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比特
搜索文档
微波技术将量子比特出错率降至千万分之一
快讯· 2025-06-04 06:22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微波技术将量子比特操控错误率降至千万分之一 [1] - 该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1] - 技术突破为量子晶体管类设备开发奠定基础 [1] 量子计算机发展前景 - 研究成果推动量子计算机向精准化、实用化迈进 [1] - 错误率降低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1]
量子计算仍需加强基础研究
科技日报· 2025-06-03 07:30
量子计算研究现状 - 量子计算研究仍处于基础科学阶段 科学家仍在探索纠缠和多体量子系统等基本问题 [1][2] - 中性原子和光子量子计算平台已与离子和超导平台具备同等竞争力 过去两年美欧对这两个平台的投资均达5亿欧元 [2][3] 量子计算机技术平台 - 不同量子计算平台(离子 超导 中性原子 光子)有各自特性和标准 量子比特数量不是唯一评价指标 [2] - IBM调整量子计算目标 从2025年实现1000+量子比特改为100个高质量量子比特 [2] - 当前技术挑战包括量子比特数量有限和对干扰的高敏感性 含噪声中尺度量子计算尚无法可靠运算 [3] 量子计算发展重点 - 纠错能力成为各平台发展关键 2023年科学家在纠错量子信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3] - 量子计算机现阶段仍需依赖经典计算支持 德国已将20量子比特超导处理器集成到超级计算机中 [3][4] - 于利希研究中心正在建立整合超级计算与量子计算的协同基础设施 强调经典计算对量子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4]
一颗芯片,花费巨头数十年
半导体芯闻· 2025-03-17 18:42
量子计算行业竞争 - 几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打造实用的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在于两种状态,以指数级速度执行某些计算 [2] - 微软采用的方法比谷歌等竞争对手风险更大且接受度更低,其Station Q团队由数百名化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组成,已研究近20年 [2][3] - 谷歌和D-Wave Quantum等公司已宣布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进展,行业竞争激烈 [4] 微软量子研究进展 - 微软宣布研发出能产生马约拉纳粒子的芯片,该粒子可作为量子计算机基础,可能将量子设备诞生时间从几十年缩短至几年 [3] - 公司每年在量子研究上投入约3亿美元,虽远低于AI等项目,但20年积累近期取得突破 [3] - 微软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已识别并测量马约拉纳粒子中的信息,但学界对其数据真实性存在争议 [5][7] 技术路径与挑战 - 微软采用拓扑超导体技术,通过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的细导线生成马约拉纳粒子,其特性可用于制造量子比特 [5] - 量子比特易受干扰导致错误,可靠性是商业化主要障碍,微软试图通过拓扑方法解决此问题 [5] - 学界批评微软的马约拉纳粒子观察可能是幻象,数据存在差异,但公司表示将发表后续研究并接受独立审查 [7] 历史背景与团队动态 - 微软量子团队负责人Chetan Nayak从高中起受量子物理启蒙,团队分布于加州、雷德蒙德和欧洲实验室 [4][5] - 2016年公司内部曾认为量子研究缺乏商业潜力,但近期进展扭转了高层态度 [3] - Nayak希望在未来几年实现量子比特芯片的稳定性和功能扩展,而非长期投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