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

搜索文档
国办: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培养班、企业冠名班培养
快讯· 2025-07-09 17:19
技工院校招生政策 - 鼓励技工院校招收相关失业人员,特别是青年和农民工群体 [1] - 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帮助失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 [1] - 指导技工院校开设先进制造业、生活服务业等急需紧缺专业 [1]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 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培养班 [1] - 支持企业冠名班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 [1]
四川打造100个高水平技工教育专业支撑重点产业发展 专业紧跟产业 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四川日报· 2025-07-06 09:18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 - 围绕特色产业打造重点专业,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领域 [4] - 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专业,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 [2][4] - 开设社会民生急需专业,如康复保健、老年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 [2][4] - 依据全省15条重点产业链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到2029年打造100个高水平技工教育专业 [2][4][5] 技工教育改革与创新 - 推行产校融合模式,与头部企业合作培育产业急需人才,如成都市技师学院新设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专业 [5] - 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新增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并计划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新专业 [5] - 将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纳入办学水平评估,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适配 [5] 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 -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政府补贴性培训承训体系,包括技工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等 [6] - 到2029年年均培训人次力争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 [6] - 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6] - 支持举办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开发新职业及新兴产业赛项,以赛代评颁发职业资格 [6] 技工教育服务能力提升 - 南充技师学院建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组建技工教育联盟 [6] - 支持民办技工院校建立"大学生技师班"、"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技术技能培训平台 [6] - 通过产校融合和培训平台打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渠道 [6]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齐鲁晚报· 2025-07-04 05:49
学院概况 -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成立于1977年,直属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和省内唯一医药类技师学院 [9] - 学院下设4个二级学院和2个系,占地551亩,在校生1.1万余人,专兼职教师32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5人 [9] - 拥有56人次教师获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9] 教学与培训 - 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在全国行业技能竞赛中位居前列 [10] - 累计培养中医药康养高技能人才8万余人 [10] - 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等平台 [10] 实训设施 - 拥有符合GMP标准的实训车间,可进行片剂、丸剂等7类剂型生产实训 [10] - 配备中药饮片生产车间、中西药模拟药房及国内著名中药标本馆 [10][11] - 建有大型医药物流实验室和通过资质认定的食品药品检测中心 [11] 招生与培养 - 2025年秋季计划招生涵盖中药、药品营销、药物制剂等7大类专业,培养层次包括中级工至预备技师 [19][20] - 开设"泰山神农班",高考200分以上可报名 [13] - 与葆春堂、齐鲁制药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人才 [21] 学生待遇 - 免除学费和住宿费(主校区600元/年),精准扶贫生享受"五免一享"政策 [16][17] - 涉农专业学生每年获2000元助学金,优秀学生可获国家奖学金 [17][18] - 预备技师班毕业生享受本科待遇,可参加公务员考试等 [18]
济宁: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齐鲁晚报· 2025-07-03 05:52
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 - 济宁市在全省率先组建技工教育集团 整合188家重点企业 20所技工院校和9家培训机构资源 构建"校企合作 校地协同 校校联合"新格局 [1] - 集团入选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和省级重点技工教育集团 创新经验被人社部和省人社厅推广 [1] - 济宁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济宁市工程技师学院 标志着"一核三强 辐射全域"技工教育布局加速成型 [1] 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 建立校企"双向互派"机制 组建750人专家人才库 30余位"全国技术能手"和"齐鲁大工匠"担任实训教授 [2] - 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设置 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 校企联合开发58本校本教材和65门精品课程 [2] - 开设380个"订单班"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7所院校17个专业入选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名单 [2] 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 - 围绕"232"优势产业集群开设新兴专业 构建"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培养模式 [2] - 信息技术 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维修等专业与企业需求深度匹配 [2] - 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新模式 累计完成社会化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20余万人次 [2] 特色办学与规模扩张 - 每所院校重点打造2-3个特色专业 形成品牌专业群 [3] - 开展初中起点"3+2"高级技工和"3+3"预备技师培养 破解县级技校招生难题 [3] - 2024年技工院校招生规模达1.3万人 较集团成立前增长73.3% 在校生达3万人 [3] - 全市现有29所技工院校 其中国家级重点4所 省级重点4所 [3]
山东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60万人
大众日报· 2025-05-21 08:56
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 - 山东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60万人 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居全国前列 包括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2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70人 全国技术能手771人 [2] - 全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和"金蓝领"培训近30万人 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探索校企双制 校中厂 厂中校等培养方式 [2] - 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4个 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80个 [2] 技工教育体系 - 全省现有技工院校221所 居全国第一位 在校生45万人 居全国第二位 2024年招生超16.7万人 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3] - 依托技工院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6个 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4个 88所技工院校纳入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试点 [3] - 组建16家省级重点技工教育集团(联盟) 开设"订单班""冠名班"989个 在校生4.4万人 [3] 政策支持与创新举措 - 出台《山东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 提出17条具体举措 包括探索高技能人才长学制贯通培养 试行技工教育特色学分银行制度 [4] - 计划遴选建设20所左右省级职业训练院 职业技能培训收支结余可按不低于50%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向一线教师倾斜 [4] - 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完善"新八级工"制度 累计评聘特级技师 首席技师超500名 [4] 职业技能大赛 - 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主赛场于5月27日至29日在济南举办 设置106个赛项 主题为"智汇齐鲁 技创未来" [5] - 大赛对各竞赛项目前3名选手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优胜奖以上选手可晋升相应职业技能或专业技术等级 [5]
山东“出招”破解高技能人才短缺难题
经济观察报· 2025-05-20 22:32
高技能人才需求与政策背景 -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中国各省份正展开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1] -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拥有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大类,产业体系完备,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省份加大投入,如江苏新建10所"郑和学院",浙江2024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9万人 [5] 山东省高技能人才现状 - 山东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60万人,高技能领军人才数量全国前列,包括22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7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技能人才、771名全国技术能手 [2] - 2024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达9 86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2%,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急剧增长 [6] - 2025年一季度山东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突破2 1,反映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6] 山东省政策举措 - 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包含17条硬核举措,聚焦五大方向:培育产业工人队伍、推进技工教育提质扩容、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培训升级、凝聚发展合力 [2] - 政策目标定位为培养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围绕山东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技工教育供给结构 [3] - 提出建设20所省级职业训练院,打造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载体 [3] - 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600万元用于技能人才奖励和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十四五"累计安排1 73亿元支持13所优质学校和54个优质专业 [4] 具体实施路径 - 明确技工院校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责主业,首次从省级层面确立发展方向 [6] - 87所技工院校已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新领域专业,政策要求优化供给结构,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等联合培养模式 [7] - 推进工学一体化改革,37所、51所、73所院校分别承担全国三阶段改革任务,计划2027年前建设10个省级师资培训基地,立项300项专项课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