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教育
搜索文档
 深职大与龙头企业协同育人(民生一线·职业教育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22
 招生质量与教育认可度 - 2025年本科物理和历史录取考生100%超过特控线,物理类600分以上高分考生达10人[2][4] - 作为第一所基于优质“双高”学校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招生形势喜人,反映职业本科教育吸引力和认可度提升[4] - 新生代表林港洺高考成绩617分,超出广东省特控线83分,以第一志愿选择该校,打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2]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 - 学校坚持将专业课程建在产业链、教学课堂拓至产业园、人才培养融进生产线[5][6] - 创新构建“九个共同”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包括共同开发新课程新标准、共建“工匠之师”、共同解决关键技术与工艺等[6] - 已牵头建设1个市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和8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比亚迪、大疆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所特色产业学院[6][7]   校企合作具体案例与成果 - 与华为共建全国首个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2023年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支持中心,2025年共建人工智能根技术产业学院[6] - 2025年8月与大疆公司联合宣布,将通过共同举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活动,翻开校企协同育人新篇章[6] - 毕业生谭天雨通过“比亚迪定向班”跟岗学习,毕业3年申请专利14项,其中8项已授权投入使用,并顺利入职比亚迪[5][6]   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服务 - 近3年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服务和咨询项目1400余项[8] - 先后建成6个院士工作联合实验室,与龙头企业共建43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建设1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2500家[8] - 学校汇聚近1000名博士,专注于应用技术研究,深度参与企业具体项目[8]   技术攻关与科研成果 - 滕超教授团队形成国产化的PSPI应用标准及配套工艺方案[7] - 程律莎教授团队突破航空件自动化逆向检测关键技术,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测量系统,获中航工业集团昌飞公司认可并作为标杆项目推广[7][8] - 积极构建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闭环,推动应用研发与人才培养互相促进[8]   职业教育国际化 - 为适应企业海外发展人才需求,推出“全球胜任力赋能训练营”等项目,毕业生廖毓原已成为比亚迪中东非洲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工程师[9] - 在泰国东方技术学院为当地教师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师资培训,加强国际合作[10] - 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5所院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在德国、保加利亚、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14个“深圳数字工坊”,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11]
 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应谨慎鼓励
 中国青年报· 2025-09-08 06:38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重要补足,被寄予厚望。最近,教育 部办公厅公布了2025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职业本科专业的设置 中,出现了不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身影。据此,有专家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值得鼓 励(据《中国青年报》2025年8月25日7版报道)。 笔者调研了解到,一些地方确实正在探索由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以扩大供给、对接需 求。然而,笔者认为,应考虑这一路径选择背后的类型边界、资源能力与制度逻辑问题,在推进过程中 应保持类型定位的稳定性与路径契合的严谨性。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应谨慎鼓 励。 众所周知,"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0%左右",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的目标。为此,社 会各界不断探索职业本科供给侧的扩展路径,其中一种思路是让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增设职业本科专业 或转设部分办学功能。 然而,这一路径是否必然?是否必须依靠应用型本科高校来承担?这仍有讨论空间。事实上,通过扩大 高职 ...
 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缘何值得鼓励
 中国青年报· 2025-08-25 06:55
 教育部2025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获批智能化农业装备技术、茶叶生产与应用技术、珠宝首饰工程技术、医养照护与管理、全媒体电商运营5个职业本科专业 [1]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新增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智能控制技术2个职业本科专业 [1]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获批智能制造工程技术职业本科专业 [1] - 上海电机学院获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职业本科专业 [1]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获批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职业本科专业 [1]   应用型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的原因与目标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旨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需求 深化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继续教育融合发展 [2]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目标为产业发展输送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2]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培养联结研发环节与生产环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场景中的技术决策能力 [2]   国家政策与产业发展背景 - 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2025年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至少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的10% [3] - 国家已支持87所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 [3][5] -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校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3] -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均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 [3]   职普融通与教育体系发展 -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职普融通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4] - 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是推动本科层次职普融通的具体举措 [4] -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需要双向奔赴以实现真正深入的融通 [4]   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 现有87所职业型本科高校因升本时间较短 高等教育属性存在短板 影响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5] -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应用转型中积累的经验可为职业本科教育提供范式 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掌握高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5][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 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职业本科教育可直接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体量 改变专科比例过大、本科比例过小的局面 [7] - 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已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可为职业教育体系填补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空白 [7] -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参与可加速构建层次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7]
 多所职业本科院校分数线逆袭,投档线甚至堪比双一流高校
 第一财经· 2025-08-06 17:29
 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表现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招生计划翻倍情况下,省内外物理、历史类录取考生均100%超特控线,物理类600分以上考生10人,广东省内物理类录取910人,同比增长104.5% [3]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专业组最低分566分,超本科线130分,超特控线32分,最高分600分,超本科线164分,超特控线66分 [3]   - 深圳两所职业本科院校投档分数线超过部分双一流高校,主要得益于深圳强大的产业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4]     其他地区职业本科院校招生亮点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在浙江省普高录取中最高分达621分,创浙江省同类院校历史新高,600分以上考生数量较2024年增长17%,550分以上录取考生达445人 [5]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12个本科专业一次性满额录取,最高分600分,最低分535分,高于一段线45分 [5]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北京普通批专业组最高分549分,超出本科控制线119分,艺术提前批录取综合分最高分530分,高出美术类本科控制线143.5分 [5]   -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本科批物理类录取最高分562分,超本科线126分,最低分520分,超本科线84分 [5]     职业本科院校发展背景与就业表现   - 职业本科院校数量从2019年试点至今已达87所,2025年设置数量创新高达36所 [6]   -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7.38%,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就业对口率超88%,服务制造业比例超39%,中国500强企业就业比例达15.51% [6]   - 职业本科专业设置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急需领域,实施深度产教融合 [7]     本科毕业生"回炉"技校现象   -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预备技师订单班首次招收本科毕业生,学制为"一年在校教学+一年企业实践",首届招生30人 [9]   - 浙江省支持技工院校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专业连续多年招收本科毕业生 [9]   - 本科毕业生理论水平高但技能操作短板,与企业需求形成结构性矛盾,产业升级进一步凸显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 [9]     行业趋势总结   - 职业本科分数线提升与本科毕业生"回炉"现象共同反映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10]   - 高校需优化专业设置,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0]
 多所职业本科院校分数线逆袭,读完本科再读技校说明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8-06 16:55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规模 -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数量在2025年达到36所,创历史新高 [1][4] - 当前职业本科院校总数已达到87所,队伍日益壮大 [1][4] - 国家自2019年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专科学历的天花板 [4]   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表现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招生计划翻倍情况下,省内外物理、历史类录取考生100%超过特控线,生源质量创新高 [1]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省内物理类录取910人,同比增长104.5%,最高分617分,超特控线83分,最低分566分,超特控线32分 [1]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专业组最低分566分,最高分600分,超过部分双一流高校投档线 [1][2]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在浙江省普高录取中最高分达621分,创浙江省同类院校历史新高,600分以上考生数量较2024年增长17% [2]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所有专业一次性满额录取,12个本科专业录取最低分535分,高于一段线45分 [2]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京内外投档线均大幅高出本科控制线,北京普通批专业组最高分549分,超出本科控制线119分 [2] -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本科批物理类录取最高分562分,超本科线126分,是省内同类型院校中首次招生本科人数最多的高校 [3] -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大学、黎明职业大学等招生成绩均十分亮眼 [3]   职业本科教育吸引力因素 - 职业本科学校位于深圳等一线城市,拥有强大的产业链,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 [2] - 职业本科兼顾学历与技能,办学凸显应用型定位,专业设置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急需领域 [5] - 相关院校实施深度产教融合,且所在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对考生具有较强吸引力 [5] - 学校有多年沉淀,所开设专业就业前景和预期较好,是学生的理性选择 [3]   毕业生就业质量 -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达97.38% [3] -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超过88%,服务制造业比例超过39%,在中国500强企业就业比例达15.51% [3]   高技能人才培养趋势 -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需要大量既有理论水平又具备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3] - 出现本科毕业生回炉技校学技能、读完本科读专科等现象,旨在培养更多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5][6] -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启动预备技师订单班,首次将招生对象锁定为本科毕业生,首届招生规模预计30人 [5] - 浙江省支持技工院校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多个专业招生对象是本科毕业生 [5][6]
 “第一批吃螃蟹”的职业本科生|一线
 吴晓波频道· 2025-07-09 23:40
 职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 职业本科课程设置模仿普通本科,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培养特色,企业背景教师少,实操机会稀缺[1][14] - 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面临认可度问题,央国企、考公考编单位及私企普遍对职本学历持保留态度[15][16] - 2024届高校毕业生单位就业率为55.5%,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0%,形成鲜明对比[7]   职业本科发展现状 - 2024年上半年教育部新设32所职业本科院校,全国职业本科大学数量达87所[8] - 职业本科院校明显分化,2025公办职业技术大学排名中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451.4分居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230.9分排第八[20] - 37所公办职业技术大学中,300-400分段仅3家,200-300分段9家,100-200分段14家,100分以下1家[23] - 民办职业技术大学200分段以上仅1家,100-200分段19家,100分以下3家[24]   区域与类型分化 -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职教水平整体发展更突出,如广州职教立足市场需求培养人才[30][31] - 江苏太仓2001年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吸引德资制造企业550余家,累计利用德资超60亿美元[31] - 2019年首批15所职业本科均为民办,2020年出现首所公办,2021年起公办成为主力,2024年新批复学校均为公办[26]   改革困境与堵点 - 校企合作存在明显堵点,31所职业本科院校中仅14所达到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1000万元以上的标准[43][45] - 学校评价体系仍侧重拿奖、课题、项目,专业设置易脱离市场需求,如2025年学前教育等专业撤销或停招点达100个[47][48] - 德国职教由行业协会主管,注重技术应用和项目成果考核,而中国缺乏类似顶层设计[51][52]   标杆案例 -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设置产业融合副院长,注重就业匹配,或将评上第二期"双高计划"[35][36] - 莱茵科斯特承接教育部SGAVE项目,与六七十家高职合作,提供德国双元制职教培训服务[39]
 越来越多毕业生反向“镀金”学技能
 第一财经· 2025-07-06 14:35
 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招生中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明确招收本科毕业生 每个专业招生45人 [1]   - 该校是河南省唯一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 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具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等多项资质 [1]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累计招收150名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 培训方向包括心理咨询师等 学员年龄跨度22-52岁 含硕士博士及985高校毕业生 [2]   - 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15年累计招生400人 本科学历占比三分之一 含国内外名校毕业生 [2]     就业市场反馈   - 智联招聘报告显示52.2%毕业生认为"回炉"学技能有助于就业 因专业技能需求大 43.2%认为可拓宽职业路径 33.2%看重社会经验积累 [3]   - 产业升级导致企业需求变化 需要兼具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跨境电商等行业对人才职业潜力要求提升 [4]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   - 2019年起国家开展职业本科试点 2025年职业本科学校达87所 今年新增36所创历史新高 [5]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物理类最高投档分600分(超本科线158分)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本科专业最低投档分超一段线40分 [5]
 2025高考志愿新选择:57所新本科院校带来哪些机遇?
 央视网· 2025-06-25 17:52
 新设本科学校概况   - 教育部2024年公示4批新设本科高校名单 包括36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及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1]   - 全国职业本科大学数量累计达87所 突破职业教育专科层次限制 [4]   - 2024年职业本科院校计划招生规模达55万人 较2019年首批职业本科大学诞生后规模显著扩张 [4]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   - 多所职业本科院校2024年招生分数线超普通本科线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浙江一段最低分530分(超一段线38分)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最低分520分(超本科线78分)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最低分483分(超本科线56分) [3]   - 职业本科教育呈现区域产业联动特征 院校投档线提升反映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契合度提高 [3]     新型研究型大学特点   - 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采用"小而精"学科布局 聚焦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领域 [6]   - 东方理工大学2024年首批本科生招生70人 专业方向覆盖新能源 新材料等六大前沿科技领域 [6]
 “本科扩容”成为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关键词 | 新本科学校特点梳理↓
 央视网· 2025-06-25 12:06
 高等教育本科扩容   - 2025年教育部公示57所新设本科学校,包括36所职业本科学校和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1]   - 本科扩容主要通过现有本科高校扩招和专科升本科两种方式实现,目标是提高本科占比[3]   - 2025年职业本科院校计划招生规模达55万人,自2019年首批职业本科大学诞生后快速发展[4]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   - 职业本科大学累计达87所,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文凭效力与普通本科一致[7]   - 职业本科硬指标包括:实验实训项目完成率100%、实践教学课时占比不低于50%、每个专业需开发至少2个校企合作项目[9][11][13]   - 2024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广东物理类投档最高分600分(超本科线158分),最低分559分(超117分)[14]   -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重庆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招生最低分分别超一段线38分、78分、56分[15]     职业本科专业设置   - 职业本科聚焦智能制造、软件技术开发等专业,对接区域产业需求[16]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开设嵌入式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学生60%时间在产线级设备实训[18][20]   - 黎明职业大学围绕服装鞋帽产业集群建设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等专业,培养全流程工程师[22][24]     新型研究型大学特点   - 新型研究型大学学科布局"小而精",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25]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聚焦6大科技领域,首届招收70人,实行院士"一对一"导师制[27][29]   - 大湾区大学首批招收80人,设置5个本科专业,与区域大科学装置及科技企业联合培养[31][32]
 六年探索路,职业本科闯出了一条怎样的赛道
 中国青年报· 2025-06-23 10:41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6月,中国职业本科高校数量达87所,其中51所(28所公办、23所民办)已实现招生 [1]   - 2024年职业本科高校出现"报考热、招生热、高分热"现象,招生绝对人数持续增长 [1][4]   - 职业本科高校体量规模较小,仅占全国1257所普通本科学校的4%,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3]     政策与历史沿革   - 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明确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1][2]   - 2021年政策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规模不低于高职教育的10%,并出台3份配套文件 [2]   - 2020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首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开创发展先河 [2]     办学质量与资源配置   - 职业本科高校资源分布不均:250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中53.2%集中在10所高校,644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80%集中在10所高校 [3]   -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设立23个本科专业,覆盖医药健康全产业链,首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01%,留浙率92.85% [6][7][8]   -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在"三大央企"就业比例接近50%,注重外语能力培养以适应海外工作需求 [9][10]     人才培养定位   - 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普通本科形成差异化赛道:浙江大学药学培养研发人才,杭州医学院培养技术转化人才,职业本科培养工艺优化与合规管控人才 [7][8]   -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保留产业急需专业(如中医康复技术),淘汰低就业率专业 [7]   -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三进三延伸"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解决实际问题 [10]     校企合作与产业需求   - 华为公司通过技术培训参与职业人才培养,认为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应用型和技术技能人才 [11]   - 职业本科面临"校热企冷"挑战,央企招聘政策尚未完全认可职业本科毕业生 [9][10]   - 校企合作呈现双向奔赴趋势:企业从适应学校转向学校主动服务企业需求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