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

搜索文档
中部增速第一,依然是它
36氪· 2025-08-22 11:53
各省份前7月进出口数据陆续公布,湖北再次以高增速排在了全国前列。 日前,湖北省统计局公布1-7月经济运行情况,外贸领域表现亮眼:全省进出口总额为4771.8亿元,同比增长28.7%,高于全国25.2个百分点,增速在中部 六省中排名第一。 把时间轴拉长来看,与2019年相比,2024年湖北进出口规模增长78.9%,年均增速达12.3%,带动进出口规模从3000亿元级别一路跃升至突破7000亿元。 更直观的,是湖北外贸排名连年跃升。2024年,湖北在31个省份的进出口总额排名中位列第15名,到了2025年上半年,湖北的位次升至第11名,与排名第 10的河南仅相差102.2亿元。 在全球总需求收缩、供应链重构与地缘风险叠加的背景下,湖北的外贸增长动能从何而来? 01 5年跃升4个千亿台阶 湖北外贸的高增速并非偶然的短期爆发,而是具备内在韧性的持续增长态势。 2020年湖北外贸逆势创下新高,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4294.1亿元,同比增长8.8%。2019年至2024年五年间,从3943.6亿元到突破7000亿元, 湖北外贸接连跨越四个大台阶,增长势头稳健。 | 2019-2025年上半年湖北进出口总额及 ...
前七个月长三角进出口9.59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外贸“压舱石”凸显韧性与活力
解放日报· 2025-08-16 10:05
长三角外贸表现 - 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9 59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 3% 较去年同期提升0 7个百分点 [1] - 机电产品出口3 64万亿元 同比增长9 4% 其中电动汽车 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分别增长43 9% 20 1% 10 2% [1] - 上海口岸承接长江中下游地区汽车出口功能 如安徽奇瑞95%的汽车出口采用"江海联运"从上海口岸出海 [1] 贸易结构升级 - 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出口新引擎 显示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加速 [1] - 长三角地区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成为先行示范区 [1] 国际市场拓展 - 东盟是长三角最大贸易伙伴 前7个月进出口1 51万亿元 同比增长17 5% [2]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 77万亿元 增长10 3% 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3 02万亿元 增长8 9% [2] - 对非洲国家进出口4994 7亿元 增长15 2% 显示新兴市场出口持续增长 [2] 区域协同效应 -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强化了外贸"压舱石"作用 区域协同推动贸易韧性与活力提升 [1] - 上海通过"五个中心"和"四大功能"服务长三角发展 强化区域出口枢纽地位 [1]
前7月长三角外贸创新高,这些增长尤为迅猛
第一财经· 2025-08-15 19:22
长三角外贸规模创新高 - 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达9.59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3%,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3] - 机电产品为出口主力,出口额3.64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电动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43.9%、10.2%、20.1% [5] 各省市机电出口表现 - 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1.52万亿元,增长10.7%,占全省出口69%,电工器材、船舶出口分别增长21.3%、32.1% [6] - 安徽省机电产品出口2601.5亿元,增长16.2%,占全省出口71.3%,汽车(含底盘)出口量全国第1,增长18.9% [6] - 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7%,占全省出口46.8%,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4.3%,工业机器人出口激增204.5% [6][7] - 上海市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25.2%,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增长42%,手术机器人出口增长3.9倍 [7] 民营企业主导外贸增长 - 长三角民企进出口5.35万亿元,增长9.5%,占比55.8%,提升2.1个百分点 [9] - 宁波民企进出口占比达77.5%,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5.4个百分点 [9] - 安徽省民企进出口增长16.7%,占比51.7%;江苏省民企进出口增长3%,占比44.5% [9] 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 长三角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7.5%,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长10.3%,对非洲国家增长15.2% [10] - 浙江省对东盟、中东、拉美、非洲出口分别增长16.1%、12.5%、12.7%、12.3% [10] - 安徽省对东盟进出口增长35.7%,占全省外贸13.5%;江苏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近5成,增长10.2% [11] - 上海市对非美市场出口增长16.1%,增量1170.2亿元,有效对冲对美出口下降 [11]
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9.59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17:29
长三角区域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不断拓展。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对东盟进出口1.51万亿元,同比增长 17.5%,东盟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77万亿元,同比增长 10.3%;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0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对非洲国家进出口4994.7亿元,同比增 长15.2%。 长三角区域民营企业外贸"挑大梁"作用凸显。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5.35万亿元,同比 增长9.5%,占进出口总值的55.8%,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完) 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等待出口海外的国产汽车。 谢宗赢 摄 中新网上海8月15日电 (记者 姜煜)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9.59万亿元,同比 增长5.4%,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3%,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稳定发挥全国外贸"压 舱石"作用。 机电产品继续保持长三角地区出口"主力军"地位,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出口机电产品3.64万亿元,同 比增长9.4%,电动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3.9%、10.2%、20.1%。进口方 面,前7个月,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食品 ...
拼出融合加速度 干出产业新高度 “区街一体”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镇江日报· 2025-08-14 07:43
体制改革 - 京口经开区与谏壁街道优化整合后实行"区街一体、统分结合、协同发展"模式,实现36平方公里区域资源高效统筹 [2] - 推行决策、人事、财务、管理、考核"五统一"机制,深化"大党工委"制度并与新民洲临港产业园形成"一区一园"协同发展格局 [2] 经济发展 - 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限上批发销售额等核心指标显著增长,铝基新材料和粮油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3] -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长三角、珠三角区域10亿级重大项目接连落地,实际到位外资提前完成市级目标 [3] - 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成效突出,产业集群效应加速显现 [3] 项目建设 - 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和投资进度均达100%,国能八期项目加速推进保障区域能源安全 [4] - 谏壁船闸扩容工程优化物流效率,精密智造产业园实现"四证齐发",万马产业基地、天海装备等项目已投产 [4] 科技创新 - 诺贝丽斯、鼎胜新材等5家企业获评"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科技企业集聚效应增强 [4] - 人才计划申报成果丰硕,创业大赛活动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4] 产业生态 - 产业链党建联系点覆盖项目攻坚一线,"红色帮办团"有效提升营商环境和问题解决效率 [5] - 上堭村入选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生态治理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领域 [5]
常州立法促进智能制造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8-09 05:24
政策法规 - 《常州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于8月8日公布,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是全国首部地级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专门法规 [1] - 该条例以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为目标,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1] - 确立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等基本原则 [1] 产业支持方向 - 强调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发展高端装备、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1] - 重点培育壮大工业母机、超精密控制器和机器人等产业 [1] - 专章规定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将从数据、算力、算法三方面夯实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1] 实施计划 - 配套出台《常州市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1] - 重点实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中小企业转型提质、信息设施更新改造、先进技术应用普及、产业发展赋能提升等五大行动 [1] 应用推广 - 聚焦拓展行业应用、支持企业精准改造 [1] - 破解中小企业升级难题 [1] - 加强示范引领以及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融合 [1]
让外贸发展韧性更强活力更足
每日商报· 2025-07-31 06:20
中国外贸半年报核心数据 - 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1 7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 9% [1]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1]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20% "新三样"产品出口加速 [1] 外贸发展动能分析 -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从价格成本优势转向技术比较优势 [1] - 产业转型趋势明确 聚焦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市场拓展策略 - 实施多元化布局 同步巩固传统市场与开拓新兴市场 [2] - 精准捕捉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 [2] - 强化市场响应速度 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2] 国际合作深化 - 纺织服装 农业机械 能源装备等产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2] - 中国超大规模进口市场持续惠及全球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世界创造新机遇 [2] 竞争优势展望 - 外贸综合竞争优势基础稳固 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 - 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活力激发 持续增强外贸发展韧性 [1][2]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全年目标可控,四季度政策加力无悬念
搜狐财经· 2025-07-26 10:55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为全年实现5%左右目标奠定基础 [1] - 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2.7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1.28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1.2个百分点 [2] - 消费和出口回升是主要支撑因素,但二季度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 [1] 政策与内需修复 - 下半年"反内卷"政策落地、财政支持力度加大、消费政策加力提效将推动内需动能修复 [1][4] - 国家发改委已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第三批"两重"项目,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扩容 [4][5] - 储备增量政策包括政府债限额空间、央行利润上缴、中央地方结余资金等 [5] 外贸结构与趋势 - 上半年出口增长7.2%,机电产品占比60%,6月同比增长9.5% [6] - "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出口新动能,契合全球绿色转型趋势 [6]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占外贸总额51.8%,东盟市场出口增长13% [8] - 下半年出口将保持温和增长,新兴市场为主力,高技术消费品进口有望回升 [1][8] 产业升级特征 - 出口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品表现突出 [6][7] - 进口下降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国产替代加速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7] - 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降低对欧美市场依赖 [8]
新华时评·年中经济观察丨让外贸发展韧性更强活力更足
新华社· 2025-07-25 18:52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 [1]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1]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20%,"新三样"产品出口加速 [1] 外贸发展动能 - 推动外贸从价格优势、成本优势向技术比较优势转变 [1] - 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1] -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可控水平,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1] 市场多元化布局 - 巩固传统市场同时大力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2] - 捕捉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 [2] - 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2] 国际合作与市场机遇 -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2] - 中国进口惠及世界,超大规模市场具有高成长性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2] 外贸竞争优势 - 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综合竞争优势基础稳固 [2] - 稳中有进的外贸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动能 [2] - 为世界贸易增长贡献更多力量 [2]
外贸大市 “半年报”:深圳领跑,东莞、金华成“增速黑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8:47
全国主要外贸城市上半年进出口情况 - 上半年全国进出口规模前10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北京、苏州、东莞、宁波、广州、金华、厦门、青岛,其中苏州、东莞、宁波、广州、金华5座城市进出口增速跑赢全国2.9%的增速 [1] - 深圳进出口总值达2.17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9.9%,进出口、出口规模居内地城市首位,进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广州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6050.5亿元,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5% [3] - 苏州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5.7%,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宁波进出口总额7218亿元,同比增长6.1%,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东莞进出口货值7492.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6.5%,超越宁波重回"外贸第五城" [3] - 金华进出口总额5086.8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出口4533.7亿元,同比增长20.6%,进出口规模超越厦门、青岛位列全国第八 [5] 区域表现 - 珠三角区域:深圳稳坐"外贸首城"位置,东莞进出口增速16.5%,广州出口增速25.2% [1] - 长三角区域:金华进出口增速20.1%,上海、苏州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增 [1] - 东莞对新兴市场东盟、印度、中东、拉美、中亚五地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3.5%、21.5%、31.5%、13.1%、63.6% [10] - 苏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732.2亿元,增长14.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2841.2亿元,增长27.3% [11] - 宁波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645.7亿元,增长13.4%,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042.8亿元,增长20.8% [11] - 厦门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7.6%,其中对东盟、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出口分别增长15%、27.3%、39.4% [11] 出口结构变化 - 广州机电产品出口占主导,自主品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集成制造技术出口增长51% [3] - 东莞"潮玩"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显著,玩具出口99.7亿元增长6.3%,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3.4% [4] - 上海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25.2%,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占全国近四成,手术机器人出口增长3.9倍 [8] - 北京汽车出口126亿元增长48%,汽车零配件出口120.2亿元增长24.5%,平板显示模组出口59亿元增长35.1%,风力发电机组出口17.7亿元增长54% [8] - 苏州装备制造业出口占近八成,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16.6% [8] - 宁波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6%,其中家用电器增长4.6%,电工器材增长9.4%,汽车零配件增长9.9%,汽车增长32.3% [8] - 厦门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6%,其中船舶增长16%,平板显示模组增长23%,汽车增长90.8% [8] 进口情况 - 上海、宁波、青岛进口增速分别为-3.6%、-1.6%、-2.6% [7] - 宁波铜材进口增长13.3%,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18.9%,但铁矿砂进口下降24.6%,煤及褐煤进口下降30.2% [7] 驱动因素 - 企业"抢出口"策略有效拉动出口增量,多元国际市场展现强劲韧性 [1] - 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1] - 深圳产业链韧性与比较优势持续释放,成为稳住外贸基本盘的核心支撑 [2] - 外贸大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开拓多元化市场,依托雄厚产业基础、开放制度环境与企业经营智慧 [7]