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

搜索文档
6岁男童误吞遥控器电池获赔2.87亿元|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2 12:11
保险赔付案例 - 苏黎世财产保险因6岁男童误吞空调遥控器电池导致永久性伤害,与原告以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7亿元)达成和解,其中超赔层保险人承担了1.4128亿元人民币的赔偿责任 [1] 加密货币支付 - 阿联酋航空与Crypto.com合作,计划明年推出加密货币支付机票方案 [2] - 迪拜免税店与Crypto.com合作,探索接受加密货币支付 [2] - 阿联酋航空此举被视为瞄准Z世代市场的创新举措 [3] 医保政策调整 - 国家医保局公布2025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包括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和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 [4] 国际贸易与关税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未加征关税的贸易伙伴征收15%或20%的统一关税 [6] - 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35%关税 [9] - 关税政策调整引发市场关注 [7] 科技与AI动态 - OpenAI计划最快下周推出"开放权重模型",具备与最新模型相当的推理能力 [10] - 特斯拉市值一夜增加4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36亿元),最新市值达9980.8亿美元 [11] 快递行业数据 - 我国快递业务量较2024年提前35天突破1000亿件,显示行业强劲增长 [12] 加密货币与区块链 - 上海市国资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强调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等领域的应用 [13][14] 公司动态 -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李平及其配偶捐赠405万股股票给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过户手续已完成 [15] - 乐视网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007万余元,公司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和股权冻结信息 [8] 平台争议 - 郑州多家酒店举报携程平台私自修改房间价格,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16]
最狠的职场人,把工位爆改成了健身房
虎嗅· 2025-07-10 19:27
职场工位健身现象 - 工位健身成为职场新趋势,最狠的打工人将工位爆改成健身房[2][10] - 工位空间虽小但可合理利用,通过交替抬脚跟、提肛运动等简单动作锻炼核心肌群[5][6] - 进阶者使用弹力带、小哑铃等轻量化器械,甚至将座椅替换为瑜伽球进行核心训练[10] 工位健身的动机与效果 - 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健身成为精神稳定剂,内啡肽分泌提升专注力与工作效率[12][25] - 预防职业病的刚需驱动,如久坐导致的颈椎病、肩周炎促使员工主动锻炼[15][16] - 健身行为改善体态与气色,被同事视为自律象征并提升职场形象[25][28] 工位健身的实践策略 - 分时段规划运动:晨间拉伸、午休核心训练、下午哑铃练习、下班前脚踏单车消耗500卡路里[21] - 器械辅助纠正不良习惯,如拉力带防止翘二郎腿,迷你单车替代抖腿动作[22][23] - 低成本方案流行,如用保温杯装水替代哑铃,扎马步等无器械锻炼方式受推崇[29] 职场文化转变 - 工位健身从"刻意行为"变为集体跟风,形成办公室和谐运动氛围[19][20] - 被动自律模式优于健身房消费,工位场景强制坚持运动计划[21] - 运动装备消费观念转变,从追求高端品牌到注重实用性与便捷性[29]
山姆和LV,突击同一个战场
创业邦· 2025-07-06 11:08
中文播客行业现状 - 中文播客数量从2020年6月的1.1万档增长至2024年6月的4.2万档,四年增长近3倍 [6] - 明星名人和数字游牧民将播客作为内容创作和创业的新形式 [5][6] - 奢侈品、互联网、零售等行业超30个品牌/公司已布局自制播客 [11] 品牌自制播客类型 - **实用价值类**:以职场、理财为主题,如飞书《组织进化论》、华夏基金《大方谈钱》 [15] - **精神价值类**:聚焦女性议题、生活方式,如GIADA《岩中花述》、李维斯《言之有李》 [15] - **行业特色类**:如耐克《耐听》围绕运动与泛文化结合 [16] 品牌选择播客的核心原因 - **去销售化营销**:通过深度内容传递品牌理念,替代传统硬广 [18][19] - **受众精准匹配**:播客用户中90后/00后占比70%,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用户超70%,本科以上学历占91% [23][25][28] - **成本效率优势**:制作流程轻量化,文本编辑和录制剪辑门槛较低 [29][30] 品牌自制播客的制作策略 - **内容设计**:结合专业价值与情绪陪伴,如女性议题强调共情能力,金融类注重故事化表达 [32][36][37][39] - **嘉宾选择**:职场类优先行业影响力人物,金融类多元化嘉宾以贴近真实场景 [38][39] - **传播优化**:降低专业术语使用频率,从用户反馈中挖掘共鸣点 [42] 品牌自制播客的长期价值 - 成为品牌信任资产,提供长期陪伴而非短期转化 [40] - 好内容自带传播属性,如闲鱼通过自制内容自然达成营销目标 [45]
建设全国统一数据市场的多维突破路径|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4 18:16
数据要素交易与全国统一数据市场建设 - 数据要素交易是构建全国统一数据市场的核心驱动力,需通过供给侧、需求侧及制度设计破解市场化配置矛盾 [1] - 数据要素已成为国家战略性资源,但当前存在公共数据流通困难、供需矛盾及交易机制不畅等问题 [2] 公共数据整合与共享 - 公共数据覆盖广、权威性高,2017-2018年国家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截至2024年28个省级及205个市级政府上线数据开放平台 [4] - 公共数据跨域流通存在技术限制和地区保护主义壁垒,纵向流动因接口未开放导致效率低下 [5] - 需通过技术升级、收益分配机制及分级保护体系完善全国一体化共享体系 [6] 多元主体数据壁垒与协同机制 - 金融行业数据交易占比30%,互联网行业占24%,个人数据场外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9] - 个人因隐私泄露风险降低分享意愿,企业因行业竞争排斥数据共享,政府因技术和管理问题倾向封闭数据 [9][10] - 需强化数据安全技术、完善法律框架(如《数据安全法》实施细则)及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税收优惠、收益分配) [11] 技术瓶颈与数据价值释放 - 需求侧存在数据"用不了"(技术能力不足)和"用不好"(标准不统一)问题,数据价值挖掘停留在浅层统计阶段 [13] - 技术不匹配与标准缺失加剧使用难度,需统一存储格式、质量标准等以促进数据向资源转化 [13]
平台、低空、海商、渔业“四大经济”:法律修改将有大动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12:48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 - 增加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定 重点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 [4] - 明确市场监管部门反不正当竞争职责 完善协调机制 [5] - 平台经营者需建立不正当竞争举报处置机制 保存记录并报告 [6][9] - 明确商标/字号混淆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标准 [6] - 规定数据权益侵害和恶意交易的构成要件 [7] - 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低于成本价销售 [9] - 禁止滥用平台规则实施虚假交易/评价等行为 [9] 民用航空法修订 - 新增"发展促进"章节 支持大飞机/发动机核心技术研发 [15] - 优化低空空域资源配置 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监管平台 [15] - 完善适航审定体系 建立分级管理方式 [15] - 加强航班延误服务保障 明确需提供食宿安排 [16][17] - 要求公布运输总条件格式条款 保障旅客知情权 [16][17] - 新增开放航权规定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5] 海商法修订 - 将国内港口间海运纳入调整范围 统一法律适用 [19] - 缩短海上货物运输索赔时效至1年 [18] - 新增电子运输记录法律地位 支持航运数字化 [19] - 增设船舶油污损害责任专章 [20] - 明确国际海运合同适用条件(装/卸货港在中国) [20] 渔业法修订 - 新增转产转业渔民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22][27] - 调整渔具管理方式 从准用目录改为禁用目录 [26] - 明确娱乐性垂钓不属捕捞作业 禁止违规垂钓 [24] - 加强渔港建设维护服务 [25] - 完善禁渔区制度 明确范围/时间/作业类型 [26]
多省力推2.5天休假,打工人的春天真的来了?
36氪· 2025-05-27 09:24
弹性工作制政策 - 四川省绵阳市提出"周五下午+周末"的2.5天休假模式试点,旨在激活消费潜力[1] - 全国已有十余个省市推出类似政策,包括江西、浙江、河北等,政策多为鼓励性而非强制性[1][2] - 弹性休假制度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后续被多地纳入促消费政策体系[1] 工时制度演变 - 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单休日"逐步过渡到1995年确立双休日制度[3] - 1994年首次确立"每日8小时、平均每周44小时"工时制,1995年调整为国际标准的每周40小时[4] - 2008年《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工作满1年享5天年假,满10年增至10天,满20年达15天[5] 制度执行现状 - 2023年城镇职工带薪休假落实率不足60%,民营企业执行率仅38%[6] - 建筑行业普遍存在每日10小时工作制,民工群体"全年无休"现象突出[5] - 互联网行业"996"文化盛行,中小企业通过"单休调休"等方式变相延长工时[5][6] 国际比较 - 法国实行每年30天起跳的带薪休假制度,并有"断网权"立法保障[7] - 德国推行短时工作制(Kurzarbeit),经济危机期间政府补贴企业缩短工时[9] - 巴西《劳动法》规定员工每年享30天带薪休假,且禁止全部"出售"假期[9] - 美国缺乏联邦法律保障,带薪休假由各州立法和劳动合同决定[10] - 日本企业年休假获取率仅54%,"企业战士"文化导致加班常态化[12] 行业影响数据 - "三班倒"车间次品率比正常班次高出23%,"996"团队代码出错率是"965"团队的1.8倍[14] - 中国职场过劳引发的亚健康问题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3000亿元[14] - 00后求职者将"周末双休"视为仅次于薪资的第二大考量因素,60%应届生拒绝"大小周"[16]
最新研究显示,加班工作可能会改变大脑结构
生物世界· 2025-05-14 17:16
过度工作对大脑结构的影响 - 每周工作时间过长(≥52小时)可能改变大脑结构 尤其是与情绪调节和执行功能相关的区域 从而影响工作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 过度工作可能引发神经适应性变化 进而影响认知和情绪健康 [3] -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 每年因过度工作而死亡的人数超过80万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研究采用脑部结构体积分析方法 比较每周工作52小时及以上医护人员与非过度工作者的大脑差异 [4] - 研究纳入110名参与者 其中28%(32人)为过度工作者 78人工作标准时长 [4] - 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VBM)和基于图谱的分析方法评估大脑体积差异 [5] 研究发现 - 过度工作者额中回体积增加19% 该区域参与注意力 工作记忆和语言处理 [5] - VBM分析显示17个区域出现峰值增长 包括额中回 额上回和岛叶 [5] - 岛叶在情绪处理 自我意识和理解社会情境中起关键作用 [5] 研究意义与局限性 - 观察到的大脑体积增加可能反映对长期职业压力的神经适应性反应 [9] -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9] - 未来需要纵向和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 [10]
35岁门槛,要改?
投资界· 2025-03-14 15:43
核心观点 - 35岁危机已成为职场普遍焦虑现象,表现为晋升空间萎缩、裁员风险增加及考编年龄限制 [5][9][16] - 互联网行业从扩张期进入收缩期,项目频繁调整导致员工稳定性下降,P7级员工面临升职瓶颈 [16][17] - 考公考编热潮持续升温,2025年国考报录比达86:1,较去年增加38.3万考生 [17] - 民营企业提供80%城镇就业岗位,但存在严格年龄限制:经理级35岁、总监级40岁、总经理级45岁以内 [20] 教育年限与就业延迟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9.67年提升至2021年10.75年,新增劳动力达13.7年 [9] - 18.6%大学生选择"慢就业",部分通过考博、考编延迟就业时间 [11][14] - 正常本科毕业年龄22-23岁,考研后延至24-26岁,"二战"群体可能达28岁才进入职场 [9] 行业薪酬趋势 - 中国劳动力黄金年龄从1990年代55岁降至35岁,美国维持在50岁左右 [17] - 房地产/科技公司从业者转编制后收入下降40%,但换取稳定性 [20][22] - 副业从业者超8000万,81.7%青年感知身边副业现象增多 [20] 政策与市场变化 - 四川拟取消应届生限制、放宽招聘年龄,上海等地省考已释放年龄放宽信号 [5][7] - 豆瓣/小红书出现30+考编社群,部分岗位出现大龄考生集中现象 [17] - AI公务员兴起冲击传统"铁饭碗"概念,非认知能力成为大龄劳动者优势 [24][25] 结构性矛盾 - 互联网与体制内工作吸引过量人才,低端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面临人才短缺 [14] - 考编群体中存在职场经验与应试规则的错配感,实际工作经验难以转化 [17][18] - 民营企业1万人规模企业需总裁特批才能招聘超龄员工 [20]
35岁门槛,要改?
36氪· 2025-03-13 21:37
文章核心观点 - 35岁危机背后的就业困境亟待破除,应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减少年龄歧视,完善相关制度,鼓励人们在擅长领域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5][9] 焦虑的前奏 - 很多人在30岁甚至更早开始对35岁产生焦虑,这种焦虑源于就业环境,如大厂裁员、面试失利、考公无门等 [11][12] - 人们进入职场时间不断推迟,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16 - 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导致35岁焦虑前置 [13][14] - 年轻人通过继续进修考博、考公考编等方式延迟就业,2023年18.6%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但这带来“恶性循环”,部分行业人才短缺,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 [17] 错配感 - 35岁后职场晋升难,薪资下降,中国“黄金年龄”从55岁降至35岁,美国近三十年黄金年龄在50岁左右 [23][24] - 考公考编热潮高涨,2025年国考有341.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多地30岁以上考生占比上升 [26] - 大龄考公者会产生错位感,与考公群体格格不入,这是需求错配,造成人力资本浪费 [31][33] 直面危机 - 从事HR工作的李露应对年龄危机较从容,35岁开启副业,分享岗位信息和职场笔记,认为要保证履历竞争力和自身状态 [35][36] - 中国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提供,副业成为不少人备选项,国内在职做副业的人超8000万,81.7%受访青年感到身边做副业年轻人增多 [38] - 李露所在公司招聘有严格年龄标准,她40岁被裁员,新工作年薪下跌40%,但她为生活接受,还有提前退休规划 [40][41] 重拾信心 - 程泽意识到“铁饭碗”不存在,要保持学习能力,享受工作,相信能应对未知 [47] - 汤妍不将上岸视作终点,上岸后工作可能抹掉过去工作成果,报考编制按大学专业申请岗位不合理 [48] - 应完善劳动法关于就业年龄规定,增加对大龄劳动者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鼓励创造适合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0][51]
“时代红利”过去后,努力真的没用吗?
虎嗅APP· 2025-03-06 21:48
心理学现象分析 - 玫瑰色回忆效应指人在回忆过去时会赋予比实际更积极的情感色彩 [1] - 当对当下生活不满时这种美化效应会愈发明显 [2] - 该效应导致对"黄金时代"的浪漫想象如"90年代遍地机会"等观点 [2] 时代红利认知偏差 - 80~90年代创业实际存活率不足5% 大多数体制内人员月薪仅几十元 [5] - 同期进入化工厂的30名大学生仅3人晋升管理层 显示幸存者偏差 [5] - 2023年中国新设经营主体超3000万户 30岁以下创始人占比38.7% [11] 个人发展影响因素 - 研究显示个人因素对成就影响占50~60% 而非普遍认为的80%时代因素 [10] - 数字经济时代涌现新职业新商业模式 需突破固有思维寻找新机会 [10][11] - 新能源和AI行业正在扩招发展 但从业者积累时间尚短未显现财富结果 [11] 价值创造机制 - 社会价值通过付出而非索取获得 学历需转化为实际创造能力 [14] - 职场晋升取决于历史贡献而非单纯学历 如陪同创业或完成关键项目 [14] - 每个时代都存在机会 关键在于识别并把握符合时代特征的钥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