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
搜索文档
多所职业本科院校分数线逆袭,读完本科再读技校说明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8-06 16:55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规模 -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数量在2025年达到36所,创历史新高 [1][4] - 当前职业本科院校总数已达到87所,队伍日益壮大 [1][4] - 国家自2019年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专科学历的天花板 [4] 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表现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招生计划翻倍情况下,省内外物理、历史类录取考生100%超过特控线,生源质量创新高 [1]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省内物理类录取910人,同比增长104.5%,最高分617分,超特控线83分,最低分566分,超特控线32分 [1]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专业组最低分566分,最高分600分,超过部分双一流高校投档线 [1][2]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在浙江省普高录取中最高分达621分,创浙江省同类院校历史新高,600分以上考生数量较2024年增长17% [2]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所有专业一次性满额录取,12个本科专业录取最低分535分,高于一段线45分 [2]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京内外投档线均大幅高出本科控制线,北京普通批专业组最高分549分,超出本科控制线119分 [2] -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本科批物理类录取最高分562分,超本科线126分,是省内同类型院校中首次招生本科人数最多的高校 [3] -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大学、黎明职业大学等招生成绩均十分亮眼 [3] 职业本科教育吸引力因素 - 职业本科学校位于深圳等一线城市,拥有强大的产业链,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 [2] - 职业本科兼顾学历与技能,办学凸显应用型定位,专业设置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急需领域 [5] - 相关院校实施深度产教融合,且所在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对考生具有较强吸引力 [5] - 学校有多年沉淀,所开设专业就业前景和预期较好,是学生的理性选择 [3] 毕业生就业质量 -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达97.38% [3] -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超过88%,服务制造业比例超过39%,在中国500强企业就业比例达15.51% [3] 高技能人才培养趋势 -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需要大量既有理论水平又具备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3] - 出现本科毕业生回炉技校学技能、读完本科读专科等现象,旨在培养更多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5][6] -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启动预备技师订单班,首次将招生对象锁定为本科毕业生,首届招生规模预计30人 [5] - 浙江省支持技工院校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多个专业招生对象是本科毕业生 [5][6]
王浩宇:用火车车厢“拼积木”
科技日报· 2025-07-21 10:32
高技能人才培养 - 铁路调车作业需要将车厢排列组装成开往不同方向的列车 涉及解体重组操作[1] - 太原北站作为晋煤外运咽喉要道 占地千亩的货运枢纽每天吞吐来自石太线 北同蒲线的万吨列车[2] - 调车作业精度要求极高 连结员需指挥司机将停车精度控制在几厘米内 否则可能造成车厢碰撞或影响编组站运转节奏[3] 专业技能提升路径 - 通过3个多月学习掌握200多条规章条目 能脱口而出作业规章和标准[3] - 通过持续训练目测车辆间距误差控制在5%以内 成为车站活标尺[3] - 调车长培养新人的三步确认法:看车辆走行状态 听轮对摩擦声音 算制动距离余量[6] 运营效率与安全管理 - 驼峰车间作为编组站大心脏 每天需解体30多列货物列车[4] - 电煤保供高峰期间每节车厢编组误差都可能影响晋煤外运节奏[4] - 通过错题集培训机制 车间30余名青年技工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调车组连续3年保持零事故纪录[6] 基础设施与运输能力 - 太原北站是重要货运枢纽 承担电煤与化肥等货物的运输任务[1] - 钢轨基础设施承载着货物运输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双重功能[6]
山东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60万人
大众日报· 2025-05-21 08:56
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 - 山东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60万人 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居全国前列 包括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2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70人 全国技术能手771人 [2] - 全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和"金蓝领"培训近30万人 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探索校企双制 校中厂 厂中校等培养方式 [2] - 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4个 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80个 [2] 技工教育体系 - 全省现有技工院校221所 居全国第一位 在校生45万人 居全国第二位 2024年招生超16.7万人 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3] - 依托技工院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6个 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4个 88所技工院校纳入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试点 [3] - 组建16家省级重点技工教育集团(联盟) 开设"订单班""冠名班"989个 在校生4.4万人 [3] 政策支持与创新举措 - 出台《山东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 提出17条具体举措 包括探索高技能人才长学制贯通培养 试行技工教育特色学分银行制度 [4] - 计划遴选建设20所左右省级职业训练院 职业技能培训收支结余可按不低于50%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向一线教师倾斜 [4] - 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完善"新八级工"制度 累计评聘特级技师 首席技师超500名 [4] 职业技能大赛 - 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主赛场于5月27日至29日在济南举办 设置106个赛项 主题为"智汇齐鲁 技创未来" [5] - 大赛对各竞赛项目前3名选手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优胜奖以上选手可晋升相应职业技能或专业技术等级 [5]
提质增量培养高技能人才
经济日报· 2025-05-16 06:09
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1] -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高技能人才有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1] 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 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质量与结构仍需优化 [1] - 部分行业领域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现象 [1] - 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1] 政策支持与制度建设 - 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等政策措施 [1] - 政策涵盖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等方面 [1] - 通过制度改革促使人才实现创新性配置,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 [1] 未来人才培养方向 壮大人才培养规模 - 健全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协调机制 [2] - 完善"政行企校"沟通协调机制,研究市场需求量、行业分布与技能要求 [2] - 行业主管部门需根据市场信息与技术趋势作出供需预测与培养规划 [2] -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学徒制 [2]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发挥劳模工匠示范作用,支持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2] -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培育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数字技能型领军人才 [2] - 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2]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 优先培养国家急需、服务国家战略与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 [3] - 加大养老、托育、医疗护理等服务性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3] - 鼓励开设相关专业与培训项目,提高技能人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3] - 拓展高技能人才发展空间,提高薪酬待遇,完善职业资格与技能等级认定制度 [3]
市人社局负责人做客“民生访谈”回应关切 打造大家的“乐业之城”
解放日报· 2025-04-29 09:36
就业市场情况 - 一季度上海市城镇新增就业14 63万人 同比增加0 76万人 [2] - 上海人社部门已举办680多场招聘活动 提供就业岗位18 2万个 同比增长20% [2] - 2025年上海计划建成500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站点 [2] 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 - 2024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4 6万人 [2] - 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服务(1次政策宣传 1次职业指导 3次岗位推荐 1次培训/见习推荐) [2] 女职工就业政策 - 上海推出女职工产假补贴政策 用人单位社保缴费可获50%补贴 持续6个月 [3] - 已有4000多人受益于"生育友好岗"试点项目 [3] - 对设立"生育友好岗"的用人单位将提供"一企一策"服务 [3] 养老金政策 - 上海将按照国家部署增加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从2024年1月起补发 [3] 高技能人才培养 - 2024年上海计划培养高技能人才5万人 一季度已完成2万人 [4] - "十四五"期间上海计划累计培养超过20万名高技能人才 [4] - 推动应用型高校课程与技能培训证书贯通 [4] 新就业形态保障 - 上海将4个行业7家头部平台企业的138万名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4] - 开通线上申请渠道实现"全程网办" 医药费报销等可线上自动流转 [5] -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待遇实现免申即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