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估值修复
搜索文档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0周:从恒生1.8xPB私有化看境内银行重估-20251013
长江证券· 2025-10-13 13:09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此评级 [13] 核心观点 - 汇丰控股以1.8倍市净率溢价私有化恒生银行,反映出境内优质银行股估值被显著低估 [2][6][7][43] - 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及银行股估值调整充分,银行板块重新出现正相对收益,预计四季度将继续演绎估值修复行情 [2][8][21] - 境内优质银行如招商银行及部分区域城商行,其ROE普遍在10%至15%之间,高于恒生银行的11.3%,但PB估值却全面破净,显示系统性低估 [7][43] 市场表现与行情展望 - 本周(2025年第40周)长江银行指数累计上涨0.2%,相较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0.7%,相较创业板指数超额收益4.1% [2][21] - 个股层面,齐鲁银行、长沙银行和上海银行本周以2.6%涨幅领涨,而H股汇丰控股因私有化计划下跌5.8% [8][21] - 银行板块已具备相当的股息率吸引力,后续资金面波动预计将逐步收敛企稳,四季度主流银行中期分红将陆续启动 [10][32] 估值与股息率分析 - 截至10月10日,六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提升至4.16%,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为231个基点 [23][26] - 六大国有行H股平均股息率为5.39%,H股相对A股平均折价率为23%,H股优势更突出 [23][27] - 恒生银行2024年ROTE为11.3%,汇丰对其私有化估值达1.8倍PB,为境内优质银行股估值提供关键指引 [7][43] 可转债银行股机会 - 受板块调整影响,部分银行股股价距离强赎价空间走扩,例如浦发银行可转债余额为243亿元,转股溢价率16.7%,正股股价距离强赎价空间为37.4% [9][27][30] - 浦发银行获东方资产持股3.44%并持有可转债860万张,信达资产与东方资产接连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入股,推动可转债转股 [9][27] - 浦发银行可转债将于10月28日摘牌,由于期限临近,完成转股压力较大 [9][27] 交易与资金面情况 - 本周除股份行外,国有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换手率均有所下降,主要受A股整体回落带动 [10][32][33] - 股份行的成交额占比上升,而国有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成交额占比小幅下降 [32][38] - 2025年第三季度以来,头部城商行换手率从前期高点回落 [38][39] 汇丰私有化恒生银行的启示 - 汇丰控股6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6%,管理层测算收购完成(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对资本指标的一次性影响幅度约为125个基点,影响小于支付现金对价 [2][6][40] - 私有化完成后,汇丰控股利润将不再扣除少数股东损益,直接提升EPS [2][6][40] - 汇丰管理层认为恒生银行当前ROTE较低主要受香港商业地产减值计提的周期性影响,而非永久性问题,这对持续消化房地产风险的境内银行具有重要指引意义 [7][42][43]
AMC机构16亿增持,浦发银行涨超4%!银行AH优选ETF(517900)逆市翻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1:35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10月13日市场波动率加大 银行板块逆市翻红 浦发银行涨超4% 南京银行、成都银行、渝农商行、上海银行、建设银行等上涨 银行AH优选ETF探底回升 [1] AMC机构增持动态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浦发银行股份 9月20日至29日增持1.34亿股 耗资16.75亿元 并向浦发银行提名董事候选人 [2] - 2025年以来AMC明显加大银行股布局 中国信达增持浦发银行并获董事席位 中信金融资产加仓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 长城资产入局民生银行董事会 [2] - 兴业证券看好长期资金入市投资主线 银行股普遍破净的估值与稳定分红和业绩表现不匹配 期待AMC为代表的长期资金持续入市推动银行板块估值系统性修复 [2] 银行板块估值与股息率 - 截至10月10日银行板块PB估值倍数回落至0.67x 国有大行加权平均股息率为4.11% 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为2.26% 部分城商行股息率在5.5%以上 [3] - 银行AH指数股息率为4.8% 中证银行指数股息率为4.3% 银行板块配置性价比凸显 [3] 银行业经营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营收合计2.92万亿元 同比增长1% 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 同比增长0.8% 不良贷款率1.15% 环比下降1BP [3][5] - 上市银行净息差降幅较年初收窄 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 经营能力稳步提升 中期分红银行数量增加至17家 一半以上银行分红比例在30%及以上 [5] - 银行业盈利稳健源于利息净收入企稳、中收低位修复、资产质量稳定三大核心支撑 监管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主动呵护 利润增速超预期转正 [5] - 展望三季报 上市银行或将呈现营收增长略有放缓 利润维持正增趋势 以稳为主的总基调不变 [5]
银行股回调 业内人士:本轮调整与银行基本面关系不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8:19
南方财经9月30日电,据中证报,9月29日,银行板块(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盘中冲高回落,收盘跌 0.46%。若将时间拉长,自7月11日以来,银行板块指数呈阶段性下行趋势,8月上旬经小幅反弹后,持 续波动回调至今,整体跌幅超14%。多位业内人士称,短期套利资金撤出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是导致近 期银行股持续震荡的主要因素,本轮调整与银行基本面关系不大。展望后市,阶段性调整不改银行股估 值修复的长期逻辑。四季度银行板块本就容易出现行情,尤其是经历了三季度的回调,银行股迎来估值 修复的机会更大。随着政策加码,险资、主动基金、被动基金等都有望为银行板块带来增量资金。 ...
银行股回调背后: 谁在抛售 谁在加仓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6:18
9月29日,银行板块(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盘中冲高回落,收盘跌0.46%。若将时间拉长,自7月11日以 来,银行板块指数呈阶段性下行趋势,8月上旬经小幅反弹后,持续波动回调至今,整体跌幅超14%。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短期套利资金撤出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是导致近期银行股持续震荡 的主要因素,本轮调整与银行基本面关系不大。展望后市,阶段性调整不改银行股估值修复的长期逻 辑。四季度银行板块本就容易出现行情,尤其是经历了三季度的回调,银行股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更 大。随着政策加码,险资、主动基金、被动基金等都有望为银行板块带来增量资金。 银行股持续回调 "7月以来,我们发现A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活跃资金倾向于配置科技类、成长类等弹性更高的板 块。同时,存款搬家趋势显现,部分高净值客户愿意去投资一些较高风险的资产。"某股份行董事会办 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虽然银行股近段时间缺乏亮眼表现,但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股对资金的吸引力依然较强,它们是险资、 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心头好。随着政策持续加码,今年以来,多项利好政策鼓励险资入市,接下 来,银行股或仍为受益标的。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险资共出现在超70 ...
银行股回调背后:谁在抛售 谁在加仓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4:45
银行板块近期表现及原因 - 银行板块指数9月29日收盘下跌0.46%,自7月11日以来整体跌幅超14%,呈现阶段性下行趋势[1] - 短期调整主要因套利资金撤出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资金流向科技类、成长类等高弹性板块[1][2] - 分红高峰期套利资金集中撤出、除权除息股价自然下调及部分银行股东高位减持加剧调整压力[2] 资金流向与配置动态 - 险资二季度末重仓银行股,前十大重仓股中6只为银行股,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3] - 银行股高股息(3%-4%)、低估值特性吸引险资、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配置[3][4][7] - 9月光大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董监高密集增持,传递对银行发展信心[4] 行业基本面支撑因素 - 净息差下降幅度收窄企稳,负债端成本改善,LPR下调周期或结束,净息差可能迎来拐点[5][7] - 经营模式转型优化,资本使用效率提升、客户分层深化、非息收入占比提高[5][6] - 基本面与股价长期背离,当前基本面向好趋势为行情提供支撑[3] 估值修复与中长期逻辑 - 银行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股息率处于行业前列,安全边际高于煤炭、石油石化等高股息板块[4][6] - 四季度银行板块易出现行情,三季度回调后估值修复机会更大[1][6] - 险资增配空间较大,新增保费30%投资A股及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30%政策带来增量资金[7] 转型与长期投资价值 - 银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精细化经营,弱周期韧性、高股息与低估值特征平衡防御与收益[6] - 板块周期性轮动规律下,资金可能从高估值板块回流低估值银行板块[6] - 政策鼓励险资入市,银行股作为受益标的,长期配置价值优势明显[3][5]
银行继续走强,百亿银行ETF(512800)续涨近1%,机构:回调后绝对收益空间开始显现
新浪基金· 2025-09-24 10:30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9月24日银行股普遍上涨 渝农商行领涨近3% 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均涨逾1% [1] - 银行ETF(512800)场内价格上涨0.88% 开盘半小时成交额超6亿元 [1] - 银行ETF实时交易价格0.801元 涨幅0.88% 成交量17.01万手 [2] 银行ETF产品特征 - 基金规模稳居百亿阵营 年内日均成交额超6亿元 [3] - 为A股10只银行类ETF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佳品种 [3] - 跟踪中证银行指数 涵盖A股42家上市银行 [3] 板块估值与资金动向 - 中证银行指数自7月11日高点累计下跌13.67% 跌幅居各行业末位 [2] - 当前银行板块算术平均静态PB回落至0.61倍 静态股息率回升至4.3% [3] - 主力资金明显转向增仓银行板块 防御性特征凸显 [3] 行业基本面与投资逻辑 - 银行板块具有基本面稳健、分红稳定、估值较低特征 [3] - 受益于公募基金新规及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制度变革 [3] - 短期回调后投资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红利价值驱动估值修复逻辑持续 [3]
多家银行被“加仓”,透露什么信号?
金融时报· 2025-09-19 10:19
银行股增持潮核心观点 - 多家上市银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大股东集体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 传递对公司价值和前景的信心 [1][8][10] 苏州银行增持情况 - 12位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增持60万股 占总股本0.0134% 增持金额合计496.04万元 [2] 齐鲁银行增持计划 - 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分支机构负责人计划以自有资金增持不低于350万元 实施期限为2025年9月16日至12月31日 [3] 华夏银行增持进展 - 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累计增持422.93万股 增持金额约3190万元 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4] 大股东增持动态 - 光大集团增持光大银行A股1397万股 占总股本0.02% 增持金额5166.10万元 [9] - 南京银行大股东紫金集团通过子公司紫金信托增持5677.98万股 占总股本0.46% 合计持股比例由12.56%升至13.02% [9] - 成都银行股东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增持477.55万股 金额8700.10万元 股东成都欣天颐增持436.45万股 金额7959.35万元 [9] 行业影响与市场观点 - 增持行为通过增加资本金减轻银行资本补充压力 提高抗风险能力 [10] - 低市净率与高股息特性符合长期资金配置需求 对投资者吸引力较强 [10] - 增持反映从防御性行为转向主动市值管理 基于对经济复苏和息差企稳的预期 [10] - 在流动性充裕环境下 银行高股息和业绩稳定优势凸显配置价值 [10] - 保险资管、理财公司及主动管理型基金预计加大对银行板块配置需求 [10]
光大、南京、华夏等银行股掀起增持热潮!源于银行业基本面的稳健支撑
新浪财经· 2025-09-17 06:27
银行股增持动态 - 多家上市银行获大股东及管理层密集增持 包括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苏州银行、青岛银行等 [1][2][3][4] - 光大集团增持光大银行A股1397万股(占总股本0.02%) 金额5166.10万元 计划总增持规模0.5亿至1亿元 [2] - 南京银行大股东紫金集团通过子公司增持5677.98万股(占总股本0.46%) 合计持股比例由12.56%升至13.02% [3] - 华夏银行董监高累计增持422.93万股 金额3190.2万元 达计划下限3000万元的106.34% [3] - 苏州银行12位高管计划增持不少于420万元 青岛银行股东拟增持2.33亿至2.91亿股 持股比例将达19%-19.99% [4] 增持动因分析 - 增持核心逻辑为对银行未来发展前景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认可 [4] - 市场因素包括助力银行扩大业务规模 监管因素涉及补充资本增强资本实力 [5] - 银行业经营稳健 资产质量改善 净息差企稳 叠加宏观经济回升带来业务增长机遇 [4] 行业基本面支撑 - 2025年上半年A股42家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2.92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 [1][7] - 超六成银行(26家)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 [1][7] - 上市银行分红机制创新升级 工商银行中期分红503.96亿元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区域银行均派发中期股息 [7] 估值与市场表现 - 银行股估值处历史低位 2025年出现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共振 [7] - 农业银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西安银行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均超20% [8] - 银行板块7月10日后呈现"倒V"型走势 部分股价回调 [8] 长期发展趋势 - 银行业经营模式向精细化转型 特征包括资本使用效率提升、客户分层深化、非息收入占比提高 [9] - 国有大行依托规模优势与政策红利保持稳健增长 部分优质区域城商行延续高景气 [8] - 银行股兼具弱周期韧性、高股息与低估值特征 在资产配置中发挥平衡防御与收益的作用 [9]
股东高管密集出手 银行股增持潮涌
北京商报· 2025-09-15 01:06
银行股增持动态 - 多家上市银行获大股东及管理层密集增持 包括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和苏州银行等 [1][3][4] - 光大集团增持光大银行1397万股 占总股本0.02% 金额5166.1万元 [3] - 南京银行获紫金信托增持5679.98万股 占总股本0.46% 紫金集团合计持股比例升至13.02% [3] - 华夏银行核心团队累计增持422.93万股 金额3190.2万元 达计划下限106.34% [4] - 苏州银行核心管理层全员参与增持 计划金额不低于420万元 [4] 银行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42家上市银行营收2.92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 [1][7] - 超六成银行(26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 [1][7] - 农业银行股价涨幅超40% 总市值2.5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首超工商银行 [8] - 农业银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西安银行年内涨幅均超20% [8] 分红机制创新 - 多家银行推出中期分红计划 工商银行分红503.96亿元领跑 [7] - 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区域银行均参与中期派息 阵营持续扩容 [7] - 新"国九条"推动多次分红 强化价值投资理念 [8] 行业转型与估值 - 银行业净息差逐步企稳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1][5] - 经营模式向精细化转型 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和弱周期韧性 [9] - 行业非息收入占比稳步提高 客户分层经营深化 [9] - 银行股兼具高股息与低估值特征 在资产配置中发挥防御与收益平衡作用 [9] 资金配置动向 - 险资、社保等长线资金频繁举牌银行股 巩固配置价值 [8] - 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率凸显配置优势 [8] - 7月中旬后板块出现"倒V"型回调 受市场风格切换及"分红即走"策略影响 [8]
高分红+低估值+稳基本面 兴业银行引市场投下“信心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08:08
核心投资特征 - 公司静态股息率4.88% 位列A股42家上市银行前十 显著高于国有六大行及股份行均值[2][7] - 市净率估值0.63倍 处于国有大行与股份行后1/2分位 呈现低估值特征[2][7] - 年内股价涨幅近20% 与银行板块整体涨幅持平 市值达4639亿元[5][7] 股东结构与资金动向 - 大家人寿一季度增持5.4亿股 新晋前十大股东[6] - 福建省财政厅将86.44亿元可转债全额转股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突破50%[6] - 普通股股东户数降至20万户内 为15年来首次[6] - 管理层明确推动中长期投资者增持股票及可转债[3][4] 分红政策与股东回报 - 2024年每股派现1.06元 现金分红总额224.33亿元[7] - 连续十五年提升分红率 2023年达30.73% 居股份行第二位[7] - 承诺推进中期分红机制 强化股东回报预期[7] 估值修复驱动因素 - 银行板块平均市净率从年初0.52倍升至0.65倍 公司估值同步从0.48倍修复至0.63倍[7] - 风险边际改善:房地产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持续收敛[8] - 息差降幅收窄:负债成本优化与自律机制推动息差压力缓解[8][10] - 增量资金入市:保险资金年新增保费30%配置A股 理财资金入场意愿提升[8][9] 经营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104.58亿元 净利润431.41亿元 同比增长0.21%[10] - 净息差1.75% 同比降幅11BPs 环比年初降幅7BPs[10] - 一般性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0BPs 同业存款付息率降幅达54BPs[10] 负债成本优化空间 - 下半年2700亿元3-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 平均付息率3.34% 重置后预计节约利息支出15.4亿元[11] - 同业负债利率下行 预计下半年同业存放利息支出再节约10亿元[11] - 全年净息差降幅控制在10BPs以内 利息净收入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 中收业务增长动能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0.75亿元 同比增长2.59%[11] - 零售财富中收同比增长13.45% 托管中收同比增长9.98%[11] - 构建"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协同体系 强化五大渠道销售网络[11][12]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不良贷款率1.08% 与一季度持平[14] - 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45.72% 信用卡不良下降7.5%[15]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零新增不良 并通过专项债置换回拨减值[15] - 零售贷款不良率0.69% 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