 反映就业市场压力增大[37] - "全职儿女"现象出现 部分年轻人选择长期备考而非就业[37] - 劳务派遣成为过渡选择 政府雇员与正式公务员待遇差距缩小[37] 教育培训行业 - 考研面试培训费用高达1万多元 反映教育培训市场需求旺盛[19] - 封闭式备考班兴起 收费模式为前期3万+后期7万 显示考公培训商业化程度加深[51][53] 区域经济差异 - 大湾区乡镇公务员岗位吸引力不足 因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有限[53] - 海城房地产市场受疫情影响价格大幅下跌 影响个人资产配置决策[47]
体制内扩招毕业生!增幅高达8%,有何深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0 20:25
文章核心观点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公务员越来越受欢迎,2025年省考联考扩招且报名人数增多,扩招原因与地方发展需求和财政压力缓解有关,招录向基层倾斜但基层留人用人渠道有待拓宽 [2][3][7] 分组1:2025年省考联考情况 - 3月15日2025年度最大规模公务员省考联考笔试结束,报考23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岗位的数百万考生参加,计划招录16.6万人,比去年增幅超8% [2] - 此次省考整体招录165241人,比去年多招录12596人,增幅为8.25%,广东等五省份招录人数过万,22个省(区、市)招录人数增长,涨幅最大的是青海省,高达97.51% [6] - 有机构预测2025年省考联考报名总人数超530万人,参加笔试人数或超400万人,河南省报名人数超70万,略微缩招的江西省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近两万 [6][7] 分组2:考公热度及竞争激烈原因 - 考公大军里全职备考考生增多,与公考试题难度增大、最高分提高同步,2025年国考有20个省份最低进面分超140分,最高为149.8分,比去年最高分高5.1分 [5] - 2025年国考部分考生早在2023年11月开始备考,2024年6、7月有几万名考生参加机构培训,考生备考更坚定、准备更早 [6] 分组3:扩招原因 -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地方政府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推动事业发展,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充实一线岗位,乡村振兴等领域催生新岗位需求 [7] - 2024年9月后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缓解地方公务员招录压力 [8] 分组4:招录向基层倾斜 - 省考招录坚持基层导向,大量岗位位于基层,如云南2025年省考乡镇级单位占比44.1%等,招录规则向基层倾斜,安排专门面向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招考 [10] - 教育部要求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加力做好“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录工作,目前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性就业岗位有12类,吸纳就业人数70 - 100万人 [11] 分组5:基层留人用人问题及建议 - 受基层编制紧张等影响,“三支一扶”等人员服务期满落编难,欠发达地区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意愿不强,导致期满后人才流失 [11] - 应注重期满安置,拓宽服务期满人员就业渠道,增加期满留任比例,完善期满流动政策,落实定向考录等措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