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搜索文档
“海关大战假布布”!已拦截183万件
证券时报· 2025-08-25 15:14
8月25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成就。 来看会上重点表述: 1."十四五"以来,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体量全球最大,安全稳定可控。 2."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现在总数已经达到311个,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东中西全方位口岸开放布局,"关通全 球、物达八方",让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更加密切。 3.创新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等新业态监管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外贸新动能加速提升,产供链更加安全稳定。 4."十四五"以来,我们对外签署合作文件519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水平,2024年我国与共建伙伴进出口 达到了22万亿元,占比超过了一半,与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我国已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地区)前三 大贸易伙伴。 5."十四五"以来,海关立案侦办的走私入境毒品犯罪案件3032起,缴获冰毒、可卡因等各类毒品15.7吨,坚决防止毒品走私入境。 6.持续高压严打,洋垃圾走私大幅减少,2024年查 ...
引领“上合组织大家庭”携手启新程(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8-23 06:14
峰会概况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 也将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 [1] - 习近平主席将同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出席峰会 总结成功经验并擘画发展蓝图 [1] 中国领导作用 - 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以来出席历次上合组织峰会 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主张 为组织发展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 - 峰会期间将主持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和"上合组织+"会议 发表主旨讲话并宣布支持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 [2] - 中国作为创始成员国 去年7月接任轮值主席国后以"弘扬'上海精神'"为主题 实施完成100多项主席国活动 [4] 组织发展成果 - 上合组织从最初6个成员国扩大至26个国家 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建设性力量 [3] - 通过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实施包括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 中吉乌铁路正线工程 尼泊尔三金考拉水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4] 文件成果预期 - 峰会期间将共同签署并发表《天津宣言》 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 [2] - 将通过关于加强安全 经济 人文合作的一系列成果文件 并发表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 [2] 国际影响力 - 上合组织秉持"互信 互利 平等 协商 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团结互信日益巩固且影响力不断提升 [3] -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 组织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5]
《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24/2025)》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8-22 06:13
中国外交政策与成就 - 系统阐释2024年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1] - 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 坚持自信自立开放包容公道正义合作共赢方针原则 [1] - 推进三大全球倡议落地走实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 - 引领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1] 国际形势分析 - 深入分析2024年国际形势演变新态势 [1] - 全面阐述2024年中国外交和中外关系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 [1] 出版物信息 - 《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24/2025)》于8月21日在北京发布 [1] -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2日04版刊登相关报道 [2]
新华社丨《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家能源局· 2025-07-15 16:46
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方向 - 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法宝 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1] - 未来高质量发展需在更开放条件下进行 需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联动效应 [2] - 将扩大制度型开放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深化外贸和外资管理体制改革 [2] 外商投资环境建设 - 中国利用外资政策长期不变 拥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 [3] - 已建立健全的外资法规体系 政局稳定且社会安全 是外商理想投资目的地 [3] -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鼓励首创性探索 打造更高层次开放新高地 [2] 全球化与经济治理立场 - 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 反对保护主义/脱钩断链/单边制裁 [3] - 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3] - 完善"一带一路"共建机制 统筹开放与安全 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2][3]
我国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外贸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07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 [1] - 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1] - 进出口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6月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同比全部增长且增速回升 [1] 外贸质量提升 - 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超过20% [1] - 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2.5% [3]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80% [3] 外贸市场多元化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占外贸整体比重51.8% [2]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61个,同比增加5个 [2] - 中美贸易6月进出口值从5月不到3000亿元回升至超3500亿元,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4] 民营企业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12.48万亿元,增长7.3%,占外贸比重57.3%,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3] - 民营企业进出口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上半年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 [3] - 民营企业增速较全国整体高4.4个百分点 [3] 外资企业表现 - 外资企业进出口6.32万亿元,增长2.4%,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 [3] - 外资企业将技术优势与中国产业配套优势结合,主要行业出口保持向上势头 [3] 进口情况分析 - 进口负增长受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 [4] - 大宗商品约占进口总值30%,国际价格波动对进口增速影响较大 [4] - 二季度进口转为增长,主要由数量增长拉动 [5] 政策支持与便利化 - 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动29项措施落地,扩大"锂电池循环包装检验模式"试点 [2] - 深化"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监管模式创新,推进铁海联运"一单制""一箱制" [2] - 全国水运进出口集装箱装卸量6741万标箱,增长11.3% [2]
海关总署: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7-15 00:09
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1.7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9% 其中出口13万亿元 增长7.2% 进口8.79万亿元 下降2.7% [1] - 外贸呈现五大特点:规模稳定增长 朋友圈多元化 出口动能优化 进口趋稳 经营主体活力释放 [1] 出口结构优化 - 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 占出口总值60% 同比增长9.5% 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1]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20% 绿色低碳"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1] - 锂电池和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均超20% 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1.5% 市场份额全球第二 [2] 经营主体活力 -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62.8万家 历史首次突破60万家 同比增加4.3万家 [1] - 民营企业54.7万家 进出口增长7.3% 占进出口总值近60% [1] "一带一路"合作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 增长4.7% 占外贸比重51.8% [2] - 合作成效体现在贸易联系紧密化 发展合作深化 互联互通立体化 [2] - 海关将深化口岸管理 供应链互联互通 农食产品准入等领域合作 [3] 产业创新动态 - 机器人产业创新活跃 涵盖足球 舞蹈 马拉松等场景 烹调 清洁 送餐等智能机器人加速普及 [2]
联合国第四次发展筹资问题国际会议在西班牙召开——汇聚全球力量 共促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7-04 05:50
联合国发展筹资会议核心成果 - 启动塞维利亚行动平台,纳入130项行动,包括全球发展倡议,旨在通过四类主体合作推动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公平发展[2] - 全球发展项目库累计项目超1100个,专项资金达140亿美元,覆盖公共卫生、农业、能源转型等八大领域[2] - 中国与国际农发基金续设南南合作基金,增资1000万美元等值人民币支持全球南方农业与农村发展[3]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需求 - 发展中国家借贷成本比发达国家高2-4倍,融资压力持续攀升制约经济增长[4]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分配、信用评级机制及多边开发银行资本结构[4] - 新兴金融机构如亚投行、新开发银行在平台文件中承担重点行动,体现中国制度性影响力提升[5] 新兴金融机构作用 - 亚投行、新开发银行等为非洲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关键融资,如内罗毕机场快速路显著改善交通效率[6] - 联合国副秘书长肯定新兴机构作为现有金融体系补充的潜力,强调需探索创新模式[6] - 中国推动绿色债券融资、跨境数字服务等子平台发展,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建立合作机制[2] 中国方案的国际反响 - 塞尔维亚总统赞赏中国在绿色发展成就,支持全球发展倡议[3] - 委内瑞拉前副外长指出"一带一路"聚焦可持续项目,实现共建国家互利共赢[3] - 波士顿大学学者认为中国推动绿色转型与国际金融改革,引领新兴多边合作机制[4] 融资模式创新探讨 - 世贸组织总干事警示贸易碎片化加剧发展中国家融资困境,呼吁避免"脱钩"[7] - 联合国秘书长主张通过多边金融机构撬动资金,增加对发展中国家资源支持[7] - 中国经验被建议借鉴,包括"一带一路"基建与直接投资结合的多元化模式[7]
国家发改委: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开放举措
快讯· 2025-06-27 07:02
经济体制改革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1] - 深入推进招投标改革 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 - 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为契机 推动支持保障举措落实落细 [1] 国有企业改革 - 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1] 对外开放 - 加快完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1] - 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研究推出新开放举措 [1] - 研究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 [1] - 稳妥有序推进境外投资合作 [1]
东盟区域国别研究 广西高校唱主角
广西日报· 2025-06-25 09:49
东盟区域国别研究联盟成立背景 - 广西大学牵头联合41家高校及机构组建东盟区域国别研究联盟 旨在服务中国—东盟战略合作 推动高校深度参与周边外交[4] - 联盟成立基于国家战略需求 东盟是我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 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地位[6] - 广西凭借陆海相连地缘优势 承担面向东盟开放使命 2024年对东盟贸易达4000亿元 口岸通关货物总值突破1.2万亿元[7][8] 广西高校的核心优势 - 广西高校已建立10个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 17个现代工匠学院 覆盖东盟10国 在桂东盟留学生6500人占全国67%[8] - 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始于1995年 形成经济引领与AI赋能的特色研究 广西师大越南研究保持国内领先[11] - 高校通过多语种优势构建东盟学科群 持续产出资政报告 形成区域研究品牌效应[11] 联盟研究方向与规划 - 研究重点包括东盟国别差异跟踪 经贸合作深化动力分析 以及域外大国政策对中国—东盟关系影响[12][14]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将依托大数据平台 开展东盟国别事件预测研究 建设国家级数据服务中心[14] - 联盟计划通过课题攻关 学术资源共享 创新中国—东盟+研究模式 涵盖气候变化 数字治理等全球议题[14][15] 学术研究基础建设 - 区域国别学于2022年升级为一级交叉学科 高校通过基地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已成立研究共同体[10] - 研究需具备国际视野与东南亚情怀 重点分析东盟外向型经济特征 服务国家战略决策需求[12]
就任新加坡总理后,黄循财首访中国
环球时报· 2025-06-23 07:01
中新双边关系 -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自6月22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此行将到访北京和天津 [1] - 今年适逢新中建交35周年,黄总理此次访问将重申新中两国持续加强双边关系的共同承诺 [1] - 黄循财5月就职后将中国作为东盟外首访国家,充分体现了对发展中新关系的高度重视 [1] - 新加坡与中国于1990年建立外交关系,并于2023年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3] 高层交往与历史合作 - 自2011年从政以来,除新冠疫情期间外,黄循财几乎每年都会访问中国 [3] - 黄循财此前担任过与中国相关的职务包括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联合主席,还曾在担任国家发展部长期间负责监督天津生态城项目 [3] - 新加坡一直重视通过定期的高层接触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始终强劲且互利互惠 [4] - 新中合作促成了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和新中(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这三个政府间项目 [4] 经济与新兴领域合作 - 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的重要经贸伙伴,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 [6] - 双方可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开展合作 [6] - 新加坡是亚太金融科技中心,金融监管经验丰富,双方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方面沟通合作前景较广 [7] 国际与地区议题 - 黄循财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重点阐述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的重要性 [5] - 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明确表示,不愿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队 [5] - 双方还可以就南海问题等地区和平与安全议题深入沟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